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院前急救
- 格式:pps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140
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在严重创伤的情况下,院前救治流程是非常关键和紧急的。
以下是一个相关参考内容,介绍了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的基本步骤。
1. 发现和判断首先,发现和判断严重创伤的迹象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目击事故、接收呼叫或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来完成。
一旦确定有严重创伤的可能性,就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2. 调度急救车辆接下来,需要立即调度急救车辆前往事发地点。
在调度过程中,应向急救人员提供与伤者有关的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以便他们做好准备。
3.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随后,院前急救人员会迅速到达现场。
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院前急救人员团队通常包括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或医生,以及一到两名急救技术员。
他们会紧急行动,迅速评估伤者的状况。
4. 快速评估和处理院前急救人员会进行快速评估,包括检查伤者的意识水平、呼吸、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参数。
根据伤者的状况,他们可能还会进行其他特定的评估,例如检查创伤性休克、气道受阻或严重出血等情况。
5. 给予紧急治疗根据评估结果,院前急救人员会立即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
这可能包括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如进行人工通气或止血带止血等。
6. 运送到医院当院前急救人员完成紧急处理后,他们会将伤者稳定并准备好后,立即将其转运到最近的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院前急救人员会实时监测伤者的生命体征,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7. 急诊接待和治疗一到达医院,急诊医生和护士会立即接待伤者,并根据前期的院前急救记录继续进行治疗和评估。
医院急诊会根据伤者的状况,可能安排进一步的检查,例如X射线、CT扫描或进行手术等。
8. 继续治疗和康复一旦伤者的急性问题得到控制,他们将继续接受必要的治疗和康复。
这可能包括手术、重症监护、物理治疗、康复护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的顺序和步骤可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且需要根据实际急诊救治的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此外,严重创伤的处理需要医疗专业人员的实际经验和技能,以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一、实训背景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是指在伤员受伤现场或转运途中,由非专业医疗人员或专业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
我国每年因创伤死亡的人数众多,院前急救对于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方面的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培养医护人员在创伤现场快速评估伤情、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能力。
3. 提高医护人员对各类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三、实训内容1. 创伤现场评估:包括伤员意识、呼吸、心跳、出血情况等。
2. 创伤患者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3. 创伤患者转运:安全、快速地将伤员送往医院。
4. 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创伤患者的特点、急救原则、现场评估、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2. 实操训练: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操训练。
培训内容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能,通过模拟现场,让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各项技能。
3. 案例分析:我们选取了典型的创伤患者案例,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创伤患者的应变能力。
4. 考核评估: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对医护人员的表现进行了考核评估,确保他们掌握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技能。
五、实训成果1.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培养了医护人员在创伤现场快速评估伤情、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能力。
3.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各类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4. 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使他们在面对创伤患者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2. 培养了医护人员在创伤现场快速评估伤情、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能力,为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奠定了基础。
创伤院前急救最新指南
1. 现场评估和环境控制
- 快速评估现场环境,确保自身和伤员的安全。
- 如有必要,请求专业救援人员支援。
2. 伤员初步评估
- 检查伤员意识状态,呼吸和循环。
- 如果伤员无意识、无呼吸或无脉搏,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 控制任何明显出血。
3. 伤情评估
- 进行头到脚的体检,查找任何潜在的生命威胁性创伤。
- 关注开放性伤口、骨折、内出血迹象等。
4. 伤员处置
- 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简单气道管理。
- 对重度出血进行止血包扎。
- 固定骨折,尽量减少进一步损伤。
- 预防休克,保持体温。
5. 准备运输
- 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CPR。
- 向接收医院报告病情,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6. 特殊情况处置
- 燃烧伤:冷却灼伤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 中毒:了解中毒原因,给予相应处置。
- 溺水:进行CPR,根据情况进行其他处置。
以上仅为基本指南,院前急救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急救设备使用,并遵循当地急救规程。
保持冷静、高效是关键,因为每一分钟都可能拯救生命。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
当遇到创伤情况时,院前急救流程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呀!就好像在一场与死神的赛跑中,我们要迅速而准确地采取行动。
首先要快速评估现场安全,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要是现场不安全,那岂不是把自己也置于危险之中了。
然后呢,要迅速判断伤者的情况,看他们的意识清醒不,呼吸顺不顺畅,有没有大量出血,这就像侦探在寻找关键线索一样呢!
