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学以致其道》(完美整理版)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8
2014年高考备考:论述类阅读自主招生答题技巧及实例基础知识0325 0658: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自主招生答题技巧及实例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思路方法动笔答题前的准备工作:1、两通读(通读文本、通读试题)2、理清思路,粗知文意、段意。
3、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借助选项)动笔答题时的注意事项:1、看懂试题检测的意图,把握设问点。
2、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把握相关点。
3、筛选整合重要的语句,把握答题点。
4、分析、概括,解释、阐述,均不离主旨。
科技文做题方法:‚找‛:在原文中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
‚比‛:把选项和原文一一对比,找出差别。
科技文常见六种错误类型①张冠李戴:与原文基本一致,选项无误;所问非所答,与题干不一样。
②无中生有:选项中出项原文没有的东西。
逻辑推断严密,有可能对,反之就错。
③曲解文意:关键词正确,关系不对。
例:A是B的C(原文);选项可能是B是A的C。
④因果不当:强加因果;因果倒臵。
‚使‛也是因果。
有因果的词,错误率高达90%。
⑤混淆时间:已、着、过、了等(或然/未然;可能也许,也算此类)⑥混淆范围:以偏概全,部分与整体。
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的词:除了、几乎、部分、有些、一些、可能、大概、也许、将来等;选项中要特别注意的词:一定、全、都、只有、只要、因为、所以、因此、使、既然…就、于是、以致、已经等。
2014新课标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1A。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1B‛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1C。
高考易混字词口诀高考易混字词口诀一松柏高考易混字词口诀本领能耐用功夫,时间时候用工夫;无序改变用变幻,由此变彼用变换;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校对改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权益用权利;总加数量用总和,综合起来用总合;衡量检查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超过限度用过度,入下段用过渡;付诸执行用施行,尝试办理用试行;边线分界用界线,事物性质用界限;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非常急速用急遽,变化迅速用急剧;查实证明用认证,证人证据用人证;全军首领用统帅,统辖率领用统率;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马上立即用及时,到预定时用届时;部下属下用部属,安排布置用部署;启发有悟用启示,公开声明用启事;已得利润用赢利,谋求利润用营利;推卸摆脱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违背触犯用违犯,不遵纪律用违反;节约剩余用节余,结余存额用结余;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爱护培养用抚育,精心喂养用哺育;含混不清用隐晦,顾忌不说用隐讳;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接了当用简捷;某时形势用时势,一个时代用时世;一定要做用须要,一定要有用需要;到期为止用截止,到何时候用截至;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水平用学力;精神智慧用神智,知觉理智用神志;配合适当用协调,和谐统一用谐调;法律条文用法制,依法治国用法治;精微语言用微言,隐晦批评用微词;想念思念用眷念;留恋不走用眷恋;反复强调用申明;公开表态用声明;同一比较用越发;不同比较用更加;专门技术用技能;技巧手艺用技艺;改变看法用刮目;畏惧害怕用侧目;考虑决定用裁决;法律判决用裁定;调查案情用查访;观察了解用察访;流行习惯用风气;高尚风气用风尚;人地相同用一起;时间相同用一齐;提出主张用建议;提出批评用意见;说人坏话用毁谤;无中生有用诽谤;有利作用用效力;速度成效用效率;主观忍耐用坚苦;客观环境用艰苦;内部含有用包含;请人原谅用包涵;互相衔接用联接;结在一起用联结;不公待遇用委屈;事情底细用委曲;不当谋取用牟取;设法取得用谋取;让其认识用引见;推荐别人用引荐;各方聚集用会聚;由少到多用汇聚;法令条例用颁布;公开发布用公布;无发言权用列席;参加会议用出席;一人一事用专集;某一内容用专辑;超出一般用突出;高于周围用凸出;移交嘱咐用交代;坦白罪行用交待;抽象事物用树立;具体事物用竖立;人事联系用结合;器具物品用接合;容纳不气用接受;收下接纳用接收;毫不动摇用坚忍;毫不间断用坚韧;由此及彼用启发;独立领悟用启示;零碎不整用片断;截取一段用片段;现实世界用尘世;世俗之事用尘事;审阅决定用审定;审阅修订用审订;不以为耻用不耻;不愿提及用不齿;小孩晚辈用抚养;平辈之间用扶养。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4高考试题汇编0726 1514(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乳愚曾孙也。
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
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
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
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
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咸淳末,除知安吉州。
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
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早,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
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囤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
大兵至,军其东西门。
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
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约:“众散,元帅不杀汝。
”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
”良淳叱去之。
命家人出避,乃闭閤自经。
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
”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汗尚:盛行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①民岂乐为盗哉②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而③良淳劝富人出栗振之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⑥人皆倒囷以应之A.①②④ B. ①⑤⑥C.②③⑥ D. 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
全国百强名校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民通过微博、跟帖等介入公共事务、关注政府决策、跟踪名人举动,显示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也使公权部门和名人感到无处不在的约束和监督。
但是也要看到,网络也是谣言、谎言、辱骂等不良话语和负面情绪蔓延的地方。
网民在讨论社会热点时,往往会过度解释、宣泄情绪,这无益于自由讨论的氛围和理性平和心境的构建。
网络传播者动辄刻意追求集中火力的哄骂效应。
一些社会现象在获得真相之前便迅即在网络上引起一片讨伐之声,落井之石铺天盖地。
在炮轰与起哄之后,还原话语真相和语境真实的努力已经变得脆弱无力。
事情缘何发生,在怎样的条件下进展的,矛盾是如何升级的;这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怎么说的,是怎样传播和扭曲的,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实质上关系到批判的意义和价值。
