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
- 格式:pdf
- 大小:55.95 KB
- 文档页数:1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一、检测目的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健康,本次检测旨在评估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检测范围本次检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毒有害气体:1. 一氧化碳(CO):由于燃烧、燃料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容易导致中毒,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2. 氧气(O2):大量氧气的缺乏会导致窒息,高浓度氧气可能加速火灾的发生。
3. 二氧化碳(CO2):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窒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4. 氮气(N2):高浓度氮气会导致窒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5. 硫化氢(H2S):天然气等有机物腐烂或工业过程中产生,有毒,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及环境有严重危害。
三、检测设备和方法1. 本次检测使用的设备包括可燃气体检测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和甲烷检测仪等。
所有检测设备均经过校准和验证,确保准确、可靠。
2. 检测员将检测仪器放置在目标区域,并保证其周围没有明显的干扰物,如电器设备、风扇等。
3. 根据检测需要,采取点测和线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检测范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情况。
4. 检测过程中,检测员将记录每个点位的测量数值和检测时间,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检测以确保准确性。
四、检测结果与分析1. 检测区域:工厂车间2. 检测目标: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3. 检测结果:- 工厂车间一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国家标准要求以下,未超过安全范围。
- 氧气浓度正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 二氧化碳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未超过国家标准。
- 氮气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 工厂车间未检测到有害气体硫化氢。
五、安全建议根据本次检测结果,工厂车间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但为了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 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对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中,常会涉及到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与排放,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为了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需要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检测方法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传感器检测法:使用传感器来感知气体成份和浓度,如红外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
2.光谱分析法:通过测量气体在特定波长的光线吸收或散射的程度来识别气体成份和浓度,如拉曼光谱分析、激光光谱分析等。
3.冷陷法:利用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如低温、高压)容易发生冷陷效应的原理来测定气体浓度和成份。
4.化学分析法:采用化学反应原理来检测气体成份和浓度,如吸收光谱法、色谱法等。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料接触热表面反应产生的。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毒性,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是火山爆发、燃料燃烧等活动释放的。
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3.甲醛(HCHO):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4.氯气(Cl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是制取漂白剂、消毒剂、哮喘药等的重要原料。
高浓度的氯气可导致眼、呼吸道、皮肤等部位的刺激甚至灼伤,严重的可导致窒息。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的损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定期检修和维护生产设备,防止设备泄露或失效造成气体泄漏。
3.加强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
4.对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应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如安装废气净化器等。
5.在必要时,可采用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呼吸器等。
层、探井和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井进行作业时,必须加大检测频次。
5、发生井喷或有毒有害气体报警时,按相应的应急程序处理。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安全临界浓度50%。
气体浓度在标准范围时,每间隔1-2小时检测一次。
当气体浓度超过标准,没有达到安全临界浓度时,不间断检测。
2、进入井场前或打开井口后对井场内进行检测为20%LEL (检测方法:距作业井口10m外不同方向向作业井逐渐靠拢),做出评估;3、对井口、大罐进出口、放喷口以及井入的有限空间和油气聚集区域进行检测。
4、在新构造、新
区块、新。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指南1. 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有关有限空间中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基本指导。
有限空间是指具有限制进出口、通风不良或无法长时间停留的地下室、地窖、储罐、油槽、船舱、管道等环境。
2. 检测原则-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对其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 检测应该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进行,并持续监测,以确保环境的安全性。
- 检测设备应具备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并由合格的技术人员操作。
