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临床护理分析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临床护理分析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临床护理分析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临床护理分析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3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53例患者中,49例患者成功放置导管并成功实施减压引流,治疗成功率为92.5%,4例患者经2次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肠梗阻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对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采取基础护理、置管护理、冲洗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梗阻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肠梗阻;肠梗阻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97-01

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急症,可引起肠道解剖功能变化,还可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病程复杂多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近年来,肠梗阻导管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直接对肠腔进行减压,不仅能够使单纯性肠梗阻在非手术综合治疗情况下得到缓解或治愈[2],而且改善了须进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对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解除梗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的意义。我院自2009~2011年间53例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进行

肠梗阻病历模板

中医四诊:神志活晰,表情痈苦,双目有神,面色有华,形体适中,体态自 如。发声自然,语音活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红,苔薄黄,脉弦。 本病因患者胃肠湿热郁结,加之饮食不当,以致脾胃损伤,湿热之邪内生,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化不利,腑气不通,糟粕积滞,故发为本病。气机痞塞,胃肠升降失和,不通则痈,故见腹痈腹胀,胃气上逆,故伴恶心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四诊合参,故本病诊为关格,证为湿热蕴结。 中医鉴别诊断: 1、胃痈:疼痈部位在上腹,局部压痈,以腹胀为主,持续时间长,合并纳呆、恶心、呕吐等症状,多因长期饮食不洁,情志、外感、所致脾胃虚寒。主要丁胃脂部。 2、卒腹痈:卒腹痈表现为突然左上腹或上腹部疼痈,疼痈剧烈,多在暴饮暴食及饮洒后发病,结合血、尿淀粉酶及B超可明确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腹痈、腹胀3天。 2、查体:腹部稍膨隆,以上腹部稍甚,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中上腹部稍压痈,无反跳痈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异常肿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叩诊无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未闻气过水声。 3、辅助检查:入院微量血糖示:7.0mmol/L。 西医鉴别诊断: 1、麻痹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的特征为无绞痈、肠鸣音消失和全腹均匀膨胀,X线腹部平片有助丁鉴别,麻痹性肠梗阻时全部胃、小肠和结肠均有胀气,程度大致相同。 2、急性胰腺炎:上腹部或稍偏左侧疼痈,痈如刀割或如绞痈、钻痈,痈势剧烈,常放射至左腰、背及左肩部,伴恶心呕吐,发热,或见黄疸、腹胀、皮肤瘀斑,甚至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结合血尿淀粉酶及上腹部CT 可明确诊断。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关格 湿热蕴结 1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 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西医诊断:不全性肠梗阻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病例2上腹部疼痛,反酸 病例3腹痛,恶心、呕吐 病例4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病例5黄疸、柏油样便、谵妄 病例6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 病例7腹胀,黑便,呕血 病例1 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赵××,男性,56岁。 主诉食欲不振5年,呕咖啡样物1天,意识错乱5小时。 现病史近5年来常有食欲不振、厌油食。1天前患者呕咖啡样物2次,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总量约800ml,未排黑便。5小时前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1小时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可以唤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既往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正常。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可见肝掌,颈部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问题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哪些疾病? 解说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问题2该患者的病史有何特点?是怎样演变的?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解说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②5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 ③上消化道出血:呕咖啡样物约800ml,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④5小时前有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⑤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从以上病史特点和既往腹部彩超及胃镜结果,该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其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问题3以上体格检查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 解说①该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但处于嗜睡状态,说明目前有神经系统异常。②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等,说明患者已经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③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可能是有