一旦发现有严重出血,那得赶紧止血呀!就像给漏水的水管安上一个塞子,得快、准、狠!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可别小看这简单的动作,它可能就是救命的关键一步呢!
接下来要注意伤者的呼吸道,确保气道畅通无阻。
想象一下,如果呼吸都不顺畅了,那生命不就像被掐住了脖子吗?要是有异物堵塞,就得小心地清理掉。
然后呢,要妥善处理骨折等情况。
如果伤者有骨折,那得小心固定呀,不能让骨头随便乱动,不然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就像呵护珍贵的瓷器一样。
在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安慰伤者,给他们信心和勇气呀!告诉他们不要怕,救援马上就到。
这就好比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能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别忘了及时呼叫急救车,把伤者的详细情况准确告知,让专业的医护人员做好准备。
这就像是给前线的战友发出准确的情报,让他们能有的放矢。
总之,创伤院前急救流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我们要保持冷静、果断,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难道不是吗?让我们都能熟练掌握这救命的流程,在关键时刻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简述创伤的院前急救
创伤的院前急救是指在受伤者被送往医疗机构之前,在事故发生现场或者紧急情况下进行的急救措施。
以下是针对创伤的院前急救的一般步骤:
1. 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先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评估事故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例如火灾、交通流量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2. 呼叫急救服务: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例如911)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告知相关部门有关伤者的状态、伤势程度和现场情况。
3. 判断意识与呼吸:检查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伤者没有意识或没有正常呼吸,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4. 控制出血:如果伤者有明显的大量出血,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可以使用压迫或包扎伤口,提高受伤部位,或者使用止血带等方式。
5.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如果伤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需要采取措施确保通畅的呼吸道。
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颚抬高等方法来维持呼吸道开放。
6. 保持体温和舒适:在急救过程中,尽量保持伤者的体温,避免过度失水,并提供必要的舒适和支持。
7. 不移动脊椎:如果怀疑伤者有颈椎或脊柱损伤,应该避免移动脊椎。
可以使用固定器材固定伤者的头部和脖子,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总之,在创伤的院前急救中,及时呼叫急救服务、进行基本生命支持、控制出血、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以及保持体温和舒适都是关键步骤。
然而,请注意,在处理任何紧急情况时,最好接受专业培训并依靠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
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一、现场评估在接到患者后,急救人员应迅速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无二次伤害的可能。
评估患者伤情,根据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二、生命体征监测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若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应优先处理保证生命安全。
三、伤口处理根据患者受伤部位及程度,进行不同的伤口处理。
如止血、包扎、固定等,以防止失血过多和继发感染。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四、固定与搬运在转运过程中,为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固定和搬运。
根据患者伤情及部位,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
在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身体平稳,避免震动和扭曲。
五、快速转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呼叫紧急救护车将患者尽快送往医院。
在救护车上,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向医院提供详细的送院路线图,以便医院做好接收准备。
六、途中监护在救护车上,急救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若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同时,与医院保持联系,通报患者情况,以便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七、到达医院将患者送入急诊室,开始进一步的诊断和抢救措施。
向急诊室医生详细介绍患者伤情及急救措施,以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以上即为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的主要内容。
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急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
同时,加强公众的急救意识和知识普及工作,提高社会的整体急救水平。
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服务,他们负责在事故现场为受伤的人提供急救治疗,以便确保他们的生命和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马上做出反应,了解事故情况,充分掌握护理技能和知识,以便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他们必须能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创伤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处理,以便明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制定优质的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一个病人呼吸急促或停止呼吸了,护理人员应该获得适当的心肺复苏培训,以便在关键时刻进行必要的措施,这是急救护理的重要部分。
