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胆肠吻合术一些问题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52.08 KB
- 文档页数:2
胆肠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作用分析作者:严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胆肠吻合术的作用。
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胆肠吻合术,对照组患者采用T管引流术。
结果对照组3例失访,37例患者中,25例优,5例良,7例差,治疗有效率为81.1%。
观察组2例失访,38例患者中,34例优,3例良,1例差,治疗有效率为97.4%。
P【关键词】胆管结石;胆肠吻合术;作用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1-02在胆管结石的治疗手术中,胆肠吻合术起到了非常好的去除病症和结石的作用。
这种手术是通过解除胆道梗阻、去除肝内病灶的方式保持畅通引流,修复狭窄胆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胆肠吻合术的作用,笔者收集了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了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44例男,36例女。
患者年龄在23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5.5±2.4岁),患者病程在7天-1.5年之间。
经过全面检查22例患者左肝内胆合并胆总管结石,28例患者全胆道结石,14例患者肝内胆管结石,16例患者右肝内胆合并胆总管结石。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别,有较强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依据患者的结石情况、部位以及胆管、肝脏的病变进行部分肝脏切除,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管引流术,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胆肠吻合术。
肝内胆管结石用什么手术好?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成因与胆汁淤积、细菌感染以及胆道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胆管炎或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手术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将介绍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法1.1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复杂,但有效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切开患者的胆管,然后使用特殊的工具或通过自然管道将结石取出,取出结石后,再对胆管进行整形和缝合,以确保胆汁流动顺畅。
这种手术方法通常适用于结石数量较少、位置较为集中的患者。
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胆管切开取石术具有较高的清除结石效率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手术后恢复期可能较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在胆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从而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以确保结石已经完全清除,并监测是否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肝部分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结石分布广泛、胆管狭窄严重的患者。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以彻底清除结石,降低复发的风险。
同时,医生会对胆管进行整形和重建,以此来确保胆汁能够顺畅流动。
肝部分切除术的优点是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结石,降低复发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术涉及肝脏组织的切除和胆管的重建,因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期较长,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胆瘘等病症。
此外,该手术对病人的肝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对肝功能进行恢复。
1.3胆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是一种将胆管与肠道连接起来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胆管与肠道连接起来,让胆汁直接流入肠道,从而避免胆汁淤积和结石形成。
试析胆道手术中的相关麻醉问题目的:施行胆道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讨论其麻醉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01例进行胆道手术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
结果:201例行胆道手术的患者,麻醉效果确切,其中49例出现“胆心反射”综合征,占24.38%。
结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麻醉方法,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标签:胆道手术;麻醉;胆心反射随着胆道疾病的日益增多,胆道手术已经成为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治疗措施。
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在2009年5月~2011年5月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对201例胆道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总体效果良好,保证了临床手术的顺利完成,现对麻醉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施行胆道手术的201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101例,年龄28~69岁。
胆总管探查术46例,单纯胆囊切除术60例,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34例,胆肠吻合术37例,胆总管括约肌成形术24例。
1.2 麻醉前准备:201例患者中术前高血压19例,需药物纠正。
26例化脓性炎症患者,术前须进行抗炎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扩充血容量、调整心肝肺功能,达到麻醉要求。
1.3 麻醉方法:麻醉前肌肉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5mg。
采用硬脊膜外麻醉357例,全身麻醉45例。
患者术前开放静脉,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选择T8~T9椎间隙穿刺,确定穿刺在硬脊膜外腔无误后,頭向置管,经硬膜外导管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7~10mL,观察麻醉效果,切皮前给予杜氟合剂哌替啶100mg+氟哌啶5mg肌肉注射,患者入睡后手术开始。
常规检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
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氟芬合剂(氟哌啶5mg+芬太尼0.1m)g一个单元静脉推注,给予硫贲妥钠4~8mg/kg、琥珀胆碱2mg/kg,面罩给氧,待肌松后,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用1%丙泊酚静脉点滴。
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1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1例临床观察。
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肝胆外科的4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的方法,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术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间置空肠吻合术 t管引流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15-01肝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