3.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以下是在有限空间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CO)- 硫化氢(H2S)- 氧气缺乏- 高浓度可燃气体如甲烷(CH4)4. 检测步骤步骤一:确定适当的检测设备根据需要,在有限空间中选择适当的检测设备,如多气体检测仪、气体探测器等。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二:检查设备和传感器在使用检测设备之前,确认设备和传感器的正常运行状态和准确度。
必要时进行校准和维护。
步骤三:准备工作区域确保有限空间周围的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清除任何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物体和杂质。
步骤四:扫描空间内部将检测设备放置于有限空间中,并按照设备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扫描。
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确保空间内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
步骤五:设置警戒值根据有限空间的特性和相关法规,确定针对不同有害气体的警戒值。
确保设备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步骤六:进入有限空间在确保有限空间内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的情况下,合格的工作人员才能进入有限空间进行工作。
5. 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护目镜等。
- 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明确有限空间中的风险和应急措施。
- 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并紧急采取安全措施。
6. 总结有限空间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指南提供了相关的基本指导,但每个具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和安全措施。
可燃有毒气体安全记录表概述本文档记录了可燃有毒气体的安全管理情况,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
该记录表用于跟踪和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记录细节填写下列信息以记录可燃有毒气体的安全情况:1. 日期:记录每次填写记录表的日期。
日期:记录每次填写记录表的日期。
2. 气体类型:填写涉及的可燃有毒气体的具体种类。
气体类型:填写涉及的可燃有毒气体的具体种类。
3. 气体量:记录气体的数量或浓度,确保在允许范围内。
气体量:记录气体的数量或浓度,确保在允许范围内。
4. 存储位置:指明气体的存储位置,并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存储位置:指明气体的存储位置,并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5. 使用情况:记录气体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补充或更换。
使用情况:记录气体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补充或更换。
6. 安全措施:描述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例如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安全措施:描述已采取的安全措施,例如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7. 问题或风险:记录与气体相关的任何问题或潜在风险。
问题或风险:记录与气体相关的任何问题或潜在风险。
8. 解决方案:提供解决问题或减少风险的建议或措施。
解决方案:提供解决问题或减少风险的建议或措施。
9. 签名和日期:填写记录表的员工需签名并标注日期。
签名和日期:填写记录表的员工需签名并标注日期。
额外注意事项- 每次填写记录表之前,应仔细检查气体的存储条件和使用情况。
- 如发现任何安全问题或潜在风险,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解决。
- 确保员工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和使用可燃有毒气体。
结论通过使用这份可燃有毒气体安全记录表,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安全情况,并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这将有助于避免潜在的危险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生产安全具有危害的气体。
在工业生产、化工、矿山、建筑施工等领域,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到生产环境的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
有毒有害气体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氯气、苯、甲醛等。
这些气体在一定浓度下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检测。
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
1. 传感器检测法,利用特定的传感器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超过安全浓度,传感器就会发出警报。
2. 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3. 光谱法,利用光谱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可以实现远距离、实时监测。
4. 化学分析法,采集空气样品后,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其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定量分析。
三、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标准。
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浓度限值,对每种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安全浓度限值进行规定,一旦超过该限值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检测方法和仪器的要求,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进行规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频率和地点,规定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频率和监测地点,确保全面监测。
4. 应急处理措施,规定一旦发现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应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四、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意义。
