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血症的定义

简述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血症的定义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血症的定义

一、菌血症的定义

菌血症(bacteremia)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中,体内出现持久或反复的细菌血症现象。细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尿路、消化道等任何破损的部位进入血液循环中,在血液中迅速繁殖和扩散,导致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二、毒血症的定义

毒血症(toxemia)是由于体内感染性病原体释放出的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感染性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它们产生的毒素在血液中扩散,并对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产生损害,导致严重临床表现。

三、败血症的定义

败血症(sepsis)是指细菌或其他感染性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全身症状和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败血症是一种病情严重且危险的情况,具有高死亡率。

四、脓血症的定义

脓血症(pyemia)是细菌侵入循环系统后,经血液传播到全身多个部位引起多处脓肿形成的疾病。脓血症通常是继发于其他部位感染的并发症,如皮肤、呼吸道、腹腔等部位的感染引发的细菌入血。

五、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血症的区别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都是感染性疾病,但它们有些许的区别:

菌血症:

•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体征轻微。

•没有或轻微的全身炎症反应。

•可能不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

•可能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毒血症:

•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

•可能需要抗毒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败血症:

•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感染性疾病。

•严重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器官功能损害。

•必须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可能需要器官支持治疗。

脓血症:

•由细菌引发的全身多处脓肿形成。

•必须清除感染源,进行抗生素治疗。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六、菌血症与其他类型感染的关系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往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菌血症可能是其他类型感染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如菌血症可能进一步演变为败血症或脓血症。

•毒血症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化脓性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

•脓血症通常是继发于其他部位的感染,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七、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下是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一些常用措施: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良好的饮食卫生等。

2.预防感染源,如避免接触病菌、病毒等。

3.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治疗措施:

1.早期有效的治疗全身性感染是关键,包括迅速控制感染源、抗生素治疗等。

2.对症治疗,包括补液、维持血压、呼吸支持等。

3.毒血症的治疗可能需要抗毒素治疗。

4.脓血症可能需要手术清除脓肿。

结论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是感染性疾病中常见而严重的类型。了解它们的定义和区别,以及早期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减少发病率和提高病人的康复率至关重要。在临床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特征,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降低病情的风险。同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助于改进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水平。

脓毒症和菌血症,脓毒症和菌血症的症状,脓毒症和菌血症治疗【专业知识】

脓毒症和菌血症,脓毒症和菌血症的症状,脓毒症和菌血症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脓毒症(sepsis)是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呼吸、循环改变等外科感染的统称。是病原菌产生的内毒素、外毒素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吸收后,对机体组织造成的损害。当脓毒症合并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如乳酸酸中毒、少尿、急性神志改变等,则称为脓毒综合征(pyemia syndrome)。若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性,则称为菌血症(bacteremia)。脓毒症和菌血症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致病菌种繁杂、数量多、毒力强。一般起病急骤,病情重,变化快,常合并器官灌注不足。临床必须给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在抗感染的同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及时掌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受累情况并积极处理。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常继发于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痈、弥漫性腹膜炎、胆道或尿路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因感染病灶局限化不完全,使大量毒力强的病原菌不断或经常侵入血循环,或是局部感染产生的炎症介质大量入血,激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而引起脓毒症。 1.常见诱发因素 (1)人体抵抗力的削弱:如慢性病、老年、幼儿、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等导致正常免疫功能改变,或使用广谱抗生素改变了原有共生菌状态,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转为致病菌引发感染,如全身性真菌感染。 (3)局部病灶处理不当:脓肿未能及时引流,清创不彻底,伤口存有异物、死腔、引流不畅等。 (4)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等,有助于病原菌繁殖与直接侵入血液,激发全身炎症反应。 2.常见致病菌导致脓毒症的致病菌种类繁多,常见的致病菌有: (1)革兰阴性杆菌: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过革兰阳性球菌,常见为大肠杆菌、拟

