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篇一: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了解、表现老房子,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学习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老房子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生优秀作品学具:黄泥及工具教学活动: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认识图片上的建筑吗?北京四合院。
无论你曾经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城市还是乡村,发现身边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可能是乡村的老戏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名人故居。
说一说,你印象深刻的老房子什么样的?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出示课题。
欣赏讨论、小组探究欣赏回忆图片中的老房子,说一说你觉得他们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格局的美、材质的美、风格的美。
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谁的想法别具新意?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提示方法步骤:做地基——墙体、柱子——屋顶——细节:门、窗、材料纹理、树木花草、鸡鸭牛羊等。
总结:可以用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花纹和装饰,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注意事项:座底要略大,主体不宜太高,添加富有生活情趣的装饰细节:院中小井、墙头小猫、门前古树、檐下木梯等。
说说你喜欢的同学作品,有什么优点?使用了哪些方法?学生积极发言。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作业提示: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指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四、小组互评,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组评:选出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大家评: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理由是什么?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篇二:发现老房子的美美术教案】篇一:六年级美术下册发现老房子的美1教案人美版12篇二: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了解、表现老房子,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教案标题:发现老房子的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探索老房子的美,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老房子的特点和价值。
2. 学习老房子的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
3. 观察和分析老房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4. 制作模型或绘制老房子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老房子的美。
2. 老房子的平面图或模型。
3. 绘画、剪纸、拼图等美术工具和材料。
4. 学生小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老房子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老房子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老房子的特点和价值(10分钟):- 介绍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老房子与现代建筑的区别和共同点。
3. 观察和分析老房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15分钟):- 学生分组观察一座老房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 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特点和细节,并与小组分享。
4. 制作模型或绘制老房子的平面图(20分钟):- 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选择制作模型或绘制平面图的方式来展示老房子的美。
-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或绘制的平面图。
-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这个教案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学生反思他们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表现,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老房子或历史建筑,进一步加深对老房子美的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通过摄影或绘画等方式记录和表达他们对老房子美的感受。
3. 引导学生研究和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传统建筑,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美。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观察和分析老房子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年级美术《发现老房子的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发现老房子的美》是一堂六年级美术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老房子的外貌特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描绘老房子的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老房子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对老房子美的发现和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发现老房子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老房子的认识和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描绘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发现老房子美的能力,以及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老房子的外貌特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2.讲授法:教师讲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描绘方法。
3.实践法:学生动手描绘老房子,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老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老房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对老房子美的发现和保护意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描绘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价值,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老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描绘老房子,教师继续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老房子。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老房子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
教案标题:发现老房子的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和美丽之处;b.掌握画老房子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技能目标:a.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b.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b.培养学生珍惜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和美丽之处;b.掌握画老房子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b.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老房子,并提问学生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之处。
2.知识讲解(20分钟)a.介绍老房子的特点:仿木结构、假山、琉璃瓦等;b.讲解画老房子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例如线条的运用、透视法的使用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a.给学生展示一些画家或学生绘制的老房子作品,并分析其技法和表现手法;b.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关于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4.实践练习(30分钟)a.让学生分组到校园或周边寻找老房子进行观察;b.学生可以选择角度进行素描或用彩色铅笔开始绘画。
5.作品展示(10分钟)a.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b.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
6.总结反思(10分钟)a.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b.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老房子的感受和发现。
四、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展示老房子的特色和美丽之处;2.画家、学生绘制的老房子作品;3.素描纸、彩色铅笔等绘画材料。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和美丽之处;掌握画老房子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了传统老房子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在知识讲解环节,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画老房子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绘画实践,培养了独立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第16课《发现老房子的美》(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价值、建筑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老房子的审美能力,通过观察、描绘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讨论交流、艺术创作等环节,激发学生对老房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他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老房子的历史背景:介绍老房子的历史渊源,如建筑年代、历史事件等。
2. 建筑特色分析:解析老房子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
3. 老房子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探讨老房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文化传承、城市风貌等。
4. 艺术创作实践: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对老房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老房子的建筑特色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达对老房子的情感和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老房子的图片、视频资料、PPT等。
2. 学具:素描本、绘画工具、相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老房子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对老房子的观察和感受。
