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分法)
- 格式:doc
- 大小:36.67 KB
- 文档页数:1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试验名称:土的颗粒分析试验试验编号:TP-001检测单位:XXXX实验室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对土样的颗粒分析进行检测,了解土样的物理性质以及颗粒组成,为土壤性质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1. 震动筛分仪2. 高精密天平3. 大小号筛子4. 水槽5. 筒形计量瓶6. 烘箱7. 洗涤瓶8. 试验记录表格三、试验步骤及结果:1. 取一定量的土样,样本编号为:SAMPLE-001。
将土样置于室温下静置24小时,使其充分干燥。
2. 将土样分为不同粒径级别,选用2mm、1mm、0.5mm、0.25mm、0.1mm等规格筛子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级别的土样。
3. 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径级别的土样分别置于干净的试验容器中,并精确称量每个容器内粒径级别的土样重量,并记录于表格中。
4. 取一个含足够清水的容器,将筛分后的土样放入其中,用手搅拌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
5. 过滤混合的土样溶液,去掉悬浮的大颗粒杂质,重量记录于表格中。
6. 将过滤后的土样溶液放入筒形计量瓶中,测量溶液总体积,并记录于表格中。
7. 将筒形计量瓶中的土样溶液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定重。
8. 取出烘干后的土样溶液,精确称重,并记录于表格中。
四、试验数据记录:样本编号:SAMPLE-001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试验人员:XX粒径级别(mm) 初始重量(g) 悬浮物重量(g) 混合溶液总体积(mL) 干燥后重量(g)2.01.00.50.250.1五、数据分析和结论:根据以上记录的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0.5mm以下的颗粒级别中。
2.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密度较低,含有较多的悬浮物。
3.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溶液总体积较小,说明土样颗粒间的空隙较少。
4. 样本SAMPLE-001的干燥后重量较轻,可能含有较高含水量的颗粒成分。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1、仪器设备:(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
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②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③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④ 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土取2000g ——4000g⑤ 最大粒径小于60mm 的土取4000g 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 ;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 时,准确至1g 。
(2)将试样过2mm 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 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 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 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第 页,共 页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筛分法)
试验室名称:记录编号:工程部位/用途委托/任务编号试验依据样品编号样品描述样品名称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筛前总土质量(g)小于2mm土质量(g)小于2mm土占总土质量(%)
小于2mm取试样质量(g)
粗筛分析
细筛分析
孔径 (mm)累计留 筛土质 量(g)小于该 孔径土 质量 (g)小于该孔 径土质量 百分比 (%)孔径 (mm)累计留
筛土质
量(g)
小于该 孔径土 质量 (g)小于该孔 径土质量 百分比 (%)占总土
质量百
分比
(%)60 2.0 40 1.0 200.5100.2550.0752底
d60
d30
d10
不均匀系数Cu
曲率系数Cc
颗
粒 级 配 曲 线
备 注:
试验:复核:日期:年月日。
一、含水率试验
二、密度实验
1、环刀法(细粒土)
2、灌水法(现场,粗粒土)
3、灌砂法(现场,粗粒土)
三、土粒比重试验
1、比重瓶法(粒径小于5mm)
2、浮称法(粒径≥5mm)
四、颗粒分析试验
1、筛分法(0.075mm<粒径≤60mm)
2、密度计法(粒径<0.075mm)GB50123-1999第32页
3、移液管法(粒径<0.075mm)
五、界限含水率
1、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2、滚搓法塑限试验
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1、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
2、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
七、击实试验
八、回弹模量试验(杠杆压力仪法)
九、渗透试验
2、常水头渗透试验
1、常水头渗透试验
十、固结试验(标准固结试验)
2、应变控制连续加荷固结试验
十一、黄土湿陷试验1、湿陷系数试验
2、自重湿陷系数
3、溶滤变形系数试验
4、湿陷起始压力试验
十二、直接剪切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取走 3 取走412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一、颗粒分析实验(筛分法)(一)实验目的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
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实验原理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颗粒分析实验可分为筛分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土粒可用筛分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
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 ;(见附图1) 2.天平:称量1000g ,分度值0.1g ; 3.振筛机;4.其它:毛刷等。
(四)操作步骤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 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取出代表性的试样。
2.取土:取干砂500g 称量准确至0.1g 。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放置到振筛机上进行筛分。
筛分时间为10分钟左右。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分。
2.筛分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1 g 。
(六)计算及制图1. 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100ABm X m =⨯ 式中:X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 A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 ; m B —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 )。
2.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 )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3.在级配曲线图上标明d 10, d 30, d 50和d 60 ,并计算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
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T 0115-1993)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的土颗粒组成。
对于粒径大于60mm的土样,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二)仪器设备1、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mm、1.0mm、0.5mm、0.25mm、0.074mm2、天平;称量5 0009,感量5g;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200g,感量0.2g。
3、摇筛机。
4、其它:烘箱、筛刷、烧杯、木碾、研钵及杵等。
三)土的试样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小于2mm颗粒的土100~300g。
2、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300~900g。
3、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1000~2 000g。
4、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2 000~4 000g。
5、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4 000g以上。
四)试验步骤1、对于无凝聚性的土1)按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分批过2mm筛。
2)将大于2mm的试样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大于2mm的各级粗筛。
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3)2mm筛下的土如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缩分至100~800g。
将试样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小于2mm的各级细筛。
可用摇筛机进行震摇。
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m。
4)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1%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一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土样用软毛刷刷净,分别称量。
5)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土总质量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1%。
6)如 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 10%,可省略细筛分析;如2mm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分析。
2、对于含有粘土粒的砂砾土1)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将粘结的土团充分碾散,拌匀、烘干、称量。
如土样过多时,用四分法称取代表性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