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素材
- 格式:ppt
- 大小:18.54 MB
- 文档页数:29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态学派、⽣态学理论)这⼀理论运⽤⽣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芝加哥⼤学的⼀批社会学者创建,故⼜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物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N·Burgess)、克利福德·肖(Cli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Mckay)等⼈。
20世纪⼆三⼗年代,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益加速发展,城市的犯罪问题⽇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帕克等社会学家以美国第⼆⼤城市芝加哥为实验基地,深⼊调查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了城市的经济、政治、⽂化、⼈⼝、种族等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会阶层、⼈⼝密度、种族关系、社会⼼理、居住⽅式、交通通讯等⽅⾯发⽣巨⼤的变化。
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为的发⽣。
(⼀)同⼼圆理论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犯罪率在城市中⼼的周围地区最⾼,随后向郊区逐渐下降,愈是远离市中⼼周围地区,犯罪率愈低。
贫困、疾病等情况也是如此。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态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然产物。
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圆⼼⽽形成的五个区域,即中⼼商业区、中间地带(⼯⼚区)、⼯⼚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
犯罪⼤多发⽣于中间地带,即⼯⼚区。
因为相对于⾃然社区,中间地带⼈⼝流动⼤,混杂的⼈⼝造成了有利于犯罪发⽣的环境。
(⼆)社会解组理论这种理论还指出,⼈们通常⽣活在家庭、学校、邻⾥等群体之中,以亲属、朋友、友爱、邻⾥等关系为内容的⾮正规社会关系对于约束⼈们的⾏为作⽤很⼤,地区性的集体发挥着社会监督的功能。
⽽城市化进程则使这种⾮正式的社会关系解体,使集体作为⾮正式社会监督单位的作⽤显著下降,传统集体的习俗规范和理想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
芝加哥社会学派1892年美国社会学家A.W.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开设了第一个社会学研究生班,与G.E.文森特合写了第一部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1894),并于1895年创立了美国第一个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社会学系创立后,斯莫尔先后聘用了文森特、W.I.托马斯、R.E.帕克、E.W.伯吉斯等人,形成了该系强大的师资阵容。
到20年代,在帕克等人的努力下,该系日臻完善,每年招收200余名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开设40多门课程,成为同期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系。
以后影响日益扩大,逐步形成了芝加哥社会学派。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社会学派对新兴的芝加哥城市的社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托马斯和F.W.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是该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芝加哥学派对人文区位、邻里关系、人口、种族、犯罪、贫民窟等问题的研究,是都市社会学研究的范例。
这一时期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帕克等人著的《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1925)、《都市社区》(1926),伯吉斯的《家庭──相互影响的个性之统一体》(1926),L.沃思的《都市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1938),H.佐巴夫的《黄金海岸和贫民窟》(1929),F.R.思雷舍的《团伙》(1927),等等。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经验社会学方向对后来美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到了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相继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中心。
1935年美国社会学会创办了《美国社会学评论》,不再以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刊物为全美社会学会刊。
这一变更标志着芝加哥社会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统治地位的减弱。
对于每一个或具有宗教,或具有政治,再或具有学术信仰的人来说,他的心中都会有一片圣地。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from 1750 to the Present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杨健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2 美国芝加哥学派第二章美国芝加哥学派(1886—1895年)American Chicago School2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美国式的建筑:•在公共建筑中运用罗马式的古典主义,而在私人建筑中,采用一种帕拉第奥式的传统。
杰弗逊Monticello 1801–092 美国芝加哥学派Elevation of The Rotunda drawn by Thomas Jefferson in 1819杰弗逊The Rotunda, University of Virginia•格里诺(Horatio Greenough)认为,现代建筑,应该放弃以往那些重要的规则;新的风格应该直接回到自然的规律中去寻找。
只有在自然的体系当中,“有机的美”才能够被发现。
——《美国的建筑学》,1843年•格里诺的功能主义观点:(1)狭义的功能概念——不应该将建筑物的功能强行塞进已有的形式中,应该从室内布置开始,向外发展其平面的布局。
(2)广义的功能概念——建筑是其功能(包括美学与伦理的功能)的总合;(3)功能等同于规则——每一种功能,都服从于一种绝对的规则;(4)功能主义的道德要求——一种经济的、廉价的风格,才能适应这个国家的特征。
(5)功能主义可能会导致一种建筑的“裸体化”。
建筑的规则=功能的有机结合•在格里诺的影响下,爱默生(Emerson)形成了他的自然法则观念,以及有机功能的概念,并用一种非常独到、极富感染力的表述方式予以传播。
•梭罗(Thoreau)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他在马萨诸塞州的乡下有一座自己建造的小棚屋。
《瓦尔登湖》(Walden,1854年)一书就是他对在那里的体验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