五年级科学下一二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25.92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测试题答案一、填空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浮)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重量),它就会(沉)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下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上浮)。
3、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量 )。
6、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能(上浮 ).盐水比清水(重).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比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
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下沉),比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改变重量)、(改变体积)、(改变液体的性质)和借助外力.9、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水中是(沉的),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11、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体积 ),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12、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 30 )毫升。
13、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14、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5、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16、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17、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下沉)的;比同体积的液体轻,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上浮)的.二、判断题1、(X)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轻重、体积有关。
五年级科学下册五年级的科学下册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学期里,学生们将会学习到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单元是“生物多样性”。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将会学习到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他们会了解到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会对生物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单元是“物质的分离”。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将会学习到物质的分离方法,比如过滤、沉淀、蒸发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他们将会了解到不同的分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质,从而对物质的性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单元是“物体的运动”。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将会学习到物体的运动规律,比如牛顿三定律。
他们将会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到物体的运动是受到力的影响,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
第四单元是“植物的生长”。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将会学习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
他们将会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和土壤等条件,从而对植物的生长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五单元是“动物的生存”。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将会学习到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条件。
他们将会了解到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栖息地和气候等条件,从而对动物的生存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六单元是“能源与环境”。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将会学习到能源的来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他们将会了解到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学习到一些环保知识,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会对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会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这个学期里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对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10、(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1、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4、(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5、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6、(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1.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拥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1.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2. 火的产生和燃烧
2.1 火的产生条件
- 可燃物: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 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火源:引发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如火柴、打火机等。
2.2 燃烧的过程
- 点燃:将火源接触到可燃物上,使其开始燃烧。
- 进一步燃烧:燃烧物质与氧气进行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 消失:当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过程终止。
- 灭火: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灭火器等。
3. 地球运动和太阳系
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天。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