9、外科感染与护理

【第九章外科感染与护理】 一、名词解释 1、外科感染: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损伤、手术、侵入性器械检查或插管后并发的感染。 2、疖: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急性化脓性感染。 3、疖病:在病人身体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反复发生多处疖称疖病。 4、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5、脓毒症:具有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呼吸、循环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统称为脓毒症。 6、菌血症:在脓毒症基础上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 7、脓肿:急性感染后,组织器官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脓腔壁者。 8、丹毒: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德的急性炎症。 9、脓性指头炎: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二、填空题 10、外科感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2大类。 11、外科感染的结局有(感染局限化)、(转为慢性感染)、(感染扩散化)。 12、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组织炎等病变容易扩散是由于(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所致。 13、浅表脓肿诊断依据为(触诊有波动感),深部脓肿诊断的可靠依据是(穿刺抽到脓液)。 14、脓肿一旦确诊,应及时(切开引流)。 15、常见化脓性致病菌的脓液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脓液稠厚,黄色无臭);溶血性链球菌为(脓液稀薄、量大,呈淡红色);大肠埃希菌为(脓液稠厚,呈灰白色);铜绿假单胞菌为(脓液呈淡绿色,有特殊的腥臭味);无芽孢厌氧菌为(甜脓液恶臭,有产气性)。 16、发生在口腔底、颌下和颈部的蜂窝组织炎,易致(水肿)(气管受压)甚至会引起(窒息),故应及早切开减压。 17、拇指的化脓性腱鞘炎蔓延可引起(桡侧滑囊炎),掌中间隙感染的主要表现是(掌心凹陷消失),鱼际间隙感染可由(食指)腱鞘炎蔓延引起。 18、外科感染局部应避免受压,更不可挤压及按摩病灶处,以防(感染扩散)。 19、严重感染病人使用抗生素时须在体温正常后(1~2周)停药。 20、全身化脓性感染时,如需做血培养,最好在(未用抗菌药物前)或(寒战)时抽血。 21、脓性指头炎早期切开引流,可避免发生(指骨坏死)和(指骨骨髓炎)。 22、破伤风被动免疫常用的药物是(破伤风抗毒素),伤后一般肌注量为(1500U)。 23、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2日),破伤风梭菌可产生(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 24、破伤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防治并发症)。 25、破伤风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三、是非题 26、非特异性感染,包括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结核病。(×) 27、脓血症:指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间隙进入血液循环,并带至身体其它部位发生转移性脓肿。(√) 28、脓性指头炎一旦出现搏动性疼痛,应及时切开引流,以免指骨坏死。(√) 29、感染的发生只取决于细菌的毒、数量和毒性。(×)

外科名词解释

1,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2,无菌术(asepticism):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手术、换药、穿刺等过程中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 3,消毒(disinfection):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 4,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 5,无功能性细胞外液:间液仅有缓慢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但胃肠消失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及成分的明显改变。 6,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2.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3.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5.低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 6.高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高于5.5mmol/l 7.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一致血液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8.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一致血的而氧化碳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9.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映,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 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10,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11,多器官功能不全:几种脏器同时或相继受损的情况。 12,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由各种感染引起的休克 13,局部麻醉(部位麻醉、系统,使响应区域痛觉丧失,运动障碍,而病人意识清楚。14,全身麻醉: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抑制,病人的意识和痛觉丧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 15,复合麻醉:将几种麻醉药物和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16,基础麻醉:利用某些药物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但 非麻醉)的状态。 17,低温麻醉:有意降低病人的体温以提高组织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18,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值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黏膜产生麻醉现象。 19,局部浸润麻醉:沿手的神经末梢。 20,区域阻值: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及基地部注射局麻药,阻值通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 21,神经阻值:是在神经干、从、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值其冲动传导,使其受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兽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443 课程名称:兽医外科学 英文名称:V eterinary Surge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5 学分:2.5 适用对象: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家畜外科学是研究家畜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和预防规律的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也是该专业的五大临床课之一。 家畜外科学内容繁多,既包括损伤、外科感染等一般外科疾病,也包括肿瘤、眼病、牙病、肢蹄病等特殊疾病。 课堂讲授主要介绍其基本理论,包括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转归规律,诊断和防治依据等等。根据家畜外科学的特点,总论部分“损伤”和“外科感染”两个章节是本门课程基础部分和理论部分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部分和各论的基础,需要重点讲授,并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掌握。各论部分内容多,系统性差,这就要求对常见病、多发病及有代表性的疾病如腹部疾病、四肢疾病、眼病、牙病等为重点,其它章节选重点疾病讲授,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规律。 实验课部分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依据临床症状、临床检查作出确切的诊断,并进行合理的治疗。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实验动物进行诊疗、处置等练习外科基本功以外,还要通过复制病例以解决学生平时难以见到的疾病,来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病理学等课程为理论支撑,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兽医临床上的综合应用。