临床广泛采用手术与溶石、溶石与排石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尽量取净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和狭窄,消除肝内感染性的病灶,从而使胆汁的排出畅通。
临床上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本研究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能有效解除胆道狭窄,减少术后胆道感染,临床效果良好,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肝胆外科的4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7.2+3.2岁;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7+3.5岁;两组患者均经过超声检查、ercp、ptc检查,胆总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肝内胆管结石13例,全胆道胆结石9例;19例存在胆总管下端明显狭窄,所有患者的胆总管内径扩张均超过2cm。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的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右上腹经过腹直肌切口,十二指肠上缘处横断胆总管,远端封闭。
胆肠吻合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和处理研究目的:研究分析胆肠吻合术治疗后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方法:择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肠吻合术治疗后再次或多次手术的48例患者,回顾性探析其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结果: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包括:癌变、胆总管囊肿、吻合口狭窄、解释复发、肝内结石残留等。
本组48例患者中,38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患者偶有发热、右上腹疼痛,通过抗炎对症治疗得以治愈;2例患者经胆管癌切除术治疗后,由于肝脏及腹腔转移而死亡;2例患者胆管癌恶化死于全身衰竭。
结论:不恰当选择胆肠吻合术是造成再次或多次手术的重要原因,临床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确保患者的安全。
标签:胆肠吻合术;再次或多次手术;原因;处理胆肠吻合术是现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内引流技术[1],通常治疗效果较好。
但由于手术医生对患者手术指征掌握的偏差、操作技巧、术式本身的缺陷等因素,很可能会造成一些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需要进行再次或多次手术。
现择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肠吻合术治疗后再次或多次手术的48例患者,进一步探析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具体原因及处理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肠吻合术治疗后再次或多次手术的48例患者,其中22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
年龄范围33~77岁,平均年龄(50.36±4.55)岁。
其中,既往一次手术史者30例,2次手术史者8例,3次手术史者6例,4次或以上手术史者4例。
症状表现包括:右上腹疼痛或不适、家楔形发热、黄疸。
1.2 再次或多次手术的方法本组2例患者空肠胆囊吻合术患者,进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
6例患者拆除胆总管,进行十二指肠侧吻合术,其中2例患者Oddis 括约肌完好,实施胆总管取石,用T管进行引流,同时对元十二指肠吻合口进行修补;4例患者改为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2022胆肠吻合有关技术的争议及权衡(全文)摘要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外及良恶性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炎性胆管狭窄、需要切除病变后重建胆管引流、医源性胆管损伤等肝门部胆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胆肠吻合术是肝胆外科的常用术式,对于肝胆外科医生而言,无论是手术方式的选择、绛合方式的选择、算合材料的选择乃至支架管是否放入都需要术者进行慎重考虑,因为任何一个选择的差异或不恰当都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胆管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增加。
胆肠吻合相关技术的开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一局部观点也已形成了统-,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有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一、吻合方式胆肠吻合术经历了130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开展,从最初的胆囊空肠吻合术逐步形成了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空肠襟式吻合术、Kasai 肝门空肠吻合术、胆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以及改良胆管空肠褛式吻合术。
以上这几种术式中并没有一个能够做到完美地解决所有问题。
如胆囊空肠吻合术,虽然胆囊在手术中较易显露,减少了手术时间并降低了手术难度,但肠内容物反流到纤细的胆囊管容易致其梗阻,增加了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以致此手术方式在临床应用逐渐减少。
以十二指肠作为侧端进行吻合的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和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十二指肠内容物也较易反流入胆管引起反流性胆管炎。
即便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可以做到两端的侧侧吻合,也不可防止地导致反流内容物积聚在胆管末端而反复发生炎症,所以这些术式在临床上几乎弃用。
胆管空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往往是高龄、身体条件差、不能承受长时间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方式。
在内镜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也已被内镜下治疗所取代。
而Kasai肝门空肠吻合术由于其很难做到单纯的胆管组织与肠管组织的黏膜与黏膜对应吻合,不可防止地导致吻合口狭窄的几率上升,故临床应用较少。
胆肠吻合术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总结外科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1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再手术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结果:81例患者再手术主要有5种原因,胆肠吻合口瘢痕狭窄伴结石形成;肝内胆管继发结石;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肠吻合口扩大;继发肝内胆管癌。
81例随访3个月-13年,7例仍有间歇性畏寒发热和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结论:再手术主要原因是肝胆管残留结石、胆肠吻合口狭窄合并结石复发,这些主要与手术适应症掌握不严、术中未处理肝内病灶、胆肠吻合方式不当及肝内病灶清除不彻底有关,并发胆管癌也是应当引起重视的再手术原因。
【关键词】胆肠吻合再手术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083-02胆肠吻合术是胆道外科治疗胆道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有多种原因导致手术效果并不满意,经常需要再次手术甚至是多次手术。
