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语文复习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024年统编版语文初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题干: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融化(róng huà)沉默(chén mò)轰鸣(hōng míng)B. 草原(cǎo yuán)岩石(yán shí)峰回路转(fēng huí huí zhuǎn)C. 梦魇(mèng yǎn)磕绊(kē bàn)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D. 淹没(yān mò)融洽(róng qià)息息相关(xīxī xiāng guān)2、题干: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准确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爱劳动,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C.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D. 这种方法对于治疗感冒有显著效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每次见到老师总是谦虚谨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B. 望着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我心中充满了敬意。
C. 经过这次失败,他终于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每周增加一小时的阅读课。
B. 小明在这次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他的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C.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不仅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还增长了知识。
D. 看着那漫天的烟花,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每周安排一节传统文化教育课。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乙文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D.太守谓谁(对……说)(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
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初中九上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迸溅(bèng)应和(hè)B. 踌躇(chóu)锲而不舍(qiè)蹒跚(pán)C. 踌躇(chóu)锲而不舍(qì)蹒跚(pán)D. 倔强(jué)迸溅(bèng)应和(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需要进一步修改。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考试。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像一只猛虎下山。
D. 他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鹰。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B.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没有来?难道他生病了吗?B. 他为什么没有来?因为他生病了。
C. 他为什么没有来?这真是个谜。
D. 他为什么没有来?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C.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D. 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快。
C. 他跑得像火车一样快。
D. 他跑得像飞机一样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成功了。
B. 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从未放弃。
C. 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9年级上册语文考试卷子一、积累与运用(2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妖娆(ráo)风骚(sāo)嘶哑(sī)呢喃(nán)B. 飘逸(yì)摇曳(yè)枉然(wǎng)丰润(rùn)C. 娉婷(pīn)冠冕(guān)忧戚(qī)亵渎(xiè)D. 调和(tiáo)解剖(pō)强聒不舍(guō)旁骛(wù)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富丽堂皇彬彬有礼。
B. 大发雷霆自吹自擂娇揉造作附庸风雅。
C. 随机应变鸠占雀巢形销骨立李代桃僵。
D. 相得益彰一意孤行自惭形秽扭捏做态。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二)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10分)(三)综合性学习(5分)7.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3分)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小说,并说明理由。
(2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古诗词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 - 9题。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选文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
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坐凌事当并诛/坐以待毙B.淮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C.淮与宣帝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特原淮妻/原形毕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3)结合选文,说说宣帝为什么“特原淮妻”。
2.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大臣/责之/日C. 士大夫/莫/敢往别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B.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山东省泰安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1)wéi kuàng ()(2)píng shí ()(3)zhēn y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旅行收获颇丰。
(颇:很,非常)B. 那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离奇:非常奇怪)C. 她的歌声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如泣如诉:像哭泣一样,形容歌声悲凉动人)D. 他总是三心二意,做事情没有恒心。
(恒心:坚持不改变的心)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贮藏(zhù)憎恶(zèng)哺育(bǔ)B. 狭隘(ài)脸颊(jiá)遗骸(hái)C. 模样(mó)挑剔(tī)谬论(miù)D. 玷污(diàn)炫耀(xuàn)露骨(lòu)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昨天我们去了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古代的文物,让人叹为观止。
B. 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篇关于环保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C. 我们在公园里散步,享受着新鲜空气,听着鸟儿清脆的歌生,心情格外舒畅。
D.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1)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潭影深(tān yǐng shēn)精卫填(tián)海B.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C.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漫步在(màn bù zài)D. 炽热(chì rè)暮气沉沉(mùqì chén chén)6、(2)请根据下列诗句,完成相应的题目。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C. 蹉跎岁月(cuōtuó suì yuè)D.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绿色校园,从我做起”的环保活动。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D. 请问您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我会尽我所能为您解答。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jī xíng)奇迹(qí jì)沉默(chén mò)B. 畸形(jī xíng)奇迹(qí jì)沉默(chén mò)C. 畸形(jī xíng)奇迹(qí jì)沉默(chén mò)D. 畸形(jī xíng)奇迹(qí jì)沉默(chén m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座城市在短短的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每一位来过这里的人都会难以忘怀。