3.2 太阳系的组成
-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
-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火星等。
-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复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加油!。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作业题一、填空:1、自然界最大的动物是鲸,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夜间活动的动物有蝙蝠,在寒冷的地方生活的动物有北极熊;2、不同的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不同,穿山甲用盔甲保护自己,黄鼬用放臭气防御敌害,负鼠用假死逃避敌害;3、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卵生;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胎生;4、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5、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种子成熟这几个阶段;6.我们在动物园或其他地方看到动物,只是自然界众多动物种类中极少的一部分2.据统计,自然界中有150多万种动物7.不同的动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鱼生活在水中,骆驼善于在沙漠中行走,麻雀一般在白天活动,猫头鹰喜欢在夜间出来捕食8.我知道猫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是鱼和老鼠、狗喜欢吃肉类食品、鸡平时吃的最多的食物是粮食、兔偏爱的食物是蔬菜9.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蛇是爬行、象是行走、鹰和蜜蜂是飞翔、鱼在水里游动、袋鼠是跳跃前进、蜗牛用肉足在地上蠕动前进、狗用四条腿奔跑10.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防御本领,青蛙是保护色、竹节虫和尺蠖是拟态、黄鼬是放臭屁11.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鱼、鸟、乌龟、蛇、青蛙等动物是用卵来繁殖;猫、狗、牛、马、兔等动物是胎生12.菜青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鸡一生要经过卵、幼鸡、成鸡三个阶段13.狗尾草一生经历发芽、幼苗、成苗、开花、结果五个阶段二、判断√ 1、观察动物时,不要伤害动物,同时还要避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 2、人是杂食动物;×3、乌贼会放“墨汁”是为了写字;× 4、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都没有影响;√5、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 6、鸡不是卵生动物;× 7、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相同的;三、连线将下列动物与它生活的环境用线连接起来;金丝猴高山密林象丛林河谷地带鹿森林边缘或草原鸵鸟热带草原虎森林灌木丛中天鹅浅水中四、分一分草食动物:兔、马、牛、猴杂食动物:猪、熊、鸡、肉食动物:狗、狼、虎、狮子五、选择填空:1.喜欢吃竹子的动物是CA孔雀 B金鱼 C大熊猫 D海豹2.喜欢集体活动的动物是DA虎 B大熊猫 C天鹅 D鹿3.适合长途行走的动物是BA蚂蚁 B马 C兔 D鱼4.只吃草的动物是AA牛 B猪 C狼 D鸡5.只吃肉的动物是DA鸵鸟 B青蛙 C狗 D虎6.会飞的哺乳动物是CA天鹅 B鸡 C蝙蝠 D猫7.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AA大鲵 B鲸 C金鱼 D海螺8.用六条腿行走的动物是DA蚯蚓 B蜘蛛 C蛇 D蚂蚁9.用保护色做防御的动物是BA鹿 B菜青虫 C海鸥 D鱼10.下列动物属于胎生的动物是AA猪 B鸡 C鸵鸟 D天鹅11.一生只经历三个阶段的昆虫是CA狗 B鸡 C蝗虫 D蛇12、下列动物中人、马、虎是属于胎生动物;蛇、龟、鱼属于胎生的动物;13、下列动物中青蛙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乌贼是用放墨汁的办法保护自己逃跑的;穿山甲是用盔甲保护自己的安全的;14、蚂蚁的六条足如图编号左前、左后、右中会同时运动,右前、右后、左中会同时运动以上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六、简答题1、猫和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脚移动特点有什么特点行走时: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奔跑时:两后腿同时蹬地身体腾空而起,下落时,左前、右前依次下落,两后腿同时着地再同时蹬地.2、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因为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一样,身体构造特点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所以他们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动物的运动方式也不一样;3、说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作用以上三种动物的身体的颜色和形态同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颜色和形态极为相似,这样有利于他们防御敌害、也便于他们隐蔽捕食;4、在观察蚂蚁运动时,怎样使蚂蚁的足在运动时留下清晰的足迹此题的方法很多,只要学生动了脑筋,办法基本可行都视为正确;以下四种答案均正确①让蚂蚁在细沙上爬行;②把蚂蚁的足上粘上墨汁后放到白纸的中心让他运动或爬;③让蚂蚁在面粉上爬行;④让蚂蚁在半干的稀泥巴上爬5、如果鱼不产许多卵,能保证鱼类物种得以延续吗因为鱼的卵成活率很低;鱼一次产许多卵,能防止它的卵成活率低,使生命延续;6、如果小羚羊出生后不能很快就会奔跑,后果会怎么样如果羚羊不能很快奔跑,就会被凶猛地虎、豹、狮等天敌攻击吃掉,导致种类灭亡;7、各种动物的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关系各种动物的繁殖习性与它们生存的环境相适应,例如:小羚羊出生后就能奔跑,能防止虎、豹等天敌的攻击,鱼一次产许多卵,能防止它的卵成活率低,使生命延续;8、观察鸡卵孵化出小鸡的过程;1、母鸡在孵卵前的表现;与平时有什么不同不停发出“咯咯”的叫声,四处张望;寻找合适的产卵地方;2、母鸡怎样把卵全部纳进自己的羽翼下它会翻动鸡蛋吗为什么母鸡会张开翅膀,应用身体和头部的运动把卵全部拿进自己的羽翼下;它会翻动鸡卵,因为卵只有在借助母体的温度后,才能孵化;9.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在松软、肥沃、阴暗的土壤中容易找到蚯蚓10.青蛙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青蛙喜欢阴暗、有水的环境11.猪是什么食性的动物猪是杂食性12.蚯蚓靠什么运动蚯蚓靠刚毛在地上运动13.野兔靠什么保护自己野兔靠奔跑来保护自己14.刺猬怎样御敌刺猬靠身上的刺来防御敌人15.用产卵繁殖的动物中,凶猛的动物与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数量有什么不同凶猛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好,不受地域限制,产卵数量较少;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差、地方较隐蔽,产卵数量较多16、.从母鸡开始孵化到第一只小鸡出壳,需要多少天大约需要21天17、蜗牛没有腿,它是怎样运动的蜗牛是靠腹足蠕动向前运动的18、燕子秋天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这与它的食性有什么关系燕子吃飞虫,秋天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能够找到充足的食物;第二单元作业题一、填空1、柳树可以用种子繁殖,但通常是用茎繁殖;甘薯可以用根繁殖;马铃薯可以用茎繁殖;2、用茎繁殖植物的两个基本方法是扦插和嫁接;3、为了保护植物资源,绿化祖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4、在做吹蒲公英种子的实验时,我们发现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蒲公英飞行的距离;风力大果实飞行的距离远 ,风力小果实飞行的距离近;5.