21外科感染

1.试述外科感染的特点。 ①多为混合感染。②局部症状明显。③受累组织或器官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影响功能。 2.什么是特异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是指某些特殊致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3.什么是非特异性感染?其特点如何? 外科常见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为非特异性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其特点为:①同一种致病菌可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疖、痈、脓肿、伤口感染等。②不同的致病菌可以引起同一种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都可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等。 4.试述各种细菌感染的脓液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脓液稠厚、黄色、不臭,常发生转移性脓肿。 (2)链球菌感染:脓液稀薄、淡红色、量多,易引起败血症,但一般不发生转移性脓肿。 (3)大肠埃希菌感染:脓液稠厚、有粪臭。 (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脓液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 (5)变形杆菌感染: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5.简述浅部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1)疖: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可见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节,中心处可形成脓栓。早期应给予促使炎症消退的治疗,化脓后应及早揩脓,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痈:痈是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皮肤较厚的颈背部。病人常有程度不等的全身感染。病变局部可出现多个脓点,周围组织反应严重。治疗应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敷等,如治疗无效则应及时切开引流。在静脉麻醉下做“+”或“++”形切口引流,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或尚未成脓、但已失活的组织,然后填塞o.9%氯化钠注射液纱条。术后24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天更换敷料,促进创面收缩愈后。较大的创面在肉芽组织长出后,可行植皮术以加快修复。 (3)丹毒: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临床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成“象皮肿”。治疗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静脉滴注等。 (4)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是病菌从皮肤、粘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浅部急性淋巴管炎沿淋巴管蔓延。浅部淋巴结炎好发部位多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致病菌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可来源于口咽炎症、足癣、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急性淋巴管炎多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不适等。急性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或剧痛,少数可形成脓肿。治疗时应注意对原发病灶的治疗,需要时可给予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应予以引流。 (5)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的解剖和功能均十分复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属常见疾病,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手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掌隙间感染等,临床上均为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大多由外伤引起,针刺、剪指甲等轻微外伤也可导致严重感染。症状因感染部位而不同,治疗需及时,常需早期、大量给予抗生素,化脓后需充分引流,必要时应请专科医师协助处理。 6.简述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含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感染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当前国际通用的全身性外科感染是指脓毒症和菌血症。 (1)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的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侵人性的局部感染。 (2)菌血症:是脓毒症中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但其不限于以往多偏向于一过性菌血症的概念,如拔牙、

外科名词解释

1、灭菌法:是指用物理的方法,彻底杀灭附在手术所用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 2、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是指用化学药品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要求清除和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 3、局部麻醉:利用某些药物有选择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或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的组织暂时丧失痛觉。 4、全身麻醉:利用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抑制,使机体的意识、感觉、反射和肌肉张力出现暂时的部分或全部丧失。 5、损伤: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6、创伤:锐性外力或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受伤部皮肤或黏膜出现伤口及深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开放性损伤 7、肉芽组织: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肉芽组织是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 8、挫伤:在钝性外力的作用下,使机体的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受伤部的皮肤和黏膜保持完整,但有深部组织的损伤。非开放性损伤 9、血肿:由于各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 10、淋巴外渗:钝性外力在动物体上强行滑擦,使皮肤或筋膜与其下部组织发生分离,淋巴管断裂,淋巴液聚积于组织内。 11、休克: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休克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神经、内分泌、循环、代谢等发生严重障碍时出现的症候群。 12、外科感染:是动物机体与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13、脓肿: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汁潴留的局限性脓腔。 14、蜂窝织炎:是疏松结缔组织内发生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5、全身化脓性感染:机体从局部感染病灶吸收了化脓菌及其产物、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引起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16、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及组织分解产物引起的严重全身性感染。 17、脓血症:局部化脓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歇地进入血循,并在机体其它组织或器官形成转移性脓肿。败血症和脓血症同时存在,称为脓毒败血症 18、菌血症: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迅速被机体的防御系统清除,不引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 19、肿瘤:是畜禽机体中正常组织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产生细胞增生与异常分化后而形成的病理性新生物。 20、疝:是腹部的内脏器官从异常扩大的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它解剖腔的一种常见外科病。 21、骨折:由于外力的作用,使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受机械破坏。 22、缝合:是将以切开、切断或因外伤而分离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操作技术。

