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品】最新抚触、主动操、主被动操技能操作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8
抚触操教案课程名称:抚触操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抚触操的概念和作用;2.学习常见的抚触操手法和技巧;3.培养对身体和情绪的觉察能力;4.促进身心健康,减轻压力和焦虑。
课程内容: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始前,通过简单的讨论和问题引导学生对抚触操的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1. 什么是抚触操?- 解释抚触操的定义:抚触操是一种通过触摸、按摩等手法刺激身体的练习方法,以提升身心健康和放松心情。
2. 抚触操的作用:- 阐述抚触操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增强免疫力、减轻压力和焦虑等。
3. 常见的抚触操手法和技巧:a. 轻柔揉捏法:- 分步讲解揉捏法的基本手势,并示范正确的揉捏方式。
- 练习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
b. 按摩推拿法:- 介绍按摩推拿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例如穴位按摩、推拿手法等。
- 请学生配对进行简单的按摩推拿练习,注意互相合作和沟通。
c. 轻拍敲打法:- 讲解轻拍敲打手法的正确姿势和注意事项。
- 提醒学生在练习时要避免过度敲打,以免引起不适。
4. 情绪和身体的觉察练习:-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情绪变化。
- 让学生尝试用抚触操手法放松身体,并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5. 抚触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抚触操在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和提升注意力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总结和反馈:课程结束时,提醒学生将抚触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定期进行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个人体验。
高级育儿师抚触操教案
教案标题:高级育儿师抚触操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抚触操的定义、目的和好处。
2. 学习抚触操的正确技巧和方法。
3. 掌握如何使用抚触操促进婴儿的身体和认知发展。
4. 培养高级育儿师在实施抚触操时的专业技能。
教案步骤:
引入:
1. 介绍抚触操的概念和定义,解释其对婴儿发展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和学习内容。
主体:
3. 解释抚触操的好处,包括促进婴儿的身体发育、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感官发展、增进亲子关系等。
4. 介绍抚触操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手部的温度和压力控制、抚触的节奏和速度、选择适合的抚触部位等。
5. 演示正确的抚触操动作,并要求学员模仿练习。
6. 强调抚触操的注意事项,如确保环境安全、保持适当的沟通和互动、注意婴儿的反应等。
实践:
7. 将学员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学员扮演高级育儿师,另一名学员扮演婴儿。
让学员们在模拟情境中实践抚触操技巧。
8. 观察和评价学员的实践表现,提供反馈和指导。
总结:
9.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抚触操在高级育儿师工作中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员继续学习和实践抚触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案评估:
11.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用于评估学员对抚触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2. 收集学员的问卷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教案拓展:
13. 鼓励学员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其他育儿技巧和方法,如按摩、音乐疗法等,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新生儿抚触被动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生儿抚触被动操。
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第2章《新生儿的护理》的第4节“新生儿抚触与被动操”,详细内容包括新生儿抚触的意义、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以及被动操的具体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意义,认识到其在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操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步骤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新生儿模型、抚触油、毛巾、浴巾、婴儿秤、计时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新生儿抚触被动操在实际护理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1)新生儿抚触的意义: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增进亲子关系等。
(2)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步骤: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
3. 操作演示:(1)教师示范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操作过程,讲解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操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意义2. 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步骤3.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答案:操作技巧:(1)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凉。
(2)抚触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3)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注意事项:(1)操作前,洗净双手,保持指甲短而光滑。
(2)避免在新生儿进食后立即进行抚触,以免引起呕吐。
(3)抚触油要适量,避免过量使用。
