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作品集
- 格式:docx
- 大小:20.36 KB
- 文档页数:6
庐隐庐隐——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庐隐- 著作年表庐隐选集1920年《“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诗)《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1921年《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海洋里底一出惨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近世戏剧的新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 《小说的小经验》(《时事新报·文学旬刊》,5月29日第3期,杂论)《一封信》(《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2卷第6号,小说)《一个病人》(《时事新报·文学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说)《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月夜里的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 《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作什麼?”》(《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诗)《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灯》,9月4~6日,小说)《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诗)《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1922年《馀泪》(《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一个夜里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碧涛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灵魂的伤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诗)《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华严泷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海边的谈话》(《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21日第50期,散文)《最后的光荣》(《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0月10日第52期,散文)《月下的回忆》(《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3卷第10号,散文)《月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1月10日第55期,散文)《或人的悲哀》(《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3卷第12号,小说)1923年《徬徨》(《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4卷第1号;又载《北京周报》(日文版),3月4、11日,小说)《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3月21日第68期,散文)《浮桑印影》(《学艺》,4月第4卷第10号,散文)《最后的命运》(《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日,散文)《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月色与诗人》(《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1日,杂论)《中国小说史略》(连载于《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国历代小说》为题,连载于《北京周报》(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杂论)《流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说)《秋别》(《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寂寞》(《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 《淡雾》(《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2月1日,小说)《新的遮拦》(《星海》,12月10日,小说)《将我的苦恼埋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2月11日,新诗)1924年《寄一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月11日,散文)《灰色的路程》(《东方杂志》,1月25日第21卷第2号,小说)《中国的妇女运动问题》(《民铎》,3月1日第5卷第1号,杂论)《沦落》(《小说月报》,4月10日第15卷第4号,小说)《旧稿》(《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5卷第5号,小说)《前尘》(《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5卷第6号,小说)《醉鬼》(《时事新报·文学周报》,6月30日第128期,小说)1925年《父亲》(《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6卷第1号,小说)《海滨消息——寄波微》(《京报副刊·妇女周刊》,3月,散文)《幽弦》(《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6卷第5号,小说)《胜利以后》(《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6卷第6号,小说)《呓语》(《京报副刊·妇女周刊》,9月2日,散文)《秦教授的失败》(《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6卷第10号,小说)《危机》(《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6卷第12号,小说)《海滨故人》(商务印书馆,7月初版,短篇集)《诗人李白》(《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杂论)《郭君梦良行状》(《时事新报·学灯》,12月7日,祭文)1926年《寄天涯一孤鸿》(《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7卷第10号,散文)《灵海潮汐致梅姐》(《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7卷第11号,散文)《寂寞》(《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7卷第12号,小说)1927年《蓝田的忏悔录》(《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8卷第1号,小说)《何处是归程》(《小说月报》,2月10日第18卷第2号,小说)《文学与革命》(《国闻周报》,5月22日第4卷第19期,杂论)《月夜孤舟》(《蔷薇周刊》,5月24日第2卷第26期,散文)《秋风秋雨愁煞人》(《蔷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说)《憔悴梨花风雨后》(《蔷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说) 《吊英雄》(《蔷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诗)《愁情一缕付征鸿》(《蔷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妇女的平民教育》(《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杂论) 《归途》(《蔷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随笔)《英雄泪》(《蔷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诗)《研究文学的方法》(《蔷薇周年纪念增刊》,杂论)《公事房》(《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小说)《牺牲》(《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剧本)1928年《曼丽》(北平古城书社,1月发行,短篇集)《寄波微》(《蔷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侦探》(《蔷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说)《妇女的平民教育》[10](商务印书馆,4月,单行本)《弱者之呼声》(《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新诗) 《雪耻之正当途径》(《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杂论) 《祭献之辞》(《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祭文)《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雨夜》(《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9卷第12号,小说)1929年《素心兰——夜的奇迹之一》(《鴞》,1月9日第4期,散文)《云萝姑娘》(《小说月报》,1月10日第20卷第1号,小说)《文学家的使命》(《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杂论)《夜的奇迹》(《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散文)《归雁》(《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说)《畸侣先生》(《真善美》,2月2日纪念一周年号外“女作家号”,小说)《星夜》(《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美丽的姑娘》(《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病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2月28日第65号,小说)《空虚——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1日第66号,新诗)《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5日第69号,新诗)《乞丐》(《华严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说)《春的警钟》(《华严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树荫下》(《认识周报》,5月15日第1卷第16号,小说)《冲突》(《华严月刊》,5月20日第1卷第5期,剧本)《介之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不幸》(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穴中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秋声》(《华严月刊》,6月20日第1卷第6期,散文)《我生活在沙漠上》(《华严月刊》,7月20日第1卷第7期,散文)《青春的权威者》(《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亡命》(《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妇女生活的改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月初版,平民读物)《来呵!