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难点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重点、难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难点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难点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局部〔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局部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局部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 = 54-〔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重点: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⑴加减混合⑵连加、连减(两种方法解决)⑶乘加、乘减难点: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目。
二、第二单元重点:1、除法的含义(平均分)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用口诀求商。
4、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用口诀求商。
三、第三单元重点:1、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画角。
3、认识平移和旋转,画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画平移后图形四、第四单元重点: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应用除法含义解决的两种实际问题:⑴会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3、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五、第五单元重点:1、读写万以内的数及万以内数的组成。
2、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3、整十数、整百数及简单的计算。
六、第六单元重点:1、认识克和千克。
2、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七、第七单元重点: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2、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估算八、第八单元重点:1、每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2、复式统计表九、第九单元重点:1、图形的规律2、数列的规律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注:要知道八个方位,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0乘任何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
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如:417÷4,并会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拟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拟大小时,假如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量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2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状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挨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 ),6是(商 );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变式:被除数÷商=除数( 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一、概述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二年级的数学,是建立基础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
那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都有哪些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首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将会带领大家继续探索数与数的关系,包括加减法、乘法、除法等基础运算。
当然还会接触到一些图形的知识,比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
这些知识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所以学习起来一定要认真哦!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吧!让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一起迎接数学的挑战!1. 介绍二年级数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二年级数学,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就像是数学世界的大门,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数学奥秘的窗口。
它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理论,更是孩子们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起点。
在这一年里,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多的数学概念,学会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在这里不再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变成了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智力游戏。
因此二年级数学的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为将来的学习生涯做好准备。
所以呀孩子们在这一年的学习里,一定要好好努力,掌握数学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哦!2. 强调家长和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必要性在小学生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而家长和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帮助和引导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为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这时他们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来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
要知道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家校共同的努力。
家长和教师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找出他们的困惑和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他们会更有信心去面对挑战,更好地掌握二年级数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二年级的知识重点1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2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4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常考应用题100道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还剩多少个?3.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4.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5.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
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6.图书馆有90本书。
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
问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7.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8.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
问一共能坐多少人?9.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10.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有买来4张,问现在有多少张?11.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12.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检的是小熊的4倍,他们一共捡了多少个玉米?13.食品店有85听可乐,上午卖了46听,下午卖了30听,还剩多少听?14.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一、测量、图形重难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范围,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统计表来表示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记录数据的方法:①用符号表示:用符号“○”“√”等表示事物时,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事物;画符号时要从下往上并把符号排列整齐;完成符号统计后,要将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括号里;,②用画“正”字的方法表示:一个“正”字有五笔,表示五个被调查的事物,哪种事物的数量增加1,就在事物名称的后面加一笔;这种统计方法既清楚又快捷;第二单元: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2、平均分的两种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如: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如:有20个鸡蛋,5个5个的放在一个框里,可以放几框4、5、除法的应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来做;如:把24个皮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6、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做;如:35里面有几个77、8、42÷6=7读作:42除以6等于7,表示把4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可以表示42里面有7个6;9、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练习: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算式18÷3= 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 ,每份是;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3、计算20÷4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根据这个口诀写出另外的三个算式:、、 ;4、有6根胡萝卜,每只兔子吃2根,可以分给只兔子;5、从25里面连续减5,减次结果是0;解决问题:1、一个练习本要2元钱,菲菲有10元钱,她可以买几个练习本2、买一支钢笔需要5元钱,要买6支钢笔,需要花多少钱现有20元钱,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3、有16条金鱼,放在2个鱼缸里,一个鱼缸里放了7条,另一个鱼缸里放几条4、有一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正好分完,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2、平移现象: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或沿着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一种现象;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而本身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3、旋转现象: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物体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第四单元:表内除法2第五单元: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先想好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练习: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计算;2、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应先算再算 ;3、计算59—19+32时,先算法,再算法;计算75—15+20时,先算法,再算法;4、72加上72除以9的商,和是 ;5、39加上42得 ,再除以9得 ,列成综合算式是 ;解决问题:1、妈妈买了26个苹果,给奶奶送去10个,这时爸爸又带回家12个苹果,现在家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超市里有60辆自行车,第一天卖了29辆,第二天卖了11辆,这时还剩下多少辆自行车3、学校栽了4行白杨树,每行9棵,同学们给白杨树浇水,已经浇了27棵,还有多少棵白杨树没浇水4、二年级有23名男生和25名女生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将他们平均分成6组,每个组有多少人判断对错:6×9—5 9+20÷4=6×4 =9+5=24 =14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用除法计算后有余数的,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一定比除数小;3、余数最大除数—1;除数最小余数+1;如:一个数除以8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7 ,最小是1;4、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①解决乘船车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进一法”;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练习: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小;2、27里面最多有个4;32里面最多有个9;3、43名同学划船,每条船限乘8人,至少需要条船;4、在算式{ }÷※=1……6中,被除数最小是 ;5、在算式口÷5=7……口中,余数可以是 ;余数最大是 ;6、每本书7元,60元最多可以买本书;7、口口口口……像这样依次重复下去,第40个是解决问题:1、一辆玩具小汽车9元,李阿姨用50元最多可以买几辆玩具小汽车2、一共有29人,小船限乘5人,大船限乘7人,如果都租小船,至少需要几条船如果都租大船,至少需要几条船你还可以怎么安排租船3、有一堆糖不到30个,平均分给4个孩子或平均分给7个孩子,都剩下1块,一共有多少块糖4、有38个苹果,至少拿出几个,才能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至少拿来几个,才能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认识“千”“万”: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2、认识“千”“万”: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3、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4、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结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5、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某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7、近似数:近似数是接近准确数的较整的数,它比准确数更容易记住,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8、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转化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练习:1、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百位在第位,千位在第位;2、一百里有个十,一千里面有个一百;3、7580是由个千, 个百和个十组成的;4、9999添1是 ;5、在6316这个数中,左边的6在位上,表示 ,右边的6在位上,表示 ;6、用3、0、9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7、在6030、5700、1240、3001这几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是 ,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8、果园里有苹果树192棵,约有棵;我家离学校的路程是1986米,约是米;9、一千二百零八写作:一千六百四十五写作:接着数数:1在八百九十六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2从七千六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八千解决问题:1、一年级植树686棵,二年级植树909棵,三年级植树823棵,各年级植树的棵树各接近几百棵植树最多的年级比植树最少的年级大约多几百棵2、中国历史博物馆昨天上午接待游客约3000人,比下午多接待游客1000人,昨天共接待了多少游客第八单元:克和千克1、认识“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一个2分硬币越重1克;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 作为单位,2袋盐重1千克;2、克和千克的换算:1千克 = 1000克3、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一样重练习:1、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和作单位;2、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 ,计量比较中的物品用 ;3、一只鸡重3 ;一个苹果重80 ;一头牛重350 ;一个鸡蛋重60 ;4、6千克= 克;5000克= 千克;3400克= 千克克大于小于或等于:5千克 3000克 2000克 10千克 4063克 4036克解决问题:1、4个苹果约重1千克,28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2、萝卜1元/500克;西红柿3元/500克;茄子2元/500克1买500克萝卜和1500克茄子一共多少元2买2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萝卜一共多少元。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2个必考重难点全解析1.除法的竖式计算口诀和法则1、除号写端正,数位要对齐,被除数里面藏,除数对面站,商在上面看。
2、用乘法口诀试商,又快又准确;3、有余数除法口诀一试: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上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运用规律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图的要先看图,明确题意,再找出相关信息进行计算,最后根据余数确定最终答案。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类型一:商需要加1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字眼特征:至少、最少等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类型二:商不用加1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字眼特征:最多、可以、能够等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3.生活中的方向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4.地图中的方向歌画图要面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读数写数要牢记读数要大写,写数要小写,读数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写数时要注意,哪位有几就写几,没有数时有“0”记;读数时,要牢记,末尾零,都舍去,中间无论几个零,读出一个就可以。
6.比较数的大小法则儿歌首先看,看数位,数位多的它就大;数位同,看高位,高位大的它就大;高位同,下一位,下位大的它就大;按规律,往下推,比较大小无所谓。
7.长度单位换算公式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1千米= 1000米 1km= 1000m1米= 10分米= 100厘米1分米= 10厘米1dm= 10cm1厘米= 10毫米1cm= 10mm1米= 1000毫米1m= 1000mm8.竖式计算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二年级奥数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34个小学数学必考公式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主要涵盖了加减乘除、图形和空间、统计和概率等基础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点:
1. 加减法: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和借位的计算方法。
2. 乘法口诀:要求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两位数的乘积。
3. 除法: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除法计算,了解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4. 长度单位: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5. 图形与几何: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概念。
6. 统计与概率: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统计和概率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除了以上重点知识点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思维和方法,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2. 100以内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角的认识:认识角的基本概念,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 认识时间: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和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图形与拼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拼组。
6.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概率计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材2~6页重点: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难点: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知识点一: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了解)1.调查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方式和记录方式都不是唯一的。
2.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3.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知识点二:记录数据的方法(掌握运用)1.在确定调查方案时,应根据调查的事项确定最佳的方法。
2.投票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式。
3.符号法和写“正”字法的记录方式是不同的,记录时每个符号代表一个数据,而每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4.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符号法或写“正”字法等。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材8~12页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难点: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知识点一: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知识点二: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掌握运用)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或几个几个)地分;也可以先几个几个地分,再1个1个地分,直至分完。
知识点三: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掌握运用)1.每2个一份平均分,即每份的个数必须都是2。
2.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用连减表示。
例如,8颗糖,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用连减表示:8-2-2-2-2=0,减去4个2,就能分成4份。
即减去几个2,就能分成几份。
除法教材13~17页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知识点一: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掌握运用)1.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表示。
2.写“÷”时,先写“-”,要平、直、短,再写上点和下点,要写成实心圆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分析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教案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习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下面将对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学习重点分析1. 语文学习重点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学习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识字和拼音:二年级是学生正式接触识字和拼音的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常见的字词,并能正确地拼读和书写。
(2)句子的理解和表达: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短文和练习,培养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能够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短文,培养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并能够提取关键信息。
(4)写作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 数学学习重点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学习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法和减法运算: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进行计算。
(2)数的认识和比较: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两位数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比较,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这些数。
(3)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培养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难点分析1. 语文学习难点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学习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字词的识别和拼读: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
(2)句子的理解和表达: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学生可能会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多读多写来提高理解能力。
(3)阅读理解:对于一些较长的文章,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多读多练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数学学习难点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学习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位和退位运算:对于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中涉及进位和退位的情况,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
二下数学重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法与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应用。
2. 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和立体图形(如球、圆柱等),了解它们的特性。
3. 长度测量:学习使用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 表内乘法:掌握1-9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5. 表内除法:初步学习除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6. 方向与位置: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7. 数据收集与整理:初步学习分类、排序和简单的数据统计,能够用图表表示数据。
8. 解决问题策略:学习使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需要重点掌握。
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要求有所不同,建议以学校所用的教材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