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引物设计及测序结果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55
定量PCR 引物、探针设计原则自90年代Taqman探针诞生以来,虽然荧光探针(引物)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但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技术仍然是许多实验研究人员进行定量检测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SYBR荧光染料,Taqman探针具有序列特异性,只结合到互补区,而且荧光信号与扩增的拷贝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条件优化容易;而相对于杂交探针,Taqman探针只要设计一条探针,因此探针设计较便宜方便,而且也能完成基本的定量PCR要求。
当然Taqman定量方法由于还是要合成探针,也给实验操作带来了挑战。
一般Taqman定量PCR实验过程为:目的基因查找比对→探针与引物设计→探针与引物合成→目的DNA第二步:保持GC)?典型的引物18到24个核苷长。
引物需要足够长,保证序列独特性,并降低序列存在于非目的序列位点的可能性。
但是长度大于24核苷的引物并不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
较长的序列可能会与错误配对序列杂交,降低了特异性,而且比短序列杂交慢,从而降低了产量。
Tm值在55-65℃(因为60℃核酸外切酶活性最高),GC含量在40%-60%引物之间的TM相差避免超过2℃引物的3’端避免使用碱基A,引物的3’端避免出现3个或3个以上连续相同的碱基为避免基因组的扩增,引物设计最好能跨两个外显子。
Taqman探针技术要求片段长度在50bp-150bp?引物末端(最后5个核苷酸)不能有超过2个的G和C。
?探针设计原则探针位置尽可能地靠近上游引物探针长度应在15-45bp(最好是20-30bp),以保证结合特异性检测探针的DNA折叠和二级结构Tm值在65-70℃,通常比引物TM值高5-10℃(至少要5℃),GC含量在40%-70%探针的5’端应避免使用G鸟嘌呤——因为5'G会有淬灭作用,而且即使是被切割下来还会存在淬灭作用。
整条探针中,碱基C的含量要明显高于G的含量——G含量高会降低反应效率,这时就应选择配对的另一条链作为探针。
PCR引物设计详细步骤引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技术,用于放大DNA片段。
在PCR过程中,引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引物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PCR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PCR引物设计的步骤。
步骤1. 确定目标序列首先,需要确定所要放大的目标序列。
这可以是任何你感兴趣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的编码区域,特定的DNA序列等。
2. 提取目标序列从已有的DNA样本中提取目标序列。
可以通过DNA提取试剂盒等方法进行提取,确保获得纯净的DNA。
3. 序列比对使用BLAST等工具将目标序列与已知的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以确认目标序列的唯一性和可能存在的变异。
4. 引物设计原则根据目标序列,设计符合以下原则的引物:•引物长度通常在18-25个碱基对之间。
•碱基组成均匀,避免引物中存在大量的G或C碱基,以及连续多个重复的碱基。
•引物之间的互补性尽量避免,以防止二聚体的形成。
•避免引物末端存在碱基的互补序列,以防止非特异性扩增。
5. 引物设计工具使用引物设计工具,如Primer3、NCBI Primer-BLAST等,在目标序列中选择合适的引物。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给定的参数,自动设计合适的引物。
6. 引物评估对设计的引物进行评估,包括检查引物的反向互补性、引物的Tm值(熔解温度)、引物的二聚体和自身结构等。
确保引物的质量达到实验要求。
7. 引物合成将设计好的引物发送给合成公司进行合成。
确保引物的纯度和浓度符合要求。
8. PCR反应使用合成的引物进行PCR反应,按照标准的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
根据实验需求调整PCR反应的温度、时间等参数。
9. PCR产物验证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验证PCR反应产物的大小和纯度。
确保PCR反应成功,并且没有非特异扩增的产物。
结论PCR引物设计是PCR反应成功的关键。
通过遵循引物设计的原则,结合引物设计工具的辅助,可以设计出合适的引物,弥补PCR技术在DNA放大中的巨大优势,为实验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
实验五 PCR引物设计及评价【实验目的】1、掌握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熟悉使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进行引物搜索。
2、掌握使用软件oligo6.0对设计的引物进行评价分析。
【实验原理】一、引物设计原则聚合梅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 序列的方法,故又称基因的体外扩增法。
PCR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手段之一,而引物设计是PCR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使用不合适的PCR引物容易导致实验失败:表现为扩增出目的带之外的多条带(如形成引物二聚体带),不出带或出带很弱,等等。
现在PCR 引物设计大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可以直接提交模板序列到特定网页,得到设计好的引物,也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引物设计专业软件。
引物设计原则如下:1、引物应在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引物序列应位于基因组DNA的高度保守区,且与非扩增区无同源序列。
这样可以减少引物与基因组的非特异结合,提高反应的特异性;2、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 bp。
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3、引物不应形成二级结构。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反应不能正常进行;4、引物序列的GC含量一般为40-60%。
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