媒体和网络的兴师问罪,放大了负面效应,激化了矛盾冲突。
网络媒体对各种怪现象、各种雷人事件有一种潜在的需求。
苍蝇总是要叮有缝的蛋。
即使稀松平常的事件,媒体也会想办法用哗众取宠的雷人标题吸引眼球。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些急于出名(包括出恶名)的人瞅准了这一点,故意制造雷人话语,以此来吸引公众注意力。
对惊人之语的过度消费是当下媒体和网络之病,也是舆论让乌合之众为之疯狂的圈套和陷阱。
事实上,一些雷人话语确实出自一些素质不高的人之口,但也确实有一些雷人话语有其特定的语境和情绪背景,也有一些雷人话语则是网络推手空穴来风凭空炮制的。
我们如果整日周旋在这些雷人话语之中,势必会影响思想的深刻和社会的宽容,也会白白消耗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资源和情感资源。
有人认为,虽然一些网络事件是人为推动的,但所体现的社会心理却是真实的,譬如对腐败愤怒、对教育现状不满、对贫富差距拉大担忧等等。
第十课学以致其道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
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2.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
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
孔子回鲁后樊拜其为师。
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
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
“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
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本课主要是关于治学修养方面的论述。
孔子认为,君子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得道,而要达到道的境界,就要通过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
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好不好,不在于他的文化知识怎么样,而在于他能不能实践“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好学,要广泛地学习,踏实地思考。
从《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的弟子很多,其中很多人都有专长,通过学习都能出仕为官,并能把学过的东西用于治理国家,而且很有能力,这都说明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是有成效的。
十学以致其道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孔子一向以博学著称,然而孔子的博学是以他的好学为前提的,故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丘之好学也”而已。
我们应该看到,孔子所讲的学习,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本知识,更不仅仅是坐而悟道,而是从社会人生的大背景,尤其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去理解学习。
读书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乃至日常的行为规范,也是学习——学习是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孔子看来,一切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应用:“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甚至于认为,一个人如果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即便这个人没有学习也已经如同学习了:“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基础梳理一、重要字词1.字音字形馁.(něi)圃.(pǔ)笃.志(dǔ)2.通假字女.为君子儒(通“汝”,你)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通“无”,没有)3.重要词语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诚,真诚)居无求安.(安适)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贤贤易.色(轻视)攻.乎异端(治)求之与?抑.与之与(还是)博学而笃.志(确定的,引申为坚定)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名词作状语,用襁褓)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匡正)贤.①贤.②易色(①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推崇。
②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德)事父母能竭.其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竭尽、用尽)不贰.过(数词活用为动词,重复出现)6.成语积累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是礼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宾语前置而亦何常师之有3.介宾短语后置敏于事而慎于言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子禽问于子贡曰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4.主谓倒装小人哉,樊须也三、《论语》名句识记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2014高考文言虚词终极整理版四基础知识0419 1400:十五、与【本义】动词,赐予别人一勺饭食——赐予、给予。
【成语举例】多许少与——与人方便【成语例释】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
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经典文言】①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引申义】1.给予别人东西是为了和别人——结交、亲附【成语例释】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
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经典文言】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合纵缔交,相与为一2.与之亲近则容易赞成他的观点——赞成、赞许、援助【经典文言】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贾谊《过秦论》)——吾与点也——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假借义】1、介词。
(1)比,和……比较。
【经典文言】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给,替。
【经典文言】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3)介词。
和,跟,同。
【经典文言】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③竖子不足与(之)谋——吾与汝毕力平险④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⑤也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⑥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1.连词,相当于“和”“同”“跟”。
注意:此用法与介词用法要分清,义同而在句中所做成分不同,所以用法不同。
【成语举例】不足与谋——与虎谋皮【成语例释】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
