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下复习资料4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0
外国文学史复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 :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X 畴。
特征:真实性〔生活、历史、细节〕;批判性〔社会、内部心灵〕;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
1、法国是欧洲19c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a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宣言书〕“反映当代生活〞;b《红与黑》奠基之作。
2、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期:1850前,脱胎于浪漫主义小说,带有其痕迹〔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1850后,福楼拜:如实反映平庸时代里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事,叙事上重大革新。
3、《红与黑》 * ;〔1〕书名的意义:a从生活道路看,红代表军服,黑象征教士道袍,于连谋取前程的两种道路;b历史背景,红-拿破仑时代,黑-封建统治,于连活在两者交接的时代;c创作意图,两个预言性场面:血红的圣水和写有“第一部〞的纸片。
2〕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副标题[1830年纪事]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
3〕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
4〕艺术成就:a心理描写,心理独白:以冷漠态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着力表现人物内心挣扎和对外部社会的态度;b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例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从外貌到品行的塑造都非常鲜明,身居急需社会责任感的职责却有着虚伪贪婪的特质;c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继承《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又向“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时间地点迅速变化,人物若隐若现,呈现现代因素。
4、巴尔扎克的文学贡献:时代历史的书记员;金钱时代人类灵魂的发掘者特征——由外而内地反映生活5、《人间喜剧》1〕名词解释: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
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2.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社会的变化。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4.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
5.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
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
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君特·格拉斯《铁皮鼓》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纳博科夫《洛丽塔》重点作家作品:英国代表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奥勃洛摩夫性格:奥勃洛摩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禀赋聪慧,也有上进的要求,但贵族子弟那种长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能力,逐渐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尸。
这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一种,人称“奥勃洛摩夫性格”。
2、一派出色的小说家:指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马克思称赞他们是“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认为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的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比较浓,认为他们向世界揭示的社会真理,比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3、社会问题剧: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十九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目的在于提出社会问题的剧本。
他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外表,揭示其中种种黑暗和罪恶,从而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反对传统的封建道德,抨击资产阶级的市侩意识,争取民主独立,主张妇女解放,等等。
其目的是在呼吁进行社会革命,带有改良主义色彩。
4、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1不以暴力抗恶。
2道德的自我完善。
3博爱思想。
5、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
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
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6、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
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大全第一节概述批判现实主义1、名词解释: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司汤达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长篇小说见长。
代表人物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2、特点:l 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
l 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
l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第二节司汤达一、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二、《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其第一篇美学著作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三、《红与黑》——表达反复辟的深刻主题【小说原名《于连》,副题“1830年纪事”。
】1、于连的形象: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l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形成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身受启蒙思想影响,崇拜拿破仑,希望建功立业,但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投靠教会,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l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做家庭教师时,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为了出人头地,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后与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l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l 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下学期复习题一、福楼拜1.创作特色。
(1)实证式写作。
真实的反映社会,揭露社会阴暗面;材料翔实精确,广泛调查,分析研究。
“材料派大师”。
(2)客观化原则。
严格写实,冷静客观的叙述。
寓思想于形象,客观展示而不做主观评价。
(3)细致精微的描绘(白描手法)。
日常生活场景与风土人情的描绘。
语言形式的优美。
追求语言的精确完美与最大限度的表现力。
*2.《包法利夫人》中爱玛形象及悲剧原因。
(1)形象: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爱好虚荣的妇女形象,修道院里的禁欲生活、乡村少女狭窄的视野、浪漫小说给了她过分想象和自由的刺激,培养了她耽于幻想、不安现状、脱离实际的品质。
再加上现实生活的沉闷、庸俗和卑琐,丈夫的平庸使她厌倦,赖昂和罗道耳弗使她一步步走向堕落。
揭示了资产主义的罪恶。
(2)悲剧原因:A.客观:平庸,污浊的生活环境。
a.修道院禁欲的教育,激起了她对贵族生活不可抑制的羡慕。
b.资产阶级的勾引和戕害。
c.丈夫的平庸无能,狭隘闭塞、单调沉闷的外省环境和缺乏精神生活的家庭。
B.主观: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对贵族生活的向往。
二、狄更斯*1、创作分期及主要作品(1)第一时期:《皮克威克外传》、《奥列弗•退斯特》、《老古玩店》。
小人物主人公与善良的有产者,温情色彩与讽刺风格。
(2)第二时期:《美国札记》、《董贝父子》、《小杜丽》、《大卫•科波菲尔》。
人性探索,金钱批判。
情感教育改造社会的理想。
艺术上冷峻愤懑色彩。
(3)第三时期:《双城记》、《远大前程》、《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鲜明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社会矛盾揭示。
人物的典型性、结构的复杂性。
