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的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6.12 KB
- 文档页数:1
脓毒症的名词解释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由于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引发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
下面将对脓毒症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脓毒症(Sepsis):指全身发生的感染反应,并伴有器官功能损害。
脓毒症是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2. 脓毒症休克(Sepsis Shock):脓毒症伴有低血压和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
在脓毒症休克中,全身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外渗,最终导致血容量不足和器官组织灌注不良。
3. 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指机体对严重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增快、呼吸加快等一系列炎症表现。
SIRS是脓毒症的早期阶段,当炎症反应过度增强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脓毒症。
4. 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综合征(Noninfectiou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NIRS):与感染无关的全身炎症反应。
与脓毒症相似,NIRS也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和器官功能损害,但不涉及感染。
5.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s):机体在脓毒症过程中分泌的一系列物质,包括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和化学介质(如一氧化氮、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炎症介质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节和传导,在脓毒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于全身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
MODS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7. 抗感染治疗(Antimicrobial Therapy):脓毒症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和其他抗感染药物。
名词解释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感染,它通常由细菌、病
毒或真菌引起,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
当细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进入
血液中,人体便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炎症细胞,加重呼吸困难。
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它会导致血液凝固、血流阻塞、组织萎缩、脏器功能受损,并逐渐发展为休克或死亡。
脓毒血症的症状很难确定,因为它可能伴随着许多其他问题,例
如关节疼痛、恶心和呕吐、皮疹和关节肿胀等。
因此,只有由医生专
业确诊时,才能确定脓毒血症的病情。
如果被及早诊断,脓毒血症可
能会得到有效治疗。
治疗通常由抗生素组成,其中一些可能会被注射
或给予口服。
如果抗生素无法控制病毒,患者可能需要血液流变治疗
或血液体液置换。
此外,病人还需要接受支持性疗法,以管理疼痛或疾病造成的其
他不良反应,并帮助促进恢复。
脓毒血症的治疗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
人情况来安排,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虽然脓毒血症是危及生命的,但如果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仍有机会恢复健康。
(医学课件)脓毒症液体复苏2023-10-26CATALOGUE目录•脓毒症概述•脓毒症液体复苏的必要性•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方法•脓毒症液体复苏的监测与评估•脓毒症液体复苏的并发症与处理•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案例分享与讨论01脓毒症概述脓毒症定义脓毒症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炎症。
脓毒症定义脓毒症的起源脓毒症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当时人们发现化脓性病菌可以导致远隔感染部位出现相似的炎症反应。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逐渐深入。
脓毒症的命名最初,脓毒症被命名为“败血症”,后来这一名称被弃用,而用“脓毒症”来命名。
这一名称反映了这一疾病的主要特征,即化脓性病菌在血流中繁殖并扩散至其他组织或器官。
脓毒症的分类与分型脓毒症的分类01根据病菌种类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脓毒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肺脓毒症和脑脓毒症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
肺脓毒症02肺脓毒症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通过血流扩散至肺部,引起肺炎、肺脓肿等病变。
这种类型的脓毒症通常由吸入污染的空气或呕吐物引起。
脑脓毒症03脑脓毒症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通过血流扩散至脑部,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病变。
这种类型的脓毒症通常由感染的脑组织或脑脊液引起。
脓毒症的病因主要是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流中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其他组织或器官。
这些病菌通常来自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
病因当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它们会在血流中繁殖并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会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炎症反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这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也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液体渗出到组织或器官中,导致组织或器官水肿。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等严重后果。
病理生理脓毒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02脓毒症液体复苏的必要性脓毒症可能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
