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396.58 KB
- 文档页数:6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开展的技术。
通过对转基因技术的介绍,阐述了该技术的利弊关系,指出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管理,才能很好地利用该技术,使它为人类效劳。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开展历程利弊关系1 前言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顿过作物的遗传改进。
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进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
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展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进。
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展遗传改进。
但在基因转移的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展,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个基因进展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开展和补充。
将两者严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进的效率。
2 转基因技术的介绍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别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可分为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两大分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2.1 转基因植物技术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得以表达,从而获得的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
转基因植物的生产和检测方法转基因植物是繁殖用于人类消费的农作物,其基因被修改以抵御虫害和提高产量。
转基因的技术对世界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产量增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是,随着转基因产品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对于检测其是否安全和透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介绍转基因植物的生产和检测方法。
一、转基因植物的生产方法转基因植物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因枪法,另一种是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法。
基因枪法是通过射入改造后的DNA 直接向植物细胞内导入外来基因,从而实现转基因植物的创建。
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法则是通过把拥有外来基因的细菌注入植物细胞内,再将细菌注入特定的细胞壁,使得外来基因稳定地嵌入植物的基因组中。
当然,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还使用了一些远离传统种植法的技术,例如如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
基于如此多样化的转基因生产方法,科学家们已经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植物。
二、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方法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了两类:一是用于提取DNA的样品,二是用于检测的样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当前有两种常见检测方法:PCR和ELISA。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目前主流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它能够根据材料提取的DNA进行基因片段扩增,从而检测模板所对应的基因是否存在。
PCR技术以灵敏度、特异性高、复查和修复能力强著称,不过,PCR技术存在可能会观察到错误反应的问题。
另外一个常见的检测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它特别适用于筛查含水量较低的复合样品。
ELISA是一种抗体检测技术,它基于抗体结合了基因,在测试物接口中发生颜色反应,显示基因存在或不存在。
这种方法也常用于通过检测植物组织中蛋白质水平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
总之,用于转基因检测的技术越来越精准和可靠,从而让我们可以安心地使用和消费转基因植物农作物。
同时,也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田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是指用于迅速、准确地检测转基因作物的工具和方法。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和使用,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目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目前,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实时荧光PCR、电化学检测、生物芯片技术和纳米技术等。
PCR是最常用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之一。
通过PCR技术,可以扩增转基因作物中特定的基因序列,并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检测。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PCR技术的改进,可以实时监测扩增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更快速和准确的检测。
电化学检测是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特定基因序列,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的特点。
生物芯片技术是将转基因作物样品与具有不同等位基因的探针结合,通过检测探针与样品结合的信号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纳米技术是利用纳米颗粒对转基因作物样品进行标记,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信号来检测样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尽管现有的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有的技术主要针对特定的转基因作物,对于新出现的转基因作物或者多重转基因作物的检测仍存在困难。
某些转基因作物样品的基因含量非常低,需要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来确保准确性。
目前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的操作复杂、耗时较长,需要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标定也亟待完善,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未来,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需要开发多样性检测技术来解决转基因作物样品的复杂性。
结合DNA芯片技术和纳米技术,可以实现更全面、准确和高通量的转基因作物检测。
需要发展更快速和高效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大大提高转基因作物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标定,提高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转基因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概况朱伟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M0911831.1转基因制品中外源基因检测策略外源基因中的目的基因是转基因制品开发中的研究重点,在转基因检测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也是研究的重点。
用PCR技术检测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主要包括外源基因的分离、提取、PCR扩增反应、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和对所检测出的阳性样品进行定量检测4个步骤。
