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粒粒径分析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755.50 KB
- 文档页数:5
试验一土的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1、仪器设备:(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
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②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③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④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取2000g——4000g⑤最大粒径小于60mm的土取4000g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时,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粒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粒径分析是指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布的研究和分析。
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在物料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粒度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颗粒物料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工业生产和科研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粒径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获得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实验设备和样品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是粒径分析仪器,该仪器采用激光散射原理进行粒径分析。
样品是粒状物料,由实验室提供,其具体成分和特性不得知。
实验步骤1.将样品取出并进行预处理。
首先,使用超声波清洗样品,以去除表面附着的杂质。
然后,将样品放入试样盒中,并确保盒内无空隙。
2.将试样盒放入粒径分析仪器中,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首先,调整激光器的功率和位置,以确保激光能够穿过样品并产生散射现象。
然后,设置合适的散射角度和检测系统参数。
3.启动粒径分析仪器,开始测试样品。
仪器将通过激光散射现象收集样品的散射光信号,并根据散射光信号的特性进行粒径分析。
4.等待仪器完成测试,并记录得到的数据。
数据包括不同粒径颗粒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等信息。
5.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粒径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展示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也可以计算出粒径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数据。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得到了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通过绘制粒径分布曲线,可以观察到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关系。
根据曲线的形状和特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颗粒分布是否均匀、是否存在聚集现象等。
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平均粒径、标准差等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揭示样品的特性和性质。
例如,平均粒径的大小可以反映样品的颗粒大小,标准差的大小可以反映样品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验的样品具体成分和特性不得知,因此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有一定的限制。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比较和对照实验,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粒径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并得到了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试验名称:土的颗粒分析试验试验编号:TP-001检测单位:XXXX实验室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对土样的颗粒分析进行检测,了解土样的物理性质以及颗粒组成,为土壤性质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1. 震动筛分仪2. 高精密天平3. 大小号筛子4. 水槽5. 筒形计量瓶6. 烘箱7. 洗涤瓶8. 试验记录表格三、试验步骤及结果:1. 取一定量的土样,样本编号为:SAMPLE-001。
将土样置于室温下静置24小时,使其充分干燥。
2. 将土样分为不同粒径级别,选用2mm、1mm、0.5mm、0.25mm、0.1mm等规格筛子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级别的土样。
3. 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径级别的土样分别置于干净的试验容器中,并精确称量每个容器内粒径级别的土样重量,并记录于表格中。
4. 取一个含足够清水的容器,将筛分后的土样放入其中,用手搅拌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
5. 过滤混合的土样溶液,去掉悬浮的大颗粒杂质,重量记录于表格中。
6. 将过滤后的土样溶液放入筒形计量瓶中,测量溶液总体积,并记录于表格中。
7. 将筒形计量瓶中的土样溶液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定重。
8. 取出烘干后的土样溶液,精确称重,并记录于表格中。
四、试验数据记录:样本编号:SAMPLE-001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试验人员:XX粒径级别(mm) 初始重量(g) 悬浮物重量(g) 混合溶液总体积(mL) 干燥后重量(g)2.01.00.50.250.1五、数据分析和结论:根据以上记录的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0.5mm以下的颗粒级别中。
2.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密度较低,含有较多的悬浮物。
3.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溶液总体积较小,说明土样颗粒间的空隙较少。
4. 样本SAMPLE-001的干燥后重量较轻,可能含有较高含水量的颗粒成分。
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 概述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土的颗料大小、级配和粒组含量是土的工程分类的重要依据。
土粒大小与土的矿物组成、力学性质、形成环境等均有直接联系。
