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景色的特征,掌握自然景色的描写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珍惜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然景色的特征,掌握写景的描写技巧。
难点:如何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融入到作文中,并且使之生动传神。
三、教学内容自然景色特征的介绍,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实践写景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自然景色的图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印象和感受。
2. 自然景色特征的介绍(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色特征,如高山、湖泊、森林、草原等。
并让学生观察和感知每种自然景色的特征。
3. 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20分钟)通过范文和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 实践写景练习(50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进行写景练习。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感知、多描写,让他们将自然景色的美好表现在纸上。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写景练习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自然景色,多进行写景练习,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课堂讨论3. 作文练习六、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写景练习中的表现和作品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自然景色特征和写景描写技巧的理解情况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更深入地体验自然景色,并且进一步提高写景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提高写景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捕捉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的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自然景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的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
4.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5.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进行写作练习。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并写一篇景物描写作文。
2. 学生将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修改。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自然景物特征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教师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景物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景物诗歌创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写一篇作文。
2. 学生将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一等奖说课稿《《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第一册“表达交流”中的一个板块,它前承《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后启《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在整个“表达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什么是景物的特征”以及“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等。
学好这一课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使他们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学好这一课对高一新生写人或写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快乐语文”。
这就是说语文课上,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只有让学生感到快乐,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让学生感到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只有让学生感到快乐,才能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痴迷的去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快乐语文”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鉴赏能力及联想想像能力2、探究抓住景物特征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抒写大自然的情怀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探究抓住景物特征的方法,而突破重难点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激发起学生接触大自然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产生观察大自然、抒写大自然的强烈愿望,然后才能积极、主动的地去探究抓住景物特征的方法,最后达到有特征地去描写景物。
其次突破重难点还需要作一项课前准备工作,即让学生阅读几篇有代表性、可比性的文章,如《荷塘月色》《黄山记》《雨中登泰山》《荷花淀》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并提醒他们注意文章中的写景部分。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的自然景物写作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并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自然景物,学生尝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多写作。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评估学生的写作进步。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互动,了解学生对亲近自然和保护环境意识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锻炼观察和写作能力。
2. 邀请自然摄影师或作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拍摄或写作自然景物时的经验和技巧。
3. 开展自然景物写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空间。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写作情况和家长的看法。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写景2. 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和特点3. 阅读理解和写作应用二、教学目标: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应用在实际中运用自然写景的技巧三、教学重点: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题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任务导向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4. 交际教学法: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写景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写景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此引发学生对自然写景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自然写景的方法和技巧1.讲解自然景物的特征和特点,如山水的壮美、植物的生机、动物的活泼等2.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并思考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这些景物的特征和特点3.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自然写景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感受到写景的魅力和艺术1.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一些自然写景的文学作品,通过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感受自然景物的美丽和魅力2.展开写作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通过用文字来描绘和表达这些景物的特征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3.教师点评和学生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七、教学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他们的知识点。
八、教学总结通过教学反馈和总结,检查学生对自然写景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缺点,完善教学设计,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自然写景教学,让学生学会通过文字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景物的特征,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景。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感悟,准确地抓住特征写出自然景物的形象。
3. 情感目标:通过接触自然景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景。
2. 通过观察、感悟,准确地写出自然景物的形象。
四、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自然景物的特征,例如:山的形状、树的高度、湖的清澈等等。
3. 引导学生亲自去感受自然景物,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自己的写景作品,展示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触和体会。
3.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实地去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的气息,从而提升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4. 评析法: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写景的不足之处。
2. 教学实施第一课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观看完毕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自然景物有什么感触?请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述。
第二课时:讲解自然景物的特征,例如:山的形状、树的高度、湖的清澈等等。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当中的要点。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实地去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的气息,从而提升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需要带着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课时: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触和体会,并互相交换观看当天所拍摄的照片或留言。