我的爱人》(《蔷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诗)《去年今日——悼石评梅》(《世界日报·评梅逝世周年纪念特刊》,10月6日,散文)1930年《人间天堂》(《益世报》,1月3~9日;又以《地上的乐园》为题,载《新月》,6、7月第3卷第5、6期,小说)《云鸥的通信》(《益世报》,2月14日~4月8日)《归雁》(神州国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说)《东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庙会,三、邻居,四、沐浴》(《妇女杂志》,12月第16卷第12号)1931年《灵海潮汐》(上海开明书店,1月初版,短篇集)《云鸥情书集》(庐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2月初版,书信集)《井之头公园》(《晨报副刊·学园》,2月25日第16号,散文)《几句实话》(《晨报副刊·学园》,3月26、27日第45、46号,散文)《苹果烂了》(《小说月报》,5月10日第22卷第5号,小说)《象牙戒指》(未完)(《小说月报》,6、7、8、9、11、12月10日第22卷第6、7、8、9、11、11号,小说)《东京小品·五、樱花树头》(《妇女杂志》,第17卷第5号,散文)《东京小品·六、那个怯弱的女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6号,散文)《东京小品·七、柳岛之一瞥》(《妇女杂志》,第17卷第7号,散文)《东京小品·八、烈士夫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8号,散文)1932年《搁浅的人们》(《读书杂志》,1月10日第2卷第1期,小说)《豆腐店的老板》(《读书杂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说)《飘泊的女儿》(《申江日报·海潮》,9月18日第1号,小说)《云端一白鹤》(《申江日报》第4版,9月18日,古诗)《异国秋思》(《申江日报·海潮》,9月25日第2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华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碧波》(《申江日报·海潮》,10月23日第4号,小说)《补袜子》(《申江日报·海潮》,10月26日第6号,小说)《野妓拉客》(《申江日报·海潮》,10月30日第7号,小说)《秋光中的西湖》(《申江日报·海潮》,11月13日第9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二)》(《申江日报·海潮》,11月20日第11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三)》(《申江日报·海潮》,12月11日第13号,散文)《跳舞场归来》(《申江日报·海潮》,12月25日第15号,小说)《小小的呐喊》(《女声》,12月第1卷第6号,小说)1933年《人生的梦的一幕》(《申江日报·海潮》,1月8日第17号,小说)《前途》(《前途》,1月10日创刊号,小说)《一个情妇的日记》(《申江日报·海潮》,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2月19日、2月26日第18、19、20、22、23号,小说)《好丈夫》(《女声》,1月15日第1卷第7期,小说)《一段春愁》(《时代画报》,2月1日第3卷第11期,小说)《女人的心》(《时代画报》,2月14日~5月5日,小说)《女人的心》(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说)《玫瑰的刺》(中华书局,3月,中、短篇集)《今后妇女的出路》(《女声》,3月16日第1卷第12期,杂论)《水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3月初版,平民读物)《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发刊词》(《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著作家的修养》(《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丁玲之死》(《时事新报·青光》,7月2日,杂论)《灾还不够》(《时事新报·青光》,7月7日,杂论)《屈伸自如》(《时事新报·青光》,7月14日,杂论)《监守自盗》(《时事新报·青光》,7月21日,杂论)《愧》(《时事新报·青光》,7月28日,杂论)《恋爱不是游戏》(《时事新报·青光》,8月4日,杂论)《花瓶时代》(《时事新报·青光》,8月11日,杂论)《我愿秋常驻人间》(《时事新报·青光》,8月18日,杂论)《男人和女人》(《时事新报·青光》,8月25日,杂论)《代三百万灾民请命》(《时事新报·青光》,9月1日,杂论)《水灾》(《女声》,9月1日第1卷第23期,小说)《中学时代生活的回忆》(《女声》,9月16日第1卷第24期,散文)1934年《我的创作经验》(《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杂论)《窗外的春光》(《人间世》,4月5日第1期,散文)《读诗偶得》(《人间世》,5月2日第4期,散文)《象牙戒指》(商务印书馆,5月,长篇小说)庐隐- 生平简介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
卢隐·卢隐自传·卢隐文集[M]·长春·时
代文艺出版社, 20
《庐隐自传》主要内容包括:庐隐自传、云鸥情书集(节选)、呓语、寄天涯一孤鸿、寄燕北故人、灵海潮汐致梅姊、中学时代生活的回忆、丁玲之死、郭君梦良行状等。
朋友对她的评价是:一她要笑,笑到一切人心跳;她要哭,哭道所有的眼泪都流干。
她的自述是:我从小就不喜欢一切女孩子所喜欢的东西,我也更讨厌机械型的东西与生活。
我怕开形式庄严的会议,我怕背死板的书,我怕整齐的数目字,我怕在一定的格子里写楷书;一到底庐隐是怎样的一个女作家,《庐隐自传》为读者揭开答案,希望通过自序与旁观的互视来纪念这位在三十五岁的年纪上英年早逝的作家,献给她在一个天翻地坼的时代中冲破牢笼、自寻新路的践行。
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于福建闽侯。
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之意。
五四时期的著名作家,与冰心、林徽因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亦是她的代表作。
她的作品多以青年人的爱情婚姻为题材,以女知识青年为主人公,写她们对爱情的追求。
鲜明地反映了她的创作风格。
庐隐不仅留下了蜚声文坛的小说作品,而且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成绩不菲。
庐隐作品
1920年《一个著作家》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一次以庐隐的笔名) 1922年短篇小说《或人的悲哀》,中篇小说《海滨故人》(代表作) 1925年第一部小说集《海滨故人》出版其中《或人的悲哀》被译成德文连载
1927年结集出版《灵海潮汐》和《曼丽》两书
1929年中篇小说《归雁》,散文《夜的奇迹》
1930年《东京小品》及长篇小说《象牙戒指》
1931年中篇小说《女人的心》,《地上的乐园》
1932-1934年长篇小说《火焰》,杂文《监守自盗》《代三百万灾民请命》《花瓶时代》《男人和女人》《今后妇女的出路》
1934年之后出版《庐隐自传》,《火焰》,《东京小品》及译作《格列佛游记》
庐隐风格
庐隐的抒情风格,清浅直切,又不失隽丽潇洒,缠绵悱恻与慷慨悲歌间有,笔锋常带感情;庐隐的小说基调,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影响,风格感伤,基调悲戚,可与同时期的郁达夫媲美;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色彩,大多数采用日记或书信或讲故事的形式,这在“五四”小说家中可谓首屈一指;她的语言流利、自然、真切,纤细而不失酣畅;她小说的结构趋向散文,在缺少约束的行文中浸透着浓郁的感情,细腻蕴藉,沉哀入骨,前期作品结构松散,词藻华丽,
后期有长足的进步。
人物评价
庐隐是一位感伤的悲观主义者。
除了早期若干篇作品外,作品都没有摆脱悲哀的色调。
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觉得人生“比作梦还要不可捉摸”,她在悲哀的海里,几乎苦苦挣扎了一生。
她,或她作品里的主人,常常被悲哀所困扰,不得解脱,把悲哀看作是伟大的圣者。
1920年《“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诗)《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1921年《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海洋里底一出惨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近世戏剧的新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小说的小经验》(《时事新报·文学旬刊》,5月29日第3期,杂论)《一封信》(《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2卷第6号,小说)《一个病人》(《时事新报·文学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说)《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月夜里的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作什么?”》(《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诗)《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灯》,9月4~6日,小说)《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诗)《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1922年《馀泪》(《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一个夜里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碧涛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灵魂的伤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诗)《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华严泷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海边的谈话》(《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21日第50期,散文)《最后的光荣》(《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0月10日第52期,散文)《月下的回忆》(《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3卷第10号,散文)《月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1月10日第55期,散文)《或人的悲哀》(《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3卷第12号,小说)1923年《徬徨》(《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4卷第1号;又载《北京周报》(日文版),3月4、11日,小说)《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3月21日第68期,散文)《浮桑印影》(《学艺》,4月第4卷第10号,散文)《最后的命运》(《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日,散文)《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月色与诗人》(《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1日,杂论)《中国小说史略》(连载于《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国历代小说》为题,连载于《北京周报》(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杂论)《流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说)《秋别》(《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寂寞》(《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淡雾》(《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2月1日,小说)《新的遮拦》(《星海》,12月10日,小说)《将我的苦恼埋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2月11日,新诗)1924