因此,土的颗料大小是土的重要特征。
颗粒分析试验是土工基本试验之一,其成果的准确性常影响土工建筑物设计方案甚至稳定性。
第二节 试验原理土粒的粒径变化范围非常大(粒径由大于60mm 到小于0.002mm ),故对不同的粒组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粗粒组一般用筛析法,细粒组采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不同的试验方法其试验原理也不同。
一、粗粒组筛析法试验原理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粗粒土,一般采用筛析法分析土的颗粒大小。
筛析法是采用不同孔径的分析筛,由上至下孔径自大到小叠在一起。
试验时,取质量为的干土放入最上的筛里,通过筛析后,得到不同孔径筛上土质量,进而计算出粒组含量和累积含量。
二、粗粒组密度计法试验原理司笃克斯(Stocks )研究微小球体在水中下沉时,发现球体的运动近似满足如下规律; 1.小球体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是恒定的;2.小球体沉降速率大小与球体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上述规律可用下式表示:()241800d gG G v C w wt s ηρ-=(4-1)式中:——颗粒直径,mm ;——颗粒沉降速率,cm/s ;——4℃时水的密度,34/0.1cm g C w = ρ; ——水温时水的比重;——水温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s kPa ⋅-210; ——土粒比重;——重力加速度,2/81.9s m g =。
由式(4-1)知,颗粒比重一定时,颗粒愈大,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愈快。
现将一定质量的土与水搅拌成总体积为的均匀悬液,然后观察悬液中颗粒下沉情况和悬液浓度的变化。
为研究方便,取距悬液表面为的薄层MN 来分析,如图4—1所示。
试验开始时(0=t 时刻),悬液均匀,悬液中自上至下各粒组均匀分布,然后土粒开始下沉,大颗粒下沉比较快,细颗粒下沉比较慢。
土壤颗粒分析(吸管法)1.仪器(1)移液枪(2)搅拌棒,下端装上带孔铜片或厚胶板。
(3)沉降筒,即1000mL量筒。
(4)土壤筛(孔径分别为1,0.5mm)洗筛(直径6cm,孔径为0.5、0.25mm)。
(5)三角瓶(500mL),漏斗(直径7cm)。
(6)天平(0.0001)。
(7)烘箱,真空干燥器,漏斗架2.试剂(1)氢氧化钠溶液(酸性土壤):0.5mol/L,2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2)六偏磷酸钠溶液(石灰性土壤):0.5mol/L,51g六偏磷酸钠溶于水,加水稀释至1000mL。
(3)草酸钠溶液(中性):0.5mol/L,33.5g草酸钠溶于水,加水稀释至1000mL。
(4)异戊醇3.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称取通过2mm筛孔的10g(精确至0.001g)风干土样1份,测定吸湿水,另称3份,其中一份测定洗失量(指需要去除有机质或碳酸盐的样品),另外两份作制备颗粒分析悬液用。
去除有机质:对于含大量有机质又需去除的样品,则用过氧化氢去除有机质。
其方法是:将上述三份样品,分别移入250mL高型烧杯中,加蒸馏水约20mL,使样品湿润,然后加6%的过氧化氢,其用量(20~50mL)视有机质多少而定,并经常用玻璃棒搅拌,使有机质和过氧化氢接触,以利氧化。
当过氧化氢强烈氧化有机质时,发生大量气泡,会使样品溢出容器,需滴加异戊醇消泡,避免样品损失。
当剧烈反应结束后,若土色变淡即表示有机物已基本上完全分解,若发现未完全分解,可追加H2O2。
剧烈反应后,在水浴锅上加热2小时去除多余的H2O2。
去除有机质完毕后,其中一份样品洗入已知重量的烧杯中,放在电热板上蒸干后再放入烘箱,在105~110℃下烘干6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计算洗失量。
(2)制备悬液将上述处理后的另两份样品,分别洗入500mL三角瓶中,(根据土壤pH值)加入10mL0.5N 氢氧化钠,并加蒸馏水至250mL,充分摇匀,盖上小漏斗,于电热板上煮沸。
土壤粒度测定详细步骤
土壤粒度测定是土壤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方法,用于评估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下面是详细的测定步骤:
1. 样品采集: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
在采集样品时,应避免污染和混杂,保持样品的原始性。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回实验室后,首先要进行样品处理。
将样品中的杂质和有机物去除,可以通过筛网或离心等方法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有机物。
3. 分级筛分:将经过处理的土壤样品按照一定的粒径范围进行筛分。
常用的筛网有不同孔径的标准筛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筛网进行分级筛分。
4. 筛后称重:将经过筛分的土壤颗粒收集起来,并进行称重。
可以使用电子天平或其他精确的称重工具进行称重,记录下每个粒径范围的质量。
5. 计算粒度分布:根据每个粒径范围的质量,计算出每个粒径范围的百分比,即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可以绘制成条形图或曲线图,直观地反映土壤颗粒的分布情况。
6. 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结果,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平均颗粒大小、颗粒分散度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物理性
质和水分保持能力。
7. 结果解读:根据实际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可以与土壤分类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土壤的质地和成分,为土壤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总结:土壤粒度测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可以获得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土壤的性质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仔细的操作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并为土壤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
第1篇一、引言土颗粒级配是土壤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了解土壤颗粒级配对于土壤工程、农业种植、水土保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土壤颗粒级配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该地区土壤的颗粒组成特点,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在某地区采集土壤样品,共采集10个样品,每个样品的采集地点具有代表性。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过筛等预处理,以去除杂质。
3. 颗粒分析:采用筛析法对土壤样品进行颗粒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过筛,筛孔尺寸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075mm、0.02mm、0.01mm。
- 称量每个筛孔的土壤样品重量,计算其占总样品重量的百分比。