最新病例分析比赛

内科病例分析 一、患者,孙××,男性,56岁。2小时前因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一次,半小时后突然晕厥,出冷汗伴濒死感而急诊入院 体检:T 37.9℃,P 108次/分,R 26次/分,BP70/50mmHg,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四肢湿冷。心律规则,第一心音减弱,两肺及腹部检查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WBC 11.9×109/L,N 0.70,ESR 26mm/h,心电图:V1~V5导联ST段明显抬高,与T波相混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无异常Q波。 写出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诊疗计划。 二、患者女,62岁,反复咳嗽、咳痰10年,活动后气促5年,下肢水肿2年。1周前发热、咳嗽、咳脓痰、气促加重,1天前出现神志恍惚,躁动不安。 查体:意识模糊,唇发绀,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20次/分,律不齐,有早搏,P2>A2,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于肋下2.5cm触及,质中等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浮肿。 血常规:WBC:12.5×109/L,N:0.85。胸片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8mm。血气分析:PaO2=6.6kPa (50mmHg),PaCO2 =8.0kPa(60mmHg)。 写出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诊疗计划。 三、患者女,68岁,因“中上腹痛、呕吐8小时”入院。10小时前进食较多油腻食物,2小时后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且向腰背部放射,疼痛逐渐加重,伴呕吐一次,吐后疼痛不缓解,伴腹胀,遂急诊入院。有“胆囊结石”史20年。 PE:T 38.2℃,P 98次/分,R20次/分,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剑下、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减弱。血淀粉酶1120u/L。 写出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诊疗计划。 四、男,43岁,因“腹胀、纳差、乏力半年,1小时前呕鲜血3次”入院。既往HbsAg阳性。无明确的“胃病”史。 体检:血压80/50mmHg,重度贫血貌,见肝掌和注射部位淤斑,巩膜不黄,心率120次/分,腹壁静脉可见,肝未触及,脾中度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 化验:Hb60g/L,血清白蛋白28g/L,凝血酶原时间比正常对照延长4秒。B超:肝回声增粗,包膜欠光滑、门静脉直径16mm,少量腹水。 写出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诊疗计划。 病例分析答案 病例一 诊断:冠心病:广泛前壁心梗,心源性休克 诊断依据: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低血压和休克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鉴别诊断: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腹症、主动脉夹层 诊疗计划: 1、进一步完善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ESR、血清心肌酶含量 2、监护和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给氧,心电、血压监护,静脉通路(低右、糖盐水、极化液等),阿司匹林。

恶性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版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内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与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 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 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 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 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 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的可能。 3. 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 (1) 机械性肠梗阻:这是MBO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理亚型包括:肠腔外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腹腔或盆腔粘连、放疗后纤维化等所致;肠腔内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息肉样病变、肿瘤沿肠腔环形播散所致;肠壁内占位MBO,如皮革肠(intestinal linitus plastica)MBO。 (2) 功能性肠梗阻: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肿瘤浸润肠系膜、肠道肌肉、腹腔及肠道神经丛,导致肠运动障碍,以及由副癌综合征性神经病变(尤多见于肺癌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CIP)、副癌性假性肠梗阻和化疗药物神经毒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4. 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 恶性肠梗阻发生后,肠道局部和全身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肠道内液体分泌—吸收平衡破坏是肠梗阻病理生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1)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版) 背景: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可引起高发病率甚至部分死亡.导致这种肠梗阻的粘连通常由以前的腹部外科手术引起。本文提出了《博洛尼亚指南》修订本,以证据为基础诊断和治疗ASBO,此外,专家组还增加了部分关于防止ASBO和特殊患者群体的内容。 背景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导致外科急症,尤其是需要急诊手术的外科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英国,51%的急诊剖腹手术起因于小肠梗阻。Scott等人报告了七项急诊外科手术,这些手术占美国所有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发病率、死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80%。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前2(小肠切除)和前5(粘连松解)手术最常见的诊断。术后粘连是导致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占60%。 ASBO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每次住院死亡率为3%。20 -3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和发病率取决于手术干预的需要。ASBO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天,而非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为5天。2016年荷兰的一项研究估计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费用大约为€1630,非手术治疗还的费用为€2227. 虽然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常见病,但预防和治疗通常以外科医生的个人经验为特征,而不是标准化的循证策略。在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且低质量的证据。 因此,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的专家小组在ASBO制定了循证指南,以支持ASBO诊断和管理的临床决策。在指南的当前版本中,所有建议都根据医学文献中的最新证据进行了更新。此外,我们引入了两个新的部分:ASBO的预防和特殊患者群体。 证据评价 使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发布的证据水平对所选择的用于支持推荐的文章进行评估(表1).文章根据文章类型进行分类,并使用GRADE工作组提出的GRADE方法对方法学质量进行单独评估。该工作组制定了一种共同的、明智的和透明的方法来评估证据的质量和推荐的强度。每个相关主题的结论所依据的主要文献都附有结论,并附有证据水平(表2)。 表1每篇文章的证据等级