年《寄一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月11日,散文)《灰色的路程》(《东方杂志》,1月25日第21卷第2号,小说)《中国的妇女运动问题》(《民铎》,3月1日第5卷第1号,杂论)《沦落》(《小说月报》,4月10日第15卷第4号,小说)《旧稿》(《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5卷第5号,小说)《前尘》(《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5卷第6号,小说)《醉鬼》(《时事新报·文学周报》,6月30日第128期,小说)1925年《父亲》(《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6卷第1号,小说)《海滨消息——寄波微》(《京报副刊·妇女周刊》,3月,散文)《幽弦》(《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6卷第5号,小说)《胜利以后》(《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6卷第6号,小说)《呓语》(《京报副刊·妇女周刊》,9月2日,散文)《秦教授的失败》(《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6卷第10号,小说)《危机》(《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6卷第12号,小说)《海滨故人》(商务印书馆,7月初版,短篇集)《诗人李白》(《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杂论)《郭君梦良行状》(《时事新报·学灯》,12月7日,祭文)1926年《寄天涯一孤鸿》(《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7卷第10号,散文)《灵海潮汐致梅姐》(《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7卷第11号,散文)《寂寞》(《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7卷第12号,小说)1927年《蓝田的忏悔录》(《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8卷第1号,小说)《何处是归程》(《小说月报》,2月10日第18卷第2号,小说)《文学与革命》(《国闻周报》,5月22日第4卷第19期,杂论)《月夜孤舟》(《蔷薇周刊》,5月24日第2卷第26期,散文)《秋风秋雨愁煞人》(《蔷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说)《憔悴梨花风雨后》(《蔷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说)《吊英雄》(《蔷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诗)《愁情一缕付征鸿》(《蔷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妇女的平民教育》(《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杂论)《归途》(《蔷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随笔)《英雄泪》(《蔷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诗)《研究文学的方法》(《蔷薇周年纪念增刊》,杂论)《公事房》(《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小说)《牺牲》(《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剧本)1928年《曼丽》(北平古城书社,1月发行,短篇集)《寄波微》(《蔷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侦探》(《蔷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说)《妇女的平民教育》(商务印书馆,4月,单行本)《弱者之呼声》(《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新诗)《雪耻之正当途径》(《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杂论)《祭献之辞》(《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祭文)《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雨夜》(《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9卷第12号,小说)1929年《素心兰——夜的奇迹之一》(《鴞》,1月9日第4期,散文)《云萝姑娘》(《小说月报》,1月10日第20卷第1号,小说)《文学家的使命》(《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杂论)《夜的奇迹》(《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散文)《归雁》(《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说)《畸侣先生》(《真善美》,2月2日纪念一周年号外“女作家号”,小说)《星夜》(《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美丽的姑娘》(《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病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2月28日第65号,小说)《空虚——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1日第66号,新诗)《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5日第69号,新诗)《乞丐》(《华严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说)《春的警钟》(《华严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树荫下》(《认识周报》,5月15日第1卷第16号,小说)《冲突》(《华严月刊》,5月20日第1卷第5期,剧本)《介之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不幸》(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穴中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秋声》(《华严月刊》,6月20日第1卷第6期,散文)《我生活在沙漠上》(《华严月刊》,7月20日第1卷第7期,散文)《青春的权威者》(《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亡命》(《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妇女生活的改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月初版,平民读物)《来呵!我的爱人》(《蔷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诗)《去年今日——悼石评梅》(《世界日报·评梅逝世周年纪念特刊》,10月6日,散文)1930年《人间天堂》(《益世报》,1月3~9日;又以《地上的乐园》为题,载《新月》,6、7月第3卷第5、6期,小说)《云鸥的通信》(《益世报》,2月14日~4月8日)《归雁》(神州国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说)《东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庙会,三、邻居,四、沐浴》(《妇女杂志》,12月第16卷第12号)1931年《灵海潮汐》(上海开明书店,1月初版,短篇集)《云鸥情书集》(庐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2月初版,书信集)《井之头公园》(《晨报副刊·学园》,2月25日第16号,散文)《几句实话》(《晨报副刊·学园》,3月26、27日第45、46号,散文)《苹果烂了》(《小说月报》,5月10日第22卷第5号,小说)《象牙戒指》(未完)(《小说月报》,6、7、8、9、11、12月10日第22卷第6、7、8、9、11、11号,小说)《东京小品·五、樱花树头》(《妇女杂志》,第17卷第5号,散文)《东京小品·六、那个怯弱的女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6号,散文)《东京小品·七、柳岛之一瞥》(《妇女杂志》,第17卷第7号,散文)《东京小品·八、烈士夫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8号,散文)1932年《搁浅的人们》(《读书杂志》,1月10日第2卷第1期,小说)《豆腐店的老板》(《读书杂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说)《飘泊的女儿》(《申江日报·海潮》,9月18日第1号,小说)《云端一白鹤》(《申江日报》第4版,9月18日,古诗)《异国秋思》(《申江日报·海潮》,9月25日第2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华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碧波》(《申江日报·海潮》,10月23日第4号,小说)《补袜子》(《申江日报·海潮》,10月26日第6号,小说)《野妓拉客》(《申江日报·海潮》,10月30日第7号,小说)《秋光中的西湖》(《申江日报·海潮》,11月13日第9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二)》(《申江日报·海潮》,11月20日第11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三)》(《申江日报·海潮》,12月11日第13号,散文)《跳舞场归来》(《申江日报·海潮》,12月25日第15号,小说)《小小的呐喊》(《女声》,12月第1卷第6号,小说)1933年《人生的梦的一幕》(《申江日报·海潮》,1月8日第17号,小说)《前途》(《前途》,1月10日创刊号,小说)《一个情妇的日记》(《申江日报·海潮》,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2月19日、2月26日第18、19、20、22、23号,小说)《好丈夫》(《女声》,1月15日第1卷第7期,小说)《一段春愁》(《时代画报》,2月1日第3卷第11期,小说)《女人的心》(《时代画报》,2月14日~5月5日,小说)《女人的心》(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说)《玫瑰的刺》(中华书局,3月,中、短篇集)《今后妇女的出路》(《女声》,3月16日第1卷第12期,杂论)《水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3月初版,平民读物)《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发刊词》(《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著作家的修养》(《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丁玲之死》(《时事新报·青光》,7月2日,杂论)《灾还不够》(《时事新报·青光》,7月7日,杂论)《屈伸自如》(《时事新报·青光》,7月14日,杂论)《监守自盗》(《时事新报·青光》,7月21日,杂论)《愧》(《时事新报·青光》,7月28日,杂论)《恋爱不是游戏》(《时事新报·青光》,8月4日,杂论)《花瓶时代》(《时事新报·青光》,8月11日,杂论)《我愿秋常驻人间》(《时事新报·青光》,8月18日,杂论)《男人和女人》(《时事新报·青光》,8月25日,杂论)《代三百万灾民请命》(《时事新报·青光》,9月1日,杂论)《水灾》(《女声》,9月1日第1卷第23期,小说)《中学时代生活的回忆》(《女声》,9月16日第1卷第24期,散文)1934年《我的创作经验》(《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杂论)《窗外的春光》(《人间世》,4月5日第1期,散文)《读诗偶得》(《人间世》,5月2日第4期,散文)《象牙戒指》(商务印书馆,5月,长篇小说)[4]。
