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品管圈成果报告[参考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7.79 MB
- 文档页数:57
神经外科品管圈在医疗领域中,神经外科一直被视为高难度、高风险的学科。
为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优化工作流程以及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神经外科引入了品管圈这一质量管理工具。
品管圈,简而言之,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在神经外科,品管圈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改变。
首先,它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为例,通过品管圈活动,医护人员深入分析了导致感染的各个环节,从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无菌操作规范,到术后的护理措施,逐一进行排查和改进。
比如,加强了对手术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规范医护人员的洗手流程,增加了术后病房的清洁消毒频率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术后感染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康复进程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满意度大幅提升。
其次,品管圈增强了团队的协作能力。
在神经外科,手术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多个科室和岗位的紧密配合。
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品管圈活动中,医生、护士、麻醉师、康复师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共同参与,大家充分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跨部门、跨专业的合作,打破了以往的沟通壁垒,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使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再者,品管圈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创新意识。
在面对神经外科复杂多变的病情和治疗需求时,传统的方法有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家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护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例如,在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效果,护理团队创新地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体位摆放装置,经过实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科室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此外,品管圈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神经外科的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大化的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科室的设备、人力、物资等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发现了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并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总满意度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
结论应用品管圈于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当中,可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改进;品管圈;效果神经外科患者疾病都较为危重,都需要较长时间的手术治疗,一些患者还存在意识障碍,而大多数不存意识障碍的患者会出现心理与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有着较高的病死率[1]。
本文分析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0例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
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5.3±5.4)岁。
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6.7±4.9)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
观察组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为:(1)组建品管圈小组高年资护士担任圈长,神经外科护士为组员,前一期品管圈圈长担任辅导员。
圈长职责为布置活动,辅导员进行监督,成员轮流实施。
依据上个时期护理当中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确定需改进的问题,并探讨原因,制定实施方案。
在实施当中,所有成员分析总结当下护理中的问题。
如此反复循环运行。
(2)分析问题患者及家属未能对护理工作给予有效配合,配合度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