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93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a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b(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c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b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1)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
(2)特点①恒星——炽热气体组成,能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②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③行星——围绕恒星转动,具有足够质量,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④卫星——围绕行星运动,具有足够质量,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物体的天体。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八大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019年4月浙江选考)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
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
完成1~2题。
1.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D .④2.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 A .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 .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 .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 .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现在夜空,说明此时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
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侧为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会有如此明亮,A错。
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远离地球的一侧此时随着月球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刻,B对。
③位置为夜晚,金星不会出现在夜空,C错。
④位置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于东方天空,D错。
故选B。
第2题,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错。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由小到大):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不包含太阳和地球)2、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恒星系以及总星系的一部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3、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
4、日地平均距离为1亿千米。
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
银河系外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6、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冥王星已降格为矮行星)7、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外表,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8、流星体、流星群和流星雨。
9、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外表。
10、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即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被称为类地行星(质量、体积相差不大)。
木星和土星是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远日行星(冥王星已降格)。
1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⑴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⑵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②太阳光照条相对稳定。
自身条: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②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从而形成地球的大气层,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为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③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使水汽逸出形成原始的海洋。
12、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能量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光球、色球和日冕属于太阳的大气层)1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资。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本节知识较为抽象,视野宏大广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教师需要通过影像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运用图表和数据资料训练学生观察、思维、获取信息的技能,创设情境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新高考下的学习方式。
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
另外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学情分析】学生高中地理第一课,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都不够多。
尽量展示地理之美,将地理学习方法渗透课中。
【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2、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新课导入】每天我们上学放学路上,当我们抬头仰望蓝色天空时,我们会想起什么呢?你知道哪些与上天有关的故事和知识呢?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尽管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但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因为宇宙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衡量宇宙,天文学家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光年”同学们读课本找到什么是光年。
我们已经感觉到,宇宙是巨大的,各种天体之间的距离也是遥远的。
初中时我们学过,天体是运动的,运动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而绕转,从而形成了天体系统。
接下来我们读课本回答问题:天体系统可分为哪些级别?它们主要由哪些天体构成?总星系就是整个宇宙吗?接下来我们根据书上的材料和图片,研究一下什么是总星系?什么是银河系?什么是河外星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新课讲解】(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中物质存在形式晴朗夜空下,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体、拖着长尾的彗星。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特点。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地理知识,了解太阳系和银河系。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层级结构。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实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二课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极昼极夜、五带气候特点等。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
2.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4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三课时: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实例。
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范围。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F土星天王星、H海王星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波速五、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四看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地壳莫霍界面平均厚度为17千米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②大陆地地幔上地幔2 800多千米①物质状态为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下地幔①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人群:气候干旱,地球的内部圈层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典型例题】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复杂的地形和从图中“地球公转轨道”和三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可知:①为火星,②为金星。
