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中,常会涉及到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与排放,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为了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需要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检测方法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传感器检测法:使用传感器来感知气体成份和浓度,如红外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
2.光谱分析法:通过测量气体在特定波长的光线吸收或散射的程度来识别气体成份和浓度,如拉曼光谱分析、激光光谱分析等。
3.冷陷法:利用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如低温、高压)容易发生冷陷效应的原理来测定气体浓度和成份。
4.化学分析法:采用化学反应原理来检测气体成份和浓度,如吸收光谱法、色谱法等。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料接触热表面反应产生的。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毒性,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是火山爆发、燃料燃烧等活动释放的。
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3.甲醛(HCHO):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4.氯气(Cl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是制取漂白剂、消毒剂、哮喘药等的重要原料。
高浓度的氯气可导致眼、呼吸道、皮肤等部位的刺激甚至灼伤,严重的可导致窒息。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的损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定期检修和维护生产设备,防止设备泄露或失效造成气体泄漏。
3.加强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
4.对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应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如安装废气净化器等。
5.在必要时,可采用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呼吸器等。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湖北·武汉二○二一年五月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为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监测内容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所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以及包括有毒有害气体采购、运输、验收、储存、使用。
本项目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俗称沼气的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重烃及其化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通常以气压袋形式存在,当气压袋被刺破(如开挖钻眼)后,由于稳定的渗入、严重散发或者突然涌入,在开挖区域将出现有毒有害气体。
伴随一定地质扰动,有毒有害气体也会以强烈爆发的形式(通常含有大量煤尘)产生。
溶在地下水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气体进入隧道后,气体会从水中释放出来,进入隧道空气中。
隧道里有毒有害气体(CH4)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S)作为主要监测对象,而把一些含量低、浓度小的有害气体作为辅助监控对象。
第三条人员配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工程部、物资部、安质部以及现场负责人为组员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的有害气体管理工作,配备专人进行有害气体监测,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保证有害气体监测的及时性及精确度。
一旦发生情况直接撤离作业人员并向有毒有害气体管理小组领导汇报。
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应的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施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
制定并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用火安全管理制度,不得在隧道内抽烟、携带火种等,加强用电安全管理,提供电力安全防范等级。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隧道施工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第四条管理职责1、工程部是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使用、被检测点的检查监管责任部门,对仪器是否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检,定期和不定期校验,建立校验检查档案,确保仪器可靠准确。
常见有毒气体测量标准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50ppm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
200ppm2至3小时内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
400ppm1至2小时后前额头痛并呕吐,2.2至3.5小时后眩晕。
800ppm45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2小时内昏迷,可能死亡。
1600ppm20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1小时内昏迷并死亡。
3200ppm5至10分钟内头痛、头晕。
30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6400ppm1至2分钟内头痛、头晕。
10至15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12800ppm马上无知觉。
1至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2.硫化氢(H2S)硫化氢0.13ppm最小的可感觉到的臭气味浓度。
4.60ppm易察觉的有适度的臭味的浓度。
10ppm开始刺激眼球,可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ACGIH)。
27ppm强烈的不愉快的臭味,不能忍受。
100ppm咳嗽、刺激眼球,2分钟后可能失去嗅觉。
200~300ppm暴露1小时后,明显的结膜炎(眼睛发炎)呼吸道受刺激。
500~700ppm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中止或暂停),以至于死亡。
1,000~2,000ppm马上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呼吸停止并死亡,即使个别的马上搬到新鲜空气中,也可能死亡。
3.氯气(Cl2)氯气0.5ppm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3ppm刺激黏膜、眼睛和呼吸道3.5ppm产生一种易觉察的臭味。
15ppm马上刺激喉部。
30ppm30分钟内最大的暴露浓度100~150ppm肺部疼痛、压感,暴露稍长一会将引起死亡。
4.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25ppm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0~50ppm较低的水溶性,因此超过TWA浓度,对粘膜也有轻微刺激60~150ppm揧更强烈,咳嗽、烧伤喉部,如果快速移到清新空气中,症状会消除200~700ppm即使短时间暴露也会死亡5.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0.2~1ppm可察觉的有刺激的酸味。
附件6
有限空间作业检查表
检查人员:检查日期:受查单位:
生产场所主要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分类:
1、容器类:如凝汽器清洗;热交换器内部检修;化学酸碱罐内检查和检修;汽机主油箱和小机油箱内检修;脱硫吸收塔除尘器、脱硝反应器、烟气换热器内部检查和检修;储油罐内检查和检修;汽包内检查和检修;氨罐内检查和检修;水箱类内部检查和检修等。
2、管道类:如各种管路内作业;炉膛内燃烧器校正;煤粉分离器内部检修;输煤系统落煤斗内检修作业和清堵工作;封母检查等。
3、建、构筑物类:如进入电缆隧道敷设电缆;进入地沟、阀门井、污水井(池)、消防水池等检查、修理和疏通;进入通风不良的危险化学品仓库等其他地下设施。
检查依据: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_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 26164.1-2010
2、发电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2011.08
有限空间作业检查记录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日期:年月日
备注:本表依据《受限空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编制。
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
化学品危险性检查记录表
1. 背景
化学品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物质,但一些化学品具有危险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对化学品进行危险性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2. 目的
本文档旨在记录化学品危险性检查的过程和结果,以便组织和个人能够准确评估化学品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化学品危险性检查记录表
4. 检查过程
在进行化学品危险性检查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 化学品名称:记录化学品的名称以便识别和区分。
化学品名称:记录化学品的名称以便识别和区分。
-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其所属的危险性类别。
常见的危险性类别包括易燃、有害致敏、腐蚀等。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其所属的危险性类别。
常见的危险性类别包括易燃、有害致敏、腐蚀等。
- 危险性描述:对化学品的危险性进行简要描述,以便了解化学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危险性描述:对化学品的危险性进行简要描述,以便了解化学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 执行人:记录进行危险性检查的人员姓名或编号。
执行人:记录进行危险性检查的人员姓名或编号。
- 日期:记录进行危险性检查的日期。
日期:记录进行危险性检查的日期。
5. 结论
化学品危险性检查记录表能够帮助组织和个人了解和评估化学品的危险性,并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潜在风险。
定期进行化学品危险性检查并更新记录表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步骤。
谢谢!。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表
编号:检测日期:检测地点:
2、进入有限空间期间,应进行气体监测。
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h,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3、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或在有限空间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连续监测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h,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3、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或在有限空间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连续监测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安全专项检查表
引用文件
《煤气排水器安全技术规程》AQ 7012-2018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2005
《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定》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
《辽宁省冶金企业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管理办法》辽安监管四[2011]143号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
《转炉煤气净化及回收工程技术规范》GB 51135-201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15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范》QSY 1366-201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GB 30871-2014
《煤气隔断装置安全技术规范》AQ 2048-20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
《应急联锁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标准》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 50494-200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安全管理规定》(国能安全〔2014〕328号)
记录
附表1: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专项检查表。
附表1:
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专项检查表
文件编号:AAD1_Y1_A0XX版次号:A/0。
层、探井和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井进行作业时,必须加大检测频次。
5、发生井喷或有毒有害气体报警时,按相应的应急程序处理。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安全临界浓度50%。
气体浓度在标准范围时,每间隔1-2小时检测一次。
当气体浓度超过标准,没有达到安全临界浓度时,不间断检测。
2、进入井场前或打开井口后对井场内进行检测为20%LEL (检测方法:距作业井口10m外不同方向向作业井逐渐靠拢),做出评估;3、对井口、大罐进出口、放喷口以及井入的有限空间和油气聚集区域进行检测。
4、在新构造、新
区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