建立科学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对于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标准是保障工人健康和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科学的检测标准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环境和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出厂编号型号量程1OLC50d0-100%2UC-KT-2021J0-100% 35124004OLC50d0-100%4UC-KT-2021J0-100% 55124003OLC50d0-100% 68428012009BS03II0-100% 78428012044BS03II0-100% 85115003OLC50d0-100% 98428012004BS03II0-100ppm 105512065009SP-31040-100ppm 111312065089SP-21020-100% 121312065085SP-21020-100% 131412055118SP-21040-1000ppm 148080306FE-11020-100% 158080305FE-11020-100% 168080302FE-11020-100% 178080304FE-11020-100% 188080301FE-11020-100% 198080303FE-11020-100%20SP-21040-100%21SP-21040-100%LEL 22SP-21040-100ppm 23SP-21040-100ppm 2420201SA_LEL_N0-100% 2520100703uc-kt-20100-100%26 2.78E+14GD-2000N-LEL0-100%27 2.78E+14GD-2000N-LEL0-100%28 2.78E+14GD-2000N-LEL0-100%29 2.78E+14GD-2000N-LEL0-100%30FGM-33000-10ppm 31FGM-33000-10ppm 32FGM-33000-10ppm 33FGM-33000-10ppm 34FGM-33000-10ppm 351412055115SP-21020-100% 361412025212SP-21020-100% 371412025193SP-21020-100% 381413025213SP-21020-100% 391312065086SP-21020-100%40FGM-13100-100%41FGM-13100-100%42FGM-13100-100%43FGM-13100-100ppm 44FGM-13100-100ppm 455512065011SP-31040-100% 461312065087SP-21020-100%471312065081SP-21020-100% 481312065088SP-21020-100% 491312065082SP-21020-100% 501312065084SP-21020-100%51A080791GDS-LEL0-100% 5220100701uc-kt-20100-100%53A080797GDS-LEL0-100%54A080794GDS-LEL0-100%55A080796GDS-LEL0-100% 5620100702uc-kt-20100-100% 5720200SA_LEL_N0-100% 5820100704uc-kt-20100-100% 11412055110SP-21040-1000ppm 21412055114SP-21040-1000ppm 31412055127SP-21040-1000ppm 41412125062SP-21040-1000ppm 51412125098SP-21040-1000ppm 61412125084SP-21040-1000ppm 71412125059SP-21040-1000ppm 81412125079SP-21040-1000ppm 91412125110SP-21040-1000ppm 101412125098SP-21040-1000ppm 111412125070SP-21040-1000ppm 121411125035SP-21040-1000ppm 131412125112SP-21040-1000ppm 141412055113SP-21040-1000ppm 151412055129SP-21040-1000ppm 161412055112SP-21040-1000ppm 171412055103SP-21040-1000ppm 185513075012SP-21040~1000ppm 191413105013SP-21040~1000ppm 205513075013SP-21040~1000ppm 215513075010SP-21040~1000ppm 225513075111SP-21040~1000ppm 235513075108SP-21040~1000ppm 245513075014SP-21040~1000ppm 251413035174SP-21040-1000ppm 261413035170SP-21040-1000ppm 271413035171SP-21040-1000ppm 281413035269SP-21040-1000ppm 291413035273SP-21040-1000ppm 301413035182SP-21040-1000ppm 311413035178SP-21040-1000ppm 32SP-2104Plus0~1000ppm 33SP-2104Plus0~1000ppm 34SP-2104Plus0~1000ppm35SP-2104Plus0~1000ppm 36SP-2104Plus0~1000ppm 37SP-2104Plus0~1000ppm 38SP-2104Plus0~1000ppm 39SP-2104Plus0~1000ppm 401312065092SP-21040-1000ppm 411312065083SP-21040-1000ppm 421312065090SP-21040-1000ppm 431312065091SP-21040-1000ppm检定日期检定部门2016/8/62016/8/62015/8/6市计量所氨罐1#球罐2015/8/6市计量所氨罐3#缓冲罐2015/8/6市计量所氨罐1#氨水灌装2015/8/6市计量所氨罐2#氨水灌装2015/8/6市计量所氨罐2#球罐2015/8/6市计量所2#液氨灌装区域2015/8/6市计量所4#氨塔区域2015/8/6市计量所4#氨塔区域2015/8/6市计量所7#甲醇塔区域2015/8/6市计量所7#甲醇塔区域2015/8/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一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一楼西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二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一楼西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二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二楼西侧2015/11/6市计量所6#甲醇大槽2015/11/6市计量所甲醇中间槽(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一楼生控室外楼梯口转角2015/11/6市计量所二楼生控室外楼梯口转角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灌装泵房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1#、2#大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生产区一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生产区一楼南侧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生产区二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生产区二楼南侧2015/11/6市计量所1#甲醛一楼2015/11/6市计量所1#甲醛二楼2015/11/6市计量所2#甲醛一楼2015/11/6市计量所2#甲醛二楼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中间槽(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1#高压机2015/8/6市计量所3#高压机2015/8/6市计量所5#高压机2015/8/6市计量所9#高压机2015/8/6市计量所一合甲醇中间槽2015/8/6市计量所4#,5#冰机上方,距地面8米2016/8/6市计量所2#冰机上方,距地面8米2016/8/6市计量所冰机4#卧罐顶部2016/8/6市计量所2#~3#氨泵中间的上方2015/11/6市计量所二尿素2#氨泵上方2015/11/6市计量所3#氨