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组成的表示 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 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 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 教案

95mL水(质量为95g),倒入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氯化

钠溶解,此时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生:看图口算

[讨论]例题1一瓶氯化钠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钠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生:思考解题步骤,黑板上练习

师:出示正确的解题步骤

解:

———×100%=14%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合作学习二:溶液的稀释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讨论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讨论]例2:在农业上,要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多少?

生:讨论解题的关键及解题的方法。两名学生先后到前面板演,其余在本上练习。

[讨论]例3:把100g质量分数为25% 的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求稀释时所用水的质量。

生:讨论解题的关键及解题的方法。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在本上练习。

师:出示正确解题步骤

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则

100g×25%=( 100g+X)×10%

X=150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50g

生:[阅读]课本多识一点

¤本课小结

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课堂检测

1、某温度时,蒸干40g氯化钠溶液,得到8g氯化钠,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用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巩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

定义

注意解题的步骤、格式。熟悉并会运用定义进行计算。

学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会抓住溶液稀释前后其溶质质量不变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熟知本课的知识要点,巩固知识

2.8g 20g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质量 分数、溶质和溶剂质量的简单计算 一、主要内容 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理解) 2.能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相对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提高学生猜想意识和能力。 2.通过溶液颜色、浓稀、溶质与溶剂(或溶液)相对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例题计算,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数学表达式及有关计算 难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关键: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本课时教学主要是从溶液颜色深浅反映浓稀程度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并初步学习应用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材196页安排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区别的讨论与交流,建议放在练习中进行,以便使教学更加突出重点,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不受到影响。 教学基本思路:复习前次知识→ 复习导入(或情景导入)新课→ 【实验7-8】引入溶液浓稀与溶质和溶剂相对多少的关系→ 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由【实验7-8】2的三组溶液的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关系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初步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的简单计算→ 小结→ 练习(196页讨论与交流在此进行)。 提问复习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溶解度?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正确。因为当物质溶解度很小时,即使是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当物质的溶解度较大,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较多的溶质时,即使溶液未达到饱和,也是浓溶液) 新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也可采取情景导入法。 采取复习导入法,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教师作“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其溶液一定都是浓溶液?”的问话,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一定,因为一定量溶剂中溶解溶质较少时,溶液是稀溶液)。教师用“可见,应用溶解度概念并不能解决溶液浓稀问题,那么溶液浓稀用什么表示呢?”的陈述和问话导出课题,板书: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采取情景导入法,教师用语言创设一个简单的生活情景:有两个水杯,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水,在第一个水杯中放入一匙白糖,在第二个水杯中放入两匙白糖,让糖都全部溶解。如果你来喝这两杯水,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出第二杯水比第一杯水甜,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两杯糖水的浓稀不同。教师用“我们根据口感只能粗略地说两杯糖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图例了解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并交流与讨论常见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的质量关系,学习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③通过例题学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④与同学协作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在使用过程中要了解溶液的组成才能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所了解 2、教学重点: ①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 ②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③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④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教学难点: ①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②涉及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③与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相结合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课型:探究、讨论、练习 5、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溶液的组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引入】高锰酸钾水溶液是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蔗糖水溶液是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所以的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像高锰酸钾、蔗糖这样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像水这样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交流讨论】常见溶液的组成 【说明】 1、水是常用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2、溶质可以是气体:O2、H2、CO、CH4、HCl 溶质也可以是液体,则产生问题:哪种物质是溶剂? 判断标准是两个“通常”、一个“习惯”: 通常把量多的是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剂是水; 习惯上不论水有多少,水是溶剂。如溶质和溶剂两名称都写,则前面是溶质。例如:水的酒精溶液,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活动与探究】课本161页实验1、2 【思考】猜一猜,哪个更甜一些?为什么? 【阅读】课本162页例题 【教后小结】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组成》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认识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3.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4.学会对简单物质的命名; 5.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 6.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2、体科学计算的规范和严谨。 学习重点: 1.记忆部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化学式与物质的组成 课堂学习: 一、引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一张名片,让学生了解名片上的有关信息。[问题情景]自然界千万种物质有没有自己的名片呢?你能帮他们设计他们的名片吗?请大家设计物质水的名片。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展示同学的设计成果。 [师生讨论] 名片中的化学式能反映出物质的许多信息,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化