1.2外源基因的分离、提取转基因食品的种类不同,分离提取外源基因的具体方法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步操作:①从食品样品释放出外源基因,包括将食品样研细,使细胞破碎,并用适当的缓冲剂萃取破碎细胞中游离出来的DNA:②去除萃取液中的蛋自质;③将萃取液中的DNA用酒精沉淀等。
1.3.PCR扩增反应根据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的特点,设计并合成相应的引物,控制适宜的变性、退火及延伸反应条件,以所分离的外源基因DNA为模板在PCR仪中进行PCR扩增反应(Holst一Jensen,2003)。
1.4PCR扩增产物的检测采用适当的方法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如果PCR扩增反应的产物与外源基因片段相同,表明该食品样品中含有外源基因,可以判定为转基因食品。
相反,如果PCR扩增反应的产物与外源基因片段不相同,则表明该食品样品中不含有此类外源基因,可以判定为非转基因食品。
若使用巢式PCR则可免去该步骤(Tafreshi,2005)。
2.1对所检测出的阳性样品进行定量检测如测出阳性样品,则需对其进行定量检测(Hubner,1999;Fortin,2001:Hubner,2001)。
另外,为了提高利用PCR技术鉴别转基因食品的可靠性,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根据所检测的外源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相应的引物。
所设计的引物必须与检测的外源基因片段相匹配,既不能太短,也不要太长。
在所检测的食品样品中外源基因结构己知时,引物的设计较为容易。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知道所检测的食品样品中的外源基因结构,因此引物的设计和PCR扩增反应的盲目性较大,为了保证检测结构的可靠性,需要设计多种引物进行peR反应(Permingeat,2002)。
转基因植物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生物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和新产品。
其中,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技术,逐渐被研发和商业化种植。
然而,由于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的问题,尚未有确切的定论。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转基因食品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分析其检测技术方法,以加强食品安全,探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促进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食品检测技术;策略1转基因植物食品检测的意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备受关注,人们对此十分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要保证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不仅需要检测技术的提高,还需要从生产链上提高要求,规范市场导向,可以引导积极的价值观。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当市场导向向好的方向发展时,才能确保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同时也促使转基因公司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把控。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转基因食品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样,人们才能更加放心地食用转基因食品,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相关性质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食品中可能存在抗生素抗性基因,使得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出现抗药性问题。
此外,转基因植物还可能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将抗生素抗性基因传递给其他微生物,从而扩大抗生素抗性的范围,对公共卫生造成潜在威胁。
抗生素抗性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转基因食品中存在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问题,使得人们在进食这些食品时,可能会摄入这些基因,从而增加自身抗药性。
这对于生病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 i n a B i o techno l o gy ,2010,30(2):120-126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郭 斌 祁 洋 尉亚辉**(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安 710069)摘要 现代植物基因工程使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植物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
就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以基因和蛋白为目标的检测技术,包括PCR 、ELI SA 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
此外,提出对特定代谢产物的检测是转基因植物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最后,以差异蛋白为检测目标,结合研究工作提出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转基因植物检测方法及其产品溯源方案。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 PCR 双向电泳中图分类号 Q78收稿日期:2009-10-21 修回日期:2009-12-29*陕西省科技专项(20081206)资助项目**通讯作者,电子信箱:w ei yahu @i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新种农作物提供了途径。
人们对转基因植物潜在的风险尚存疑问,转基因产品在研究、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存在多种扩散、污染的安全隐患,是目前转基因作物能否获准商品化生产的瓶颈所在。
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以加强对进出口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管理。
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需要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而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是安全评价的关键之一[1]。
因此,研究转基因动植物产品检测的关键技术,探索转基因生物计量和全程溯源技术,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技术,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讨论。
1 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对转基因植物产品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类:(1)以导入外源基因的特定DNA 序列为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
转基因作物及其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问题聂练兵(农业部油料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湖北武汉430070)摘 要:概述了转基因作物发展态势、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以及检测技术和安全评价问题,并对我国的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和利用提出三点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安全性;载体;检测中图分类号:S 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690(2001)0320152203 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 odified C rop s ,简称G M C ),是指人类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将某些生物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去,改造农作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如抗性、产量、熟期)、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这样得到的农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也称为“基因改造作物”或“基因改良作物”。