病理学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填空、大题-2021年医学院学霸用心整理

变性: 是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异常增多 的现象。 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溃疡:为真皮或皮肤深层织的破坏所致的缺损,愈后有保痕,此点与糜烂不同。 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组织。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干酪样坏死:是一种坏死更为彻底的特殊类型凝固性坏死,主要见于结核病。

炎细胞浸润:是炎细胞在炎区聚集的现象。 趋化作用:白细胞游出血管后,受某些化学物质的吸引,沿组织间隙,向着炎症灶定向游走。 一期愈合:皮肤无菌手术的切口愈合。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是一种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 脓血症:化脓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血症。 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包括纤维素等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又称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生长、分裂的负调节基因。 原位癌:通常由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发展而来。 异型性:由于分化异常,肿瘤的组织形态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比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假小叶:是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包绕肝小叶或再生的肝细胞结节而形成的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是肝硬化重要的形态学标志。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 炎症介质:参与并诱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以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槟榔肝: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故有槟榔肝之称。 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 桥接坏死:指连接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的条带状坏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慢性肺、血管及胸膜和胸廓疾病,引起的慢性肺动脉高压所致的右心室肥厚或肥厚及扩张的心脏病变为特点。

败血症,菌血症,脓毒症

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 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伤口感染,少数系机体抵抗力很差的医院内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来自呼吸道,临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点,荨麻疹,脓疱疹及猩

红热样皮疹等多种形态,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迁徙性损害可出现在约2 /3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

脓肿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发生。 2.表葡菌败血症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管留置等情况下。

3.肠球菌败血症肠球菌属机会性感染菌,平时主要寄生在肠道和泌尿系统,其发病率近30年来有升高,在我国医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可占10%左右,在美国也已升至第四位,临床上表现为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者最多见,此外还可见到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肠炎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不同病原菌经不同途径入血,可引起复杂而多样化的表现,有时这些表现又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病前健康状况较差,多数伴有影响机体防御功能的原发病,属医院内感染者较多,寒战,高热,大汗,且双峰热型比较多见,偶有呈三峰热型者,这一现象在其他病菌所致的败血症少见,值得重视,大肠杆菌,产