学式? 二、师生互动: [学生比赛]分4—6个小组进行书写知道的物质化学式比赛,然后展示学生的比赛结果。 [问题情景] 以上都是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你们能分析出化学式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讨论] [师生整理] 化学式是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的组成的式子。 [教师设疑] 为什么以上的物质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化学式呢?这还需要从物质的微观来认识这个问题。 [实验展示] 化学书图3—24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教师设疑] (以写出水的化学式为例) 1.从构成水的微观可知,在水分子存在的原子的种类有哪些? (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从构成水的微粒可知,在水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多少? (确定水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让学生分析金属铁和氧化铜的微观构成得到它们的化学式 [小结] 1.可见化学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以物质的组成为依据的。[教师讲解]在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水的组成总是相同的,因此都可用“H2O” 表示。事实上,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有了它的固定的 化学式,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式也就不同。化学式是 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 [练习]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_1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教学目的: 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关系式的含义。 难点:溶液组成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碰到溶液的“浓”或“稀”的问题。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 提出课题,溶液的“组成”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这是本课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溶液的组成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地知

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例如,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究竟含多少溶质才能既满足杀虫的要求,既节约农药并且又不伤害作物。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溶液组成的意义的内容。 要求学生理解:溶液的“浓”或“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 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也就被确定下来了。 例如:已知50g氯化钠溶液里含2gNacl和50g氯化钠溶液里含4gNacl,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 [引导讨论] 就上述例子展开讨论: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当溶质或溶剂的量有所变化时,会有以下情况: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增大,溶液会变浓。 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稀。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增加,溶液会变稀。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 睢县西陵寺镇第三初级中学谷春英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 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和联系,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探究认识如何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学媒体 教师用具 学生用具 药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数一定的溶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 [学生发言]1

2 3 [活动探究]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水(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 , 试管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 量分数 1 2 3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思考]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案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扬中市长旺中学施正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认识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3、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4、学会对简单物质的命名; 5、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 素的质量分数); 6、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2、体科学计算的规范和严谨。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化学上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2、写出你所知道物质的化学式 【新授】阅读思考:1、什么叫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演示讲解:如课本图示说明化学式能反映物质组成 讨论交流:思考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你能得到有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哪些信息? 小结点拨:2、化学式的含义?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元素 ?揭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的个数关系 如为“分子式”,则还可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其分子的构成。 如:“H2O”“2H2O” 联想与启示: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请试着书写出铝单质、氦单质、金刚石;氧气、氮气等物质的化学式,体会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有什么差异,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 小结:如何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一) 一、单质的化学式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 v金属单质单质

6.2-溶液组成的表示1-教案

6.2-溶液组成的表示1-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 (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 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 (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溶 液名称盐 酸 稀硫 酸 石灰水 白 磷 的 四 氯 化 碳 溶 液 硝酸 钾溶 液 医 用 酒 精 铁和 盐酸 反应 后的 溶液 碘 酒 溶质HC l H2S O4 Ca(OH )2 白 磷 KN O3 酒 精 FeCl 2 碘 溶剂H2 O H2O H2O 四 氯 化 H2O H2 O H2O 酒 精

碳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m (溶液)=m (溶质)+m (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V (溶液)≠V (溶质)+V (溶剂),即溶液 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00?+=?=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Representation of solution composition teach ing plan (2)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重点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 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 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 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化学:3.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内容要点: 1.通常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可以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通常写在左边,负价元素通常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 的右下角。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呈负价;在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原子的数目。 4.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 5.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两种元素中间用“化”字连接,如氧化铜(CuO)。 6.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右向左读,与化学式的写法刚好相反,如氯化钠(NaCl)。 7.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先读出,如五氧化二磷(P2O5)。 8.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不需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如氢氧化钠(NaOH)、碳酸钙(CaCO3)、硫酸钠(Na2SO4)等。 教学内容: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如 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如:3H2SO4 Ca2+表示钙离子,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注意:同元素符号的意义相似,在化学式前有数字后,就不能表示宏观含义,只能表示微观含义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 价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 3、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Fe(铁)、Na(钠);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1101+×100%≈9.1%。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 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 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 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 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 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 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 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 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学设计

7.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探究认识如何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学媒体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第二课时: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 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思考]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2课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案新版粤教版-新整理

第二课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2)谨记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的操作要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并学会根据实验基本操作正确选择实验仪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知识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09~21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 2.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 (1)计算:根据公式求出需要的未知量,如所需溶质的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等。(根据已知信息视情况而定) (2)称量(或量取):计算出所需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后,使用对应的仪器称量。 (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溶质,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装入试剂瓶: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明试剂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 3.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原因分析 取用试剂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污物沾到瓶塞上,污染试剂;防止标签被腐蚀 称量时“左物右码”防止称量的值不准确 在左右托盘上放等大的纸片(若试剂具有腐蚀性,则 需要玻璃器皿) 防止托盘被腐蚀 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读数,防止配制结果不准确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口紧挨玻璃棒防止水洒出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一)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m(溶液)=m(溶质)+m(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V(溶液)≠V(溶质)+V(溶剂),即溶液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100?+=?=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 g 溶液,蒸干后得到2.8 g 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ω(KCl )=%14%100208.2=?g g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 kg 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 kg ×16%=24 kg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 kg -24 kg =126 kg 答:配制150 kg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 kg 和水126 kg 。