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经典文言】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践灭吴》)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疑问或感叹,后作“欤”,此义项读音为yú。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试题 2019.091,临之以庄,则敬;,;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曰:“如斯而已乎?”②我欲仁,斯仁至矣③为之,犹贤乎已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3,下列对加点“以”字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孙以出之,信以成之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③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道”是“治理”之义的一项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C.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D.忠告而善道之5,对下列句子中“过”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求无乃尔是过与?过:话说过头 B.且尔言过矣过:犯错C.是谁之过与过:过错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过错6,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不得己而去(一定) B.使民敬.忠以劝(勤勉努力)C.钟鼓云乎哉(说) D.克己复礼(约束)7,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己欲立而立人(自立) B.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即使)C.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 D.三年之丧,期己久矣(一周年)8,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B.周监于二代C.女安,则为之 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学以致其道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子夏说:“各行业的工匠要〔整天〕在作坊里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君子要〔毕生〕学习到达实现道的目的。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学以致其道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学以致其道》教案学习目标:1,探究学习之道2,积存名句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学以致其道“学”,就是学习,“致”,就是获得,“道”,就是道义,“以”,相当于“来”,这样全部标题就是“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寻求的道。
什么是“道”?这里有几种说明,你觉得哪种知道比较好:(1)道路(2)途径、规则(规律、规范)(3)道理(学说、真谛)(4)技能(方法)等这里应当作道理、道义比较公道。
通过对标题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谈学习问题的文章,对于“学习”,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凝听他那睿智的言语。
二准确解读文本: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道理:学习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了。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道理:清心寡欲,一心向学,才能有所为。
4,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道理:好学的人,是理性的,不会太情绪化,不会无故的发脾气;好学的人,不会重蹈覆辙,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5,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道理:学无止境,要有坚定的意志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要勤学好问,多加摸索。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理:学习态度要老实,不要不懂装懂。
三,总结:1,学习是获得能力、方法、智慧、美德的唯独途径。
2,学习的目标:第1则19.7、第2则14.24、第5则6.13为提高自己的修养、能力、境域而学习,而不是为了逢迎别人的期许而急功近利。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及参考答案高考试题及解析0610 0909: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及参考答案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涮羊肉(shuàn)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学以致其道》课件教案0831 0720:《<论语>选读》课课练 *10《学以致其道》【学生版】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女为君子儒⑶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⑵求之与?⑷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则四方之民襁负其⑶贤贤易色子而至矣⑵贤贤易色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君子学以致其⑶夫子至于是邦也道⑵古之学者为己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君子学以致其道⑷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⑵唯小人哉,樊须也!⑸而亦何常师之有⑶敏于事而慎于言⑹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耕也,馁在其中矣(寒冷)B.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不)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快)C.就有道而正焉(走向,到)贤贤易色(轻视)D.事君能致其身(获得)不迁怒,不贰过(同样的错误犯两次)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攻乎异端(邪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湮没)B.而亦何常师之有(水平平常的老师)抑与之与(还是)C.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大概)切问而近思(迫切)D.诲女知之乎(教导)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全)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君子学以致其道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B.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C.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之求之也C.女为君子儒古之学者为己 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②莫不有文武之道焉③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④仲尼焉学?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A.敏于事而慎于言 B.就有道而正焉C.我非生而知之者 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没有哪个地方不存在文武之道。