儿科脓毒症诊疗方案

儿科脓毒症诊疗方案 【概述】 严重感染的患者不断增加,每1000个人中就有3人患严重感染性疾病。在美国,成人严重感染是第10位的致死原因。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人数超过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脓毒症也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婴儿和儿童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年有4万多名严重脓毒症患儿,分别是婴儿和儿童死因的第4和第2位。肺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始终是我国儿童健康的最大威胁。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过去临床常用的术语,如败血症、菌血症、毒血症等,现统一称脓毒症(sepsis)。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其中以细菌占多数。儿童脓毒症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和血流感染。<1岁以血流感染最多见,其次是肺部感染,而>1岁则是肺部感染最多,其次是血流感染。其他常见感染源有泌尿系统、腹腔、创伤和软组织等。致死率最高的是心内膜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地区及医院的病原种类可能存在较大差别。 【诊断标准】 (一)脓毒症有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加上发热或低体温(肛温>38.5℃或<35℃),心率快(低体温患儿可能不存在)同时存在以下至少1个器官功能改变的指证:精神状况改变,低氧血症,血乳酸水平升高,或有洪脉。 (二)严重脓毒症脓毒症出现心血管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征,2个或更多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时,称为重症脓毒症。 (三)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分为2期: 1. 代偿期(早期) 临床表现符合下列6项中3项。①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萎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惊厥(多见于失代偿休克);②皮肤改变面色苍白发灰,唇周、指趾紫绀,皮肤花纹,四肢凉。如有面色潮红,四肢温暖,皮肤干燥为暖休克;③心率脉搏外周动脉搏动细弱,心率、脉搏增快;④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需除外环境温度影响);⑤尿量<1ml/(kg·h);⑥代谢性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外科学外科总论外科感染_真题-无答案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外科学外科总论 外科感染 (总分92,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选择题A型题 1. 下述哪项属特异性感染()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 变形杆菌感染 C. 铜绿假单脑菌感染 D. 链球菌感染 E. 假丝酵母菌病 2. 破伤风病人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 A. 面部表情肌 B. 四肢肌 C. 膈肌 D. 咀嚼肌 E. 颈肌 3. 上唇痈可并发() A. 面部蜂窝织炎 B. 眼睑炎 C. 口腔炎 D. 牙龈炎 E. 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4. 治疗下肢急性丹毒,首选抗生素是() A. 四环素 B. 红霉素 C. 庆大霉素 D. 氯霉素 E. 青霉素 5. 预防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 A. 彻底清创 B. 应用青霉素 C. 注射TAT D. 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E.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6. 深部脓肿的特点是() A. 局部波动感明显 B. 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C. 局部仅有红肿现象但无压痛 D. 局部红肿,压痛明显,穿刺可抽到脓液 E.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二、选择题B型题 A.脓液稠厚,色黄,不臭 B.脓液稀薄,淡红色,量多 C.脓液稠,有粪臭 D.脓液淡绿色,有甜腥臭 E.脓液具有恶臭下述各类感染时的脓液特点为

7. 铜绿假单脑菌感染() 8. 链球菌感染() 9.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0. 大肠埃希菌感染() A.细菌仅在一个毛囊内产生的化脓性感染 B.细菌进入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 C.大量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中毒症状 D.局部病灶内化脓的细菌柱子,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身体他处器官或组织内产生转移性脓肿者 E.少量的细菌间歇侵入血液循环内,而又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消灭,不引起全身中毒反应者。 11. 败血症() 12. 脓血症() 13. 毒血症() 14. 菌血症() 三、选择题X型题 15. 特异性感染包括() A. 结核 B. 真菌感染 C. 破伤风 D. 气性坏疽 E. 炭疽 16. 非特异性感染的演变,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炎症扩散 B. 炎症好转 C. 局部化脓 D. 转变为特异性感染 E. 转变为慢性炎症 17. 气性坏疽的处理原则是() A. 彻底清创,广泛多处切开 B. 应用大量抗生素,首选为青霉素 C. 高压氧治疗 D. 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 E. 中药治疗 18. 破伤风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有() A. 角弓反张 B. 窒息 C. 酸中毒 D. 高热 E. 循环衰竭 19. 外科感染的病原体包括() A. 病毒 B. 细菌 C. 真菌 D. 寄生虫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炎症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炎症 一、名词解释 1.蜂窝织炎:a疏松结缔组织;b弥漫性;c化脓性炎;d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趋化作用:a白细胞;b向着化学刺激物;c定向移动。 3.脓肿:a限局性;b化脓性炎;c组织发生溶解坏死。 4.败血症:a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b有全身中毒症状。 5.肉芽肿:a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b浸润和增生;c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6.渗出:a炎症局部组织;b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c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7.炎症介质:a介导炎症反应;b化学因子;c来自血浆和细胞。 8.脓血症:a化脓性细菌;b败血症;c迁徙性脓肿。二、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项最符合炎症的定义?e A.是机体血管系统对致炎因子的反应 B.是致炎因子诱发的机体的血管反应 C.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发生的防御反应 D.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E.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 2.下列哪部位形成的假膜性炎对人的危险性最大?b A.咽喉 B.气管 C.结肠