第六章脓毒症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感染、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ICU中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联席会议委员会对脓毒症及其相关术语的含义给予了更新和发展,提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概念,并对有关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名词如脓毒症(sepsis)等进行了重新定义,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被国际医学界广泛接受和认可,使人们对于脓毒症的本质与病理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认识到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MODS是反映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机体全身炎症反应不断加剧、持续恶化的结果。
其中MODS是脓毒症连续发展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阶段。
2001年又在这个基础上制订“PIRO”系统,将从P (predisposition,素因)、I(insult,病损性质)、R(response,机体反应)和O(organ dysfunction,器官功能障碍)4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对脓毒症的诊断。
2002年,欧美学者在西班牙发表“巴塞罗那宣言”,呼吁动员全社会力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脓毒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与此相呼应,一项由欧洲危重病学会(ESICM)、美国危重病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ISF)发起,并得到了其他7个学术团体和组织响应的所谓“拯救脓毒症战役”(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被启动。
其目标是:在5年内将脓毒症的病死率降低25%。
目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已于2004年发布。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美国,发病率有1979年的82.7/10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240.4/10万人,年增长率为8.7%。
脓毒血症名词解释
脓毒血症名词解释:脓毒血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以发展为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肿瘤发病率上升,以及侵入性医疗手段的增加,脓毒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脓毒血症早期的临床表现一般包括发热、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精神状态的改变、水肿、高血糖等等,随着病情加重,可以出现低氧血症、低血压、器官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死亡,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
专家提示:脓毒血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人体之后,人可以出现明显发热、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情况。
可以发展为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发病率不断提高。
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脓毒症(sepsis)是危重病症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1、SIRS(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是由于严重的临床损伤性疾病(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
符合以下4项条件中两项以上即可诊断:体温>38.3℃或<36℃心率>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2<32mmHg白细胞总数>12×109/L,或<4×109/L,或杆状核>0.102,Sepsis(脓毒症)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等。
一般认为,脓毒症是由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并不是细菌或毒素直接作用的结果。
脓毒症可以不依赖细菌和毒素的持续存在而发生和发展;细菌和毒素仅起到触发脓毒症的作用,其发展与否及轻重程度则完全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
脓毒症诊断标准感染a:已证明或疑似的感染,同时含有下列某些征象b:发热(中心体温>38.3℃);低温(中心体温<36.0℃)心率>90 bpm 或大于不同年龄的正常心率的2个标准差气促>30 bpm意识状态改变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ml/kg超过24小时高糖血症(血糖>110mg/dl或7.7mM/L)而无糖尿病史炎症参数: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计数>12×109/L);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4×109/L) 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不成熟白细胞>10%C反应蛋白>正常2个标准差;前降钙素>正常2个标准差血流动力学参数:低血压b(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70mmHg,或成人收缩压下降>40mmHg,或按年龄下降>2标准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0% b心排出指数>3.5L/min/m2 c, d器官功能障碍参数:低氧血症(PaO2/FiO2<300)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至少2小时);肌酐增加≥0.5mg/dl凝血异常(INR>1.5或APTT>60秒)腹胀(无肠鸣音)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L)高胆红质血症(总胆红质>4mg/L,或70mmol/L)1组织灌注参数:高乳酸血症(>3mmol/L)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出现花斑在婴幼儿,脓毒症的诊断标准是炎症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再加上感染,并且伴有发热或低温(直肠温度>38.5℃或<35℃)、心动过速(在低温时可以缺乏)以及至少下列一项器官功能改变的提示:意识变化、低氧血症、高乳酸血症和跳跃的脉搏(bounding pulses)3.severe sepsis(严重脓毒症;全身性严重感染):定义为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的脓毒症。
脓毒症
脓毒症(sepsis),sep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腐烂”(decay)
的意思。
sepsis译为脓毒症,但sepsis时不一定有脓,一些症状
和病理变化也并不全是脓和/或毒所致(例如免疫反应),故脓毒
两字并不贴切,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合适的命名。
医学界一直重视重症sepsis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已深入到
分子生物和基因水平,但始终未见有效的特异性疗法,死亡率仍
在28%~50%间,远高于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的12%~19%
和8%。
有关脓毒症的病理学诊断问题,仅依据尸检所见是有一定
局限性的,如何结合临床资料,完善尸检报告值得研究。
本文编
辑了脓毒症的相关资料,共同行参考。