4.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颗粒级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颗粒级配曲线、绘制直方图、分析土壤类型等。
三、数据分析结果1. 颗粒级配曲线:根据筛析法得到的土壤样品颗粒重量百分比,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颗粒级配曲线呈现出典型的非均匀分布,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含量较高,而粗颗粒(粒径大于2mm)含量较低。
2. 直方图:将颗粒级配数据绘制成直方图,可以看出土壤颗粒主要集中在0.02mm至0.075mm之间,说明该地区土壤属于粉质土壤。
3. 土壤类型分析:根据颗粒级配曲线和直方图,结合相关土壤学知识,可以判断该地区土壤类型为壤土。
四、结果讨论1. 颗粒级配特点:该地区土壤颗粒级配呈现出非均匀分布,细颗粒含量较高,这与该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有关。
2. 土壤类型:根据颗粒级配分析结果,该地区土壤类型为壤土,壤土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
3. 土壤改良:针对该地区土壤颗粒级配特点,可以考虑以下改良措施:-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 合理轮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分解,改善土壤颗粒组成。
v1.0 可编辑可修改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 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 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 者,取100~300g ;顶盖2mm 1mm 底盘123 取走取走 4图1-1标准筛 图1-2 四分法图解最大粒径为2~10mm 之间的,取300~1000g ; 最大粒径为10~20mm 之间的,取1000~2000g ; 最大粒径为20~40mm 之间的,取2000~4000g ; 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 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 使圆锥成为1~2cm 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图,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将已称量的试样倒入顶层筛盘中,盖好盖,用手或摇筛机摇振,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min, 然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取下筛盘,在白纸上用手轻叩筛盘,摇晃,直到筛净为止。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1、仪器设备:(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
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②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③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④ 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土取2000g ——4000g⑤ 最大粒径小于60mm 的土取4000g 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 ;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 时,准确至1g 。
(2)将试样过2mm 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 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 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 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土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使用筛分法,分析土壤样品的粒径组成,以了解样品的物理性质和颗粒分布情况。
通过筛分试验,可以确定土壤的砾石、沙、粉砂、粘土等颗粒的含量百分比。
试验装置:1.土壤筛分装置:包括一组标准筛网、筛网支架、振动器等设备。
2.电子天平:用于称量土壤样品和筛分后的颗粒。
试验步骤:1.准备土壤样品:从实地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在采样点深度10-20cm范围内采集约500克土壤样品,并置于干净的容器中。
将样品混合均匀,且尽量去除其中的杂质。
2.筛分试验:将土壤样品放在最上层筛网上,然后振动筛分装置,以确保样品充分分散和筛分。
筛分时间通常为5分钟。
在试验中,应使用一组标准筛网,如0.063mm、0.125mm、0.25mm、0.5mm、1mm、2mm、4mm等。
3.称重与记录:将每个筛网上的颗粒收集,并使用电子天平称重。
记录每个筛孔中颗粒的质量,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在称重时,需要注意将土壤颗粒与筛网上的杂质彻底分离,以确保称重的准确性。
在每次称重前应进行筛网的校准以保证称重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每个筛孔中颗粒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并乘以100,得到每个筛孔中颗粒的含量百分比。
绘制颗粒分布曲线,以展示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变化情况。
试验记录:开始时间:2024年5月1日下午2点试验人员:张三试验结果:试验时间筛孔筛上质量(g)筛下质量(g)颗粒含量百分比(%)2:05pm 0.063mm 5.6 32.8 15.32:10pm 0.125mm 5.2 27.6 14.02:15pm 0.25mm 9.3 38.1 19.62:20pm 0.5mm 12.7 42.8 23.02:25pm 1mm 15.6 49.5 25.02:30pm 2mm 18.7 54.2 29.32:35pm 4mm 22.4 58.7 32.5总质量89.5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将每个筛孔中颗粒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得到每个筛孔中颗粒的含量百分比。
实验报告实验二颗粒分析实验实验人:学号:一、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就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的试验方法。
(二)试验方法:筛析法。
(三)试验原理: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筛析法是测定土的颗粒组成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0。
075mm的土。
(四)试验仪器:1。
分析筛;(1) 圆孔粗筛,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和2mm。
(2) 圆孔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25mm,0.075mm。
2.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
1g的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
01g的天平;3。