D.直肠 E.回肠部 3.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时d A.血管扩张 B.血浆渗出 C.纤维蛋白(纤维素)渗出 D.白细胞游出 E.红细胞漏出 4.关于化脓性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A.表面化脓是指发生在浆膜、黏膜的化脓性炎 B.黏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又可称为脓性卡他C.痈不是多个疖的融合 D.蜂窝织炎是指局限性化脓性炎 E.当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自然管腔中积聚是称为积脓 5.关于纤维蛋白性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 A.合并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时应称为化脓性纤维蛋白性炎 B.当出现机化后便引起纤维蛋白粘连 C.其好发部位为黏膜,浆膜和肺 D.假膜的成分包括纤维蛋白、白细胞、间皮细胞和细菌 E.喉部假膜常与其下方的黏膜疏松粘连,易剥脱 6.假膜性炎指的是a A.黏膜的纤维蛋白炎 B.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C.皮肤的纤维蛋白性炎 D.黏膜的浆液性炎 E.浆膜的浆液性炎 7.炎症发生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首先出现在b

外科感染试题

外科感染 [单项选择题] 1、链球菌感染() A.脓液稠厚,色黄,不臭 B.脓液稀薄,淡红色,量多 C.脓液稠,有粪臭 D.脓液淡绿色,有甜腥臭 E.脓液具有恶臭 参考答案:B [判断题] 2、气性坏疽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早期使用气性坏疽抗毒血清 参考答案:错 [填空题] 3气性坏疽的治疗,除全身支持疗法外,主要措施有()、()和()。 参考答案:急症清创;应用抗生素;高压氧治疗 [填空题] 4什么是特异性感染? 参考答案:特异性感染在致病菌、病程演变及治疗处置等方面与一般感染不同。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假丝酵母菌病等属特异性感染,引起感染的致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的致病作用不同于一般性感染的病菌,可以引起较为独特的病变。特异性感染是指某些特殊致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填空题] 5什么是非特异性感染?其特点如何? 参考答案:外科常见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为非特异性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其特点为: ①同一种致病菌可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疖、痈、脓肿、伤口感染等。 ②不同的致病菌可以引起同一种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都可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等。

[填空题] 6试述气性坏疽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1)彻底清创:切除所有坏死组织和无生活力的肌肉,彻底敞开伤口引流。 (2)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含氧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疗效显著。 (3)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如青霉素1000万U/d,甲硝唑2g/d。 (4)支持疗法:输血,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多项选择题] 7、破伤风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有() A.角弓反张 B.窒息 C.酸中毒 D.高热 E.循环衰竭 参考答案:B,C,E [填空题] 8试述清创术的要求。 参考答案:清创术的要求是: ①清除伤口内的污物和异物。 ②彻底止血。 ③切除失去活力的坏死组织。 [填空题] 9试述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1)临床表现: ①患肢胀痛剧烈。 ②局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 ③病情进一步发展,局部肌肉坏死,流出稀薄恶臭的浆液性血性分泌物。 ④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 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脉搏快速。 ⑥进行性贫血。 (2)诊断要点: ①典型临床表现。 ②伤口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阳性杆菌。 ③白细胞计数减少。 ④X线照片显示病肢肌群间有气体。

p424-428外科感染word精品文档6页

十、外科感染 1.试述外科感染的特点。 ①多为混合感染。②局部症状明显。③受累组织或器官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影响功能。 2.什么是特异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是指某些特殊致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引起的感染。3.什么是非特异性感染?其特点如何? 外科常见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为非特异性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其特点为:①同一种致病菌可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疖、痈、脓肿、伤口感染等。②不同的致病菌可以引起同一种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都可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等。 4.试述各种细菌感染的脓液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脓液稠厚、黄色、不臭,常发生转移性脓肿。 (2)链球菌感染:脓液稀薄、淡红色、量多,易引起败血症,但一般不发生转移性脓肿。 (3)大肠埃希菌感染:脓液稠厚、有粪臭。 (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脓液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 (5)变形杆菌感染: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5.简述浅部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1)疖: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可见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节,中心处可形成脓栓。早期应给予促使炎症消退的治疗,化脓后应及早揩脓,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痈:痈是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皮肤较厚的颈背部。病人常有程度不等的全身感染。病变局部可出现多个脓点,周围组织反应严重。治疗应早期使