柳树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茎来繁殖6.甘薯用根繁殖,马铃薯用茎繁殖7.苗圃中有些植物的幼苗是用植物的茎繁殖出来的8.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里进行繁殖的方法,叫做扦插9.如果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珠植物上进行繁殖,这样的繁殖方法叫做嫁接10.将苗圃里培育的幼苗移栽到各地,可以发展林业经济,绿化环境,美化家乡11.为绿化祖国,国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12.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力传播的,莲的种子是靠水力传播的13.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繁殖技术14.克隆是一种生物繁殖的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1、植物都是由种子长出来的;2、调查就是简单的“问一问”;3、用茎繁殖植物时,采集的茎段要无病虫害,叶芽要饱满;4、移栽植物时,不需要带土,因为要栽植物的地方有土;5、在花盆中栽植物时,用瓦片罩住花盆流水孔,是为了防止水流出花盆;6、移栽后的植物,要马上浇肥料给它营养;7、将植物移栽后,要马上浇透水,然后再把土压紧;三、连线题将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与种子主要的传播的方式连接起来凤仙花弹力发射蒲公英随风飘散桃自由落体接触土壤苍耳借助动物皮毛莲、椰子水面飘浮樱桃动物吞吃后排泄四、实验研究,选择填空;1.只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CA.红苕B.杨树C.水稻D.韭菜2.用地下茎繁殖的植物是AA.莲藕B.菠菜C.萝卜D.红薯3.用地下根繁殖的植物是BA.葡萄B.红薯C.菠菜D.桃树4.不能用嫁接的方法繁殖的植物是DA.桃树B.苹果C.栗子D.水稻5.可以用叶子繁殖的植物是AA.秋海棠B.小麦C.莲藕D.马铃薯6.靠动物传播种子的植物是BA.蒲公英B.葡萄C.莲藕D.杨树7.靠风力传播种子的植物是CA.萝卜B.菠菜C.柳树D.韭菜8.靠射传播种子的植物是AA.凤仙花B.芹菜C.李子D.小麦9.既能用根又能用茎又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DA.芫荽B.莲藕C.韭菜D.红薯10、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的繁殖方法叫②;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上进行繁殖的方法叫①①嫁接②扦插③靠接11、用扦插方法繁殖植物,后期管理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湿度,每天喷②水,以叶面被打湿为准;①1次②3-4次③无数次12、选取月季的茎,研究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植物,分别截到两段月季当年生的茎,将一段茎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茎的下端剪成斜面,并给他们编号;1、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变量不同条件是:①不变量相同条件是:②③④⑤⑥①切口形状②繁殖用的土壤③植物的品种④选取茎的部位⑤空气湿度⑥照射阳光强度2、通过实验发现:茎的入土部分是斜面的实验苗,其生长速度②于茎的入土部分是平面的实验苗;①慢②快③同五、简答题:1、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繁殖方式我知道植物用根、茎、叶、种子、孢子等繁殖;2、研究繁殖新技术有什么作用答:1、可以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我们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2、可以加快繁殖速度,受季节影响小,为科研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3、提高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3、你知道哪些植物繁殖新技术我知道的植物繁殖新技术有杂交、组织培养、太空育种三种;4、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对恶劣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自然界中更容易延续后代,不至于灭绝;5、嫁接的优点是什么选择健壮的,有芽的枝条嫁接,优点能够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6、种在田地中的杜鹃苗应该如何进行运送才能保证它们容易成活带土移栽保护根部,修剪枝叶,防止缺水;7、植物苗怎样移栽容易成活应根据苗的大小挖合适的树坑,挖树苗不要伤到苗根,适量带土挖出,剪断过长的主根和侧根,剪去下部枝叶,栽时用土拌肥压紧,一次浇透水,上面的土稍松就可以了;8、、植树做好哪些准备工具准备:铁锹,剪子,水桶选择合适的地方,确定树苗的间距,制定好跟踪观察记录,管理要善始善终;9、蒲公英.果实形状:整体看像白色的,蓬松的小绒球,类似降落伞10、蒲公英为什么飞那么远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能飞得那么远蒲公英的种子很轻;种子上有很多绒毛11、自然界中,蒲公英在风力的作用下会怎样自然界的风力较大,持续时间长,能将蒲公英的果实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12、种子的果实如果落到泥土里,到第二年春天会怎么样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落,落入土壤后会在第二年的春天发芽生长,完成繁殖过程;13、风力大小与飞行距离的关系:风力大,果实飞行距离远;风力小,果实飞行距离短;14.苗圃里的幼苗都是由种子繁殖出来的妈不都是,有种子繁殖的,有根繁殖的,还有茎和叶繁殖的15.月季花能用茎繁殖吗能16.植物苗怎样移栽容易成活带土移栽;幼苗不要太大;健康的幼苗17、苍耳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靠动物传播,它身上有许多小尖刺,可以挂在动物的身上18、克隆羊“多利”是哪一年诞生的1997年英国科学家创造了克隆羊“多利”,开创了克隆新技术19、简单的谈谈你是用怎样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新植物的截取当年生的茎,将茎的下端剪成斜面,下端插入土壤中,定时浇水;期中作业题一、填空1、自然界的动物要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才能生存;动物都有防御敌害 ,隐蔽捕食等适应环境的特点;2、鱼类的繁殖方式是卵生,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卵生,爬行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卵生,鸟类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胎生;3、蛇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蛇、成蛇三个阶段,幼蛇到成蛇外形变化不大,但要经过几次蜕皮;4、克隆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可广泛用于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畜牧等领域;二、判断;1× 2× 3× 4√ 5√ 6 ×1、小老虎一生下来眼睛就瞪得大大的;2、网络查询不能算调查方法;3、用茎繁殖植物时,使用的工具要提前进行消毒处理;4、挖掘幼苗时,尽可能保持根系周围的土壤不脱落;5、移栽植物挖苗时,应远离树苗根部,尽量少伤根苗;6、蒲公英的种子能飞,这与风有关,与它的果实的形状无关;三、连线将下列动物与它擅长的运动方式用线连起来;蛇爬行象奔跑鱼游泳袋鼠跳跃四、选择填空1、扦插时截取植物的茎,要将茎的下端剪成②①平面②斜面2、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的一组动物是②①马、牛、羊②青蛙、蚕、鱼③虎、鸡、鸭3、尺蠖保护自己的方式是③①放臭气②假死③拟态五、简答题1、动物为什么要吃食物动物吃的食物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不同答:动物吃食物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和能量;动物吃的食物各不相同;因为不同的动物生存环境不一样,身体的结构也不一样、生活的习性也不一样,所以,他们的食性也不一样;2、当大地都被白雪覆盖时,你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时,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好为什么答:穿白色的衣服最好,因为衣服和环境的颜色十分接近,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不被其它小朋友发现我们;3、各种动物的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关系答:动物的繁殖习性是他们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4、蚂蚁在爬行时,六条足是怎样移动的答:蚂蚁先同时移动左前、左后和右中三条足,再同时移动右前、右后和左中三条足;或者一则的前后与另一则中足为一组交替移动的;5、自然界的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途径答案见见第二单元连线题6、为了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人们已经研究出了哪些动物繁殖新技术答:人科已经研究出了人工繁殖、胚胎移植、克隆三种动物繁殖新技术;第三单元作业题一、填空1、一般水力发电站都修了大坝用来拦截水,它的上游水位较高,下流水位较低;2、水力发电站都装有水力发电机组,发电机转动就能产生电能;3、葛洲坝水电站大坝顶高76米;4、目前,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煤有工业粮食之称,石油有工业血液之称;5、汽油和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6、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石油是液体矿物,煤是固体矿物;7、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容易传热、容易延展;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1、我国火电站比水电站要多得多;释:但是发电量不如水电站的发电量总和;现在我国上水电站的工程特别地多,能源逐渐缺乏后,有可能超过火电站的数量;2、中国是能源大国,从来不用为能源问题发愁;3、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浪费点没什么大不了;4、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多修水电站发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5、水力和风力的用途很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水力和风力的范围会更广;6、风力发电机的巨大风轮总是对着风吹来的方向;7、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括来,风力发电机的巨大的风轮总是向着一个方向转动;8、煤是火力发电的主要资源;9、我国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种十分齐全的国家;三、选择题1、下列②④是矿物;①二氧化碳②磷矿③石油液化气④天然气2、下列④活动不是利用水力工作的;①放水调沙②淘米③曹冲称象④搓洗衣服3、①②③④活动是利用了风力;①放风筝②帆船航行③风向标指风向④红旗飘飘4、小风车必须对着④才能转动起来;①东②南③前④风5、埋藏在地下的煤是由③变成的;①黑色岩石②焦碳③古代植物④黑土地四、实验填空:这道题与课文的教学目标有点距离,以后可能再改研究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我们在把水快一点倒发现小水轮转动得快些;这个现象说明水的流量越大,水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2、我们把装水的杯子拿高些倒水,小水轮转动得快些;这个现象说明水位越高,水的冲击力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3、我们把冲击的水柱靠水轮转动轴近些时,小水轮转动较慢,冲击的水柱靠水轮转动轴远些时,小水轮转动较快;这个现象说明水冲击小水轮的位置可以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五、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设备及作用连接起来风力使发动机转动增速器加快风轮的转速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蓄电池把电能储蓄起来电缆把电输送给用户六、简答题1、水力发电站是怎样发电的可参考课文P37页下面的说明文字答:水力发电站的水闸打开后,水通过隧道冲到坝底推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2、为什么水电站都要建高高的大坝答:因为修高高的大坝可以把水库的水位抬得很高,水位越高水的冲击力就越大,发电机的转速就越大,发的电量就越大,所以说修高高的大坝是为了多发电; 另外修大坝还可以更好地防洪、灌溉、养殖、通航、外调;3、说出我国水电站的名称龙滩水电站、金少江溪洛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4、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答:人们用煤燃水,使水蒸气从喷嘴中喷出冲击发电机的叶轮,使发电机转动产生电;七、问答题近年来,我市城区许多居民和酒店都通了天然气管道,使用天然气十分方便;对于一些十分富有的人和单位来说,即使天天不停地燃天然气也出得起钱,他们使用天然气是否要注意节约为什么答:他们也要注意节约使用天然气;因为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用完了不能再生,而且我国的能源矿产并不丰富;如果我们浪费能源的话,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因为缺乏能源而失去家园,无法生存;第四单元作业题一、填空1、燃烧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空气;2、塑料制品要在自然界经过200-400年才能彻底分解;3、空气、水、植物、动物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4、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燃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因此提倡使用易降解的塑料制品;5、由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6、一次性的生活用品虽然使用时方便,由于质量卫生不达标,使用时对人的健康有害,使用后对环境造成污染;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1、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2、塑料焚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恶英有剧毒,所以我们不要燃烧塑料;3、为了不污染环境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的生活用品;4、多使用清洁能源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5、垃圾焚烧发电是一项保护环境的新技术;6、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7、我们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对环境没有污染,所以我们可以大量使用;8、环境污染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所以我们不必对环境污染指责来指责去;三、选择题:1、森林有①②③④⑤⑥作用①制氧②净化空气,绿化环境③调节气候④吸收噪音⑤动物栖息⑥保持水土2、下列①②③④⑤是污染环境的现象;①烧烤②机动车辆的尾气③工厂排出的烟尘④农村焚烧各种农作物的秸杆⑤往河水中扔饮料瓶3、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垃圾应该③才会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