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拆分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4
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
微生物酶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
对于拆分DL-泛解酸内酯(DL-pantolactone),通常可以利用微生
物酶来进行催化反应。
DL-泛解酸内酯是一种内酯化合物,其拆分可
以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实现。
首先,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的过程可以从微生物和
酶的角度来考虑。
在微生物中,可以筛选出产生适合拆分DL-泛解
酸内酯的酶的菌株,然后进行培养和发酵,以获得足够的酶。
接着,将获得的酶提取出来,并进行纯化和鉴定,确保酶的活性和稳定性。
然后,将酶应用于DL-泛解酸内酯的反应体系中,进行拆分反应。
其次,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DL-泛解酸内酯的拆分是一个酯
键的裂解过程。
酶通过其特异的催化作用,可以加速酯键的裂解,
使得DL-泛解酸内酯分解成相应的产物。
这一过程可以在适宜的温度、pH和反应条件下进行,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此外,还可以从工业应用的角度来考虑。
微生物酶法拆分DL-
泛解酸内酯具有环境友好、高效节能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
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酶的稳定性、反
应条件的控制以及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等工艺问题。
综上所述,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涉及微生物和酶的筛选、酶的提取和纯化、化学反应的催化过程以及工业应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内酯的过程。
酶法拆分D,L-苯丙氨酸制备D-苯丙氨酸黄冠华;夏仕文【摘要】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IPA-750)存在下,通过N-苯乙酰-D,L-苯丙氨酸(2)的选择性水解完成了酶法拆分D,L-苯丙氨酸(1)制备D-苯丙氨酸(5)的过程.选择性水解的较适宜反应条件为:2 2.83 g, m(2):m(IPA-750)=6:1, pH 7.0,于30 ℃反应5 h,产物为N-苯乙酰-D-苯丙氨酸(4)和L-苯丙氨酸(3,收率63%,光学纯度99%). 4用6 mol·L-1盐酸于120 ℃水解反应8 h,经脱盐处理得5,收率67%,光学纯度91%.3在含醋酸酐的醋酸溶液中进行消旋化处理,得到100%消旋的1可继续进行下一轮酶法拆分.【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07(015)001【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D,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D-苯丙氨酸;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酶拆分【作者】黄冠华;夏仕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9.71L-苯丙氨酸(3)[1]又称α-氨基-β-苯丙氨酸,是人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
生物体内不能自身合成3,必须从外界摄取。
D-苯丙氨酸(5)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出色的镇痛作用,常用于生产药物,如作抗肿瘤药物(百士欣)和糖尿病治疗药物(钠格列那)的生产原料,作HIV蛋白酶(艾滋病)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等。
由于5是非天然氨基酸,目前尚无法通过发酵法生产,主要通过拆分D,L-苯丙氨酸(1)获得。
拆分1的方法很多,有酶法拆分[2,3]和化学法拆分[4]。
其中酶法拆分具有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等特点。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5](IPA-750)具有立体选择性水解苯乙酰酰胺键的特性[6]。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成果——酶法拆分生产(S)-萘普生
项目简介萘普生是一种传统的非处方消炎、镇痛药物。
作为一种手性药物,其(S)-构型化合物的消炎活性是(R)-构型的28倍。
对化学法合成的消旋萘普生进行拆分,得到光学纯的(S)-萘普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我们采用自行开发的重组酯酶催化消旋萘普生甲酯的立体选择性水解,(S)-萘普生甲酯水解生成相应的(S)-萘普生,未反应的(R)-萘普生甲酯在强碱环境下进行消旋,得到消旋萘普生甲酯,回收后与新鲜底物混合,重新用于拆分反应。
由于萘普生甲酯在水中溶解性差,与酶接触面积小,反应时底物浓度通常比较低,本项目中,我们采用简单的机械破碎的方法,对底物进行粉碎,获得细微的底物颗粒,极大地增加了萘普生甲酯颗粒的表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纯水相反应介质中萘普生甲酯的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可达到5%,并且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实现底物与产物的分离,工艺简单。
所属领域医药
项目成熟度小试
应用前景本项目已在实验室中进行了20L规模的小试,(S)-萘普生的光学纯度高于98%,总收率高于85%。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相关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14462.8。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