肠梗阻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二)选择题 1.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下列观察项目哪项最主要 A.腹膜刺激征 B. 脉搏增快 C.腹胀较前明显 D.肠鸣音较前减弱 E. 腹痛加重 2.最常见的肠梗阻是 A.血运性肠梗阻 B. 机械性肠梗阻 C.中毒性肠梗阻 D.动力性肠梗阻 E.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3.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机理,不正确的是 A.肠管因粘连牵扯成锐角 B. 粘连带压迫肠管 C.肠袢套入粘连带构成环空 D. 肠袢以粘连处为支点发生扭转E.粘连是肠管的位置不易移动 4.关于急性小肠扭转临床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老年人 B. 多发生于饱餐剧烈活动后 C. 起病急骤, 腹痛剧烈 D. 频繁呕吐 E. 可出现休克 5.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6.A. 腹部包块 B. 腹胀 C. 贫血 D. 拍便习惯和分辨的性状的改变 E. 消瘦 6.高位肠梗阻病人,除腹痛以外,另一主要症状为

A .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B. 腹胀 C. 便血 D. 阵发性绞痛 E. 呕吐频繁 7.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因素是 A.肠袢两固定点间距离等于肠系膜长度 B. 肠袢固定点间距离长于肠系膜长度 C. 肠袢与肠系膜关系不重要 D. 肠袢两固定点间距离短于肠系膜长度 E. 肠袢系膜与肠扭转无关 8.绞窄性肠梗阻易产生酸碱失衡的类型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9.女,60 岁, 腹痛,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3d, 查体: 腹胀可见肠型,全腹有压痛,腹部X 片: 肠管扩大,可见多个液平面,应选何种治疗 A.胃肠减压 B. 抗生素治疗 C. 积极进行中药治疗 D. 择期手术 E. 急诊剖腹探察

内科病例分析题

内科病例分析题

内科病例分析题 病例1: 女性,67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喘20年,再发加重一周,意识障碍一天。20年来,常咳嗽、咳痰,以冬春季为甚。近几年体力减退明显,稍动即气促。一周前,受凉后咳嗽加重,咳黄痰,痰不易咳出。三天前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昨天开始嗜睡,反应迟钝。在当地处理后送至我院。查体:T36℃, R30次/分,BP120/70mmHg。意识模糊,球结膜充血、水肿。胸廓呈桶状,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双下肺细湿罗音。心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厘米,肝颈回流征阳性。双踝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WBC5.1×10/L,N75%。 动脉血气:PH7.36 PaO2 70mmHg Pa CO2 65mmHg HCO3 30mmol/L 问题: 1、诊断及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 3、进一步检查项目 4、治疗原则

病例1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II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心功能不全 (2)诊断依据: 1、慢性咳嗽病史,近一周咳嗽加重并有脓痰。 2、有肺气肿症状及体征 3、有大循环淤血表现,且不能用其他病解释。 4、动脉血气提示:II型呼吸衰竭 5、有精神症状 2.鉴别诊断 脑血管意外:基础病及血气检查均不支持,且无定位体征。 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血症 3.进一步检查 (1)、胸片

(2)、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3)、血电解质 (4)、心电图 4.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 (2)、保证呼吸道通畅:去痰、扩张支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 (3)、氧疗 (4)、纠正水盐电解质失衡 5、必要时行CT检查