】B.求之与,抑与之与?【是他去求他们呢,还是他给他们呢?】C.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先生求知的方法,大概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先生何处不学?而且又哪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老师呢?】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求学的人学习则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B.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皇上喜欢诚信,那么百姓没有谁敢不动用感情。
】C.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来匡正自己。
】D.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要惩治那些杂学邪说,这是一种祸害啊。
】六、名句背诵检测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⑵古之学者为己,。
⑶耕也,;学也,。
⑷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
⑸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⑹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
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⑻贤者识其大者,。
⑼,,仁在其中矣。
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选读》课课练 *10《学以致其道》【教师版】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亡无⑴女为君子儒女汝⑶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⑵求之与?与欤⑷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与欤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A 用襁褓⑶贤贤易色E贤德⑵贤贤易色H 以…为贤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君子学以致其道通过…获得从而导致坏结果⑶夫子至于是邦也来到连词,表另提一事⑵古之学者为己求学的人学有所成之人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君子学以致其道“以”宾前⑷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状后⑵唯小人哉,樊须也!主语后置⑸而亦何常师之有“之”宾前⑶敏于事而慎于言状后⑹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以”宾前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耕也,馁在其中矣(寒冷)B.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不)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快)C.就有道而正焉(走向,到)贤贤易色(轻视)D.事君能致其身(获得)不迁怒,不贰过(同样的错误犯两次)1.C【A馁(饥饿),B莫(没有什么人,没有谁),D致(献出)】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攻乎异端(邪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湮没)B.而亦何常师之有(水平平常的老师)抑与之与(还是)C.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大概)切问而近思(迫切)D.诲女知之乎(教导)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全)2.A【B常师之有(固定不变的老师),C切(切实),D安(舒适)】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君子学以致其道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B.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C.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B【B与例句均是介词,意思是“通过”;B连词,表目的,“而,来”;C 连词,表原因,“因为”;D连词,表修饰,“而,地”】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之求之也C.女为君子儒古之学者为己 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4.D【D均是连词,表让步,相当于“即使”;A介词,对于/介词,跟,同;B代词,代知识/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动词,成为,做/介词,为了】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②莫不有文武之道焉③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④仲尼焉学?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5.C【①②均是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③句首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严重“哪里,怎么”;④疑问代词,相当于“何处,哪里”】6.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A.敏于事而慎于言 B.就有道而正焉C.我非生而知之者 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6.B【B与例句均是连词,表目的,来;A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并且”;C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D连词,表递进,相当于“而且”】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没有哪个地方不存在文武之道。
】B.求之与,抑与之与?【是他去求他们呢,还是他给他们呢?】C.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先生求知的方法,大概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先生何处不学?而且又哪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老师呢?】7.B【应译为:是他去求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讲给他听的呢?】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求学的人学习则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B.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皇上喜欢诚信,那么百姓没有谁敢不动用感情。
】C.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来匡正自己。
】D.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要惩治那些杂学邪说,这是一种祸害啊。
】8.B【应译为:长官喜好诚信,那么百姓没有谁敢不真心实意。
】六、名句背诵检测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君子学以致其道⑵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⑶耕也,;学也,。
馁在其中矣/禄在其中矣⑷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敬/则民莫敢不服则民莫敢不用情⑸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⑹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
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⑻贤者识其大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⑼,,仁在其中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