1920年《“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诗)《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1921年《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海洋里底一出惨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近世戏剧的新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小说的小经验》(《时事新报·文学旬刊》,5月29日第3期,杂论)《一封信》(《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2卷第6号,小说)《一个病人》(《时事新报·文学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说)《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月夜里的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作什么?”》(《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诗)《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灯》,9月4~6日,小说)《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诗)《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1922年《馀泪》(《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一个夜里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碧涛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灵魂的伤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诗)《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华严泷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海边的谈话》(《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21日第50期,散文)《最后的光荣》(《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0月10日第52期,散文)《月下的回忆》(《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3卷第10号,散文)《月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1月10日第55期,散文)《或人的悲哀》(《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3卷第12号,小说)1923年《徬徨》(《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4卷第1号;又载《北京周报》(日文版),3月4、11日,小说)《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3月21日第68期,散文)《浮桑印影》(《学艺》,4月第4卷第10号,散文)《最后的命运》(《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日,散文)《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月色与诗人》(《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1日,杂论)《中国小说史略》(连载于《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国历代小说》为题,连载于《北京周报》(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杂论)《流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说)《秋别》(《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寂寞》(《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淡雾》(《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2月1日,小说)《新的遮拦》(《星海》,12月10日,小说)《将我的苦恼埋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2月11日,新诗)1924年《寄一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月11日,散文)《灰色的路程》(《东方杂志》,1月25日第21卷第2号,小说)《中国的妇女运动问题》(《民铎》,3月1日第5卷第1号,杂论)《沦落》(《小说月报》,4月10日第15卷第4号,小说)《旧稿》(《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5卷第5号,小说)《前尘》(《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5卷第6号,小说)《醉鬼》(《时事新报·文学周报》,6月30日第128期,小说)1925年《父亲》(《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6卷第1号,小说)《海滨消息——寄波微》(《京报副刊·妇女周刊》,3月,散文)《幽弦》(《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6卷第5号,小说)《胜利以后》(《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6卷第6号,小说)《呓语》(《京报副刊·妇女周刊》,9月2日,散文)《秦教授的失败》(《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6卷第10号,小说)《危机》(《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6卷第12号,小说)《海滨故人》(商务印书馆,7月初版,短篇集)《诗人李白》(《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杂论)《郭君梦良行状》(《时事新报·学灯》,12月7日,祭文)1926年《寄天涯一孤鸿》(《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7卷第10号,散文)《灵海潮汐致梅姐》(《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7卷第11号,散文)《寂寞》(《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7卷第12号,小说)1927年《蓝田的忏悔录》(《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8卷第1号,小说)《何处是归程》(《小说月报》,2月10日第18卷第2号,小说)《文学与革命》(《国闻周报》,5月22日第4卷第19期,杂论)《月夜孤舟》(《蔷薇周刊》,5月24日第2卷第26期,散文)《秋风秋雨愁煞人》(《蔷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说)《憔悴梨花风雨后》(《蔷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说)《吊英雄》(《蔷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诗)《愁情一缕付征鸿》(《蔷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妇女的平民教育》(《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杂论)《归途》(《蔷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随笔)《英雄泪》(《蔷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诗)《研究文学的方法》(《蔷薇周年纪念增刊》,杂论)《公事房》(《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小说)《牺牲》(《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剧本)1928年《曼丽》(北平古城书社,1月发行,短篇集)《寄波微》(《蔷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侦探》(《蔷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说)《妇女的平民教育》(商务印书馆,4月,单行本)《弱者之呼声》(《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新诗)《雪耻之正当途径》(《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杂论)《祭献之辞》(《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祭文)《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雨夜》(《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9卷第12号,小说)1929年《素心兰——夜的奇迹之一》(《鴞》,1月9日第4期,散文)《云萝姑娘》(《小说月报》,1月10日第20卷第1号,小说)《文学家的使命》(《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杂论)《夜的奇迹》(《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散文)《归雁》(《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说)《畸侣先生》(《真善美》,2月2日纪念一周年号外“女作家号”,小说)《星夜》(《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美丽的姑娘》(《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病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2月28日第65号,小说)《空虚——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1日第66号,新诗)《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5日第69号,新诗)《乞丐》(《华严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说)《春的警钟》(《华严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树荫下》(《认识周报》,5月15日第1卷第16号,小说)《冲突》(《华严月刊》,5月20日第1卷第5期,剧本)《介之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不幸》(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穴中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秋声》(《华严月刊》,6月20日第1卷第6期,散文)《我生活在沙漠上》(《华严月刊》,7月20日第1卷第7期,散文)《青春的权威者》(《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亡命》(《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妇女生活的改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月初版,平民读物)《来呵!