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滚动)-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卷》
- 格式:doc
- 大小:176.00 KB
- 文档页数:13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建立三要素及灭亡时间和原因?启示?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 618年、炀帝的暴政隋灭亡的启示:关注民生,爱惜民力,以民为本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大运河的中心、自北向南起止地点、有哪几段组成?连接了哪五大水系?(三点四段五河)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影响)?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三点:洛阳(中心)、涿郡(北)、余杭(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或影响?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作用(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也可记课堂总结的)4.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唐太宗年号?618年、李渊、长安、贞观5.贞观时著名宰相:敢于直言的是?善于谋略的是?敢于决断的是?用人原则: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用人原则: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知人善任6.贞观时期的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用人上:完善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官吏考查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互市。
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安西都护府)。
7.武则天时统治措施及其贡献?政治上:打击敌对官僚贵族用人上:发展科举制(殿试、武举)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军事上:开拓巩固边疆(北庭都护府)贡献: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8.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重用的贤相有?治国措施?姚崇、宋璟(1)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1)农业方面:发明推广重要生产工具: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2)手工业:丝织(蜀锦);制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唐三彩(3)商业:国际大都会(长安),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严格分开。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的措施?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隋朝措施的政治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时间、人物、目的: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开通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原因:①、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②、以天然河道为基础。
3、大运河的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大运河的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朝大运河的影响(积极、消极):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7、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第二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习题精选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奉实多。
”其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B、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C、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可能看到的是( )①一起谈论诗歌的年轻人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③遣唐使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以下不符合“玄奘之路”图片展主题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今天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A、天竺B、大食C、大秦D、新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游记》描述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下列与其有关的是( )A、唐朝与新罗的交往B、唐朝与波斯的交往C、鉴真六次东渡日本D、玄奘西游天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A、天竺B、新罗C、波斯D、日本【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
初⼀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起于581年,⽌于960年。
接下来⼩编为⼤家介绍初⼀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起来看看吧! 初⼀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2.教科书从政治、经济、⽂化、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等⽅⾯进⾏了介绍。
3.政治上,国家统⼀,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社会盛况。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科举制: A.科举制的创⽴:隋⽂帝:开始⽤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科,我国科举制诞⽣。
B.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增加学员。
进⼠科第⼀名称状元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宗:诗赋成为进⼠科主要内容。
C.科举考试内容:进⼠和明经 D.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E.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有机会进⼊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功读书的风⽓盛⾏。
促进了⽂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经济上,精耕细作的⾐耕继续发展,出现耕作⼯具曲辕犁和灌溉⼯具筒车,推动农业经济不断进步。
⼿⼯业⽅⾯,丝织业技术⾼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两⼤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
商业繁荣,⽔陆交通发达,开通⼤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化交流。
贸易频繁,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考成为闻名中外的⼤都会。
5.⽂化上,科举制度扩⼤了知识分⼦队伍,推动了⽂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
6.民族交往上,唐朝奉⾏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友好往来,民族融合进⼀步发展。
7.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最有影响⼒的国家。
8.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直延续到五代⼗国,社会动荡不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A.B.C.D.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期()A.汉武帝B.隋炀帝C.唐太宗D.秦始皇3.自606 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该制度”诞生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4.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
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5.科举制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使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较之前更加公平公正。
以下说法体现科举制特点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6.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这表明科举制度()A.促进了古代教育公平B.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1C.引发了社会政治变革D.加强了皇帝的政治专权7.假如你要将一批粮食通过隋朝大运河从江都运到洛阳的洛口仓,你必须先后经过运河哪几段()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B.邗沟—通济渠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邗沟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其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B.重视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9.诗歌既抒发作者情怀,也反映社会现象。
七年级下历史第⼀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选择题1.下列哪⼀事件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A.隋⽂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科举制C.隋朝统⼀度量衡D.隋朝开通⼤运河2.当你看到“及第”“进⼠”“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3.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李建成的重⽤。
“⽞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夫,这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B.减省刑罚C.选贤任能D.恩威并施4.诗歌是现实⽣活的反映。