种田中学教案——物质组成的表示式(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常见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认识化合价,知道化合价与离子间的关系. 3.知道化合价有正负之分,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重点】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难点】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中考要求】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情景导入】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来愈频繁,人们第一次见面,相互认识最简便快捷的方式是什么?自然是交换一下各自的名片,那在化学王国里各物质又是如何体现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身份的?在前边我们已经多次使用H2O,CO2,NaCl,Fe等来表示相应的物质,其实这些式子就是这些对应物质的“名片”,它可以简单明了的表示物质的组成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掌握它可以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 【板书】 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一课时) 【活动I】听写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氯__氢__钾__钠__银__氧__钡__钙__镁__锌__铝__硅__磷__ 铁__碳__硫__铜__汞__氮__金__氦__氟__碘__氩__锰__氖__ 【检测预习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并予以展示,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教师梳理】 一.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①表示某物质 ②表示某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微观:①表示一个某分子 ②表示一个某分子有哪些原子构成。 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某物质(2)表示某元素 (3)表示某单质(4)表示一个某原子 (若元素符号前边添加数字就失去了宏观意义只能表示n个某原子) 二、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在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三、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铜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七锰全占。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是铵根。 2. 化合价的表示:标注在元素的正上方(穿插复习数字含义) 【当堂检测】 (学生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适时鼓励) 【反思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是否得到解决? 齐声诵读元素化合价表) 【课后作业】牢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 评课建议:

表示物质的符号教案

授课主题 表示物质的符号 授课教师 1、了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化学式的书写并根据化学式读出它的物质名称, 3、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教学重点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3、能用符号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一、 【历次错题讲解】 二、 【趣味课程导入】 三、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式 1、 什么是化学式? 以二氧化碳为例:(宏观上)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微观上)二氧化碳是由许多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为了能形象地表示,可以将它表示为 CQ ,这就是化学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书写原则 ――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 (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 分析产物 得到的)不是能凭空想像,一种物质只能有一种化学式。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右下角标出构成 1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要注意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的写法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 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注:若氧与其它元素组成,氧写在右边;若氢与其它元素组合,氢写在左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举例:氧化钙 CaO 氟化氢HF 氯化钠NaCI (注意不能写成 N Q CI 2) 3、 化学式的读法:在化合物中,常见的读法是“某化某” ,从后往前读。若在 1个分 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不止 1个,可将其数字读出。 N2O5 MgO 4、 化学式的意义 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化学式的意义。 宀仃亠、 r 表示某种物质; 宏观意义 1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年级 8 学科 科学 课时 科学个性化教学教案 备课时间 学生姓名 教学难点 -学习 札记 教学过程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学课题: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理解) 2.能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7-7】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相对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 提高学生猜想意识和能力。 2.通过溶液颜色、浓稀、溶质与溶剂(或溶液)相对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等问题的 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7-7】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例题计算,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数学表达式及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阅读 交流讨论 讲解 自学指导1:课本206-207页【实验7-7】 【实验7-7】(实验1数据比较直观,容易比较。实验2需要进行简单计算后,方能猜测)。学生阅读【实验7-7】1、2, 猜测颜色顺序,并实验验证。 自学指导2:课本206-207页 【阅 读】学生阅读“溶质质量分数”,回答以下问题。 【问 题】 1. 溶质质量分数是: 是用溶液中________质量与 _______总质量之比、以百分数的 形式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的。 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通用) 3.公式变形: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4.完成课本207页表格,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例 1.20oC 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食盐达到饱和状态,请问①20o C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多 少?②该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总 结】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为Sg ,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 a%= ×100% (此公式只适合饱和溶液) S 100+ S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 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知识复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没有系统复习,故学生对本章知识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投影展示】 二、专题讨论【重点提炼】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2教案新版粤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2 教案新版粤教版 课标依据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 通过练习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用溶液计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 难点 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 类型 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B 创设情境2分钟自制 讲解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 观看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10分钟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 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 复习:溶质质量分数公式 【学生】学生回答 1.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阅读课本206页例1 【师生】总结解题方法 多媒体(习题1) 学生完成 教师讲评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多媒体(习题2) 总结: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解题 学生自学206页例2总结解题思路 完成课本2.7页练习题 3.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师演示并讲解 学生记住实验要点。 4.课堂小结: (1)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溶液稀释的计算 (3)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5.作业: 必做题:课本211页6.7题 选做题:绩优学案强化提升复习公式为下面学习运用打下基础。 通过学练习进一步巩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思路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巩固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