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与芝加哥学派
- 格式:ppt
- 大小:654.50 KB
- 文档页数:1
芝加哥学派摩天大楼发展史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它标志着手工业时代的结束,引入了蒸汽机驱动的机械进行大规模生产,世界的面貌因此而改变。
在一众革命性产品中,钢铁通过大规模生产达到了惊人的产量,钢铁的实用性也让建造师们憧憬着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世界,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高楼”。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高达10层!结构工程师们畅想着遍布高楼的世界,世界上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于1884年竣工了。
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威廉·勒巴隆·詹尼设计了高42米的家庭保险大楼,这是第一个使用钢制框架的高层建筑。
该建筑有10层,7年后增加到了12层,整个建筑的高度也达到了54.9米,在1931年被拆,在原址新建了一座更高的建筑,Field大楼——又名拉萨尔银行大楼。
家庭保险大楼的建成引发了一股至今仍在蓬勃发展的潮流,彼时,工业革命也拉动了对高层商业建筑的需求。
大批量生产意味着有更多的商品要出售,因此需要足够的商业空间。
在垂直方向上扩展多个空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些商业风格的建筑理应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使得它们在当时看起来整齐划一;但事实却是,这些建筑之间展现出了更多的多样性而非相似性。
因此,历史学家Carl W. Condit将这一运动命名为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引发了一场辩论。
怎么判断一座建筑属于芝加哥学派?1 建筑的整体形式参照了古典石柱的结构,较低的楼层作为基座或裙房,外观也与其他建筑不同——一般会装有更多玻璃。
中间的楼层类比石柱的柱身。
最后,顶层作为柱顶,饰有飞檐,露出了一些简单的装饰。
2 所有建筑都采用了钢框架结构,这些特制结构钢能够防火,以免再发生1871年芝加哥大火那样的灾难。
3 建筑外部覆有砖石,例如Terra Cotta陶砖,装饰很少,为建筑表面大扇的窗户留出空间。
4 窗户的设计可保证光线充足,通风顺畅,典型的窗户形式包含有一大块固定的玻璃窗,两侧则是两个较小的双悬窗。
这些窗户通常会在整座建筑中重复出现,形成一个规则的网格。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
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
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
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
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
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工程师詹尼(williamle baron jenney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rancr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包豪斯学派(bauhausschool)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
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第七章1.美国工业设计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社会的形成2.芝加哥学派代表: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后来,“形式追随功能”变成了“设计追随市场”3.美国工业设计迅速发展的因素:雄厚的经济力量、强烈的商业意识、广阔的消费市场4.名词解释“流线型”:原始空气力学中的一个名词,用来描绘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
但在工业设计中,他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5.最早引入流线型工业设计人:意大利设计师塔格纳6.由美国发端的流线型设计风格作为一种时尚,很快就在世界各国流行开来。
如:意大利的汽车设计师平尼法尼拉于1947年设计的西西塔利亚车7.流线型的评价:流线型设计风格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和设计的主要导向。
流线型设计是一种时尚样式,深刻形象了世界各国的设计风格,同时也为现在主义艺术设计在五六十年代走向国际化铺平了道路8.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工业是耳机的职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美国较早出现的职业化的工业设计师有:沃尔特·提格、雷蒙·罗维、诺曼·盖茨和亨利·德雷福斯9.沃克特·提格: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设计师,在广告等商业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10.罗维所创作的巨大经济效益证明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他成为第一个荣登美国最畅销杂志《时代》周刊封面的工业设计师,他早期的舞台设计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建筑、产品设计领域的领袖:米斯、马谢·布鲁尔、格罗庇乌斯12.世界上第一座玻璃盒子大厦:西格莱姆大厦第八章13.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年由原包豪斯的毕业生、平面设计大师马克斯·比尔建立,1956年,托马斯·马尔多纳多接任。
14.乌尔姆设计学院风格体系:在艺术设计理论方面提出了系统艺术设计原则,设计的关键是模数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路易斯·沙利文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美国建筑师之一。
生于波士顿。
在美国现代建筑革新中起过重要作用。
强调装饰对建筑的重要性。
重要作品有圣路易斯的温莱特大厦(1890)及芝加哥施莱辛格与迈耶百货公司大厦(1899)。
生平沙利文1894年作品-纽约布法罗担保大厦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 ,也翻译为路易斯·亨利·苏利文(Louis H.Sullivan) ,芝加哥学派建筑师。
1856年生于波士顿(Boston),只受到过一种短期的和非系统化的培训。
从16岁起,他开始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但是一年后就离开了学校。
在费城(Philadelphia)弗兰克·弗尼斯处短期工作后,随父母去了芝加哥。