2. 拓展延伸:了解新生儿抚触被动操在其他国家的应用和推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操作演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新生儿抚触被动操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婴儿主被动操新教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婴儿主被动操新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婴儿主被动操的实践应用”和第四章“婴儿主被动操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婴儿主被动操的实践应用,包括操作者的姿势、婴儿的姿势、动作的顺序和要点等。
第四章则重点讲解了婴儿主被动操的注意事项,如婴儿的健康状况、环境布置、操作者的注意事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婴儿主被动操的基本动作和顺序,能够独立完成一套婴儿主被动操。
2. 培养学生对婴儿主被动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婴儿护理的热爱。
3. 使学生了解婴儿主被动操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儿主被动操的基本动作和顺序的掌握。
难点:婴儿主被动操的实践应用和注意事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婴儿主被动操教学视频、图片、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婴儿主被动操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婴儿主被动操的基本动作和顺序,以及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
3.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婴儿主被动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动作。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婴儿主被动操的注意事项,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婴儿主被动操第三章:实践应用1. 操作者姿势2. 婴儿姿势3. 动作顺序4. 动作要点第四章:注意事项1. 婴儿健康状况2. 环境布置3. 操作者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婴儿主被动操的实践应用的心得体会。
作业答案:通过学习婴儿主被动操的实践应用,我深刻体会到了婴儿护理的重要性。
在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摆放婴儿的姿势,掌握了各个动作的顺序和要点。
我发现,只有做到位,才能够真正达到锻炼婴儿身体的目的。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婴儿主被动操的注意事项,如婴儿的健康状况、环境布置等,这些都是保证婴儿安全的重要因素。
2024年婴儿主被动操新教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婴儿主被动操新教材,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二章婴儿主被动操基本操作详细内容:第一节婴儿主被动操概述;第二节婴儿主被动操的基本动作2. 教材章节:第三章婴儿主被动操实践应用详细内容:第一节婴儿主被动操编排原则;第二节婴儿主被动操实践操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儿主被动操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编排婴儿主被动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关爱婴儿,关注婴儿早期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儿主被动操的编排原则及实践操作。
2. 教学重点:婴儿主被动操的基本动作及操作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儿主被动操视频、PPT、教案。
2. 学具:婴儿模型、瑜伽垫、音乐播放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婴儿主被动操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1)婴儿主被动操概述:讲解婴儿主被动操的定义、作用和适用年龄。
(2)婴儿主被动操基本动作:讲解每个动作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展示婴儿主被动操编排原则,进行示范操作。
(2)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指导纠正。
4. 随堂练习:学生自行编排婴儿主被动操,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婴儿主被动操基本概念2. 婴儿主被动操基本动作3. 婴儿主被动操编排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编写一组婴儿主被动操,并说明编排原则。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婴儿主被动操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但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动作不熟练、编排原则理解不透彻等,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婴儿早期发展,了解婴儿主被动操在婴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婴儿主被动操的编排原则及实践操作。
2024年婴儿抚触动作图解演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婴儿护理实践教程》第十一章“婴儿抚触技巧”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婴儿抚触的基本概念、作用、操作技巧以及抚触动作图解。
重点章节为11.3节“常见抚触动作及图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儿抚触的基本概念、作用及操作技巧;2. 掌握常见抚触动作,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3. 提高学生对婴儿护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抚触动作的熟练掌握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婴儿抚触的基本概念、作用、操作技巧以及常见抚触动作图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儿抚触动作图解演示课件、投影仪;2. 学具:婴儿护理模拟人、抚触油、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婴儿抚触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婴儿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婴儿抚触的基本概念、作用、操作技巧。
3. 抚触动作图解演示(1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常见抚触动作,并进行详细讲解。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在婴儿护理模拟人上进行抚触动作练习,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模拟人上完成指定抚触动作,教师点评、纠正。
六、板书设计1. 婴儿抚触基本概念、作用2. 常见抚触动作图解3. 抚触操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婴儿抚触动作图解,并简要说明每个动作的作用。
