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层、探井和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井进行作业时,必须加大检测频次。
5、发生井喷或有毒有害气体报警时,按相应的应急程序处理。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安全临界浓度50%。
气体浓度在标准范围时,每间隔1-2小时检测一次。
当气体浓度超过标准,没有达到安全临界浓度时,不间断检测。
2、进入井场前或打开井口后对井场内进行检测为20%LEL (检测方法:距作业井口10m外不同方向向作业井逐渐靠拢),做出评估;3、对井口、大罐进出口、放喷口以及井入的有限空间和油气聚集区域进行检测。
4、在新构造、新
区块、新。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结果记录表(㎎/M 3)项目名称:中铁XX 集团有限公司XX 地铁X 号线XX 标项目经理部2017 年月日可燃气体氧气含量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工序现场CH4 O2(%)H2S CO 检测人员签字备注时间地点工艺人数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检测频次:3~7 天检测一次;每个监测点至少测定三次,(CO 取平均值,CH4 、H2S 取最大值)发现可燃气体时,24 小时连续监测。
检查项目:隧道开挖、人工挖孔桩、受限空间作业检查方法:距地面 1.5 米,甲烷检测在隧道上部硫化氢检测在隧道下部。
评价结果:正常、不正常检测结果记录表(㎎/M3 )项目名称: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 2 号线06 标项目经理部2016 年月日可燃气体氧气含量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工序现场CH4 O2(%)H2S CO 检测人员签字备注时间地点工艺人数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检测频次:3~7 天检测一次;每个监测点至少测定三次,(CO 取平均值,CH4 、H2S 取最大值)发现可燃气体时,24 小时连续监测。
检查项目:隧道开挖、人工挖孔桩、受限空间作业检查方法:距地面 1.5 米,甲烷检测在隧道上部硫化氢检测在隧道下部。
评价结果:正常、不正常检测结果记录表(㎎/M3 )项目名称: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 2 号线06 标项目经理部2016 年月日可燃气体氧气含量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工序现场CH4 O2(%)H2S CO 检测人员签字备注时间地点工艺人数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检测频次:3~7 天检测一次;每个监测点至少测定三次,(CO 取平均值,CH4 、H2S 取最大值)发现可燃气体时,24 小时连续监测。
检查项目:隧道开挖、人工挖孔桩、受限空间作业检查方法:距地面 1.5 米,甲烷检测在隧道上部硫化氢检测在隧道下部。
评价结果:正常、不正常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燃有毒气体安全记录表概述本文档记录了可燃有毒气体的安全管理情况,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
该记录表用于跟踪和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记录细节填写下列信息以记录可燃有毒气体的安全情况:1. 日期:记录每次填写记录表的日期。
日期:记录每次填写记录表的日期。
2. 气体类型:填写涉及的可燃有毒气体的具体种类。
气体类型:填写涉及的可燃有毒气体的具体种类。
3. 气体量:记录气体的数量或浓度,确保在允许范围内。
气体量:记录气体的数量或浓度,确保在允许范围内。
4. 存储位置:指明气体的存储位置,并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存储位置:指明气体的存储位置,并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5. 使用情况:记录气体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补充或更换。
使用情况:记录气体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补充或更换。
6. 安全措施:描述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例如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安全措施:描述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例如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7. 问题或风险:记录与气体相关的任何问题或潜在风险。
问题或风险:记录与气体相关的任何问题或潜在风险。
8. 解决方案:提供解决问题或减少风险的建议或措施。
解决方案:提供解决问题或减少风险的建议或措施。
9. 签名和日期:填写记录表的员工需签名并标注日期。
签名和日期:填写记录表的员工需签名并标注日期。
额外注意事项- 每次填写记录表之前,应仔细检查气体的存储条件和使用情况。
- 如发现任何安全问题或潜在风险,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解决。
- 确保员工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和使用可燃有毒气体。
结论通过使用这份可燃有毒气体安全记录表,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安全情况,并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这将有助于避免潜在的危险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常见有毒气体测量标准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50ppm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
200ppm2至3小时内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
400ppm1至2小时后前额头痛并呕吐,2.2至3.5小时后眩晕。
800ppm45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2小时内昏迷,可能死亡。
1600ppm20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1小时内昏迷并死亡。
3200ppm5至10分钟内头痛、头晕。
30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6400ppm1至2分钟内头痛、头晕。
10至15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12800ppm马上无知觉。
1至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2.硫化氢(H2S)硫化氢0.13ppm最小的可感觉到的臭气味浓度。