尝试解答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B.地壳下部D获取和解读信息]图中所展示的是火山喷发的情景,即该山为火山,是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形成的山,其矿物主要来自上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读图回答(2)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晴天多、雨日少,PAR值高;甲地位于四川盆。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单元要揽】第l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提示】内容精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日地关系;地球在太阳系在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宇宙环境保护。
方法指导(1)本讲内容比较抽象,空间范围大,需要充分发挥想像力。
宇宙中天体及天体系统主要说明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这需要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和发挥空间思维才能和想象力。
(2)本讲根底性知识多,要擅长运用图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
复习时要充分运用太阳形式图,认识太阳系中的主要成员,通过九大行星的数据比较分析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进而综合分析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和开展的原因。
(3)人类对宇宙的探究,突出在“新〞字上,复习时要广泛搜集资料,理解宇宙探究的最新开展,如“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扩大知识领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习惯。
(5)利用比较法理解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是正常的长时期的太阳状况,而太阳活动是短时间是是的剧烈显示。
两者的一样之处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不同之处是强弱的差异。
(6)运用纲要信号分析法建立知识网络分析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自主探究】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
宇宙中所有这些物质的存在形态,通称天体。
宇宙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开展之中,天体系统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以下对宇宙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络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互相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络是有规律和层次的答案:D2、天体系统的层次读下面天体系统图,答复以下问题:〔1〕A为系,B为系,C为系,D为系,小行星所属的系统是图,“水的行星〞所在的最低一级系统是图。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回忆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感受时,这样写道:“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地球真的会发光吗?如果不是,那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为什么是明亮的?这与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推进新课。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师:很好,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测到宇宙间的物质有很多种存在形式,比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等,天文学家把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下面我们来认识不同的天体。
2012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课设计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教案第 3 讲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整合】【重点热门研究】研究点一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点和构造特点第一,地球与太阳系其余大行星对比,在公转运动方面拥有很多相像性,能够归纳为“三性” :1.同向性。
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近圆性。
每一个行星的运转轨道都呈椭圆形,太阳位于这些椭圆一侧的共同焦点上。
3.共面性。
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
以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远近为线索掌握它们的物理特征:研究点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由剖析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剖析地球与太阳二者的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条件在漫长的年月里向来比较稳固,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全部生物赖以生计和人类活动的源泉。
地球、其余大小行星与太阳三者的关系——地球及其余大小行星绕日公转,不单公转方向一致 ( 由西向东 ) ,并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搅乱碰撞,地球运转比较安全。
2.地球自己拥有的条件适于生物生计的条件原由适合的温度 ( 地表均匀气温 15℃ )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球不断地自转,日夜交替周期适中有以氮、氧为主的合适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能够吸住大气,形成大气层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缩短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产生水汽化,逸出地球,水汽冷凝、降水,汇入低洼处,形成原始大海例 1(改编)读太阳系的局部表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①;②;③;④;⑤。
(2)在图顶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的方向。
(3)图中与金星距离近来的行星是()A .①B.②c.③D.④( 4)金星表面温度很高,其形成原由可能是()A .金星离太阳较近 B.金星上火山活动屡次 c .金星上没有大气 D.金星质量和体积较小(5)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填数码),试剖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由。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学过程】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作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
【讲解】天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活动】根据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2012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首先,地球与太阳系其他大行星相比,在公转运动方面具有许多相似性,可以概括为“三性”:1 .同向性。
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 .近圆性。
每一个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呈椭圆形,太阳位于这些椭圆一侧的共同焦点上。
3 .共面性。
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
以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远近为线索掌握它们的物理特性:探究点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分析地球与太阳二者的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条件在漫长的年代里一直比较稳定,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人类活动的源泉。
地球、其他大小行星与太阳三者的关系--- 地球及其他大小行星绕日公转,不仅公转方向一致(由西向东),而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碰撞,地球运行比较安全。
2 .地球本身具有的条件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原因适宜的温度(地表平均气温15 °C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交替周期适中有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形成大气层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产生水汽化,逸出地球,水汽冷凝、降水,汇入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例1 (改编)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①;②;③;④;⑤ 。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的方向(3)图中与金星距离最近的行星是()A .① B.② c .③ D.④(4)金星表面温度很高,其形成原因可能是()A .金星离太阳较近B.金星上火山活动频繁c .金星上没有大气D.金星质量和体积较小(5)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填数码),试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了八大行星的排序、运行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等知识,并能进行灵活运用其原理解决如(4)类型题。
解析:图中小行星带的分布是确认各大行星名称的唯一解题依据。
小行星带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因此②为火星,③为木星,由此再确定①是地球,④是土星,⑤是金星。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在图中表现为逆时针方向运动。
金星与地球相邻,地球是离金星最近的两颗行星之一。
金星表面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太阳较近。
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地球。
答案:(1)地球火星木星土星金星(2)在图中绘上逆时针运动的箭头(3) A (4) A (5[① 具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具备适宜的温度;质量体积适中,能吸引一定厚度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等。
【变式训练】(2011 ?聊城模拟)我国将在2011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