现本文就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处理进行了分析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81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38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0.5岁。
胆肠吻合再次手术距上次手术时间间隔最短3个月最长21年。
其中前次手术在外院39例,在本院42例。
既往有1次手术史58例,2次手术史20例,3次以上3例。
1.2 术前诊断术前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此81例患者中,27例患者为胆肠吻合口瘢痕狭窄伴结石形成;39例为肝内胆管继发结石;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7例;胆肠吻合口扩大5例;继发肝内胆管癌3例。
2.治疗及结果2.1治疗2.1.1胆肠吻合口瘢痕狭窄伴结石形成,处理方法常常是拆除原有吻合口,准备出更大的胆道开口,再次行胆肠吻合或者直接行Longmire 术,取净结石,重建吻合口。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0-0802-05胆道手术中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1 胆道吻合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胆胆吻合。
只在胆胆吻合无法完成时,才选用胆肠吻合。
吻合时尽可能做到外翻缝合,以保证管腔内光整平滑。
线结都应打在管腔之外,以确保管腔内不留异物。
根据胆管的具体状况及术者的操作经验来选择采用间断或连续缝合。
近端胆管有多个开口时应尽可能拼合成一个开口,以增大吻合口径,保证通畅避免狭窄。
吻合口能做到精确仔细吻合时,一般无须放置支撑管,否则应放置支撑以预防术后胆漏和可能发生的狭窄。
2 胆胆吻合和胆肠吻合胆胆吻合常应用在修复医源性胆道损伤、胆道良性狭窄和肝移植的胆道重建等,吻合的方法有端端吻合和侧侧吻合。
胆肠吻合常应用在肝内胆管结石、胆道肿瘤、胆道损伤缺损段或胆道狭窄段较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重建胆道,吻合的方法有胆肠端侧吻合、端端吻合及胆道植入式吻合。
胆肠吻合在难以行胆胆吻合的情况下选用。
2.1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该术式简便易行,创伤小,手术费时短,年老体弱和情况较差的病人也能完成。
然而该术式的争议也较多,主要认为肠胆反流可引起反流性胆管炎,目前已较少使用。
2.2 胆管空肠Roux2en2Y吻合术 现为胆道外科最为广泛应用的胆肠吻合术。
吻合时需横断空肠,远端上提与胆道吻合。
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作端侧吻合,桥襻长度约45c m左右,以防反流。
目前已注意到胆支叛逆蠕动减弱,襻内细菌可成为胆管炎细菌来源等缺点。
2.3 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该术式从理论上避免了胆肠吻合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增加的缺点。
然而,由于该术式未能完全抗反流以及延长空肠襻带来的病理生理上的问题,成为胆道感染的致病菌来源,且吻合口多,操作复杂,故目前仍未普遍应用。
2.4 人工乳头间置胆肠吻合术 该术式分为间置人工乳头十二指肠吻合术及间置人工乳头空肠胆肠吻合术。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年10月第34卷第10期文章编号:1005-2208(2014)10-0932-03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4.10.10胆肠吻合口漏原因及处理汤朝晖,刘颖斌,全志伟【摘要】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胆道梗阻,重建胆汁引流通路的重要手术方式。
其操作简便,引流效果良好,广泛应用于肝脏、胆道和胰腺手术。
吻合口漏是胆肠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吻合口狭窄、腹膜炎,甚至死亡。
胆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机制及处理策略是普通外科医生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吻合口漏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bilioenteric anastomotic leakage TANG Zhao-hui,LIU Ying-bin,QUAN Zhi-wei.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in 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9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TANG Zhao-hui,E-mail:tangzhao ⁃hui@ Abstract Bilioenterostomy is an important treatment method for benign or malignant biliary disease complicated by obstruction.With years of development,the method is up to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Bilioenteric anastomoticleakage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that can cause anastomotic stricture,peritonitis,and even death.The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bilioenteric anastomotic leak are the problems that surgeo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Keywords bilioenterostomy;anastomotic leakage 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胆道梗阻、重建胆汁引流通路的重要手术方式。
第二十一章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主要是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以缓解梗阻性黄疸。
也有少数病例报告用于胆管结石取石后胆肠通道的建立。
胆肠吻合的方式主要有胆囊空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以及附加的胃空肠吻合术。
由于胆管结石病理改变较为复杂,多伴有肝内胆管结石与狭窄,腹腔镜技术治疗困难较多,故腹腔镜胆肠吻合较少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胰腺癌首选治疗方案。
但是由于手术时已见广泛浸润或转移,能够切除的胰腺癌不足20%。
70%~85%的胰腺癌发生于胰头、颈和钩突部。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梗阻性黄疸,其次是十二指肠梗阻。
目前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转流、放射治疗以及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或经皮肝穿刺引流。
上述治疗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开腹转流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高。
内镜置人支架或经皮肝穿刺引流创伤较小,但是黄疸复发、胆管炎以及支架堵塞是术后经常遇见的问题。
目前腹腔镜技术是否适合用于恶性肿瘤切除仍是有争议的问题。
但是其用于这类疾病的姑息性治疗则被广泛接受。
比较常用的是胆肠、胃肠双转流技术,以同时缓解胆道梗阻和预防或缓解十二指肠梗阻。
第一节手术指证与术前准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基本指证是不能切除的胰腺癌。
由于胃肠道梗阻症状出现的比较晚,对无明显症状者也可不行胃肠道转流。
胰头癌通常发展比较快,对肿瘤比较大, x线检查有明显十二指肠受压征象或有胃肠道梗阻症状者,应同时行胃肠道转流术。
术前判断胰腺肿瘤能否切除取决于一些辅助检查,如B超、CT、MRl、内镜超声或血管造影。
提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征象有肿块较大、胰周血管浸润、门静脉或肠系膜上血管浸润。
x线或胃镜检查以及相应临床表现可提供胃肠道梗阻的证据。
B超、CT或MRl可提供肝转移的征象。
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腹手术。
包括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改善肝功能,补充营养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K1。
术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置胃管和尿管。
特殊器械包括内镜用直线组织钉合器、持针器和胃肠抓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