他们必须迅速使用外科包和其他药品来帮助受伤的人止血,控制感染和缓解疼痛,以便在送到医疗机构的途中更好地治疗。
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还需要护理人员学习如何帮助伤者稳定情绪,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处理紧张的情况。
他们还应该了解如何与到场的警察、消防员和其他应急服务人员进行合作。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尽快的处理行动,护理人员必须积极、果断地行动,立即落实紧急救助,尽快安排病人转院,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立即的治疗行动。
为了更有效的执行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任务,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急救流程和程序,如何安排救援车辆和处理病人转运。
他们还需要熟悉相关的护理资源,以便在病人转运和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治疗。
如果护理组织具备内部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那么护理人员就可以更好地应对意外事故,提供更好的紧急医疗服务。
总之,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医疗服务,给予医疗人员充分的培训和技能可以让他们更有效地为受害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这方面,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准备好,以备无法预测和紧急的医疗状况。
仔细的规划和对技能进行不断的提高和培训可以让看似无法克服的难关变得能够应对,从而更好地保障受伤的人的安全和健康。
对于外伤病人,院前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评估伤情: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确定伤情类型、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外伤患者可能存在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情况,需要立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的外伤患者,需要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止血带等。
4. 固定骨折:对于骨折的外伤患者,需要采取固定措施,如夹板、绷带等,以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和疼痛。
5. 抗休克治疗: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补充液体、输血等。
6. 转运: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平稳,避免剧烈运动和颠簸。
7. 基础生命支持: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或转运过程中,可以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如心肺复苏等。
总之,院前急救对于外伤患者非常重要,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录•创伤概述与分类•院前急救原则与方法•常见创伤院前急救措施•特殊情况下创伤院前急救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创伤概述与分类创伤定义及原因01创伤定义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02创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自然灾害、暴力行为等。
创伤类型与特点01闭合性创伤皮肤保持完整,无开放性伤口,如挫伤、扭伤、挤压伤等。
02开放性创伤皮肤有破损,有开放性伤口,如擦伤、切割伤、刺伤等。
03多发性创伤同一伤因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个部位威胁生命。
临床表现及危害程度局部表现01疼痛、肿胀、出血、功能障碍等。
全身表现02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危害程度03根据伤情可分为轻伤、重伤和危重伤,其中危重伤可危及生命。
院前急救原则与方法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尽快赶赴现场。
迅速响应现场评估安全防护到达现场后,快速评估伤员的伤情、意识、呼吸、循环等情况,确定急救优先级。
确保自身和伤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设置警戒区域等。
030201快速反应与现场评估及时清除伤员口鼻部的异物,如呕吐物、血块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异物对于昏迷或窒息的伤员,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对于呼吸停止的伤员,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口对口吹气、使用简易呼吸器等。
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外出血的伤员,采用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等控制出血。
控制出血对于伤口或骨折部位进行包扎固定,以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
包扎固定对于四肢大动脉出血且加压包扎无法止血时,可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但应注明使用时间,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
合理使用止血带控制出血与包扎固定迅速转运至医疗机构选择合适转运工具根据伤员的伤情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保持伤员稳定在转运过程中,保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固定骨折部位等,确保伤员生命体征稳定。
创伤院前急救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些超惊心动魄的创伤院前急救案例。
有一次啊,我接到一个急救电话,说是有人出车祸了。
等我们到了现场,那场面,真是吓人一跳啊!一辆车都撞得变形了,司机被困在里面直哼哼。
我们赶紧冲上去,就像战士奔赴战场一样,一点都没耽搁。
“师傅,你坚持住啊!”我们一边安慰他,一边迅速展开救援。
还有一次,一个建筑工地有人从高处坠落。
我们到达的时候,那工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周围的人都慌了神。
“哎呀,这可咋办呀!”大家焦急地喊着。
我们却不能慌乱,迅速检查他的伤势,进行急救处理。
这就好比在和死神赛跑,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啊!
记得有个小孩不小心被烫伤了,那哭得撕心裂肺的呀,家长急得都快哭了。
“医生,快救救我孩子呀!”我们一边轻声安抚小孩,“宝贝别怕,有叔叔阿姨在呢”,一边赶紧处理伤口。
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半点都不敢马虎。
