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格式:doc
- 大小:821.00 KB
- 文档页数:5
一、隋的统一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富强与开放的时代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1)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完毕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稳固统治:(1)措施:①进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心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恢复和进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宽广、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水道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稳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间续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水道。
6.概况:大水道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2 700 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水道。
7.意义:大水道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沟通。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留意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9.过程:(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留意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进展。
21 11.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始终维持了 1300 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2.缘由: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冲突激化。
13.灭亡: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拓展提升】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像之处。
(1)都完毕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师:(配乐展示一组图片:唐朝曲辕犁、筒车、科举图、仕女图、唐三彩、敦煌莫高窟等).教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学生:繁荣昌盛、强大统一、盛世繁华、博大宏伟、昂扬进取等。
教师:大唐的气息如同春风般扑面而来,盛唐的大门向着四方来者迤逦大开,高度的繁荣造就了它的自信和从容.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一起去见证唐朝的开放与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1.概况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批?(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总结)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时间:581年都城:长安建立者:杨坚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开通大运河时间:自605年起【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示意图【自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
4.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隋的灭亡原因:隋的暴政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
2.贞观之治时间:李世民【唐太宗】时人物:唐太宗【吸取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3.女皇武则天创立殿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开元盛世时间:唐玄宗在位前期人物:姚崇、宋璟第3课盛唐气象1.农业: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色彩亮丽、造型精美】。
商业: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社会风气开。
4.李白“诗仙”,杜甫的诗“诗史”,白居易5.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754年抵达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行,曾在那烂陀寺游学,由他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时间:755年——763年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故事。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运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知识。
2、这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与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2、通过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2、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三、教学方法1、归纳比较法2、自主探究法3、史料展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准备PPT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展示晁衡的诗,首先请同学们看一首日文诗,大家试试能不能看懂,有没有我们熟悉的内容呢?中文就是: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这是一位在唐朝做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侣,思念家乡而做的诗,日本诗里为什么会有汉字呢?日本人为什么会在唐朝为官呢?唐朝与日本有着怎样的交流呢,除了日本,唐朝与其他国家还有往来吗?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课题,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感知理解】中国和日本从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还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中的日本,对唐朝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
因此,它向唐朝派遣大量的遣唐使。
(一)遣唐使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同时注意几个问题:遣唐使的成员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要来唐朝?这些遣唐使回国后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遣唐使的成员有哪些?有使臣、留学生、留学僧、翻译、医师、画师、工匠、乐师等很齐全。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o • • • •本课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本课则揭开了繁荣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目是“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介绍了日本派遣使者来到唐朝,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文化的内容;第二日是“唐与新罗的关系”,介绍了唐朝与新罗交往的史实;第三日是“玄奘西行”,介绍了玄奘西行,到天竺学习佛法等内容。
三个子目的安排体现了唐朝的重要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兼收并蓄、双向交流的特点。
c • • •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学生对于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C • • •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 知道日本、天竺。
2. 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时间。
史料实证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I可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历史理解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玄奘西行。
•课前准备1. 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学生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 情景创设法: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三、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曰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班超经营西域
2.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唐招提寺是友好交往的见证( )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日本
C.唐朝与新罗
D.唐朝与天竺
3.唐朝时印度被称为( )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4.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
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位传奇僧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历经艰险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却确有其事。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为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鉴真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
(2)玄奘何时西行到天竺取经?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
1.下面是小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2.《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
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
A.讲授佛经
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
C.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
D.口述成《大唐西域记》
3.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5.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
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6.某校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
其中不正确
...的是(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7.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3)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8.“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唐朝缔结友谊桥梁】
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 335卷,约1 300多万字。
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当代再创和谐外交】
材料四2016年8月24日,出席第八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的中国外长表示,希望三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加强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以及彼此关系的改善做出努力。
(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联系材料四,你认为中日双方应如何做才能让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1.A
2.B
3.B
4.B
5.C
6.参考答案 (1)唐玄宗时期。
(2)贞观初年。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
培优促能
1.D
2.D 由题干材料可知,这位中国高僧为鉴真。
《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西行求法的经历,与鉴真东渡无关。
3.A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高僧鉴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4.D 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图中的两枚钱币可以看出唐朝钱币对日本钱币的影
响巨大,故选D项。
5.C
6.A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交流,不属于中外交流。
7.参考答案 (1)玄奘。
坚持不懈,有顽强的毅力和为了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精神。
(2)唐朝。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各国先进文化。
(意思相同即可)
8.参考答案 (1)印度半岛。
《大唐西域记》。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
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