4.60ppm易察觉的有适度的臭味的浓度。
10ppm开始刺激眼球,可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ACGIH)。
27ppm强烈的不愉快的臭味,不能忍受。
100ppm咳嗽、刺激眼球,2分钟后可能失去嗅觉。
200~300ppm暴露1小时后,明显的结膜炎(眼睛发炎)呼吸道受刺激。
500~700ppm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中止或暂停),以至于死亡。
1,000~2,000ppm马上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呼吸停止并死亡,即使个别的马上搬到新鲜空气中,也可能死亡。
3.氯气(Cl2)氯气0.5ppm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3ppm刺激黏膜、眼睛和呼吸道3.5ppm产生一种易觉察的臭味。
15ppm马上刺激喉部。
30ppm30分钟内最大的暴露浓度100~150ppm肺部疼痛、压感,暴露稍长一会将引起死亡。
4.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25ppm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0~50ppm较低的水溶性,因此超过TWA浓度,对粘膜也有轻微刺激60~150ppm揧更强烈,咳嗽、烧伤喉部,如果快速移到清新空气中,症状会消除200~700ppm即使短时间暴露也会死亡5.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0.2~1ppm可察觉的有刺激的酸味。
施工现场危险气体监测重点部位登记表
1. 背景
施工现场存在各种危险气体,如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等。
为了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需要对危险气体进行监测,并注册重点监测部位。
2. 目的
本登记表的目的是记录施工现场危险气体监测的重点部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危险。
3. 登记表
4. 补充说明
- 序号:按照部位的监测重要性和优先级给予编号。
- 部位名称:记录危险气体监测的具体区域或场所。
- 监测设备型号:记录用于监测危险气体的设备型号和规格。
- 监测气体类型:指明被监测的危险气体类型,如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等。
- 监测频率:规定对该部位进行气体监测的频率,如每天、每周、每月等。
注意:本登记表仅供参考,具体的监测部位和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5. 结论
通过建立施工现场危险气体监测重点部位登记表,有助于及时掌握危险气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同时,也为相关人员提供了便利,让他们能够迅速找到重点监测部位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表
编号:检测日期:检测地点:
2、进入有限空间期间,应进行气体监测。
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h,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3、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或在有限空间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连续监测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h,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3、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或在有限空间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连续监测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安全专项检查表
引用文件
《煤气排水器安全技术规程》AQ 7012-2018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2005
《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定》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
《辽宁省冶金企业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管理办法》辽安监管四[2011]143号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
《转炉煤气净化及回收工程技术规范》GB 51135-201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15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范》QSY 1366-201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GB 30871-2014
《煤气隔断装置安全技术规范》AQ 2048-20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
《应急联锁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标准》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 50494-200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安全管理规定》(国能安全〔2014〕328号)
记录
附表1: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专项检查表。
附表1:
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专项检查表
文件编号:AAD1_Y1_A0XX版次号:A/0。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说明:1、硫化氢气体浓度不得超过15mg/m3(10ppm)安全临界浓度20ppm;高原地区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15mg/m3(12ppm),安全临界浓度24ppm;可燃气体最高允许浓度为20%LEL 安全临界浓度50%。
气体浓度在标准范围时,每间隔1-2小时检测一次。
当气体浓度超过标准,没有达到安全临界浓度时,不间断检测。
2、进入井场前或打开井口后对井场内进行(检测方法:距作业井口10m外不同方向向作业井逐渐靠拢),做出评估;3、对井口、大罐进出口、放喷口以及井入的有限空间和油气聚集区域进行检测。
4、在新构造、新区块、新层、探井和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井进行作业时,必须加大检测频次。
5、发生井喷或有毒有害气体报警时,按相应的应急程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