这些创伤院前急救案例,每一个都是那么紧急,那么让人揪心!难道不是吗?急救工作就像是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希望的曙光,我们就是那追光者。
每次成功地挽救一个生命,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就是我们急救人员的使命和责任,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3醫院急診科劉毅什么是院前急救?顾名思义院前急救是指从病人发病开始到医院急诊科为止救治的全过程。
院前急救包括呼救、自救互救、现场救护、伤病员搬运、途中监护救治及与院内急救的衔接等环节。
它使急救医学向前延伸,救治反应时间缩短,救治更加及时,使早期救治成为可能。
从而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院前急救快速发展是近年来急救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院前急救基本特点院前急救基本特点是不确定因素多。
被救助对象发病地点可以发生不确定的任何地方;男女老少不定;内、外、妇、儿各科不定;病情轻重缓急不同;被救助的人来自不同的群体,救援环境复杂不可预料。
因此要求院前医生不仅要有综合的全面的临床各科急救知识和经验,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院前急救规范的定位院前急救规范的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临床各科院前急救的基本内容,定位过高达不到要求就会形同虚设,定位过低就会阻碍业务的发展。
当前国内外急救医疗大致有4个定位等级,即①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②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③急诊科常规④急诊监护病房常规。
把院前急救基本内容定位在BLS、ALS等级水平。
急救医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术急救医生要熟练掌握BLS和ALS的操作技术。
BLS和ALS都有A、B、C、D4项。
BLS的A为气道(airway),即开放气道;B为呼吸(breathing),即口对面罩或口对口人工呼吸;C 为血液循环(circulation),即胸外心脏按压;D 为除颤(defibrillation),即进行心脏除颤。
ALS 的A同样为开放气道,但用气管插管;B同样是人工呼吸,但用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机;C为开放静脉通道,并应用药物加强血液循环;D为进行心脏除颤和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执行规范的现场时间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和目的定位,在现场原则上以完成操作程序为限,尽量快速,不要超过30min。
不要强调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再运送,若时间已经超过30min,而病情仍无好转时,要边运送边急救。
什么是创伤院前急救?创伤院前急救是特指各种创伤后的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的基本内容BLS、ALS创伤院前急救的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开放气道、心肺复苏、抗休克。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WHO的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预测,从1990年-2020年将发生以下变化,(1)在全球死亡排序中,道路交通伤害将上升为第6死因,(2)因道路交通伤害所损失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数将上升至第3位(伤残调整寿命年数指疾病从发生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数,亦即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数加上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年数),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将上升至第2位,今天这种预测早已变为现实。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城市化建设加速,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私人轿车成几何数字增加,高速公路飞速联网,坠落伤、交通事故伤等创伤几乎在一夜间陡然激增,短短几年中在急诊的病人中创伤病人占了主流。
☐这种急剧的急诊病谱变换,改变了急诊救治的旧格局。
使得以内科为主的急诊科难以适应。
交通事故伤触目惊心☐我国1995年交通事故25.8万起,伤15.6万人,死亡5万多人,经济损失30多亿人民币。
☐2002年我国共发生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10.9万人死亡,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
☐2007年我国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 起,死亡101480人。
4.28铁路交通事故事故的概况:时间:2008年4月28日4时40分地点: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境内伤亡情况:412伤,亡72。
严重自然灾害不断☐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级地震,引起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海啸,波及东南亚、北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达27万人。
☐2008年5月12日14: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受伤38万多人,死亡近7万人,1.8万多人失踪,因伤住院9万余人。
4千多万人生活受到影响。
☐2008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795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88928人,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因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造成经济损失1110亿美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各类创伤事故居高不下据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统计2005年—2008年,因创伤经救援中心派诊出车急救,占当年急诊出诊总数分别是2005年44.7%2006年45.8%2007年45.4%2008年44.1%创伤早期救治水平急待提高☐07年省急诊急救工作检查组在某市二甲医院,现场调出救护车。
以“右胫腓骨闭合性骨折”为题,请出诊该医生处理。
医生回答“我是内科医生不会做骨折固定。
”☐我们还遇到8岁儿童因车祸致左小腿下1/3毁损伤,家长要求接肢,但因止血不彻底,途中持续出血到医院时该患儿已重度休克。
类似这样的事件,我们不能不对我们的创伤早期救治工作进行反思。