①及时清扫②倒到垃圾堆③分类处理④掩埋地下4、下列②③④⑥是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①每餐少吃饭②节约用水③节约用电④拒绝使用一次筷子、碗⑤每天洗澡换衣⑥爱护树木5、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是③的责任;①人民政府②人民公仆③每一个人④环保局工作人员工四、归纳填空请在横线上填出前面所表达的污染途径的种类;1、钢铁厂、炼油厂、农药厂、皮革厂等工厂排出的废水;属于工业废水;2、有毒农药和化肥被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属于农业化学污染;3、洗衣、洗菜、洗澡等排放废水;属于生活污水;4、医院、养殖场、卫生间、屠宰场等地排放的污水,属于生物性污染五、简答题1、如何使空气中的灰尘尽可能的减少①我们生活的街道里,晴天要按时洒水,减少扬尘;②大面积植树种草,防风固沙;③工厂排放设备处理废气,减少排放;④利用好秸杆,禁止焚烧秸杆,产生大量烟尘;⑤颗粒状的材料用罐装运输,减少建筑材料运输过程的“漏尘”;⑥改进各种灶炉,使其减少烟尘排放,或换用清洁能源燃烧;请大家留言补充:2、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①不乱扔垃圾,做到垃圾分类存放,便于回收再利用;②平时生活中,节约水、电、气、煤;③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拒绝使用各种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使用易降解的一次性用品;④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爱护花草树木;⑤多步行、骑行,少开车坐车,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七、分析题1;关于一次性方便筷子消耗森林的数据,谈自己的想法;①、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②、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拒绝使用各种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使用易降解的一次性用品;③、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④、向周围的人宣传一次性产品对环境的破坏,宣传环境保护的常识;2、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他的市场价值,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了我们;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不破坏森林资源,而且还要宣传保护森林的意义,让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3、2006年关于中国水域污染的简单报告;从这则消息中我知道了我国的90%城市地表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水生态系统正在遭受破坏.①我们应该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②发现污染水的现象向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报告,③不向水域中扔垃圾,保护水域的清洁.④向身边的人宣传我国水域污染的现状和保护水域的知识;。
2020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1课:什么叫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像钳子、筷子、针、水果刀这样的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属于简单机械。
3、像电钻这样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比较复杂,它们属于复杂机械,也可以叫做机器。
4、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5、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6、如果没有这些机械的帮助,会出现什么情况?请举例说说?答:如果没有锤子,就很难顺利的钉钉子;如果没有刀具,要切碎一些物品就很困难,甚至无法做到等。
7、古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降低难度或省力的?答: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石镰、弓箭等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8、古代机械与当代机械作对比,当代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1、要移动重物,你能想出什么轻松的办法吗?答:用一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这种叫做“杠杆”的装置包括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以人就能轻松地撬动重物。
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种装置叫做杠杆。
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3、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5、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说说你怎样看待这句话?有道理吗?能做到了吗?答:这句话有道理,但是做不到。
要撬动整个地球需要巨大的力。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增加动力臂可以省力。
要力减小到人具有的力量大小。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姓名:家长签字: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变)。
4、在水中沉的物体有:砖块、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湿木头等。
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块、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干木头等。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
3、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当重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4、探索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它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的。
要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重量的关系,应选用一组(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要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体积的关系,应选用一组(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材料。
5、实验表明:当体积相同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当轻重相同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所以,同样大小的物体,可以通过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同样重量的物体,可以通过改变它的(体积大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6、带盖的空瓶会(浮在水面上),装1/3瓶水会(上浮),装1/2瓶水会(悬在水中),装满水会(下沉)。
往空瓶子里逐渐加水,空瓶子会慢慢地(往下沉)。