第五课时:老师通过示范自己的写景作品,展示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学生可以在课下尝试模仿写出自己的文章。
第六课时: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写景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自然景色的特征,掌握描写自然景色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色,并能够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15分钟)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自然景色图片,介绍这些自然景色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借助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营造出自然的宁静和美丽,让学生在心灵上与自然产生共鸣。
2. 教授基本词汇和句式(20分钟)通过课件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描写自然景色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团锦簇”、“风吹草动”等常用的描写自然景色的词汇和句式。
着重介绍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在描写自然景色时更加生动和有趣。
3. 分组练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根据所学的词汇和句式,自己构思和编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尽量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老师可以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
4. 展示作品(15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他们所写的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进行展示,让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和品评。
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继续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接触大自然,多去感受和欣赏自然的美好,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写作灵感。
四、课堂延伸1. 布置作业在家完成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作文,要求学生尽量用上所学的词汇和句式,生动地描绘自己所见所感的自然景色。
2.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有关自然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从中汲取灵感,并尝试用文学的表达方式描写自然景色。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描绘自然景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抓住其特征。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描绘的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各种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描绘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3. 交流法: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观察心得。
3. 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自然观察活动,积累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然观察活动中的所见所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技法讲解:教师讲解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强调抓住特征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学生动手描绘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优秀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分析其抓住特征、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2. 学生模仿优秀文章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八、拓展延伸1. 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比赛,用镜头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
2. 组织自然知识问答活动,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自然写作的兴趣。
十、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写作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案中提到的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自然景色的特征,掌握写景的基本技巧,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作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自然景物的特征,提高写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景色,激发写景的兴趣与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色的特征:山水、花草、树木、天空、地面等。
2. 写景的基本技巧:用生动的语言塑造自然景色,表达出自然景色的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自然景色的特征,如山水的险峻、花草的娇艳、树木的茁壮、天空的明净、地面的广阔等。
同时讲解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这些特征。
3. 示范:老师示范如何写景,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色。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写景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分享和修改,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
5. 作业:布置写景作业,让学生在校园或家乡的自然景色中进行观察与描绘,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认真程度、参与度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来评价。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写景作业来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理解。
3. 小结评价:通过课后小结评价学生对自然景色特征的掌握程度和写景能力的提高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学导入,展示自然景色的美。
2. 课本:提供相关的写景教学内容和范例。
3. 笔纸:用于学生写景练习和作业。
4. 其他: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
六、教学心得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景色的特征,提高其写景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多观察、多体验大自然的美。
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去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来。
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赏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2、学习景物描写的写法,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过程和方法:
1、阅读品析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2、能深入理解归纳出的规律与方法,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3、能熟练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描绘景物,写出生动、优美的景物片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并能将语言之美与景物之美统一起来,同时通过本课学习,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诗文,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描绘景物,写出生动、优美的景物片断。
学情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在写记叙文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对景物描写的方法掌握的还是不够透彻,进入高一,学生依然不能很好的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细致的描写,使文章缺乏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眼中的景物有哪些呢?(同学发言)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让我们赏心悦目的景色数不胜数,但当我们动笔作文时总是搜肠刮肚,无文可做。
我们总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美的眼睛,更主要的是很多同学不熟悉景物描写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来共同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诗文赏析、归纳方法
精选诗文,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出景物描写的方法。
方式:学生自主赏析,共同总结归纳,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明确。
欣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李商隐《夜雨寄北》、骆宾王《鹅》、《沁园春长沙》片段
欣赏散文片段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沙沙,沙沙,起风了,微风徐来,像一面透明的纱布,轻拂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
迎着风深深呼吸,然后仔细辩别,风儿夹着泥土淡淡的芬芳、小草翠翠的气息,使我的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
再闻闻,这味儿还有点儿甜呢。
啊,风渐渐地大了,顺着呼呼的响声寻去,远山脚下,一层白色的海涛涌过来。
【示例】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
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 《在烈日和暴雨下》师生共同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1、动静结合
2、虚实结合
3、色彩的渲染
4、观察角度的变化,仰视、俯视
远眺,近看……(注意观察的顺序)
5、多种修辞方法
6、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7、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写作训练,学以致用:(由易至难)
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写一段“雪”景。
(50—100字,至少综合使用两种方法)
四、展示、交流、点评
1、方式:展示,互评;师总结点评。
2、要求:(1)描写了哪些景物?
(2)怎样描写的?(具体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哪种方法)
(3)用得恰当吗?如不恰当,可以试着改动一下。
五、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
修辞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景物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情景交融
调动多种感官
色彩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