加强急诊全科医师培养势在必行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但人体是一个整体,局部不能反应整体,所以需要一个整体的平台,培养急诊全科医师,建立急诊全科医师的准入制度,强化急诊学科建设,使临床各科创伤病人的救治上有一共同交融的平台,必将减少各科间的推诿,使创伤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但目前只有少数医学院开展急诊急救专业医师的培训,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要。
创伤死亡三个高峰分布50%死于创伤现场(伤后1小时内)30%死于创伤早期(伤后1-4小时内)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伤后几天-4周内)第一个死亡高峰在伤后1h内现场死亡占创伤死亡的50%。
原因:严重颅脑损伤、严重多发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及其它大血管破裂、呼吸道阻塞等,这类病人多在现场死亡。
及时救治个别病人可获救。
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腹部冲击法(Heimlich手法:坐位、立位或卧位)在膈肌下,腹部快速挤压法,5次后用手清除异物。
第二死亡高峰伤后1-4小时占创伤死亡的30%,称早期死亡。
原因:多为重度脑挫伤、颅内血肿、胸、腹实质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骨盆骨折盆腔出血、严重骨折等致大量出血。
此类伤员是创伤早期急救的主要对象,其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救治思路方法,决定救治效果。
第三死亡高峰伤后1-4周占创伤死亡20%称后期死亡原因:严重感染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危重症研究领域)急救工作者的任务☐挽救生命☐减轻病人痛苦,防止继发损伤☐降低伤残率☐关键在于伤后早期救治进行现场急救应遵循的原则进行现场急救要有时间概念,即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做到:快速准确判断病情迅速进行现场处理及时转送医院创伤院前急救流程1.接120出诊命令了解伤员所处位置、数量、伤情、进一步确定救治病人所需特殊物品,带齐所需急救器材物品。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2.出发时向120报告出车时间.确定出诊时间接受监督与指导留下录音作为法律依据.(目前救护车出诊被120指挥中心的GPS定位系统监控)创伤院前急救流程3.与创伤现场联系进一步了解伤员位置、人数、伤情。
进行必要的自救互救指导;同时计划到达现场要采取的急救措施;司机要对乘车人员的安全及路况充分估计(关好车门,扎好安全带,恶劣天气,复杂路况)确保安全快速。
4.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安全性评估(塌方、高速公路、火灾、电击伤)向120报告到达时间病人大体情况及需要获得的帮助(110 119)。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创伤院前急救流程5.判断伤情采集病史首先必须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或潜在威胁生命的问题,必须立即采取那些措施稳定病情,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
注意:伤情体位面色意识瞳孔T P R BP 简要了解致伤原因。
同时进行CPR 打开呼吸道吸痰止血开放静脉等急救处理。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6. 边救治边查体创伤急救不能按临床医学各科的诊疗常规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程序。
而是边救治边查体,抢救和诊断同时进行。
在前述判断伤情的基础上按照胸、腹、头、脊柱、骨盆、四肢的顺序查体尽量避免漏诊、误诊。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多发伤的早期诊断应在不耽误必要的抢救前提下,诊断方法要求简便,尽量少搬动伤员,并能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脑、胸、腹哪个是致命性的损伤,也可能全部都是致命性的损伤,要判断哪个致命性的损伤需要最先处理。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7.向病人亲属告知病情在对伤情初步判断后,边救治边客观地向病人亲属告知病情,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及预后,注意留有余地。
就地抢救? 还是拉起就跑?就地抢救:心跳呼吸停止,呼吸道异物窒息,四肢、体表活动性大出血等。
拉起就跑心脏刺伤,胸腹主动脉瘤破裂,肝脾破裂大出血,骨盆骨折盆腔大出血,体表大面积撕脱及脱套伤等。
根据对伤情的判断正确灵活处置。
快速转运到院内救治8. 简化现场救治操作,尽快转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确定性处理。
要注意病人的固定搬运、途中监护救治、同时向医院急诊科报告伤情,做好相应的会诊、救治准备,填写院前病历等。
9.病人送达医院后要做好以下工作a 向120紧急救援中心报告到达时间、伤情救治情况。
b 向院内医师交接病情及救治情况。
c 填写完善院前病历。
d 协助院内医师救治。
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1. 院前院内快速有效衔接可节约时间,提高急救时效。
2. 急救人员对衔接重视程度与急救体系软硬件设备是否配套,影响了衔接工作的有效进行,可造成治疗延迟与纠纷。
3. 院前院内急救人员需加强沟通协调。
创伤的早期处理原则创伤治疗的总目标是恢复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早期处理,首先是维护病人的生命,其次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防止继发再损伤。
例如大血管损伤,出血必须迅速控制出血;开放性气胸,应迅速闭合胸壁伤口。
只有处理好危及生命的损伤,才可能进行其他治疗。
优先抢救生命和及早恢复生理功能是创伤早期处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院前急救的重要任务。
创伤现场急救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开放气道、心肺复苏、抗休克。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抗休克)传统观点认为,创伤休克低血压,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尽快提升血压(即刻复苏)。
但现在的概念却是延迟复苏,即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特别是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病人,不主张快速给予大量的液体进行即刻复苏,而主张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只给予少量的平衡盐液维持机体基本需要,在手术彻底止血处理后再进行大量液体复苏。
若过早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大量液体提升血压,并不能提高患者的活存率,事实上还有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危险。
即刻复苏的危险性1.即刻复苏可能延误决定性治疗(手术)2.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大量液体复苏和提升血压可以导致持续出血,血液稀释和体温下降,3进而造成氧输送不足低氧代谢致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和低体温(死亡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