4. 艺术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发现老房子的美》2. 副历史与艺术的融合3. 内容: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现代意义等。
作业设计1. 观察记录:让学生记录自己生活中见到的老房子,描述其外观和感受。
2. 艺术创作:创作一幅以老房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形式不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作品表现,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老房子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老房子的历史背景:介绍我国老房子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2. 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分析老房子的建筑风格、结构、材料等特点。
3. 老房子的文化价值:探讨老房子在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体现。
4. 老房子的审美鉴赏: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5. 老房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老房子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价值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老房子的保护问题展开讨论,提高保护意识。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老房子,亲身体验老房子的美。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老房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实地考察老房子的行程。
3. 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感悟和收获。
3. 保护意识调查:了解学生对老房子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老房子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介绍我国老房子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分析老房子的文化价值。
3. 分析老房子的建筑特点:讲解老房子的建筑风格、结构、材料等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老房子的独特之处。
4. 发现老房子的美: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5. 讨论老房子的保护:组织学生就老房子的保护问题展开讨论,提高保护意识。
七、教学活动:1. 观看老房子视频,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房子的建筑特点。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2. 发现老房子的美,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发现老房子的美,进行绘画创作。
难点:如何把握老房子的美,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老房子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讲解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美,讲解绘画技巧。
3.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老房子绘画示范,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老房子绘画创作。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建筑风格、结构、材料等。
2. 老房子的人文价值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保护意识等。
3. 发现老房子的美线条、色彩、构图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老房子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老房子的短文,内容包括:建筑特点、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意识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了解其建筑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在绘画创作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老房子的美,进行绘画创作。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老房子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绘画技巧的讲解,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发现老房子的美,不仅仅是对外在形式的审美,更是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挖掘。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发现老房子的美》一、设计意图这个教案主要是让学生带着美感去观察老房子,去体会老房子在时间的涤荡下所散发出的独特美感。
通过观察、画画等活动,来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对于美的认知与感受。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老房子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初步感受老房子所散发出的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2.通过美术作品创作,发现老房子美的特点,体味老房子的内在美感。
3.初步掌握画画技巧,能够用笔、墨、色表现老房子的美感。
三、教学内容1. 认识老房子(1)为什么要去了解老房子?通过思考,让学生慢慢地认识到老房子的重要性,了解老房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介绍老房子的基本构造老房子外观的材料、屋顶形状、窗户类型等,让学生感受到老房子建筑所蕴含的美感。
2. 感性认识老房子(1)让学生去寻找老房子的美到老城区走一走,去观察老房子,通过肉眼观察和所感受到的情绪去体会老房子所散发出的美感。
(2)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来发现老房子的美让学生自己选择初步掌握技巧的一个或几个技法,如素描、水彩、铅笔画等,用自己的视角去表达老房子的美感。
3. 艺术创作指导学生如何构思创作题目、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四、教学过程1. 认识老房子(1)引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介绍老房子的短片,让学生快速进入老房子话题。
(2)了解老房子介绍old house到中国的历史,为什么重视old house。
然后介绍老房子的基本构造以及不同地方的老房子的特点。
2. 感性认识老房子(1)老房子的美现场观察老房子传达的信息和气息,去感受老房子所散发出的美。
(2)用画画的方式发现老房子的美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技法的一种或几种去表达老房子的美感。
3. 艺术创作(1)构思题目学生根据所察觉到的情绪和所听到的声音构思老房子创作题目。
(2)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所学技法,去绘画表现出自己构思的老房子。
五、教学评估1. 填写教学反馈表教师结合学生的作品,用填写反馈表的方式去总结教学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和需要再努力的地方。
《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激发对老房子的喜爱之情。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老房子,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老房子的定义和历史背景2. 老房子的文化价值3. 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4. 欣赏老房子的方法5. 实践活动:参观老房子、绘制老房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保护意义。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老房子,并运用手中画笔描绘出老房子的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房子的相关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老房子,动手绘制。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激发兴趣。
2. 讲解:介绍老房子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保护意义。
3. 欣赏:展示更多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老房子的美。
4. 实践: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老房子,让学生亲身感受老房子的魅力。
5. 绘制: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老房子,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6.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老房子,传承文化。
8. 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老房子的资料,加深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老房子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老房子美的欣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参观老房子、绘制老房子等。
4.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对老房子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老房子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绘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老房子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保护意义。
2. 第二课时:欣赏老房子的美,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老房子,亲身感受老房子的魅力。
《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老房子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老房子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3. 欣赏老房子的美:外观、结构、装饰等。
4. 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
5. 实践活动:参观考察附近的老房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老房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欣赏老房子的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老房子的美,提高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房子的定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示范法: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老房子的美。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附近的老房子。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老房子的定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3. 示范: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老房子的美。
4. 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附近的老房子。
5.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提高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老房子的定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老房子美的欣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参观考察老房子。
4. 学生对老房子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和行动。
七、教学资源:1. 老房子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2. 实地考察老房子的机会。