振筛机;4.烘箱、量筒、漏斗、研钵、瓷盘、不锈钢勺等。
(五)操作步骤:先用风干法制样(无粘性土),然后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按表5-1称取代表性的试样,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超过500g时,称量应准确至1g.(1)将按表5-1称取的试样过孔径为2mm的筛,分别称取留在筛子上和已通过筛子孔径的筛子下试样质量.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2)取2mm 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粗筛筛析,然后再取2mm 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细筛筛析。
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进行震筛,振筛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按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称留在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1g.(4)筛后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六)数据整理:1。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可按式(5-1)计算:xB Ad m m X = (5-1) 式中 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A m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B m -当细筛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当粗筛分析时为试样总质量(g );xd —粒径小于2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 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 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0.1g ;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 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 者,取100~300g ;最大粒径为2~10mm 之间的,取300~1000g ; 最大粒径为10~20mm 之间的,取1000~2000g ; 最大粒径为20~40mm 之间的,取2000~4000g ; 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 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底盘123 取走取走 4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 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 ;(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土的颗粒分析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土的颗粒分析实验是为了确定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从而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评估和分类。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土的粒度组成,判断土的级配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的颗粒分析实验通常采用筛分法和比重计法。
筛分法是利用不同孔径的标准筛,将土样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离,然后分别称重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
比重计法则是根据土颗粒在悬液中沉降的速度与粒径的关系,通过测定悬液的密度变化来确定各粒组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标准筛:一套孔径分别为 2mm、1mm、05mm、025mm、0075mm 的筛子。
2、天平:称量 5000g,感量 5g;称量 1000g,感量 1g;称量 200g,感量 001g。
3、烘箱:能控制温度在 105℃~110℃。
4、搅拌器:包括搅拌棒和搅拌筒。
5、比重计:甲种比重计,刻度范围为 0~60,精度为 05。
6、其他:洗筛、洗瓶、研钵、瓷盘、量筒、移液管、三脚架、石棉网等。
实验材料为取自工程现场的代表性土样。
四、实验步骤(一)筛分法1、称取风干土样总质量,准确至 01g。
2、将土样通过 2mm 筛,称出筛上土的质量。
3、对通过 2mm 筛的土样进行四分法缩分,取其中一份作为试验用土。
4、将试验用土依次通过孔径为 1mm、05mm、025mm、0075mm 的筛子,进行筛分。
5、每次筛分后,分别称出各筛上土的质量,并计算各粒组的质量百分数。
(二)比重计法1、称取风干土样 30g,放入研钵中研散,然后全部通过 0075mm 筛。
2、将过筛后的土样放入瓷盘,置于 105℃~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后称重。
3、称取烘干土样 10g,放入量筒中,加入蒸馏水至 1000ml,搅拌均匀,使土样充分分散。
4、用搅拌器搅拌悬液 1min,然后静置 1min,用比重计测量悬液密度。
5、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读取比重计读数,每次读数前应搅拌悬液1min。
土的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土壤颗粒的分析,了解土壤的成分和结构,为土壤肥力评价
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我们选取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和筛分,将土壤颗粒按
照粒径大小进行分类。
然后利用显微镜和显微相机对土壤颗粒进行观察和拍摄,再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颗粒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土壤颗粒的成分主要包括砂粒、粉粒和粘粒。
其中砂粒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颗粒较大,通透性好;粉粒主
要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组成,颗粒较小,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粘粒主要由粘
土矿物组成,颗粒较小,黏性较强。
结论:土壤颗粒分析是了解土壤结构和成分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土壤的性质,为土壤肥力评价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
土壤颗粒分析也为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土壤颗粒的结构和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土
壤的肥力评价和改良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更好地
保护和利用我们的土壤资源,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取走 3 取走412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