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首都儿科研究所马继东 一、概述 肠套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最多发生在1岁以,4~10个月为发病高峰年龄,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肥胖男婴更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见到本症,冬春季发病率最高。肠套叠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饮食习惯改变、食物刺激、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肠痉挛和病毒感染等,也有继发于回盲部游动、淋巴结肿大、肠道肿瘤或美克尔憩室等器质性病变者。此外,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肠套叠也并非少见。临床所见到的大多数是近端肠管按肠蠕动方向套入远端肠管,称为为顺行套叠,偶见逆行套叠。根据肠管套入情况将肠套叠分为回结型、回盲型、回回结型(复套)、小肠型、结肠型和多发型,其中回结型和回盲型占75%以上。 二、肠套叠常见分型 (幻灯3)上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小肠型肠套叠、结肠型肠套叠、回结型肠套叠,以回盲瓣及阑尾为套入点;下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回结型肠套叠,以回肠末端为套入点、复杂型,此图显示为复套以及多发型肠套叠。 三、临床表现 肠套叠通常有腹痛、呕吐、血便及腹部肿块4大临床表现。 (一)腹痛 腹痛是小儿肠套叠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婴幼儿不能自述,常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哭闹。通常每10~20分钟发作一次,发作间歇期患儿安静,甚至可以入睡。也有些患儿不出现哭闹,而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面色苍白、辗转不安、躁动及不适表情。 (二)呕吐

在婴幼儿相当常见,早期呕吐为胃容物,为肠系膜受到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呕吐。随病情进展,可呕吐胆汁样物,晚期甚至吐出粪便样物,为完全性肠梗阻所致。 (三)血便 也比较多见,一般出现在发病数小时后。由于肠套叠引起肠管血运障碍,即相当于绞窄性肠梗阻,为血便发生的原因。大多为果酱样便,个别出血量大,可排出红色血便。偶有间断发作的肠套叠或套叠较为松弛,发病很长时间不出现血便。发病数小时,患儿尚未排便时,可通过肛门指诊尽早了解大便性状。 (四)腹部肿块 大多数患儿可触及由于肠套叠形成的“腊肠样”腹部肿块,根据套叠肠管长度肿块大小不一,可呈椭圆形或柱状,有一定韧性,多伴有压痛。肿块可位于沿结肠框走行的各个部位,但最多位于右上腹。由于肠管套叠移位,右下腹触诊可有“空虚感”。极少数特别严重的患儿,肠管可自肛门套叠脱出,需要与直肠脱垂鉴别。 发病初期,频繁呕吐可导致腹部肠管充气减少,并无腹胀表现,甚至出现腹部平坦或凹陷。随病程延长,出现肠管血运障碍、肠功能不良与机械性肠梗阻,逐渐出现腹胀。腹胀严重时可使横膈抬高,影响呼吸。如果腹胀明显伴有腹壁水肿、发红、腹部压痛、肌紧等腹膜刺激征,则提示可能发生了肠坏死。此时,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脱水等征象,还可伴有脉搏细数、体温升高、甚至发生休克。 四、影像学检查 (一)放射科检查 包括腹立位或卧位X线平片,空气灌肠或钡灌肠。腹立位X线平片:早期肠管充气减少,晚期呈肠梗阻征象。(幻灯8)左图为肠套叠早期腹立位X线平片,表现为腹不胀,腹部肠管充气较少,未明显扩肠管,与阶梯状叶平面。