转基因植物的出现,标志着全球农业技术的“蓝色革命”已经来临,这是继“绿色革命”以来的第二次全球性农业技术革命。
1 转基因作物发展态势1.1 国外发展情况自1995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作物商业应用以来,G M C 家族已经出现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油菜、烟草、马铃薯、蔬菜、水果、牧草和花卉等30多种转基因产品,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惊人。
据统计,全球1996年至1999年G M C 种植面积由170万hm 2发展到3990万hm 2。
美国是G M C 应用最多的国家,1999年G M C 播种面积为2050万hm 2,是1997年的2.5倍,约占该国大豆播种总面积的36%,玉米播种总面积的22%,棉花播种总面积的45%。
截止2000年5月5日,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 )公布的被批准的G M C 已达到47种。
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G M C 应用的第二大国,1997年播种面积仅140万hm 2,1998年猛增到550万hm 2,其中75%的大豆为G M C 品种。
加拿大也是G M C 发展迅速的国家,1997年至1999年G M C 播种面积从130万hm 2增加到280万hm 2,2000年其51%的大豆和玉米采用了经过基因处理的种子。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中目标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验证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为后续的转基因烟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转基因烟草植株:含有目标基因的烟草再生植株。
2. 实验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DNA分子量标准、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T载体、感受态细胞、质粒提取试剂盒等。
3. 实验仪器: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DNA提取- 将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叶片剪成小块,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DNA。
2. PCR扩增- 设计特异性引物,针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
- 将提取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3. 电泳检测- 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条带。
4. 测序验证- 对扩增的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验证其序列与目标基因的一致性。
5. Southern blot检测-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转基因烟草植株DNA和野生型烟草DNA。
- 将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
- 显影后观察杂交信号。
6. Northern blot检测- 提取转基因烟草植株RNA,进行反转录PCR,扩增目标基因mRNA。
- 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
- 显影后观察杂交信号。
四、实验结果1. PCR扩增- 转基因烟草植株DNA的PCR产物在预期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而野生型烟草DNA没有扩增产物。
2. 测序验证- 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序列与目标基因序列一致。
3. Southern blot检测- 转基因烟草植株DNA的酶切产物与探针杂交后,在预期位置出现杂交信号,而野生型烟草DNA没有杂交信号。
4. Northern blot检测- 转基因烟草植株RNA的RT-PCR产物与探针杂交后,在预期位置出现杂交信号,而野生型烟草RNA没有杂交信号。
082转基因食品均通过加工制作而成,其加工流程往往比较复杂,导致食品组成成分越来越多样,这无疑加大了食品转基因成分的提取难度,而磁性微球的出现和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凭借着自身磁响应性强、饱和磁化强性高、分散性良好等特征,在植物源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次实验通过使用溶剂热还原法,完成对提取DNA磁性微球的制备,并将其科学应用于植物源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领域中。
结果表二、实验方法1.磁性微球的制备。
在热溶剂还原法的应用背景下,Fe 3O 4磁性微球制作流程如下:(1)称量21mL乙二醇溶液和0.6g的PEG6000放入试管中,并对其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充分溶解。
然后将1.36gFeCl 36H 2O和1.9g的乙酸钠加入到试管中,对其进行剧烈搅拌,搅拌时间控制为30min,使其充分混合。
最后将液体注入到不锈钢反应釜中,对其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分别为200℃、8h。
当加热植物源食品中转基因的成分检测技术分析明:所提取的多种植物源食品DNA浓度和DNA纯度较高,A 260/A 280比值范围为1.59-1.86,完全符合PCR检测相关标准和要求。
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一、实验仪器、实验材料与试剂本次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材料与试剂分别如表1、表2所示。
操作结束后,需要将其放置于室温下进行冷却,从而得到Fe 3O 4磁性微球。
2.DNA提取及检测。
首先分别称取植物源食品豆腐、薯条、大豆粉、土豆各0.6g,放入离心机中,然后将一定浓度的细胞裂解液、氯化钠溶液、盐酸胍溶液等加入到离心机中,使其与植物源食品进行充分混合。
同时,还要将离心机放置于冰箱冷藏中,放置时间控制在30min,然后将离心机的转速和时间分别设置为4000r/min、10min,对表1:实验仪器表2:实验材料与试剂仪器型号来源透射电子显微镜JEM_2100型美国UVP公司低速台式大容量离心机TDL一40B型北京六一仪器厂离心机VS—1S型号日本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UV2450型号中国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水平电泳槽DYcP-3lC型号本电子株式会社材料来源FeCl 3·6H 2O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乙二醇、三乙二醇、醋酸钠德国merck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8000武大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四乙氧基硅烷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蛋白酶K 天津科威化学试剂公司盐酸胍天津市双船化学试剂厂食品实验离心机内的样品进行离心处理。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转基因食品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或多种外来基因从某些物种转移到其他物种,并改变其遗传遗产,使它们能够有效地表达满足人类营养、消费等需要的能力。
目前,根据转基因食品的来源,有三大类转基因食品:植物转基因食品、动物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转基因食品。
其中,植物基因改造食品是生活中常见的,因为动物基因改造食品和微生物基因改造食品目前对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本文对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研究引言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维持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粮食的生产占据了农业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中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并且在土地资源中农用土地资源占比较小,后备耕地资源严重缺失,粮食问题仍然严峻。
因此,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改良粮食作物的品质,让人们不仅能够吃饱饭,而且可以吃好饭,一直是相关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和重点研究的方向。
使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粮食作物新品种,可以突破物种间隔离,将有利基因和性状高效利用,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在主粮作物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潜力。