3. 相关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老房子的定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第二课时: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老房子的美。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附近的老房子。
4. 第四课时:引导学生谈论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发现老房子的美 | 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增强对传统建筑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对老房子美学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表达对老房子美的理解和创造性的想法。
教学内容1. 老房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2. 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和美学价值。
3. 老房子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老房子美学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表达对老房子美的理解和创造性的想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老房子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美学价值。
3. 示范:展示老房子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讲解创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老房子的美和文化价值。
板书设计1. 发现老房子的美2. 副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3. 教学目标: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培养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4. 教学内容:老房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建筑特点和美学价值,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5.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和感受老房子的美,表达创造性的想法。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选择一张老房子的照片,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表达对老房子美的理解和创造性的想法。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表现老房子的美和文化价值。
3. 作业提交:下节课前提交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美学价值,培养学生对老房子美学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激发对老房子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老房子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3. 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4. 发现老房子的美5. 实践与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发现老房子的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房子保护意识的形成,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践与创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老房子的图片、资料、案例等,制作PPT。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老房子的基本情况,准备实地考察。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老房子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老房子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老房子的美。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5. 实践与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体验,进行老房子主题的绘画、摄影或其他艺术创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老房子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老房子保护意识的形成,以及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进行比较学习。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老房子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发现老房子的美》(精选3篇)六年级美术下册《发现老房子的美》篇1教材分析: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
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
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
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
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
教学准备有关民居的光碟、图片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视觉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了解家乡的老房子吗?你觉得家乡的老房子漂亮吗?它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二、欣赏1、设问、激趣对比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南北民居,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察、感受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或*,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教师酌情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要问题,如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选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各小组可负责某一问题的探究,由组长安排组员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组织组员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写出学习报告。
综合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后,就能对各种民居建筑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四、学生描述、欣赏、表现认识家乡老房子在建造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用恰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典型的民居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以绘画形式加以表现。
五、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家乡的古老民居,翻阅有关的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绘画、雕塑和邮票上的作品。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十六课发现老房子的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老房子的特点,学会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老房子的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老房子的审美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及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及价值2. 老房子的建筑风格及特点3. 老房子的绘画表现手法4. 创作一幅关于老房子的绘画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老房子的美。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掘老房子的独特韵味,并表现在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老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房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特点,分析老房子的绘画表现手法。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如何描绘老房子,并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创作一幅关于老房子的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老房子的价值及绘画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发现老房子的美》2. 主体内容: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绘画表现手法3. 配图:老房子的图片、示范作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关于老房子的绘画作品2. 要求:运用所学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展现老房子的美3.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上课前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老房子的绘画表现手法,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老房子的细节描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3. 改进措施:增加课堂示范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作品质量。
《发现老房子的美》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了解、表现老房子,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学习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老房子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黄泥及工具
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认识图片上的建筑吗?北京四合院。
无论你曾经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城市还是乡村,发现身边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可能是乡村的老戏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名人故居。
说一说,你印象深刻的老房子什么样的?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出示课题。
二、欣赏讨论、小组探究
欣赏回忆图片中的老房子,说一说你觉得他们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格局的美、材质的美、风格的美。
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谁的想法别具新意?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提示方法步骤:做地基——墙体、柱子——屋顶——细节:门、窗、材料纹理、树木花草、鸡鸭牛羊等。
总结:可以用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花纹和装饰,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注意事项:座底要略大,主体不宜太高,添加富有生活情趣的装饰细节:院中小井、墙头小猫、门前古树、檐下木梯等。
说说你喜欢的同学作品,有什么优点?使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积极发言。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指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四、小组互评,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组评:选出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大家评: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理由是什么?有什么更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