在那里,他受雇于素有“摩天大楼之父”之称的威廉·勒巴隆·詹尼——在他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了几个月。
1874年他去了巴黎的美术学院,1876年回到芝加哥。
成为约翰·埃德尔曼( John Edelman )的绘图员,后者奢华有机的装饰设计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79年,L.沙利文成了自力更生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丹克马尔·阿德勒(Dankmar Adler)的同事,并于1881年成了他的合作者。
D.艾德勒集中精力于技术,L.沙利文则致力于设计的艺术方面。
最初,他们的公司仅局限于住宅和小型的商业建筑,譬如:伊利尔住宅( Eliel House )、珠宝商大楼( Jewelers' Building )、考夫曼商店与公寓( Kaufmann Store and Flats )等。
然而,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公司所设计的项目逐渐扩大,涉及摩天大楼和剧院等。
1893年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大门在H.H.里查森(Henry HobsonRichardson)的建筑的影响下,特别是在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批发商店(Marshall Field Wholesale Store,1885-1887)的影响下,他们的建筑艺术选择了一种新方向。
芝加哥学派沙利文的建筑特点
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美国芝加哥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和
理论。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
芝加哥学派的建
筑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芝加哥学派注重功能性。
建筑师们在设计建筑时将功能性
置于首位,致力于为人们提供舒适、实用的空间。
他们运用创新的材
料和工艺,优化建筑的布局和内部空间,使建筑物更加适应不同的用途。
其次,芝加哥学派追求纵深感。
他们常常使用垂直的线条和高耸
的建筑,以增强建筑物的垂直感,并在建筑外立面运用多种装饰手法,如浮雕、壁龛和窗户的排列等,以创造更多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另外,芝加哥学派的建筑追求透明性。
他们善于运用大量的玻璃
材料,以及开放式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明亮、通透的空间。
这种透
明感不仅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还使内外空间产生了更强烈的联系。
此外,芝加哥学派主张“形式追随功能”。
他们认为建筑的形式
应该直接由其功能和结构来决定,而非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装饰和形式。
他们在设计中注重建筑元素之间的协调与统一,追求整体性和合理性。
最后,芝加哥学派的建筑体现了现代性和实用性的理念。
他们推
崇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尝试新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法,致力于打
破传统的束缚,创造独特的空间和形式。
总的来说,芝加哥学派沙利文的建筑特点是注重功能性、追求纵
深感和透明性,倡导“形式追随功能”,并体现现代性和实用性的理念。
这些特点使得芝加哥学派的建筑成为当代建筑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并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1.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沙利文)将“形式追求功能”作为自己设计的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
2. 浙江(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与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组成中国瓷业发展的两大体系和窑场。
3.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青铜器)取代陶器成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4. 西方设计进入现代的标志性设计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5. 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端于(俄国)6. 格罗佩斯、密斯、赖特以及(柯布西耶)等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代大师。
7. 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于1925年设计的(PH灯具)被世界公认为北欧设计的典范之作。
8. 国立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9.针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提出的“少则多”的减少主义思想而针锋相对地提出“少则烦”的后现代设计大师是(文丘里)。
10. 世界现代设计的三大中心是德国、美国和日本。
11. 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
12. “塔帕布”是古代(大洋洲)的设计艺术。
13.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是(阿尔瓦·阿尔托)。
14.(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
15. 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
16. 国立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是(格罗佩斯)。
17.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是(高技派)风格的典型代表。
18. 德意志工业联盟成立于(1907)年,其倡导的设计风格在欧洲范围内取代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是年标志着新艺术运动的结束。
19.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汝窑、哥窑、钧窑以及官窑。
20. (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
21. “正身侧面律”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首先出现于(古埃及)。
22. 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23. “水晶宫”的设计者是(帕克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