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⑴〜⑵题。
与日均距(百万千米)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表面均温(c )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地球149.61.001.002223 时56 分1 年火星227.90.110.150 - 2324 时37 分 1.9 年⑴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A .质量相近B.体积接近c .公转周期最为接近D.自转周期相近⑵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这是因为两者()A .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B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c .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 .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与去其它行星的比较及影响星球生命存在的所需条件,需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解决,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解析:⑴由表中地球和火星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两者最为相近的是自转周期。
⑵.相近的距日距离,使得火星表面的气温与地球较为接近;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得火星的昼夜温差较小,适宜的温度和较小的昼夜温差都有利于生命的形成。
答案:⑴D2) A探究点三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因素探究点四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1 .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x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量特别丰富。
2 .年太阳辐射最多、最少的地区:最多的地区一一青藏高原>1700W?h/2原因:(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2)地势高、空气稀薄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最少的地区一一四川盆地原因:由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周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云量大,雾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小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纬度高低和大气状况。
其中大气状况又与地形、地势、工业污染状况及降水形成因素等有关例2(2011 ?合肥模拟)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
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C )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
据此回答⑴〜⑵题。
表1坡度1月4月7月10月5 ° 9.520.727.419.825 ° 9.319.327.420.445 ° 5.817.027.118.0表2坡度1月4月7月10月3 ° 7.919.726.518.912 ° 8.019.926.619.023 ° 8.521.026.619.2⑴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A .冬春季的南坡B.夏秋季的南坡c .冬春季的北坡D.夏秋季的北坡⑵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昼夜长短B.正午太阳高度c .天气状况D.植被覆盖率探究点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发生的周期性激烈变化,主要有黑子、耀斑等活动形式。
如图表所示:列表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类型太阳外部圈层现象本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光球层太阳光球上的黑斑点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现象,产生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耀斑色球层太阳色球上的亮斑块色球上的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日珥太阳色球上的红色火焰太阳风日冕层日冕层上飞向宇宙间的带电粒子流注意: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的变化往往具有同步性,只是它们分别出现的太阳外部圈层不同,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例3(2011届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监测预警中心发出预警:2011年2月15日上午,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并伴随有太阳风暴事件(图1)。
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太阳耀斑产生于A .电离层B.光球层c .色球层D.日冕层⑵本次耀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有A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光现象B.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异常c .全球各各地出现地震灾害 D.无线电短波通迅受到影响【变式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观测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某方面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下列原因中比较合乎情理的解释是()A.雷达坏了B.外界波的干扰c.太阳活动的影响D.德军使用了秘密武器命题意图:本题用具体事例的形式进一步落实了对太阳活动的影响的理解,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提炼和阅读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从文中“干扰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这句话中不难得出结论即,较大的可能性是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雷达受到干扰。
答案:c【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天体可能是()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A .②⑥B.④⑤c .③⑦D.①④2 .图中箭头显示了()A .共面性B.同向性c .近圆性D.同质性(原创题)2010年9月1日至5日连续五天,如果天气晴朗,夜幕降临时,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将有机会目睹到金星、火星和“角宿一”齐齐汇聚在室女座,三星媲美争辉。
完成3〜4题。
3 .关于金星、火星和“角宿一”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三星都是恒星B.三星都是行星c .三星都是类地行星D.金星和火星是行星4 .与地球相比()A .金星和火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同B .金星和火星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同c .金星和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D .金星和火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同5 .在夜空中寻找除地球以外的七大行星,应在何处去找()A .黄道地球公转轨道附近B.赤道附近c .南北极上空D.南北纬45°上空新一轮太阳黑子活动期已到来,预计2011年或2012年达到峰值。
黑子异常活跃产生的高负荷带电粒子流,如果抛射到地球上,会对地球上的电力、通讯等产生干扰。
据此完成6〜8题。
6 .读太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是由于黑子增多引起的,黑子主要出现在图中()A .甲处B.乙处c .丙处D. 丁处7 .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A .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挪威c .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8 .当太阳活动达到峰值时,其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干扰某些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和电网的正常输电B .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c .人们的网上冲浪会受到严重影响D .北京地区可以在夜晚看到极光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回答9〜10题。
9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 .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c .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10 .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 .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c .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2011 ?西安模拟)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一月和七月的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并绘出下图。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13〜15题。
13 .一月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的墙面朝向是()A .朝东B.朝西c .朝南D.朝北14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在我国的()A .乌鲁木齐市B.北京市c .广州市D.长春市15 .对图中信息进行判断,正确的是()A .该地的太阳能热水器,七月份应安装成朝东或朝西向为最佳B .该地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月份应安装成朝南向为最佳c .七月份南墙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是因为日照时间短D .七月份北墙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小二、综合题16 .(改编题)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