2. 答案:参照教材11.3节内容,学生自行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操作环节表现出色。
但在理论知识讲解部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婴儿抚触的知识,提高自身护理技能。
同时,关注国内外婴儿护理领域的新动态,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的实践操作环节1. 抚触动作的准确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应确保抚触动作的准确无误。
婴儿抚触
[抚触的定义]
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
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
[抚触的好处]
1.抚触可以促进母婴情感交流;
2.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3.加快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
4.加快新生儿对食物的吸收。
【抚触适合年龄】
宝宝在出生后脐带干燥了就可以开始进行抚触,可以持续到一岁。
一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会走路,会讲话了,他的注意力不再那么容易安静地集中在这里,家长可以尝试用别的方式和宝宝交流。
【抚触时间选择】
1.沐浴前后均可(沐浴后为佳);
2.午睡及晚上睡觉前;
3.两次进食中间;
4.婴儿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
5.婴儿清醒时。
【抚触的准备工作】
1.保持适宜的房间温度(摄氏25度左右)和抚触时间(15-20分钟为宜);
2.选择安静、清洁的房间,采用舒适的体位,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帮助彼此放松;
3.预备好毛巾、尿片及替换的衣服和婴儿润肤油;
4.抚触者双手要光滑、指甲要短,以免划伤小儿皮肤;
5.在抚触前妈妈应先温暖双手,倒一些婴儿润肤油于掌心,或将油置于开口容器中,这样妈妈很容易能用手蘸油。
【抚触的注意事项】
1.不要强迫婴儿保持固定姿势,如果婴儿哭了,先设法让他安静,然后才可继续。
一旦婴儿哭得很厉害应停止抚触;
2.不要让婴儿的眼睛接触润肤油;
3.先从5分钟开始,再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每日1-2次;
4.开始时要轻轻抚触,逐渐增加压力,让婴儿慢慢适应。
【抚触顺序】
1.传统法:头部→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
2.改良法:背部→头部→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
【抚触手法】
一、头面部
1.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
2.用两手拇指从下颏中央向外侧、向上滑动(滑出微笑状)。
3.一手托头,用另一只手的指腹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
二、胸部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两侧肋下缘)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至两侧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新生儿的乳头。
三、腹部
1.两手分别从腹部的右下侧经中上腹滑向左上腹。
2.右手指腹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右手指自右上腹经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右手指腹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ILOVEPOU)。
四、四肢
双手抓住婴儿上肢近端,双手交替,边挤边滑向远端,挤捏大肌肉群及关节,对侧及双下肢的做法相同。
五、手和足
用拇指指腹从婴儿手掌面或脚跟向手指或脚趾方向推进,并抚触每个手指或脚趾。
六、背部
婴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从
背部上端开始逐步向下渐至臀部。
抚触后处理:穿好纸尿裤和衣服
达到标准:抚触过程新生儿表情愉快,无哭闹、吐奶发生
婴儿被动操
被动操可以促进孩子的大动作发育,也是妈妈和宝宝一起分享的的亲密时光。
适用于2~6个月的宝宝。
【准备工作】
1.做操前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室温保持在摄氏20度较为适宜;
3.做操可以在床上或是在桌子上铺上垫子和床单;
4.摘掉手表和首饰,洗干净双手,不留指甲,冬天应将手温暖后再做操;
5.准备播放音;
6.给宝宝穿好纸尿裤,脱去外衣,少穿些衣服,便于宝宝活动;
7.准备几个宝宝喜欢的玩具,要平滑无刺,便于宝宝抓取;
8.要掌握体操的锻炼强度。
【注意事项】
1.每天做1—2次,循序渐进;
2.做操时间宜在宝宝醒后,或喂奶前、后1小时,情绪好时,生病时暂缓;
3.做操前拥抱宝宝,亲亲宝宝;
4.做操动作要轻柔、有节奏,有舒缓感;
5.灵活掌握,逐渐完善。
【完整动作】
第一节:扩胸运动
(目的:增强婴儿两臂力量,锻炼胸部肌肉,增加肺活量,促进婴儿的上肢及胸部的生长发育)
(1)两手向外伸展,与身体成九十度,掌心向上,
(2)两臂胸前交叉,
(3)同(1);
重复两个八拍。
(4)还原。
注意:两臂平展时可帮助婴儿稍用力,两臂交叉时动作应轻柔,每一节拍左右手上下轮换。
第二节:伸屈肘关节
(目的:通过孩子两臂的屈展动作,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扩展胸腔,促进上肢及胸腔的发育)
(1)向上弯曲左臂肘关节:将左臂肘关节前屈;
(2)还原。
(3)向上弯曲右臂肘关节;
(4)还原。
注意:屈肘关节手触宝宝肩膀,尽量接近宝宝身体,伸直时不要用力。
第三节:肩关节运动
(目的:提高婴儿肩关节灵活度)
(1)—(3)握住婴儿左手,贴近身体,由内向外作圆形的旋转肩关节动作。
(4)还原
(5)—(8)握住婴儿右手做与左手相同的动作。
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不可用力拉宝宝两臂勉强做动作,以免损伤关节及韧带。
第四节:伸展上肢运动
(目的: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扩展胸腔,促进上肢及胸腔的发育)。
(1)两臂向外展,掌心向上。
(2)双手胸前交叉。
(3)双手向上举过头,掌心向上。
(4)还原。
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上举时两臂与肩同宽,动作轻柔。
第五节:伸屈踝关节
(目的:促进脚部肌肉的发展,为行走做准备)
宝宝仰卧,妈妈左手握住宝宝的左足踝骨,右手握住左足前掌。
(1)足尖向上,屈曲踝关节
(2)足见向下,伸展踝关节。
重复1个八拍。
同样的方法做右侧动作。
注意:伸屈动作要自然,不宜用力过猛。
第六节:下肢伸屈运动
(目的:增强婴儿腹部和腿部力量,增养婴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预备姿势:将婴儿两下肢伸直平放,握住婴儿双下腿。
(1)左腿屈曲到腹部。
(2)还原。
(3)右腿屈曲到腹部。
(4)还原。
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屈膝时稍帮婴儿用力,伸直时动作放松
第七节:下肢伸直上举
(目的:训练婴儿上下肢的协调性,促进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
两腿伸直平放,大人两手掌心向下,握住婴儿两膝关节。
(1)-(2)将两肢伸直上举90度;
(3)-(4)还原。
重复2个八拍。
第八节:转体、翻身
(目的:通过帮助婴儿翻身,使婴儿感受到身体的运动,建立空间知觉,并为婴儿的爬、坐、站作准备)
婴儿仰卧并腿,双臂屈曲放在胸前。
(1)-(2)右手扶婴儿胸部,左手垫于婴儿背部,轻轻的帮助婴儿从仰卧转为左侧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