杜甫的诗句“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园”描述的⼯具是()A BC D5.唐代有男⼥同服之俗,男⼥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服还曾流⾏由波斯(今伊朗)传⼊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B.⽂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D.社会风⽓的开放6.在我国历史上,把在某⼀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物称为“圣⼈”。
下列⼈物与其称号对应正确的是()A.华佗—“医圣”B.顾恺之—“画圣”C.颜真卿—“书圣”D.杜甫—“诗圣”7.唐太宗、唐⾼宗时,“各国或派使⾂来朝见进贡,或送⼦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由往来……域外交通,⾮常发达”。
材料反映的是()A.百家争鸣B.⼤运河的开通C.中外交流频繁D.都市⽣活繁华8.归纳法是⾮常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法。
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和社会变⾰B.统⼀国家的建⽴C.繁荣与开放D.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9.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个对后世影响较⼤的朝代②是⼀个结束分裂、统⼀全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④暴政导致其灭亡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10.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隔夜之粮;织⼥波波,少有御寒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滚动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四川绵阳游仙区模拟)学习中国古代史,读懂朝代演变示意图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图中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C.唐朝D.北宋【答案】B【解析】观察图片可知,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隋朝。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B。
2.“入郭登桥出郭船(当年在大如城堡般的龙舟上进进出出),红楼日日柳年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溺于红楼温柔乡)。
君王忍把平陈业(想当初您意气风发率领大军灭陈统一),只博雷塘数亩田(可如今只落得国破身亡葬身雷塘荒野)。
”唐朝诗人罗隐这首诗描写的是()A.对隋朝重新实现全国统一的赞叹B.对隋朝开凿贯通南北运河的佩服C.对隋文帝缔造的强盛王朝的向往D.对隋炀帝奢腐致身死国亡的嘲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隋朝的兴盛到亡国,这首诗是对隋炀帝奢腐致身死国亡的嘲讽。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所以D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3.(2019春•湖北武汉黄陂区期末)隋朝在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的局面。
下列有关隋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束分裂,完成了南北的统一B.灭陈而统一的皇帝是隋文帝C.隋的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D.隋朝短命而亡说明统一不合历史潮流【答案】D【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杨坚即是隋文帝。
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的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隋朝虽短命而亡,但统一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选项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2019春•广东深圳南山区期中)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
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该项工程是隋朝大运河,修建于隋炀帝时B.该项工程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该项工程以长安为中心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隋场帝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C表述错误。
故选C。
5.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①吸取隋朝教训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③重视农业,减免赋役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6.(2019春•石林县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武则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重用人才,发展生产,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D.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项错误,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是唐玄宗。
故选C。
7.(2019•蜀山区校级二模)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为此,他采取措施包括()①注重减轻人民负担②加强刑罚③选用清官④减轻刑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唐太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有: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据“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及所学知识可知,为此,唐太宗采取了注重减轻人民负担、选用清官、减轻刑罚的措施,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8.(2019•日照一模)历史小论文的撰写一般需要先确定一个主题,请根据下列材料:《贞观实录》、《谈武周风云》、《论开元执政得失》,确定一个论文主题是()A.浅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试论经济重心的南移C.简论民族交融的发展D.略谈大变革的时代【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贞观实录》、《谈武周风云》、《论开元执政得失》可知,这些都是反映的唐朝时期的史实,与唐朝历史相符的只有A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交往比较频繁。
唐朝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繁荣、开放。
故选A。
9.(2019•开福区校级模拟)任恒俊在《晚清官场规则研究》一书中这样论述:“科举制度的创立,的确是一项举世罕见的发明和创造,简单明快地解决了选拔官员的标准闻题,贫寒人家的子弟可以进入官吏队伍,无贬,科举使社会管理这方面的机制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形式增加了一些”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确立的选拨标准是()A.个人品德B.家族声望C.先代功绩D.个人文化水平和才能【答案】D【解析】据“科举制度的创立,的确是一项举世罕见的发明和创造,简单明快地解决了选拔官员的标准闻题,贫寒人家的子弟可以进入官吏队伍,无贬,科举使杜会管理这方面的机制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形式增加了一些”可知,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确立的选拨标准是个人文化水平和才能。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故选D。
10.(2019春•曲阜市校级月考)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某一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
与该对联概括的历史人物相符的是()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②他是“诗圣”杜甫③他的诗清新飘逸,想象力丰富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据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概括了历史人物杜甫的伟大成就。
与该对联概括的历史人物相符的是①③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
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淳朴厚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故选B。
11.(2019•南海区一模)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官额18090员,开元二十二年人口16163863人,二者的比例为1:2460。
宋朝皇祐前官额24000员,仁宗皇祐五年人口22292861人,二者比例为1:926。
宋朝与唐朝相比()A.官员定额渐趋正常B.官僚机构庞大C.科举制度逐渐完善D.选官范围扩大【答案】B【解析】据“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官额18090员,开元二十二年人口16163863人,二者的比例为1:2460。
宋朝皇祐前官额24000员,仁宗皇祐五年人口22292861人,二者比例为1:926。
”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与唐朝相比,这说明同样的人口数中宋朝官员要多于唐朝官员,即宋朝与唐朝相比官僚机构庞大。
材料不能反映宋朝时期的官员定额就是趋于正常,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故选B。
12.(2019春•菏泽月考)敦煌艺术举世闻名,下列相关史实正确的有()①其兴起与丝绸之路有关②主要是泥塑造像与壁画艺术③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④可用于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得到发展,最著名的是今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敦煌艺术其兴起与丝绸之路有关,主要是泥塑造像与壁画艺术,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可用于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19春•攀枝花期末)唐朝时期新罗与中国往来频繁。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B.新罗采用唐朝科举制度C.大量佛经由新罗流入中国D.新罗派遣留学生来中国【答案】C【解析】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19春•临颍县期中)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诗句反映中外交往的是()A.剑外忽传蓟北,初闻涕泪满衣棠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答案】【解析】选项C选自《哭晁卿衡》,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