外科病例分析

1病例摘要: 男性, 30岁,腹痛 4小时急诊入院 5小时前进食过量,饮酒后感上腹部不适, 4小时前剑突下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3小时前腹痛蔓延至右侧中、下腹部。患者因疼痛腹部拒按,烦躁不安,出冷汗。急 诊查体:腹平坦,广泛肌紧张,剑突下及右中、下腹部压痛明显,剑突下最著,肠鸣音偶闻,为进一步诊治经急诊入院。 既往间断上腹痛8年,饥饿时明显,未经系统诊治。 查体: T37.6℃, P104次 /分, R24次 /分, BP90/60mmHg 。急性痛苦病容,烦燥,心肺检查 未见明显病变,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广泛腹肌紧张,剑突下区域及右侧中、下腹部 压痛,反跳痛明显,剑突下最著,肝、脾未及, Murphy 征 (-)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偶闻,直肠指检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急查血WBC11× 109/L,Hb 140g/L ;血淀粉酶 96u(对照 32u)。 时间:准备 5分钟,口述回答10分钟。 评分要点: (总分 20分 )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 )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弥漫性腹膜炎 )4分 (二 )诊断依据 1.突然上腹部剧痛,伴腹膜刺激征2分 2.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分 二、鉴别诊断 (5分 ) 1.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2分 2.急性胰腺炎1分 3.急性胃肠炎1分 4.急性阑尾炎1分 三、进一步检查 (4分 ) 1.立位腹部平片2分 2.B 超检查1分 3.重复血尿淀粉酶测定1分 四、治疗原则 (3分 ) 1.禁食,胃肠减压,作好术前准备1分 2.开腹手术:穿孔修补术2分 2 男性, 25岁,腹痛 2天急诊入院。 患者于48小时前突然发作全腹痛,以右下腹更明显,为阵发性绞痛,伴有肠鸣,多次呕吐, 开始为绿色物,以后呕吐物有粪臭味。两天来未进食,亦未排便排气,尿少,不觉发烧。三 年前曾作过阑尾切除术。 查体:急性病容,神智清楚,血压 100/60mmHg ,脉搏 132次 / 分,体温 37.5℃ ,皮肤无黄染,干燥,弹性差。心肺正常,腹膨隆,未见肠型,全腹触诊柔软,广泛轻压痛,无反跳痛,未 触及肿块,肝脾不大,肠鸣音高亢,有气过水音。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60g/L ,白细胞 10.6 ×109/L ,尿常规阴性。 腹部透视有多个液平面。 时间:准备 5分钟,口述回答10分钟。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4:03:19.62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黄冬海 [导读] 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治疗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rapulmonary intestinal align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nal exhaust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cyst, incision infection, reobstruction and intestinal fistul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differences were comparable (P<0.01). Conclusion: timely diagnosis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use of small intestinal inset intestinal alignment treatment schem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fewer complications,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alysis 粘连性肠梗阻通常是因腹腔内小肠发生粘连,进而影响肠道内容物正常通过[1]。一般多发生在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和放疗后,在腹部手术中为常见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各种梗阻的20%-50%。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2]。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和术后再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一直都是胃肠外科的难题,为了预防和治疗该病,选取我院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体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3.6±2.8)岁。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4.7±3.5)岁,其中6例腹腔结核患者,6例腹茧症患者,22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7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4例,妇科术后患者5例,直、结肠患者2例;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2.4±2.2)岁,其中5例腹腔结核患者,7例腹茧症患者,21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6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5例,妇科术后患者6例,直、结肠患者3例。经入院诊疗之后,全部患者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3],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X线检查:腹部立位片发现大小不均的液气平面。腹部存在压痛、膨隆,听诊肠鸣音亢进。 1.2方法 常规术前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禁食与胃肠减压:被怀疑为粘连性肠梗阻时,应立即禁食;一旦被确诊是粘连性肠梗阻,应实施胃肠减压。②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和水紊乱。③防治毒血症与细菌感染:肠梗阻时间如果过长会引发细菌感染、产生细菌毒素,应给予适量的抗生素防治。④营养护理:若病患禁食超过48小时应立即进行营养治疗。⑤对症处理:适时采用麻醉性止痛剂、解痉剂及镇静剂。手术方法,对照组采取探查切口或者原切口进行常规性的肠粘连松解术[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入腹后开始全面探查,先将全部肠管游离,进行锐性或钝性分离粘连,肠管扩张严重的患者先采取减压处理;取一根乳胶管直径在0.5cm左右,由术中肠管长度决定乳胶管的具体长度,大约3-4米长,常规消毒,实施小肠内置管固定空肠造口术操作。在乳胶管中间部位剪几个侧孔,侧孔间距在5-10cm之间,其范围通常在乳胶管道的三分之一左右比较合适。在距离空肠上部Treitz韧带13-16cm处选择入口,按空肠回肠到回盲部再到阑尾的顺序放置提前准备好的肠内置管,最终从阑尾根部穿出,在阑尾根部进行双层荷包的缝合固定,若已切除回盲部,便在结肠任意处的肠壁造口。在空肠肠排列管处引出8cm隧道式包埋,再从壁层腹膜引出。于腹壁引出处固定肠管与腹壁,缓慢把肠道送回腹腔中,最好与生理性排列相似,但无需强求以免过度操作,在放置引流之后关腹。通常内置管保留10-15天,待病患开始肛门排气且恢复肠蠕动时便可拔管。术后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后患者不可以过早进行活动,防止发生由缝线撕脱、肠管窜动及系膜损伤引发的越位性粘连;②其余处理措施与术前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详细观察并记录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等并发症的情况。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减少,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 断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之初,梗阻肠段现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导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病因: (一)机械性肠梗阻 1.肠外原因 (1)粘连或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肠梗阻。先天性粘连带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带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 (2)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3)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4)肠外肿瘤或腹块压迫 2.肠管本身的原因 (二)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代谢紊乱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引起痉挛性肠梗阻。 (三)血管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赛及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不一。 (一)腹痛: 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多位于腹中部,常突然发作,逐步加剧至高峰,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歇期可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绞痛的程度和间歇期的长短则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和病情的缓急而异。 十二指肠、上段空肠——梗阻时呕吐可气减压作用,患者绞痛较轻。 急性空肠梗阻——绞痛较剧烈,一般每2-5分钟即发作一次。 低位回肠——梗阻可因肠积气抑制肠蠕动,绞痛亦轻。 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较轻,在一阵肠鸣或排气后可见缓解。慢性肠梗阻亦然,且间歇性较长。 急性机械性结肠——梗阻时腹痛多在下腹部,一般较小肠梗阻为轻。结肠梗阻时若回盲瓣功能正常,结肠内容物不能逆流到小肠,结肠腔因而逐渐扩发,压力增高,因之除阵发性绞痛外可有持续性钝痛,此种情况的出现应注意有闭袢性肠梗阻即肠段两端梗阻的可能性。 较窄性肠梗阻——发作间歇期的持续性钝痛是其早期表现,若肠壁已发生缺血坏死则呈持续性剧烈性腹痛。