1应用转基因技术的意义植物转基因亦称植物基因工程,其研究的关键是利用重组DNA、细胞组织培养或种质系统转化等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化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使之进行遗传物质的定向重组,改良植物的性状,培育优质高产的作物新品种。
首例转基因植株于1983年诞生,自其之后植物基因工程已在人工控制下定向改良植物的遗传性状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同时还会受到不良生长环境的影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作物,可以绿色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控,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
PCR法测定转基因植物食品及掺假食品研究通过对我国目前食品行业中的问题以及对PCR法测定转基因植物食品以及检测掺假食品的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目前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应推广采用已成熟的基因检测技术,用于食品质量检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利益。
标签:PCR法;转基因植物食品;掺假;食品质量监督1我国目前食品行业中的问题植物基因工程如果从上世纪70年代处建立重组DNA技术开始,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转基因植物多达一百多个物种,有近千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其中有许多转基因产品已经通过商业开发进入国际市场。
近年来,我国粮食呈净进口格局,2004年-2006年3年累计净进口1450亿斤,平均每年净进口500亿斤,其中就有相当部分含有转基因成分。
转基因的高生产力、高品质性和高抗逆性,是传统品种无法比拟的,在人口、环境的压力下,转基因产品仍将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由转基因食品市场化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同时,伴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不法分子的掺假方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复杂。
掺假的方式包括掺兑、混入、抽取、假冒、粉饰等手段。
掺假范围可涉及粮油、肉类和加工制品、乳制品、果蔬、糖及糖制品、饮料类等各领域。
掺假的例子不胜枚举。
粮食中常见的掺假为新米掺入陈米、廉价的米混入价高的米、面粉中混入滑石粉等。
据检查发现食用植物油中花生油和芝麻油的掺杂、掺假尤为严重。
食用植物油中可能会掺兑地沟油以及其他非食用油(如桐油、青油、蓖麻油、巴豆油、矿物油等),出售牟取非法暴利,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掺假香油主要是掺兑水、冬瓜汤、米汤、猪油、棉籽油、菜籽油或其他的油等,有的香油是由色拉油与香油精勾兑的。
掺假麻酱是用炒过的莜面粉再加上色拉油配制而成的。
尤以私营企业及地方小油料加工厂的散装粮油以及小的粮油店掺假现象较为严重。
鲜奶以及其他奶制品掺假行为也十分猖獗,除2008年的“三鹿事件”引发的奶制品产业的“大地震”之外,仍存在其他的掺豆浆、淀粉和米汁、植物蛋白现象。
转基因作物种子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作者:梁慧暇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12期转基因作物种子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梁慧明(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要:转基因技术在近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应的农作物面积也逐渐加大,因此极大地提高了作物种子的使用量和营业额。
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生产,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让农业发展面对更多的挑战和难度。
世界各国主要通过加强和完善转基因作物种子检测技术的研究应对这些挑战。
对转基因作物种子的优缺点及各种检测技术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种子;现状;检测技术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
现如今,有许多研究表明,转基因农作物是安全可食用的,但是也有的说其是不安全不能食用的。
如何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验证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呢钥那么就需要有关部门利用转基因种子的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从而有效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
1转基因作物的优点当前,人们不敢食用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原因是对这种作物的安全性不确定。
同时人们还不了解转基因技术,担心该作物存在着一定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
其实,转基因技术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都有一定的好处。
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是提取于现有作物的体内,该作物本身的组成物质没有进行转变,与现有的作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
过度限制蛋白质是目前转基因技术的主要问题,要是提取的蛋白质具有过敏性,那么就会影响一些过敏性人群。
不过转基因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以使用有问题的蛋白质的。
我国也很重视转基因作物的检测和生产问题,在转基因作物投入到市场前,会有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作物实施检测,证明该作物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从而保障转基因作物的可食用性以及安全性 [1]。
2转基因作物的缺点现在,为了避免转基因作物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抗除草剂的杂种作物,就一定要对许多作物进行喷洒除草剂的工作。
商品化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及其检测技术
商品化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及其检测技术
随着多种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分子生物学及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被批准大田释放的转基因植物越来越多.本文总结了转基因植物涉及的外源基因,包括辅助转化的基因、改良植物性状的目的基因及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序列等3大类44个基因;列举了美国和欧盟批准大田释放的转基因植物及品系;我国农业部批准的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植物.对转基因植物及加工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普通、定量及多重PCR技术、多重PCR结合芯片或肽核酸检测技术,以及基于表达蛋白质的检测技术等,最后对转基因植物及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作者:李俊郑秀丽平建刘国振LI Jun ZHENG Xiu-li DENG Ping-jian LIU Guo-zhen 作者单位:李俊,LI Jun(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郑秀丽,ZHENG Xiu-li(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101300)
平建,DENG Ping-jian(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518020)
刘国振,LIU Guo-zhen(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0;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101300)
刊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TIC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8 10(3) 分类号: Q78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遗传标记 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