塔区域2016/5/6市计量所3#氨塔区域2016/5/6市计量所12#高压机2016/5/6市计量所14#高压机2016/5/6市计量所17#高压机2016/5/6市计量所二合甲醇中间槽2016/5/6市计量所I、J塔南面2016/8/6市计量所甲醇中间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I、J塔北面2016/8/6市计量所C、D塔南面2016/8/6市计量所C、D塔北面2016/8/6市计量所甲醇1#2#大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甲醇灌装泵房2015/11/6市计量所甲醇3#大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新造气控制室2016/5/6计量科二楼1#-2#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二楼3#-4#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二楼5#-6#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二楼7#-8#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二楼9#-10#造气炉2016/5/6计量科二楼11#-12#造气炉2016/5/6计量科三楼1#-2#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三楼3#-4#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三楼5#-6#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三楼7#-8#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三楼9#-10#造气炉2016/5/6计量科三楼11#-12#造气炉2016/5/6计量科12#高压机2016/5/6计量科14#高压机2016/5/6计量科17#高压机2016/5/6计量科8#甲醇塔区域2016/5/6计量科转化炉焦炉煤气风机12016/5/6计量科转化炉焦炉煤气风机22016/5/6计量科转化炉废热锅炉B旁2016/5/6计量科转化炉放散管B旁2016/5/6计量科转化炉废热锅炉A旁2016/5/6计量科转化炉放散管A旁2016/5/6计量科转化炉操作室空间CO检测2016/5/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室2016/8/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区域2016/8/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区域2016/8/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区域2016/8/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区域2016/8/6计量科二合醇烷化循环机房2016/8/6计量科二合醇烷化循环机房2016/8/6计量科煤气风机1#CO 检测2016/8/6计量科煤气风机2#CO 检测2016/8/6计量科煤气风机3#CO 检测2016/8/6计量科煤气风机4#CO 检测2016/8/6计量科1#气柜下部CO 检测2016/8/6计量科1#气柜上部CO 检测2016/8/6计量科2#气柜下部CO 检测2016/8/6计量科2#气柜上部CO 检测2016/8/6计量科1#高压机2016/8/6计量科3#高压机2016/8/6计量科5#高压机2016/8/6计量科9#高压机2016/8/6计量科。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3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3.1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2 工作地点(Work Site)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 采样点(Sampled site)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gcms 有毒气体检测国标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灵敏、高效的仪器,广泛用于有毒气体检测。
有毒气体是指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气体,例如甲醛、苯、氢氰酸等。
根据国家标准,GC-MS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检测这些有毒气体的存在及浓度。
以下将对GC-MS技术在有毒气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GC-MS可以从空气、水或其他样品中提取并分离目标有毒气体。
这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气态,然后利用色谱柱将其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开来。
接下来,样品中的单一组分被引入质谱系统进行离子化和分析。
质谱系统通过测量样品中各种离子的相对丰度,可以精确地确定有毒气体的存在及浓度。
其次,GC-MS使用国家标准方法,可以对有毒气体进行定量分析。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比对目标有毒气体的质谱图与标准气体质谱库中的数据,来得出有毒气体的浓度。
这种定量分析是非常精确和可靠的,能够满足国家对有毒气体浓度的监测要求。
此外,GC-MS在有毒气体检测中的应用还包括扩展性和灵敏性的研究。
扩展性是指能够检测更多种类的有毒气体。
GC-MS能够适应不同样品和不同有毒气体的特性,并能精确地检测到它们的存在。
灵敏性则是指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有毒气体。
GC-MS能够通过增加样品的进样量和优化仪器参数等方式,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
与传统的气体检测方法相比,GC-MS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GC-MS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有毒气体,而传统方法通常只能检测一种或几种。
其次,GC-MS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有毒气体,并区分相似的化合物。
最后,GC-MS是一种自动化、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检测的效率,并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GC-MS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仪器,在有毒气体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家标准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工业生产、职业卫生等。