7、(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状况的,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是青岛版小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五年级学生所需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根据该教材的内容,为您总结五年级下册科学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力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力的概念和种类,比如重力、摩擦力和弹力。
他们将了解到力是一种物体相互作用的效果,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些力的存在。
第二单元:光的传播这个单元将介绍有关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的基本知识。
学生将学习关于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学生将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他们将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第四单元:天体运动这个单元将介绍有关星球和太阳系的知识。
学生将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并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轨迹。
第五单元:物质的存在形式学生将学习物质的存在形式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他们将了解到物质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并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状态的变化。
第六单元:花卉和树木这个单元将介绍有关花卉和树木的基本知识。
学生将学习植物的特点、组成部分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七单元:简单电路学生将学习有关电路和电流的基本知识。
他们将了解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来观察电路中的电流现象。
第八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这个单元将介绍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学生将学习科技的定义和分类,并了解一些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和便利。
通过学习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他们将了解自然界中的力、光、声音、天体运动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些现象。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和作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高年级的科学课程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验和观察,他们将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并学会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5、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4、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5、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6、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7、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18、(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1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0、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2、(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3、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4、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25、“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26、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27、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28、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答: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5、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7、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8、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9、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石块放主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0、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1、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
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答:(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要上浮些。
16、举例说说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答:救生圈、潜水艇、轮船等。
17、煮饺子时,刚一下锅沉入水底,为什么快熟时饺子都浮在水面上?答:刚下锅的饺子同体积的比水重,所以下沉。
快熟时重量不变体积变大都浮上来了。
18、乓球为什么放在热水中会变圆?答:放在热水中乒乓球里面的气体会受热膨胀,就会变圆。
第二单元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3、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4、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7、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8、(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9、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10、(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2、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3、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4、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5、(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6、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8、(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二、问答题: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
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答:要注意: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