2.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前,法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通过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罪行及梅尼特医生的冤案,揭示了封建贵族与广大人民之间矛盾,从而形象地说明革命的爆发示贵族残暴统治的结果,因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正义的;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法国贵族政治上的反动、顽固,生活上的骄奢淫逸,道德上的败坏、腐朽,深刻地鞭挞凶残暴虐地反动的本性。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外国文学知识也是期末开考的一个考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名词解释:1、含泪的笑:是果戈里的描写小人物的作品的一种方法,他是以含泪的笑来写小人物的悲哀的。
这种含泪的笑,有幽默也有讽刺,既有同情不平,也有鞭笞。
这是一种“被深沉的悲哀和忧郁的感情所压倒的谐趣。
”果戈里在深刻揭露贵族地主庸俗、卑劣和堕落的同时,又向这些寄生虫表现同情和哀婉。
在揭示小人物可笑又可悲的命运时,既有调侃,又给与深切的同情。
这种谐趣时而以发笑,最终催人泪下,这正是果戈里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果戈里的含泪的笑在杀尼古拉统治的黑暗年代,是鞭笞专制农奴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使果戈里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
2、冰山原则: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
海明威常用象征把抽象变为具象,在让读者从具体物象出发,去揭发经验想象和情感。
从而挖掘其中的意蕴,其四大要素为: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3、人物再现: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使用的一种连接各部作品的方法。
人物再现法有以下几个方面:A、同意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B、通过人物的叙述、隐喻类别将散见于其他小说中的人物和世界加以罗列交持;C、把多部作品中曾出现的人物放在某部小说中描写。
巴尔扎克常用人物在线的方法,使以前作品中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现,从而把人间喜剧中的许多情节贯穿起来,在展现人物在不同阶级的思想性格发展。
也表现了人物生活的全过程,以及时代变迁。
4、湖畔派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主要文学流派,是当时欧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产生: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不满,贫富对立更尖锐,阶级压迫更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更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特点:①浓郁的主观抒情性。
偏爱表现主观的思想,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作品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②传奇性。
追求新奇,不满现实,对一切非凡的事情有强烈的兴趣③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期达到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印象的效果。
辞藻华丽,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
④对民间文学的重视。
利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进行创作,包括民间传说、民歌、民谣等⑤在体裁形式上多种多样,具有强烈感情色彩。
如抒情诗、抒情叙事诗、戏剧、历史剧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作品主题:鞭挞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揭露社会的不平,对受压迫者和贫苦人的同情《巴黎圣母院》: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的同情(弗罗洛、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悲惨世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苦人注定要过悲惨的生活,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就是反对穷人的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品主题:表达诗人渴望自由,反映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反人民的本质《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他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奋起战斗;既接受了启蒙影响,想有所作为,又带有十二月党人脱离人民的弱点,同时不能克服贵族的懒散恶习。
他们聪明而有教养,自视清高,跟周围人格格不入,但不打算面对现实、深入实际,结果一事无成。
作品反映了俄国19世纪20年代贵族青年的彷徨苦闷和自私自利的品性,揭露与批判贵族社会的腐败和丑恶。
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
其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其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其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名词解释:1.湖畔派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诗歌流派。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是第一代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他们都经历过从拥护法国大革命到对革命失望的过程,又因为憎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而远离城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描写湖光山色,缅怀、美化中古宗法制的农村生活,诅咒城市文明,因而被人们称为“湖畔派”。
他们的诗歌一扫18世纪矫揉造作的诗风,采用新题材、新韵律、新语言,具有清新、明朗、恬静、深邃的风格。
他们浪漫主义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推动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对当时及后世作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欧那尼》决战《欧那尼》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在1830年写的剧本。
它叙述16世纪西班牙贵族欧那尼为报父仇反抗国王的故事,表现出反封建、反暴君的主题。
情节曲折离奇。
悲剧性题材与喜剧性场面交错。
时间地点随意变换,打破了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限制。
人物形象传奇色彩很浓,性格对照鲜明,尤其是以沦为海盗的欧那尼的高尚行为同国王卑劣无耻相对照,这更是为古典主义法则所不容的。
全剧从内容到风格都是浪漫主义的。
它公演前,保守派诋毁污蔑;2月25日公演时,保守派人在剧场挑衅捣乱。
而浪漫派则公开赞扬,临场喝彩。
两派力量在剧场斗争得很激烈。
最后,以《欧那尼》的胜利演出而告终。
从此,浪漫主义戏剧战胜了古典主义戏剧。
文学史家称这场斗争为“《欧那尼》决战”。
3.威赛克斯小说这是哈代一组小说的总称。
威塞克斯是哈代的家乡、英国西南部道塞特郡附近地区的古称。
作家以它为背景,写出一系列小说,反映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状况。
这系列小说就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4.拜伦式英雄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主人公,都是些高傲、孤独、倔强的判逆者。
他们宁死不屈。
并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
而他们反抗社会是出于个人的原因,只追求个人的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
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
二、名词解释1、《红与黑》:法国作家斯汤达的代表作,描写了于连这个在复辟时代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并通过他的遭遇和命运,提出了在一定历史阶段都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的关系。
2、人物再现手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结构方法,即让同一个人物在几部作品中出现,每部作品只表现他的一个阶段或一个侧面,几部作品共同完成对他的生活史的描写,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同时,又从这个人物的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人物再现法”也使得不同的作品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一个虚构的地名,哈代用它来代表它所描写的地区——他的家乡多塞特郡一带。
“威塞克斯”不仅将所有的小说连成一个整体,而且使小说的基调得以和谐统一。
4、“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5、硬汉形象:是指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种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他们无论在怎样的危难困苦的逆境中,都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完美地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6、冰山原则: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象海上漂浮的冰山,有7/8应该在水下。
因此,他要获得的是一种言外之意、趣外之旨。
7、电报式文体:指海明威在创作中形成的一种非常简洁、清新、干净的文体,避免使用描写的手法,避免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词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词汇准确易懂。
8、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相对于19世纪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人们习惯将这一时期称为“白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