通过GC-MS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内容及要求引言: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地下矿井、隧道、油罐等受限空间内,可能会存在有害气体,对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在这些环境中进行气体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内容及要求,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一、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目的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预警有害气体的存在,以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通过对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中毒、爆炸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二、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对象受限空间内需要进行气体检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有毒气体:如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2. 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3. 氧气浓度:低氧环境对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需要监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4. 其他有害气体:如氨气、氯气、臭氧等。
三、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要求1. 设备要求: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应具备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特点,能够对多种气体进行监测和分析。
2. 检测点位:根据受限空间的特点和气体分布情况,设置合理的检测点位,覆盖整个受限空间,确保能够全面监测气体浓度。
3. 检测频率:定期进行气体检测,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气体检测,特殊情况下如有可燃气体泄漏等,需增加检测频率。
4. 监测记录:对每次气体检测进行记录,包括检测时间、检测点位、气体浓度等信息。
记录可用于事后分析和总结,也可以作为证据。
四、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步骤1. 预备工作:在进行气体检测前,需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和漏气测试,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进入受限空间:在进入受限空间前,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
确保人员的安全。
3. 设置检测点位:根据受限空间的特点和气体分布情况,设置合理的检测点位,并将气体检测仪器放置在每个点位上。
4. 进行气体检测:按照预定的频率进行气体检测,记录每个检测点位的气体浓度。
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安全专项检查表
引用文件
《煤气排水器安全技术规程》AQ 7012-2018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2005
《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定》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
《辽宁省冶金企业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管理办法》辽安监管四[2011]143号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
《转炉煤气净化及回收工程技术规范》GB 51135-201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15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范》QSY 1366-201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GB 30871-2014
《煤气隔断装置安全技术规范》AQ 2048-20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
《应急联锁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标准》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 50494-200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安全管理规定》(国能安全〔2014〕328号)
记录
附表1: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专项检查表。
附表1:
煤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专项检查表
文件编号:AAD1_Y1_A0XX版次号:A/0。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安全技术规程一、规程目的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对人体有害和危害的气体,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些气体。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规定本技术规程。
本规程的目的是规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保证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轻有毒有害气体带来的伤害,以预防工作人员和公共环境的危害。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包括室内外空气、地下、水下、油气管道、化工企业、养殖场等。
三、检测技术和方法1.检测仪器的选择(1)电化学检测仪器: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检测浓度范围广,但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2)红外检测仪器:检测灵敏度较高,同时对于某些有机气体检测效果好,但价格较贵。
(3)光吸收检测仪器:对于某些有害气体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无法检测一些高分子有机物质和硫化氢等。
综上所述,根据检测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
2.检测方法(1)单点检测法:该方法适用于点源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包括污染源,管道派发口,通风口等位置点位。
(2)移动平均法:对于空气质量卫星,它们的气体检测孔是由整个探测器的气体浓度的平均值观测点集合组成的,以减少和消除孔口处的空气异常变化,如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3)时间积分法:这种检测方法是通过累加测量值来计算超过一定时间的平均值,以便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地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和浓度变化趋势。
(4)定期检测和监测法:根据每个地方环境卫生安排定期进行检测和监测,以达到对环境污染有所了解和掌握,以及在对其进行取样分析和记录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检测现场步骤1.检测前准备(1)确认检测区域:在根据现场环境确定检测区域。
(2)时间安排:选择适当的检测时间和最佳的天气条件进行检测。
(3)检测仪器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并进行预热处理。
(4)检测仪器的校正和维护:检查仪器的电源电压,检查天平是否准确,并进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检测操作(1)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呼吸器,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