病例分析题08581

病例分析题: 一、患者,男性,55岁,胸骨后压榨性痛,伴恶心、呕吐2小时。患者于2小时前搬重物时突然感到胸骨后疼痛,压榨性,有濒死感,休息与口含硝酸甘油均不能缓解,伴大汗、恶心,呕吐过两次胃内容物。既往无高血压和心绞痛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余年,每天1包。查体:T36.8℃, P100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平卧位,无皮疹和紫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稍粗,无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有期前收缩5-6次/分,心尖部有S4,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心电图示:STV1-5升高,QRSV1-5呈Qr型,T波倒置和室性早搏。 1、该患者目前的诊断是什么?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B.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C.室性期前收缩 D.心功能Ⅰ级 2、需与之鉴别的疾病有: A.夹层动脉瘤 B.心绞痛 C.急性心包炎 D.重症肺炎 E.肺栓塞 3、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是: A.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B.化验心肌酶谱、血清肌钙蛋白、D-二聚体、凝血功能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 C. Holter、超声心动图检查 D.运动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性治疗 E.胸腹主动脉CTA 二、患者,男,53岁,因“心慌、胸闷、气短4h,加重伴嗜睡1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以及陈旧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查体:体温36.0℃,脉搏不清,呼吸20次/min,血压0mmHg。呈嗜睡状,面色紫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音低钝,心率36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约7个/min。血常规:RBC 5.92×1012/L,Hb 175g/L,WBC 8.8×109/L,L YM32%,MID5%,GRA63%。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率平均98次/min,心室率40次/min,V1、V2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明显抬高,V3、V4、V5导联QRS波群呈qRs型,ST段明显压低,Ⅱ、Ⅲ、A VF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明显抬高,V4R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谷草转氨酶184u/L,β-羟丁酸脱氢酶216u/L,肌酸激酶242.54u/L,乳酸脱氢酶348u/L,肌酸激酶同工酶307.44u/L。 4.要给予该患者的治疗措施有: A.联系CCU B.吸氧,心电监护 C.开放静脉通道,进行溶栓治疗及抗休克治疗 D.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三、患者,男性,30岁,半小时前因车祸(车速180km/h)发生闭合性胸部损伤。既往无心肺疾疾患。查体:Bp 90/80mmHg,呼吸40次/分,脉搏130次/分。神清,痛苦状,呼吸浅弱,脉搏弱,有奇脉,颈静脉怒张,充盈明显,气管正中,双肺呼吸音清晰,叩清,无罗音,心