我的爱人》(《蔷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诗)《去年今日——悼石评梅》(《世界日报·评梅逝世周年纪念特刊》,10月6日,散文)1930年《人间天堂》(《益世报》,1月3~9日;又以《地上的乐园》为题,载《新月》,6、7月第3卷第5、6期,小说)《云鸥的通信》(《益世报》,2月14日~4月8日)《归雁》(神州国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说)《东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庙会,三、邻居,四、沐浴》(《妇女杂志》,12月第16卷第12号)1931年《灵海潮汐》(上海开明书店,1月初版,短篇集)《云鸥情书集》(庐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2月初版,书信集)《井之头公园》(《晨报副刊·学园》,2月25日第16号,散文)《几句实话》(《晨报副刊·学园》,3月26、27日第45、46号,散文)《苹果烂了》(《小说月报》,5月10日第22卷第5号,小说)《象牙戒指》(未完)(《小说月报》,6、7、8、9、11、12月10日第22卷第6、7、8、9、11、11号,小说)《东京小品·五、樱花树头》(《妇女杂志》,第17卷第5号,散文)《东京小品·六、那个怯弱的女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6号,散文)《东京小品·七、柳岛之一瞥》(《妇女杂志》,第17卷第7号,散文)《东京小品·八、烈士夫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8号,散文)1932年《搁浅的人们》(《读书杂志》,1月10日第2卷第1期,小说)《豆腐店的老板》(《读书杂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说)《飘泊的女儿》(《申江日报·海潮》,9月18日第1号,小说)《云端一白鹤》(《申江日报》第4版,9月18日,古诗)《异国秋思》(《申江日报·海潮》,9月25日第2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华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碧波》(《申江日报·海潮》,10月23日第4号,小说)《补袜子》(《申江日报·海潮》,10月26日第6号,小说)《野妓拉客》(《申江日报·海潮》,10月30日第7号,小说)《秋光中的西湖》(《申江日报·海潮》,11月13日第9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二)》(《申江日报·海潮》,11月20日第11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三)》(《申江日报·海潮》,12月11日第13号,散文)《跳舞场归来》(《申江日报·海潮》,12月25日第15号,小说)《小小的呐喊》(《女声》,12月第1卷第6号,小说)1933年《人生的梦的一幕》(《申江日报·海潮》,1月8日第17号,小说)《前途》(《前途》,1月10日创刊号,小说)《一个情妇的日记》(《申江日报·海潮》,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2月19日、2月26日第18、19、20、22、23号,小说)《好丈夫》(《女声》,1月15日第1卷第7期,小说)《一段春愁》(《时代画报》,2月1日第3卷第11期,小说)《女人的心》(《时代画报》,2月14日~5月5日,小说)《女人的心》(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说)《玫瑰的刺》(中华书局,3月,中、短篇集)《今后妇女的出路》(《女声》,3月16日第1卷第12期,杂论)《水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3月初版,平民读物)《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发刊词》(《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著作家的修养》(《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丁玲之死》(《时事新报·青光》,7月2日,杂论)《灾还不够》(《时事新报·青光》,7月7日,杂论)《屈伸自如》(《时事新报·青光》,7月14日,杂论)《监守自盗》(《时事新报·青光》,7月21日,杂论)《愧》(《时事新报·青光》,7月28日,杂论)《恋爱不是游戏》(《时事新报·青光》,8月4日,杂论)《花瓶时代》(《时事新报·青光》,8月11日,杂论)《我愿秋常驻人间》(《时事新报·青光》,8月18日,杂论)《男人和女人》(《时事新报·青光》,8月25日,杂论)《代三百万灾民请命》(《时事新报·青光》,9月1日,杂论)《水灾》(《女声》,9月1日第1卷第23期,小说)《中学时代生活的回忆》(《女声》,9月16日第1卷第24期,散文)1934年《我的创作经验》(《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杂论)《窗外的春光》(《人间世》,4月5日第1期,散文)《读诗偶得》(《人间世》,5月2日第4期,散文)《象牙戒指》(商务印书馆,5月,长篇小说)[4]。
庐隐[女](1898.5.4—1934.5 .13)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与福建闽侯。
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
1909年入教会办的墓慕贞书院小学部。
信仰基督教。
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员,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
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内容大多反映五四时期知识青年的思想情绪。
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
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侵透在这个时期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
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
婚后他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京小品》。
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
此后的作品逐渐脱离了自身而注意到社会情绪也较以前乐观、开朗。
她的小说写的流利自然,多是日记或书信,带有自传性质。
她只是老老实实写下来,从不在形式上炫奇斗巧。
36岁时因分娩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著作书目]海滨故人(小说集1925,商务曼丽(小说集)1927,北平文化学社归雁(小说)1930,神州象牙戒指(小说)1930,商务灵海潮汐(散文、小说集)开明云欧情书集(书信集)与李唯建合著1931,神州庐隐短篇小说选1932,女子书局玫瑰的刺(小说集)1933,中华女人的心(专篇小说)1933,上海四社出版部庐隐自传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东京小品(散文、小说集)1936,北新火焰(长篇小说)1936,北新庐隐选集1936,中央书店庐隐创作选1936(出版单位不详)庐隐佳作选1947,上海新象书店。
简介: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
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Writing Women 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in Modern China)之中,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
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
年入教会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
信仰基督教。
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
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
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
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
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京小品》。
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
36岁时因临盆难产子宫破裂,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在庐隐创作初期,以《海滨故人》为她奠定了文学地位,她又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长篇小说《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以及她和李唯建的通信集《云鸥情书集》;小品、杂文合集《东京小品》和一册《庐隐自传》。
《曼丽》集中虽有一些自叙传性的哀伤作品,但其余作品的题材和境界显然比《海滨故人》的后半部有所扩展。
《曼丽》的女主公曼丽,抱着"为国家的正义而牺牲一切"的志向加入某党盲目前冲。
如今,她忏悔了,她目睹了这个从事革命的政党内部的腐败,贪污成风,宗派林立,相互出卖,相互刺探,为的是将来"作官发财,高车驷马"。
庐隐女士作品一览表著作年表1920年《“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诗) 《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1921年《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 庐隐著《春愁何处是归程》《海洋里底一出惨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 《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 《近世戏剧的新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 《小说的小经验》(《时事新报·文学旬刊》,5月29日第3期,杂论) 《一封信》(《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2卷第6号,小说) 《一个病人》(《时事新报·文学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说) 《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 《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 《月夜里的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 《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 《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 《“作什么?”》(《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 《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诗) 《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 《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灯》,9月4~6日,小说) 《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 《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诗) 《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 1922年《馀泪》(《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 《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 《一个夜里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碧涛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 《灵魂的伤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 《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诗) 《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 《华严泷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 《海边的谈话》(《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21日第50期,散文) 《最后的光荣》(《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0月10日第52期,散文) 《月下的回忆》(《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3卷第10号,散文) 《月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1月10日第55期,散文)《或人的悲哀》(《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3卷第12号,小说) 1923年《徬徨》(《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4卷第1号;又载《北京周报》(日文版),3月4、11日,小说) 