一
、相关概念
感染(infection):微生物存在于或侵入正常组织并引起炎症
反应称为感染。
菌血症(becteremia):血液内存有活菌,仅指培养阳性。
以此
类推,血液中存在病毒、真菌、寄生虫或者其他病原体,分别称之
为病毒血症(viremia)、真菌血症(fungemia)或寄生虫血症(para—
sitemia)等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
drome,sirs):指针对各种严重临床损害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表现为:①体温>38℃或90次/分;③呼吸>20
次/分或paco212×100/l,或10%。
具备两项以上.无论有无感染,即可诊断为。
脓毒血症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脓毒血症是一种由微生物引起的严重全身性感染,其特点是血液中存在大量细菌和毒素。
这种感染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高热、低血压、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脓毒血症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治疗脓毒血症需要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扩容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
部分:
微生物学方面,脓毒血症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并释放大量的内毒素,导致机体的炎症反应失控,进而引起多种严重症状。
在病原菌的选择上,革兰阴性菌比革兰阳性菌更容易引起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手术等。
在感染方面,肺炎、腹膜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都有可能引起脓毒血症;在手术方面,大部分是因为手术后伤口感染繁殖;此外,创伤、烧伤、中毒等也有可能引起脓毒血症。
预防脓毒血症的关键是预防感染,并且尽早发现和治疗感染。
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老年等人群,应注意预防脓毒血症的发生。
脓毒血症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脓毒血症,又被称为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在感染源的基础上,全身炎症反应由正常炎症反应失控而引发。
它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进入体内引起,并且以血液中的感染性物质(也就是细菌或其产物)通过血流散布到全身引起的。
脓毒血症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细胞、分子以及途径的相互作用。
其基本过程通常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病原体侵入、感染和增殖、炎症反应、内皮细胞的异常激活和微循环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功能障碍。
在感染发生后,病原体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细菌或其产物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并最终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可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乏力、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心率增快、呼吸困难、低血压、皮肤和黏膜发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
注意到这些症状的早期迹象非常重要,因为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诊断脓毒血症主要依赖于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辅助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疾病的发展情况。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标志物的检测,以及静脉血培养、细菌毒力因子检测等病原学检查。
治疗脓毒血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治疗感染病灶,二是控制炎症反应。
治疗感染病灶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清创、引流和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旨在尽快控制感染源。
同时,对于控制炎症反应,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和抗炎药物,有时会使用免疫调节剂和细胞因子抑制剂等。
虽然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其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完善。
对于患有脓毒血症的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可疑病例,及早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名词解释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是一种有害的细菌感染,也被称为败血症、败血症、败
血症或败血症。
以其高度具有杀菌活性的霉菌类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它可以传播通过血液和它的分泌物来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细菌会进
入血液流动并引起感染性炎症,进一步导致出血和组织坏死,从而影
响人体营养吸收和调节功能,甚至最终导致死亡。
脓毒血症最常见的
症状是发热、出汗、疲劳、乏力和头痛。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此疾
病可导致心血管系统衰竭和低血压,甚至死亡。
在某些情况下,病原体可能可以通过手术、注射剂或剧烈的摩擦
传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在其他情况下,它可以通过药物或手
术中的医疗工具,如探针、针头、手推车和吸引器传播。
最近,研究
人员已经发现,雾化和气溶胶可能也是一种传播脓毒血症的方式。
最常见的脓毒血症菌种有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衣
原体和肝炎杆菌。
病人一旦接触这些菌种就会发生感染,但是这些菌
种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形成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的诊断通常是通过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液体文库检测,以
及血型定义,根据这些结果和患者的病史来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血液交换、抗病毒治疗和手术治疗。
脓毒血症治疗的成功率很高,如果治疗及时有效,患者可以痊愈。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原发感染病灶的表现外,重症患者还常有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大体包括既往的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脓毒症的症状可能包括寒战、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这些症状可能预示脓毒症。
脓毒症这种感染免疫反应可能非常强烈,以至于机体会失去对它的控制,这种“失调”反应可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被称为脓毒症。
脓毒症如果没有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