肠梗阻诊断

肠梗阻诊断 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肠型、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是诊断肠梗阻的依据。最后,X线检查可以证实临床诊断。因此,详细地询问病史发展过程,系统地体格检查极为重要。但必须指出,在某些病例中这些典型症状不可能完全表现出来。甚至,有可能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因此,准确地诊断对肠梗阻十分重要。 在诊断中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否有肠梗阻存在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临床上仍有将内科疾病(急性胃肠炎、暴发性食物中毒、心绞痛、过敏性紫瘢等)当成机械性肠梗阻而施行手术导致病人死亡者,须加注意。 (二)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前者多须手术,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阵发性腹痛,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见扩大的肠腔内有液平面;诊断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多有原发病因存在,X线检查见全部小肠和结肠都均匀胀气。但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机械性梗阻没有经过合理处理,梗阻上段的肠管肌肉过度扩张,终至麻痹,因而临床表现为腹痛渐渐减轻腹胀则有增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另一种是梗阻上段肠管坏死穿孔,阵发性的腹痛可能因此减轻,其形成的腹膜炎也会引起继发性的肠麻痹,掩盖了原先的机械肠梗阻。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和原发的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如果病人发病之初有阵发性腹绞痛,并自觉腹内有很响的肠鸣音,以后腹痛转为持续性胀痛、腹内响声随之消失,就可诊断为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 (三)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两者鉴别的重要性在于,绞窄性肠梗阻预后严重,必须手术治疗,而单纯性肠梗阻则可先用非手术治疗。有下列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①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仍有持续性腹痛;②病程早期即出现休克,并逐渐加重,或经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③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在观察下有升高趋势;④呕吐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吸出血性液体; ⑤腹胀不对称,腹部可触及压痛的肠袢。通常根据上述特点,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的鉴别没有多大困难,但有时也有肠绞窄而临床表现不突出,以致未能及时手术,造成肠坏死、腹膜炎者,此种情况最常见于粘连索带引起的肠壁切压坏死,以及仅有肠壁部分绞窄的Richter氏嵌顿性疝,因此单纯性肠梗阻经短时间非手术治疗,腹痛仍不减轻者,应考虑施行剖腹探查术。 (四)是小肠梗阻还是结肠梗阻因为结肠梗阻可能为闭袢性,治疗上胃肠减压效果多不满意,需尽早手术,故鉴别甚为重要。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而频繁,水、电解质与酸硷平衡失调严重,腹胀不明显;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晚,一次呕吐量大,常有粪臭味,腹胀明显。结肠梗阻的特点是,腹痛常不显著,腹胀较早出现并位于腹周围,呕吐发生很迟,X线检查结肠内胀气明显,且在梗阻处突然中止,钡灌肠可见梗阻部位。 (五)是部分性还是完全性肠梗阻部分性梗阻者,病情发展较慢,有排便、排气;完全性梗阻,病情发展快而重,多无排便、排气。 (六)梗阻的原因是什么有时难以确定,应根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新生儿肠梗阻,多为先天性肠道畸形所致;2岁以下幼儿,肠套迭常是梗阻原因;儿童有排虫史、腹部可摸到条索状团块者,应考虑为蛔虫性肠梗阻;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后诱发的绞窄性肠梗阻,可能是小肠扭转;老年人的单纯性梗阻,以结肠癌或粪块堵塞多见。此外,应详细检查疝的好发部位,看有无嵌顿性疝;曾有手术、外伤或腹腔感染史者,多为粘连性肠梗阻所引起;有心脏病,应考虑肠系膜血管栓塞。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教学条件>>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病例2上腹部疼痛,反酸 病例3腹痛,恶心、呕吐 病例4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病例5黄疸、柏油样便、谵妄 病例6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 病例7腹胀,黑便,呕血 病例1 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赵××,男性,56岁。 主诉食欲不振5年,呕咖啡样物1天,意识错乱5小时。 现病史近5年来常有食欲不振、厌油食。1天前患者呕咖啡样物2次,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总量约800ml,未排黑便。5小时前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1小时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可以唤醒,但不能正 确回答问题。 既往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