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敷等,如治疗无效则应及时切开引流。在静脉麻醉下做“+”或“++”形切口引流,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或尚未成脓、但已失活的组织,然后填塞o.9%氯化钠注射液纱条。术后24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天更换敷料,促进创面收缩愈后。较大的创面在肉芽组织长出后,可行植皮术以加快修复。 (3)丹毒: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临床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成“象皮肿”。治疗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静脉滴注等。 (4)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是病菌从皮肤、粘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浅部急性淋巴管炎沿淋巴管蔓延。浅部淋巴结炎好发部位多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致病菌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可来源于口咽炎症、足癣、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急性淋巴管炎多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不适等。急性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或剧痛,少数可形成脓肿。治疗时应注意对原发病灶的治疗,需要时可给予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应予以引流。 (5)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的解剖和功能均十分复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属常见疾病,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手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掌隙间感染等,临床上均为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大多由外伤引起,针刺、剪指甲等轻微外伤也可导致严重感染。症状因感染部位而不同,治疗需及时,常需早期、大量给予抗生素,化脓后需充分引流,必要时应请专科医师协助处理。 6.简述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含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感染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当前国际通用的全身性外科感染

临床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其他相关、实践综合感染

临床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其他相关、实践综合感染 [单选题]1.破伤风最初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是 A.咬肌 B.面肌 C.颈项肌 D.背腹肌 E.四肢肌 正确答案:A(江南博哥) 参考解析:狂犬病:早期是咽喉肌;破伤风:最初是咬肌。掌握“破伤风”知识点。 [单选题]2.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后。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A.全身加大抗生素剂量 B.改用其他抗生素 C.加用肾上_腺皮质激素 D.配合局部物理疗法 E.立即切开引流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这道题选E。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后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需立即切开引流。掌握“全身化脓性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3.脓血症的主要特点是 A.寒战 B.高热 C.病情发展迅速 D.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E.转移性脓肿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脓血症是指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歇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身体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者。 所以此题选E。 菌血症(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感染表现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综合征。(注:教材中没有使用脓毒血症) 脓毒症 外科感染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如体温、呼吸、循环改变时称脓毒症:当脓毒症合并有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如乳酸酸中毒、少尿、急性神志改变等,则称为脓毒综合征。临床上将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性,称为菌血症。掌握“全身化脓性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4.上唇部疖或痈的主要危险是导致 A.颈部蜂窝织炎

B.海绵窦静脉炎 C.眼球感染 D.上颌骨骨髓炎 E.大脑脓肿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鼻、上唇及周围之间的区域,称为危险三角,这个部位的疖或痈挤压后可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此为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掌握“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5.急性蜂窝织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A.厌氧菌 B.肺炎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表皮葡萄球菌 E.溶血性链球菌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急性蜂窝织炎的主要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葡菌、大肠埃希菌等。掌握“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6.诊断丹毒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头痛、畏寒、高热 B.好发部位 C.色鲜红界限清楚 D.局部发现水泡 E.所属淋巴结肿大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色鲜红界限清楚是其最具特异性的一个表现,故据其诊断。掌握“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7.丹毒的致病菌是 A.梭状芽胞杆菌 B.β溶血性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白色念珠菌 E.表皮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丹毒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掌握“软组