《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3月21日第68期,散文) 《浮桑印影》(《学艺》,4月第4卷第10号,散文) 《最后的命运》(《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日,散文) 《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 《月色与诗人》(《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1日,杂论) 《中国小说史略》(连载于《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庐隐遗影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国历代小说》为题,连载于《北京周报》(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杂论) 《流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说) 《秋别》(《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 《寂寞》(《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 《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 《淡雾》(《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2月1日,小说) 《新的遮拦》(《星海》,12月10日,小说) 《将我的苦恼埋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2月11日,新诗) 1924年《寄一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月11日,散文) 《灰色的路程》(《东方杂志》,1月25日第21卷第2号,小说) 《中国的妇女运动问题》(《民铎》,3月1日第5卷第1号,杂论) 《沦落》(《小说月报》,4月10日第15卷第4号,小说) 《旧稿》(《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5卷第5号,小说) 《前尘》(《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5卷第6号,小说) 《醉鬼》(《时事新报·文学周报》,6月30日第128期,小说) 1925年《父亲》(《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6卷第1号,小说) 《海滨消息——寄波微》(《京报副刊·妇女周刊》,3月,散文) 《幽弦》(《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6卷第5号,小说) 《胜利以后》(《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6卷第6号,小说) 《呓语》(《京报副刊·妇女周刊》,9月2日,散文) 《秦教授的失败》(《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6卷第10号,小说) 《危机》(《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6卷第12号,小说) 《海滨故人》(商务印书馆,7月初版,短篇集) 《诗人李白》(《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杂论) 《郭君梦良行状》(《时事新报·学灯》,12月7日,祭文) 1926年《寄天涯一孤鸿》(《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7卷第10号,散文) 《灵海潮汐致梅姐》(《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7卷第11号,散文) 《寂寞》(《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7卷第12号,小说) 1927年《蓝田的忏悔录》(《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8卷第1号,小说) 《何处是归程》(《小说月报》,2月10日第18卷第2号,小说)《文学与革命》(《国闻周报》,5月22日第4卷第19期,杂论) 《月夜孤舟》(《蔷薇周刊》,5月24日第2卷第26期,散文) 《秋风秋雨愁煞人》(《蔷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说) 《憔悴梨花风雨后》(《蔷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说) 《吊英雄》(《蔷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诗) 《愁情一缕付征鸿》(《蔷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 《妇女的平民教育》(《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杂论) 《归途》(《蔷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随笔) 《英雄泪》(《蔷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诗) 《研究文学的方法》(《蔷薇周年纪念增刊》,杂论) 《公事房》(《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小说) 《牺牲》(《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剧本) 1928年《曼丽》(北平古城书社,1月发行,短篇集) 《寄波微》(《蔷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 《侦探》(《蔷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说) 《妇女的平民教育》[10](商务印书馆,4月,单行本) 《弱者之呼声》(《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新诗) 《雪耻之正当途径》(《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杂论) 《祭献之辞》(《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祭文) 《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 《雨夜》(《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9卷第12号,小说) 1929年《素心兰——夜的奇迹之一》(《鴞》,1月9日第4期,散文) 《云萝姑娘》(《小说月报》,1月10日第20卷第1号,小说) 《文学家的使命》(《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杂论) 《夜的奇迹》(《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散文) 《归雁》(《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说) 《畸侣先生》(《真善美》,2月2日纪念一周年号外“女作家号”,小说) 《星夜》(《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美丽的姑娘》(《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病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2月28日第65号,小说) 《空虚——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1日第66号,新诗) 《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5日第69号,新诗) 《乞丐》(《华严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说) 《春的警钟》(《华严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 《树荫下》(《认识周报》,5月15日第1卷第16号,小说) 《冲突》(《华严月刊》,5月20日第1卷第5期,剧本) 《介之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 《不幸》(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 《穴中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 《秋声》(《华严月刊》,6月20日第1卷第6期,散文) 《我生活在沙漠上》(《华严月刊》,7月20日第1卷第7期,散文) 《青春的权威者》(《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亡命》(《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妇女生活的改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月初版,平民读物) 《来呵!我的爱人》(《蔷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诗) 《去年今日——悼石评梅》(《世界日报·评梅逝世周年纪念特刊》,10月6日,散文) 1930年《人间天堂》(《益世报》,1月3~9日;又以《地上的乐园》为题,载《新月》,6、7月第3卷第5、6期,小说) 《云鸥的通信》(《益世报》,2月14日~4月8日) 《归雁》(神州国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说) 《东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庙会,三、邻居,四、沐浴》(《妇女杂志》,12月第16卷第12号) 1931年《灵海潮汐》(上海开明书店,1月初版,短篇集) 《云鸥情书集》(庐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2月初版,书信集) 《井之头公园》(《晨报副刊·学园》,2月25日第16号,散文) 《几句实话》(《晨报副刊·学园》,3月26、27日第45、46号,散文) 《苹果烂了》(《小说月报》,5月10日第22卷第5号,小说) 《象牙戒指》(未完)(《小说月报》,6、7、8、9、11、12月10日第22卷第6、7、8、9、11、11号,小说) 《东京小品·五、樱花树头》(《妇女杂志》,第17卷第5号,散文) 《东京小品·六、那个怯弱的女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6号,散文) 《东京小品·七、柳岛之一瞥》(《妇女杂志》,第17卷第7号,散文) 《东京小品·八、烈士夫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8号,散文) 1932年《搁浅的人们》(《读书杂志》,1月10日第2卷第1期,小说) 《豆腐店的老板》(《读书杂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说) 《飘泊的女儿》(《申江日报·海潮》,9月18日第1号,小说) 《云端一白鹤》(《申江日报》第4版,9月18日,古诗) 《异国秋思》(《申江日报·海潮》,9月25日第2号,散文) 《给我的小鸟儿们》(《华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 《碧波》(《申江日报·海潮》,10月23日第4号,小说) 《补袜子》(《申江日报·海潮》,10月26日第6号,小说) 《野妓拉客》(《申江日报·海潮》,10月30日第7号,小说) 《秋光中的西湖》(《申江日报·海潮》,11月13日第9号,散文) 《给我的小鸟儿们(二)》(《申江日报·海潮》,11月20日第11号,散文) 《给我的小鸟儿们(三)》(《申江日报·海潮》,12月11日第13号,散文) 《跳舞场归来》(《申江日报·海潮》,12月25日第15号,小说) 《小小的呐喊》(《女声》,12月第1卷第6号,小说) 1933年《人生的梦的一幕》(《申江日报·海潮》,1月8日第17号,小说) 《前途》(《前途》,1月10日创刊号,小说) 《一个情妇的日记》(《申江日报·海潮》,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2月19日、2月26日第18、19、20、22、23号,小说) 庐隐著《一个情妇的日记》《好丈夫》(《女声》,1月15日第1卷第7期,小说) 《一段春愁》(《时代画报》,2月1日第3卷第11期,小说) 《女人的心》(《时代画报》,2月14日~5月5日,小说) 《女人的心》(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说) 《玫瑰的刺》(中华书局,3月,中、短篇集)。
(完整)庐隐主要作品庐隐主要作品
作品年代作品备注