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5、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的Tm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
Tm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4(G+C)+2(A+T);6、引物5'端序列对PCR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可根据下一步实验中要插入PCR产物的载体的相应序列而确定。
7、引物3’端不可修饰。
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对Taq酶的DNA合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中的PCR技术及其应用实例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分析、DNA测序、病因检测等领域。
本文将就PCR技术原理、扩增机制、优化技巧及其应用实例进行探讨。
一、PCR技术原理PCR技术是一种体外的DNA扩增技术,通过特定的引物和聚合酶的作用,在体外模拟DNA自然复制的过程,从而在短时间内扩增目标DNA片段。
该技术根据DNA双链分子在高温下变性再回复到原状态的特点,将DNA的变性、退火、延伸等过程结合在一起,实现DNA序列的指数级扩增。
二、PCR技术扩增机制PCR技术的扩增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变性、退火与延伸。
1.变性阶段:将反应体系中DNA分子加热至90~95℃,使其双链分子变性为单链。
2.退火阶段:将反应体系中的温度降至50~65℃,使引物结合至目标DNA上,并通过引物特异性与目标DNA碱基互补,形成DNA单链结构。
3.延伸阶段:将反应体系中温度升至72℃,聚合酶结合引物上,开始向目标DNA上的方向进行DNA链延伸。
延伸的长度取决于引物长度和反应时间,延伸后生成新的DNA双链复合物,反复进行三个阶段的循环操作,最终可扩增数百万份目标DNA的分子。
三、PCR技术的优化技巧PCR技术使用方便,特异性好,扩增速度快,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引物的设计:引物的设计是PCR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选择特异性好、长度适当、与目标DNA序列互补性强的引物。
2.缩短扩增时间:PCR反应时间一般需要数小时,较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在加大酶的浓度、优化反应体系中缩短PCR反应时间,可提高反应效率。
3.增加扩增产物数量:一般来说,反应体系中DNA数量的下限约为0.1ng。
可以通过调整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体系条件,提高扩增产物数量。
四、PCR技术应用实例PCR技术在基因分析、DNA测序、病因检测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以下分别介绍其应用实例:1.基因分析:PCR技术可用于DNA聚集的检测、DNA变异检测等基因分析中。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并掌握特异引物设计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设计引物的正确性,为后续的PCR实验提供高质量的引物。
二、实验原理特异引物设计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用于PCR、实时定量PCR等实验中,通过设计特定的DNA序列作为引物,在模板DNA上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
特异引物设计的关键在于确保引物与目标DNA序列的高度特异性,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三、实验材料1. 质粒DNA模板;2. 引物合成试剂盒;3. PCR仪;4. 电泳仪;5. DNA电泳凝胶;6. 紫外线灯;7. 引物设计软件(如Primer Premier);8. 其他试剂(如PCR反应缓冲液、dNTPs、Taq酶等)。
四、实验方法1. 引物设计使用引物设计软件(如Primer Premier)设计特异引物。
根据目标DNA序列,选择合适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 bp),确保引物与目标DNA序列具有高度特异性。
同时,考虑引物的Tm值、GC含量、引物之间的退火温度等参数。
2. 引物合成按照引物合成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引物合成,得到特异引物。
3. PCR反应将质粒DNA模板、特异引物、PCR反应缓冲液、dNTPs、Taq酶等试剂加入PCR管中,进行PCR反应。
反应程序如下:- 预变性:95℃,5 min;- 循环扩增:95℃,30 s;55℃(根据引物Tm值调整),30 s;72℃,1 min;- 最后延伸:72℃,10 min。
4. PCR产物分析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如果出现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说明引物设计正确。
5. 引物验证将PCR产物进行纯化,并进行测序,验证引物特异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引物设计结果通过引物设计软件,成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特异引物,引物长度为25 bp,Tm值为59.5℃,GC含量为45%。
2. PCR反应结果PCR反应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观察到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说明引物设计正确。
PCR引物设计相关知识---PCR引物设计原则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因此,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要设计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区。
同时应预测将要扩增的片段单链是否形成二级结构。
如这个区域单链能形成二级结构,就要避开它。
如这一段不能形成二级结构,那就可以在这一区域设计引物。
现在可以在这一保守区域里设计一对引物。
一般引物长度为15~30碱基,扩增片段长度为100~600碱基对。
让我们先看看P1引物。
一般引物序列中G+C含量一般为40%~60%。
而且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随机。