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正常。 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可见肝掌,颈部及 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问题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哪些疾病? 解说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问题2该患者的病史有何特点?是怎样演变 的?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解说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 体及e抗体阳性。②5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③上消化道出血:

肠梗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9), 2169-217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011147463.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011147463.html,/10.12677/acm.2020.109327 肠梗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吴彩虹1,朱学河2,任海鹏2,刘旭东2* 1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收稿日期:2020年9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5日 摘要 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许多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导致了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困难,并且延误治疗,加之把握手术指征困难,使得一些患者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并发症,例如:肠穿孔、肠坏死、休克、甚至是死亡。因此了解该病的病因,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通过对肠梗阻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整理了肠梗阻特殊的血清学指标、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手段,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肠梗阻,诊断,治疗 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ihong Wu1, Xuehe Zhu2, Haipeng Ren2, Xudong Liu2* 1Graduate Schoo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2Emergency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Sep. 4th, 2020; accepted: Sep. 18th, 2020; published: Sep. 25th, 2020 Abstract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one of the common acute abdomens. Due to the atyp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many patients, the early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difficult, and the treatment is delayed. In addition to the difficulty in grasping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 some patients have *通讯作者。

病例分析总结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总结 病例分析模板 1. 诊断 2. 诊断依据 3. 鉴别诊断 4. 进一步检查 5. 治疗原则 一、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公式: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小于70%,或FEV1 大于80% (二八肺炎: (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咳铁锈色痰 (2)克雷伯杆菌肺炎=咳砖红色痰+ X线片空洞 (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节疼+抗生素无效 (4)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发热+呼吸困难症状(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 (5)金色葡萄球菌肺炎=高热+胸痛+脓血痰+ X线片状影 (三)、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哮鸣音+过敏史 (四)、结核病 (1)肺结核=青壮年+咯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 (2)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胸膜积液体征(胸痛+语颤消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 (3)结核性腹膜炎=结核+腹部炎症(腹痛、腹泻、腹壁柔韧感) (五)、胸部闭合性损伤 (1 )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2)血胸=胸外伤史+气管偏移+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X线肋膈角消失,弧形高密度影(3)张力性气胸=胸外伤史+广泛皮下气肿(握雪感)+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 呼吸系统疾病检查项目: 1?胸部X片、胸部CT 2. PPD、血沉 3?痰培养+药敏实验、痰找结核杆菌 4?肺功能 5?肝肾功能 6. 血气分析 7?纤维支气管镜 8. 痰液脱落细胞检测

9. 淋巴结活检 10. 血常规、电解质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吸氧 2?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1)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2)抗结核治疗: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 (3)抗休克: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4 )控制咯血:垂体后叶素 (5)解热、止咳、平喘、祛痰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肿瘤(肺癌) (1 )手术治疗 (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二、心血管系统 诊断公式: (一)、高血压 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正常140/90) 1 级140-159 或90-99 低于160/100 2 级160-179 或100-109 低于180/110 3 级 > 18(或 > 110 危险程度分层 低危:1级。改善生活方式。 中危:1级+2个因素;2级不伴或低于2个因素。药物治疗。 高危:1-2级+至少3个因素,靶器官损害。规则药物治疗。 极高危:3级;1-2级+靶器官损害、有并发症。尽快强化治疗。 (二)、冠心病 冠心病=胸骨后压窄性疼痛 (1)心绞痛=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3-5分钟/次, +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能缓解+ ECG : ST段水平下移 (2)心梗=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大汗淋漓+濒死感 + ECG :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V1-6广泛前壁心梗 V1-3前间壁心梗 V3-5局限前壁心梗 V5-6前侧壁心梗 H、川、aVF下壁心梗 I、aVL高侧壁心梗 心功能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I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