外科主治医师-基础外科部分-8-1

外科主治医师-基础外科部分-8-1 (总分:10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9,分数:105.00) 1.女,42岁,近半月来耳后、枕部疼痛,检查:甲状腺较硬,触痛。周围未及肿大淋巴结。T 3、T 4升高,放射性碘摄取量降低,患者一周前有感冒病史。诊断 (分数:2.00) A.急性甲状腺炎 B.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 C.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D.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E.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 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病毒感染引起,血液中T 3、T 4升高,而放射性碘的摄取量显著降低,这种分离现象是由于释放了胶体,也释放出了甲状腺激素,但病变的滤泡细胞还不能摄取碘以合成新的甲状腺素引起。 2.足癣感染病人,患侧小腿红肿伴有畏寒、发热。体格检查发现患侧小腿皮肤为片状红疹,中间淡、边缘清并稍隆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所患疾病是 (分数:1.00) A.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B.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C.急性蜂窝织炎 D.急性淋巴结炎 E.痛风 解析:[解析] 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3.下列有关菌群失调综合征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 A.多与应用抗生素不当有关,又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B.致病菌多为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C.病人主要表现为腹泻,呈蛋花样或海水样便 D.应立即停用目前使用的抗生素,改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E.疑有腹膜炎、肠穿孔者应行手术治疗 解析:[解析] 菌群失调综合征最常见的发生原因是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持续较长时间的应用所致。致病菌多为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腹泻,排泄物呈蛋花样或海水样便。菌群失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原用的广谱抗生素、更换对原发感染灶敏感的窄谱抗生素,同时加用抗真菌药物。但如果出现腹膜炎、疑有肠穿孔者应考虑行手术治疗,并使用抗真菌药。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与菌群失调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不符合。 4.下列关于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 A.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 B.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C.外科真菌感染属于条件性感染 D.真菌感染时血培养易发现√ E.伴有厌氧菌感染时易形成脓肿 解析:[解析] 全身胜外科感染不仅由于病原菌,还因其产物内外毒素等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对肌体的损害。常用的两个概念脓毒血症和菌血症。菌血症是脓毒血症的一种,血培养可检出病原菌,多指临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菌血症。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一方面是由于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重点) 1..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其主要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其正常值为10~15mmol/L。 2.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小管Na+,H+的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因此病人发生碱中毒,但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3.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4.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5.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6.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 7.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8.CVP (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9.休克代偿期: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 10.氧供依赖性氧耗:VO2随DO2而相应提高,反映DO2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应提高CO,直至VO2不再随DO2升高而增加为止。 11.应激性溃疡(SU):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受到诸如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打击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胃肠粘膜缺血造成胃肠粘膜的损害。临床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粘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家畜传染病学

家畜传染病学 绪言 一、定义、任务、地位 家畜传染病(Infetious Disease of Demestic Animals)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危害严重的畜禽疾病。 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的规律和终止的条件,以及预防、控制及扑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的科学。本学科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是研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和终止的一般规律以及预防,控制和扑灭畜禽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各论是研究各种畜禽传染病的分布情况、病原特性、流行特点、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治)措施等。家畜传染病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兽医临床骨干课程,尤其是集约化经济动物生产对该学科的依赖性更大,本学科与兽医学中的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药理学、生物统计学等有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好本课程的支撑内容。 二、家畜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在兽医五大临床病中所占的位置最重要,尤其是集约化饲养经济动物,据统计传染病占死亡畜禽的67~69%,近年来由于集约化饲养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传染病的危害更为复杂和严重。1.引起畜禽大规模发病死亡牛瘟:十九世纪南美洲,九百万头死剩几百头; 我国96年畜禽死亡率,较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多; 猪10~12%、牛3~5%、羊7~9%、鸡20~30%。 2.生产性能下降和产品降级 3.影响国际贸易 我国猪饲养量为世界之最47%,而出口量仅1%。 4.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布病、结核、炭疽等、疯牛症,E.coli,O157H7禽流感、口蹄疫等。 5.造成资源浪费三、现状和展望家畜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兽医工作的重要标志。 各国消灭畜禽传染病的数目: 丹麦18种、法国8种、德国6种、美国13种、澳洲7种、中国2种、英国10种前苏联6种我国的现状成绩: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建立起基本完善的各级指挥控制、监督、生产、研究机构; 2.制定法规、法制管理 《家畜禽防疫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诊断、疫苗、药物、防疫措施 4.各地制订中长期疫病控制扑灭规划 5.取得成就:消灭两疫病:牛瘟、牛肺疫 烈性疫病得以控制 常见的疫病有应对的办法问题:1、国内外交流频繁,新疫病出现; 2、生产模式的改变,老问题新表现; 3、病原体基因变化,新菌毒株出现; 4、条件性病原造成生产损失大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一、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增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的过程。 显性感染:病原侵入机体定居增殖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并出现一定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病原侵入机体定居增殖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但不出现临床症状。 抗感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不能进入动物机体,或进入机体后不能定居增殖,从而不能引起机体病理反应。也就是机体对病原有抵抗力。 感染的发生与否主要是病原致病力与机体的抵抗力这对矛盾相互斗争的结果,而双方力量的对比是互动可变的。防病治病的本意是“扶正祛邪”,正是促进这对矛盾互动的结果。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潜伏期和特征临床表现,并有传染性的疾病。也就是显性感染。 传染病的共同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