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存在。
否则P1引物设计的就不合理。
应重新寻找区域设计引物。
同时引物之间也不能有互补性,一般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互补。
引物确定以后,可以对引物进行必要的修饰,例如可以在引物的5′端加酶切位点序列;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这对扩增的特异性影响不大。
但3′端绝对不能进行任何修饰,因为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
这里还需提醒的是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为密码子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十条PCR引物的设计原则:①引物应用核酸系列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②产物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③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④G+C含量在40%~60%之间。
⑤碱基要随机分布。
⑥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⑦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⑧引物5′端可以修饰。
⑨引物3′端不可修饰。
⑩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如前述,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对引物的设计不可能有一种包罗万象的规则确保PCR的成功,但遵循某些原则,则有助于引物的设计。
1.引物的特异性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互补碱基同源。
普通pcr引物设计方法摘要:一、引言二、PCR引物概述1.PCR引物的定义2.PCR引物的作用3.PCR引物的分类三、普通PCR引物设计方法1.设计原则1) 引物长度2) 引物Tm值3) 引物间的互补性4) 引物与模板的互补性2.设计步骤1) 确定目标序列2) 查找引物设计软件3) 输入参数并进行引物设计4) 评估引物性能5) 优化引物四、常用引物设计软件介绍1.Primer 32.NP_Primer3.Oligo4.PyroMark Assay Design五、引物筛选与优化1.引物筛选1) 引物扩增效率2) 引物特异性2.引物优化1) 引物长度和Tm值优化2) 引物碱基序列优化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PCR技术自1983年被发明以来,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PCR引物是PCR反应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PCR扩增效果。
本文将介绍普通PCR引物设计方法,以指导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高效地进行PCR实验。
二、PCR引物概述1.PCR引物的定义PCR引物是一对短的DNA片段,分别与目标序列的两端互补,引导DNA 聚合酶在目标序列上进行扩增。
2.PCR引物的作用PCR引物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引导DNA聚合酶在特定位置开始扩增;二是使扩增产物具有特定的序列。
3.PCR引物的分类根据引物长度和碱基序列,PCR引物可分为常规引物和巢式引物。
三、普通PCR引物设计方法1.设计原则(1)引物长度:通常为18-25个碱基对,过长的引物可能导致扩增效率降低。
(2)引物Tm值:理想的Tm值约为50-65℃,过高或过低的Tm值都会影响引物扩增效果。
(3)引物间的互补性:引物之间应避免互补,以免发生非特异性扩增。
(4)引物与模板的互补性:引物应与目标序列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以确保扩增效率。
2.设计步骤(1)确定目标序列:根据研究需求,选取需要扩增的目标序列。
(2)查找引物设计软件:市面上有很多引物设计软件,如Primer 3、NP_Primer、Oligo等。
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引物序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引物在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目标DNA序列的方法。
引物序列的选择和设计对于PCR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PCR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在荧光定量PCR中,引物是一对短的DNA或RNA序列,它们与目标DNA或RNA序列中具有互补碱基配对的部分相互结合,从而充当DNA 复制的起始点。
这两个引物必须经过精确的设计和合成,以确保它们能够特异性地与目标序列结合,并且在PCR反应中不产生非特异性扩增。
引物序列的选择是基于目标基因或RNA序列的独特性。
为了确保特异性扩增,引物的设计需要避免与其他非靶标序列的互补性。
此外,引物的长度和碱基组成也需要仔细考虑,以保证PCR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荧光定量PCR中,引物通常与荧光探针结合使用,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定量。
荧光探针是一种含有荧光染料和阻尼剂的DNA探针,它与PCR扩增产物的结合会导致荧光信号的释放和增强。
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准确地定量PCR反应中产生的扩增产物。
因此,正确选择和设计引物序列对于基因的荧光定量PCR至关重要。
它不仅影响到PCR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还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引物设计策略将有助于提高荧光定量PCR 技术在基因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本文的结构安排,以帮助读者了解全文内容。
最后,我们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引物序列的重要性及其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原理。
我们将介绍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与传统PCR技术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