B.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C. 他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了他的勇敢、智慧和毅力,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②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航:小船。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结合全词,“”、“”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古诗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初三上语文复习测试卷(四)(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字词句理解:(53分)(一)在下列()中填上合适的汉字或拼音:8分1、三省.()吾身2、喟.()然叹曰3、一cù()而就4、乞人不xiè()5、一dān()食,一豆羹.()6、寝rèn()7、庖.()丁8、駢.()死(二)解释加点的词:10分1、谋而不忠.()2、传.不习乎()3、吾与.点也()4、其恕.乎()5、是亦不可以已.乎()6、顾玩..所见()7、才美不外见.()8、妄.见之也()9、策.之不以其道()10、食.马者()(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6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2、何以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3、则可以辟患.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四)解释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8分1、其.恕乎()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蹴尔而与.之()所见非牛与.马()3、存想之.所致()虽执鞭之.士()4、富而.可求也()咏而.归()(五)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填空:15分1、我们读过的《论语》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主张君子应成人之美,其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订鬼》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家。
此文作者提出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表达诗人全家欣喜、准备还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词《书江西造口壁》中极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下面这段话中以“缝鞋垫”和“做西服”打比方,要说明什么道理?联想集团培养人才的第一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
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裁缝师有相同的道理。
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做西服。
二、阅读与理解:(27分)(一)鱼我所欲也(片段)(14分)(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1) 鱼,我所欲.也( ) (2)故不为苟.得也( ) (3) 向.为身死而不受( )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2、依课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缺漏的句子,并翻译这句话:3分所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1)段作者以___________方法,引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第(2)段从什么角度论证论点?请简要说明。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许多仁人志士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举出两个符合此观点的人物,并写出其相关的言论。
(多写一个可加2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杨修颖悟(13分)杨德祖(即杨修)为魏武(即曹操)主簿。
时作相国门,始构榱cu ī桷ju é(椽子),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而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送给)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八)欣赏右边这幅题为“父子”的漫画,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1)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2)杨见即令坏.之()(3)既而..曰()(4)魏武啖.少许()2、根据上下文的理解,给下面这话断句:(请用|| 线)2分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3、文中用到“析字”,即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析形、析义、析音等形式,来表达情意的一种修辞格,如“题门作‘活’字”——阔。
看下面这句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所析何字?这句词表达何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对文中的杨修和魏武给予一定的评价。
2分杨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完本文,你最想对杨修说的一句话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附加题:(20分)贪财亡身永之氓(古代称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横渡)湘水中济(过河)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平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一会儿)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要钱干什么)?”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1、给下面这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3分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其侣.曰()(2)何不去.之()(3)有顷益怠.()(4)蔽.之甚()3、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永之人”开始在河中还能“曰”,后来却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
写同伴们为之焦急,不解,气愤传神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4、”永之人”最善游,但那人为何”溺死”?说明他是怎样的人。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此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20分)生命之花是靠享受来供应养料的。
生命是博大丰富的。
可享受的东西无穷之多;生命又是很短暂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会稍纵即逝。
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追求精神享受。
有的人追求享受而身败名裂,有的人追求享受却青云直上。
有人说享受是金,有人说享受是土……这则材料中的“享受”能引起你联想些什么呢?请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所写内容必须扣“享受”这一话题。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第四卷一、(一)1、xǐng 2、kuì3、蹴4屑5、箪gēng 6、衽7、páo 8、pián (二)1、诚心诚意2、老师传授的知识3、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4、赞赏5、停止6、仔细端详7、显露、表现8、荒诞、无根据9、鞭打10、饲养(三)1、古义:好处, 今义:增加2、验证; 成效3、祸患、灾难; 害、患病(四)1、加强语气他的2、给和3、助词无义的4、如果顺接连词(五)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真的不识千里马吧!2、人生病见到鬼,犹如伯乐看马,庖丁看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