1920年第一篇短篇小说《一个著作家》第一次以庐隐的笔名撰写
1922年短篇小说《或人的悲哀》等,中篇小说《海滨故人》《海滨故人》是庐隐的代表作1925年第一部小说集《海滨故人》出版其中《或人的悲哀》被译成德文连载
1927年结集出版《灵海潮汐》和《曼丽》两书
1928年中篇小说《归雁》,散文《夜的奇迹》等发表在庐隐与北京大学于赓虞教授合编的《华严半月刊》上
1930年11篇《东京小品》及长篇小说《象牙戒指》
1931年中篇小说《女人的心》,《地上的乐园》
1932-1934年创作长篇小说《火焰》,之后以杂文为武器,,创作了《监守自盗》,《代三百万灾民请命》,《花瓶时代》,《男人和女人》,《今后妇女的出路》等进步文章《火焰》讴歌了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十九路军,批评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对外妥协的政策。
1934年之后去世后,出版的著作有《庐隐自传》,《火焰》,《东京小品》及后人编纂的各类选集及其翻译的《格列佛游记》。
作者简介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于福建闽侯。
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
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
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
写作风格:庐隐的抒情性叙述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调,少含蓄。
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容量,相对削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她喜穿插日记、书信,重视哀切动人的环境气氛烘托,甚于对人物性格的刻镂,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
她的作品离开了产生的历史环境,就失去了一部分光彩。
庐隐比任何别人都更具有"五四"性质,她的小说是纯"五四"式的。
代表: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故人》、《一个著作家》等内容简介这篇小说主要写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五个女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很有抱负,立志追求美好的人生。
但"人生到底是什么"这个在庐隐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她们还是一个难解的谜。
她们只知道包围着她们的现实生活太黑暗了,她们应该去寻找另外一种生活,一种"人生应得的生活",方不虚此生。
但是,时间还没有来得及为这些天真的少女提供编织更多好梦的机会,她们便已在生理上渐趋成熟,仅恋爱、结婚这一关,便粉碎了她们当中不少人的好梦:或如云青,因爱情失意而闭门谢客,日研佛经,以图出世;或如宗莹,虽恋爱成功,婚后却不再想奋斗。
莲裳和玲玉,婚后也都如此。
五人中最富理想和奋斗精神的露沙,最后也只能留下一纸绝笔,和了爱人,不知所终,--或如信中暗示,若"理想"失败便"同赴碧流",那就是追随屈原了。
庐隐1923年夏与有夫人的郭梦良南下在上海一品香旅社举行了婚礼。
婚后庐隐发现她理想的婚姻生活和婚后的生活实际完全相反。
在不佳的情绪和家庭琐事中沉浮了半年之后,庐隐又继续努力她的著作生涯,写出了《胜利以后》、《父亲》、《秦教授的失败》等短篇小说。
1925年7月,她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
1925年,郭梦良因肠胃病一病而逝。
庐隐孩子,送郭梦良的灵柩回乡安葬。
她在郭家居住时无法忍受婆婆的恶毒,庐隐便带着孩子从福建漂泊到了上海。
在福州,她写了《寄天涯一孤鸿》,《秋风秋雨》和《灵海潮汐》等短篇和散文。
1928年,庐隐认识了比她小九岁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一位乐天派的青年诗人李唯建。
1930年秋,两人结婚。
他们东渡日本,寄居在东京郊外。
《东京小品》便是她旅居日本所写的小品文,原拟二十题,但只写了十一篇,都在《妇女杂志》上发表过。
后回到杭州,寄居西子湖畔。
那半年,她写了一部十万字的长篇《象牙戒指》短篇集《玫瑰的刺》。
[3]1931年夏天,离开杭州到上海,由刘大杰介绍,庐隐进工部局女子中学,又开始了口耕生活。
她一面教书,一面写文章,在《申江日报·海潮》、《女声》、《时代画报》、《前途杂志》和《现代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先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地上的乐园》和《火焰》。
主要作品作品年代作品备注1920年第一篇短篇小说《一个著作家》第一次以庐隐的笔名撰写1922年短篇小说《或人的悲哀》等,中篇小说《海滨故人》《海滨故人》是庐隐的代表作1925年第一部小说集《海滨故人》出版其中《或人的悲哀》被译成德文连载1927年结集出版《灵海潮汐》和《曼丽》两书1929年中篇小说《归雁》,散文《夜的奇迹》等[8]发表在庐隐与北京大学于赓虞教授合编的《华严半月刊》上1930年11篇《东京小品》及长篇小说《象牙戒指》1931年中篇小说《女人的心》,《地上的乐园》1932-1934年创作长篇小说《火焰》,之后以杂文为武器,,创作了《监守自盗》,《代三百万灾民请命》,《花瓶时代》,《男人和女人》,《今后妇女的出路》等进步文章《火焰》讴歌了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十九路军,批评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对外妥协的政策。
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现代女作家。
有《曼丽》、《庐隐短篇小说选》、《灵海潮汐》、《东京小品》等小说散文集出版。
庐隐是一位感伤的悲观主义者,除了早期若干篇文章外,作品始终都没有摆脱悲哀的色调。
同时代的女作家苏雪林曾说过,庐隐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
她是典型的五四一代青年女性,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觉得人生“比作梦还要不可捉摸”。
她自己和她作品里的主人公,常常被悲哀所困扰,不得解脱,把悲哀看作是伟大的圣者。
所以她的作品,总有一种凄艳、悲情之美。
写于1928年的《雷锋塔下》就是这样一篇能够充分展现庐隐作品风格的优秀散文。
此文是作者为悼念亡夫郭梦良而写的一篇祭文。
文章回忆了作者与郭在杭州雷锋塔下谈爱、定情和最终冲破各种阻碍走在一起的昔日情况。
在回忆中,读者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对亡夫不尽的缅怀之情。
从字里行间,读者自然能感受到作者对亡夫的款款深情,但只有了解了两人之间的生死恋情,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此文的感人之处,才能体味到此文的悲情之美。
与郭梦良一场生死恋情,对庐隐的生活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郭梦良是文学研究会会员,比庐隐大一岁。
庐隐与郭梦良相爱之时,郭梦良已“使君有妇”,庐隐也与表哥林鸿俊刚解除婚约。
在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下,庐隐原先只答应与郭梦良保护“柏拉图式”的恋爱,但禁不住郭梦良的苦苦追求,终于她顶住社会守旧的习惯势力,接受郭梦良的爱情。
1923年夏天,他俩避开世人眼光,在上海完成婚礼。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件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主的大胆行为。
可是两人历尽艰辛获得的生活却到底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结婚才两年多,郭梦良竟一病而逝,死时年仅27岁,遗下才10个月的女儿郭薇萱。
此文正是写于郭梦良死后的三周年,用作者的话来说,“我就把这断藕的残丝,敬献你在天之灵吧!”此文感情丰富,真挚,读之令人动容。
1920年《“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诗)《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1921年《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 庐隐著《春愁何处是归程》《海洋里底一出惨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近世戏剧的新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 《小说的小经验》(《时事新报·文学旬刊》,5月29日第3期,杂论)《一封信》(《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2卷第6号,小说)《一个病人》(《时事新报·文学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说)《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月夜里的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 《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作什么?”》(《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诗)《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灯》,9月4~6日,小说)《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诗)《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1922年《馀泪》(《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 《一个夜里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碧涛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灵魂的伤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诗)《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华严泷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海边的谈话》(《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21日第50期,散文)《最后的光荣》(《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0月10日第52期,散文)《月下的回忆》(《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3卷第10号,散文)《月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1月10日第55期,散文)《或人的悲哀》(《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3卷第12号,小说)1923年《徬徨》(《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4卷第1号;又载《北京周报》(日文版),3月4、11日,小说)《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3月21日第68期,散文)《浮桑印影》(《学艺》,4月第4卷第10号,散文)《最后的命运》(《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日,散文)《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月色与诗人》(《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1日,杂论)《中国小说史略》(连载于《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庐隐遗影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国历代小说》为题,连载于《北京周报》(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杂论) 《流星》 (《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说)《秋别》 (《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寂寞》 (《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淡雾》(《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2月1日,小说)《新的遮拦》(《星海》,12月10日,小说)《将我的苦恼埋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2月11日,新诗)1924年《寄一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月11日,散文)《灰色的路程》(《东方杂志》,1月25日第21卷第2号,小说)《中国的妇女运动问题》(《民铎》,3月1日第5卷第1号,杂论)《沦落》(《小说月报》,4月10日第15卷第4号,小说)《旧稿》(《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5卷第5号,小说)《前尘》(《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5卷第6号,小说)《醉鬼》(《时事新报·文学周报》,6月30日第128期,小说)1925年《父亲》(《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6卷第1号,小说)《海滨消息——寄波微》(《京报副刊·妇女周刊》,3月,散文)《幽弦》(《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6卷第5号,小说)《胜利以后》(《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6卷第6号,小说)《呓语》(《京报副刊·妇女周刊》,9月2日,散文)《秦教授的失败》 (《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6卷第10号,小说)《危机》(《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6卷第12号,小说)《海滨故人》(商务印书馆,7月初版,短篇集)《诗人李白》(《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杂论)《郭君梦良行状》(《时事新报·学灯》,12月7日,祭文)1926年《寄天涯一孤鸿》(《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7卷第10号,散文)《灵海潮汐致梅姐》 (《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7卷第11号,散文)《寂寞》(《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7卷第12号,小说)1927年《蓝田的忏悔录》(《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8卷第1号,小说)《何处是归程》(《小说月报》,2月10日第18卷第2号,小说)《文学与革命》(《国闻周报》,5月22日第4卷第19期,杂论)《月夜孤舟》(《蔷薇周刊》,5月24日第2卷第26期,散文)《秋风秋雨愁煞人》(《蔷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说)《憔悴梨花风雨后》(《蔷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说) 《吊英雄》(《蔷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诗)《愁情一缕付征鸿》(《蔷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妇女的平民教育》(《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杂论) 《归途》(《蔷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随笔)《英雄泪》(《蔷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诗)《研究文学的方法》(《蔷薇周年纪念增刊》,杂论)《公事房》(《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小说)《牺牲》(《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剧本)1928年《曼丽》(北平古城书社,1月发行,短篇集)《寄波微》(《蔷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侦探》(《蔷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说)《妇女的平民教育》[10](商务印书馆,4月,单行本)《弱者之呼声》(《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新诗) 《雪耻之正当途径》(《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杂论) 《祭献之辞》(《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祭文)《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雨夜》(《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9卷第12号,小说)1929年《素心兰——夜的奇迹之一》(《鴞》,1月9日第4期,散文)《云萝姑娘》(《小说月报》,1月10日第20卷第1号,小说)《文学家的使命》(《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杂论)《夜的奇迹》(《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散文)《归雁》(《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说)《畸侣先生》(《真善美》,2月2日纪念一周年号外“女作家号”,小说)《星夜》(《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美丽的姑娘》(《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病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2月28日第65号,小说)《空虚——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1日第66号,新诗)《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5日第69号,新诗)《乞丐》(《华严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说)《春的警钟》(《华严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树荫下》(《认识周报》,5月15日第1卷第16号,小说)《冲突》(《华严月刊》,5月20日第1卷第5期,剧本)《介之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不幸》(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穴中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秋声》(《华严月刊》,6月20日第1卷第6期,散文)《我生活在沙漠上》(《华严月刊》,7月20日第1卷第7期,散文)《青春的权威者》(《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亡命》(《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妇女生活的改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月初版,平民读物)《来呵!我的爱人》(《蔷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诗)《去年今日——悼石评梅》(《世界日报·评梅逝世周年纪念特刊》,10月6日,散文) 1930年《人间天堂》(《益世报》,1月3~9日;又以《地上的乐园》为题,载《新月》,6、7月第3卷第5、6期,小说)《云鸥的通信》(《益世报》,2月14日~4月8日)《归雁》(神州国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说)《东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庙会,三、邻居,四、沐浴》(《妇女杂志》,12月第16卷第12号)1931年《灵海潮汐》(上海开明书店,1月初版,短篇集)《云鸥情书集》(庐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2月初版,书信集)《井之头公园》(《晨报副刊·学园》,2月25日第16号,散文)《几句实话》(《晨报副刊·学园》,3月26、27日第45、46号,散文)《苹果烂了》(《小说月报》,5月10日第22卷第5号,小说)《象牙戒指》(未完)(《小说月报》,6、7、8、9、11、12月10日第22卷第6、7、8、9、11、11号,小说)《东京小品·五、樱花树头》(《妇女杂志》,第17卷第5号,散文)《东京小品·六、那个怯弱的女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6号,散文)《东京小品·七、柳岛之一瞥》(《妇女杂志》,第17卷第7号,散文)《东京小品·八、烈士夫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8号,散文)1932年《搁浅的人们》(《读书杂志》,1月10日第2卷第1期,小说)《豆腐店的老板》(《读书杂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说)《飘泊的女儿》(《申江日报·海潮》,9月18日第1号,小说)《云端一白鹤》(《申江日报》第4版,9月18日,古诗)《异国秋思》(《申江日报·海潮》,9月25日第2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华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碧波》(《申江日报·海潮》,10月23日第4号,小说)《补袜子》(《申江日报·海潮》,10月26日第6号,小说)《野妓拉客》(《申江日报·海潮》,10月30日第7号,小说)《秋光中的西湖》(《申江日报·海潮》,11月13日第9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二)》(《申江日报·海潮》,11月20日第11号,散文)《给我的小鸟儿们(三)》(《申江日报·海潮》,12月11日第13号,散文)《跳舞场归来》(《申江日报·海潮》,12月25日第15号,小说)《小小的呐喊》(《女声》,12月第1卷第6号,小说)1933年《人生的梦的一幕》(《申江日报·海潮》,1月8日第17号,小说)《前途》(《前途》,1月10日创刊号,小说)《一个情妇的日记》(《申江日报·海潮》,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2月19日、2月26日第18、19、20、22、23号,小说) 庐隐著《一个情妇的日记》《好丈夫》(《女声》,1月15日第1卷第7期,小说)《一段春愁》(《时代画报》,2月1日第3卷第11期,小说)《女人的心》(《时代画报》,2月14日~5月5日,小说)《女人的心》(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说)《玫瑰的刺》(中华书局,3月,中、短篇集)《今后妇女的出路》(《女声》,3月16日第1卷第12期,杂论)《水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3月初版,平民读物)《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发刊词》(《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 《著作家的修养》(《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丁玲之死》(《时事新报·青光》,7月2日,杂论)《灾还不够》(《时事新报·青光》,7月7日,杂论)《屈伸自如》(《时事新报·青光》,7月14日,杂论)《监守自盗》(《时事新报·青光》,7月21日,杂论)《愧》(《时事新报·青光》,7月28日,杂论)《恋爱不是游戏》(《时事新报·青光》,8月4日,杂论)《花瓶时代》(《时事新报·青光》,8月11日,杂论)《我愿秋常驻人间》(《时事新报·青光》,8月18日,杂论)《男人和女人》(《时事新报·青光》,8月25日,杂论)《代三百万灾民请命》(《时事新报·青光》,9月1日,杂论)《水灾》(《女声》,9月1日第1卷第23期,小说)《中学时代生活的回忆》(《女声》,9月16日第1卷第24期,散文) 1934年《我的创作经验》(《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杂论)《窗外的春光》(《人间世》,4月5日第1期,散文)《读诗偶得》(《人间世》,5月2日第4期,散文)《象牙戒指》(商务印书馆,5月,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