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

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

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
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

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应用综合康复治疗面瘫的患者实施针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物理治疗,辅以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口腔、眼部、康复等护理。结果治愈8例,占17.39%;显效25例,占54.35%;好转11例,占23.91%;无效2例,占4.35%;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对面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护理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关键词] 面瘫;综合治疗;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5.12;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27-03

面瘫也叫面神经炎,是以面神经发生麻痹,颜面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以周围性面瘫多见,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其发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眼睑闭合不全、流泪、不能皱眉,嘴角低下并向对侧歪斜,鼓腮不能,漱口漏水,食物在瘫痪侧口内滞留。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仪表,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不适。部分患者由于延误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我科对面瘫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面瘫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6~82岁,平均54岁。发病时间最短4h,最长1个月,均排除中枢性及外伤性面瘫。住院日程7~30d。

1.2 治疗方法

46例患者均予以针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物理治疗,并辅以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口腔、眼部、康复等护理。

1.3 综合康复护理

1.3.1 生活起居要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少看电视,少用电脑。洗脸时用温水,忌用冷水。禁止风扇、空调直吹面部,睡眠时勿靠近窗边。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感冒。面部尤其是耳后乳突处要保暖,外出时戴口罩和帽子,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地方。晨练时,尤其是老年人需待太阳出来后,不要过早地在寒风中锻炼。

1.3.2 情志护理患者大多突然起病,不仅外观形象受损,也造成饮食、语言障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或留后遗症,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紧张心理[1]。护理人员要积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加强生活上的帮助,语言上的沟通,及时解释、疏导,多介绍治疗成功的病

例,消除其焦虑和不安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以提高疗效。

1.3.3 饮食护理发病初期因患者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宜造成潜在营养失调,故要加强患者的饮食调理。应以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软食为主,如鱼、瘦肉、鸡蛋、豆奶制品、虾皮、香菜、番茄,新鲜水果如梨、葡萄、柿子、西瓜等;忌生冷辛辣、油腻粗糙食物。忌烟酒。

1.3.4 用药护理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2]。可用泼尼松30mg口服,每日一次,或地塞米松静滴10mg/d,更昔洛伟0.25g/d 疗程1周左右。并用大剂量维生素B1、B12肌注。中药风寒型选牵正散加减(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秦艽、白芷、蝉蜕、防风、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全蝎、白附子、僵蚕、甘草)[3]。风热型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清半夏、党参、炙甘草、僵蚕、射干、板蓝根、赤芍、桔梗、生姜、大枣),每日一剂,水煎服。

1.3.5 口腔护理因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因此要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温水漱口,必要时用漱口液漱口,早晚刷牙,把面颊部的食物尽可能地清除干净,以防止口腔溃疡[4]。嘱患者平时可适当咀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清洁及锻炼咀嚼功能。

1.3.6 眼部护理患者常因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灰尘等异

物容易落在眼里,易发生角膜炎,因此眼睛的保护非常重要。嘱患者多休息,减少用眼,避免强光直射及烟尘刺激,外出时戴墨镜保护,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纱布保护。可给予0.25%润舒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夜间睡前涂0.5%金霉素眼膏,予消毒纱布覆盖,防尘保湿[5]。不能用脏手帕擦泪,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6]。

1.3.7 康复护理面肌损伤早期指导患者坐于镜前,由护士示意患者做皱额、闭眼、鼓腮、示齿、吹气、咀嚼等动作,训练时按体操节律,每个动作做2~4个八拍,每天3~5次。也可对面肌进行按摩,一般以患侧为主,健侧为辅,先患侧,后健侧。按摩前先用热毛巾热敷面部3~5min,选取额部、眼部、鼻唇沟、口角、乳突5个瘫痪点进行穴位按压按摩,也可用手掌或手指于阳白穴、太阳穴、颊车穴、地仓穴和翳风穴上,依次从上至下或转圈按压,力度要适宜,部位要准确,每日按摩2~3次,从而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促进康复[7]。

1.3.8 针灸护理临证根据面瘫的面神经损伤程度选择

相应的组穴配方和针刺手法,起到祛风通络、调和气血之效,从而促进面神经的功能恢复[8]。主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攒竹、颧?s、下关、合谷;配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耳后痛加翳风;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闭眼困难者加鱼腰、中脉、昆仑;人中沟歪斜

者加水沟;唇沟消失者加承浆;鼻唇沟变浅与乳突部疼痛加迎香。目前提倡早期在面部施以浅针刺[9],待面部组织、神经水肿消退后进行深刺、强刺[10]。针灸前排空大小便,取平卧位,体位舒适。灸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一旦出现面色苍白、神呆、胸闷、泛恶等晕针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起针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眼3~5min,防止出血。

1.3.9 中药熏蒸护理中药熏蒸治疗是利用一定温度的

药物蒸汽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病的目的[11],具有疏通腠理、流通气血、发汗解表散寒等功效。治疗前排空大小便,本院使用自拟方剂(川芎、红花、防风、白芷、当归、全蝎、僵蚕)等煎药熏洗,1次/d,40min/次。熏洗前置患者患侧面部朝上,颈部铺治疗巾,熏蒸机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约20cm,过程中要有效调节距离,以防烫伤,同时注意病情变化及局部皮肤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熏洗结束后立即擦干面部药液,嘱患者在室内休息20min后方可离室,以避风寒。

面瘫的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案 面瘫又名口僻,多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炎。 诊断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风寒证 症候: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化痰通络。 方药:三白五虫汤 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蜈蚣(另包)2条、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上药除蜈蚣外,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方中选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疏风通络、活血和营;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取其性能走窜,搜风通络之功;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2、风热证 症候:起病骤然,口眼歪斜,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口干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加味牵正散 全蝎7g、白附子7g、僵蚕7g、蜈蚣2条、地龙7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防风10g、钩藤10g、连翘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 方中选白附子辛温升散,祛风化痰通络,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白僵蚕、地龙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蜈蚣、钩藤祛风通络;当归、白芍、川芎、

面瘫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 1.1在饮食上注意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饮食清淡但营养丰富,忌吃生冷硬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主食尽量以半流食或软食为主。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患者应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1.2膳食调理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如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香菜、番茄、冬瓜、黄瓜、苹果、菠萝、梨、西瓜、葡萄等都富含维生素B 族元素。还可以多食优质蛋白食物及富含硫氨酸,赖氨酸,葡萄酸,牛磺酸的食物(比如鱼类和鸡、鸭肉,兔肉,鸽肉等)。 1.3面瘫的食疗,在进行医生定出的治疗方案下,我们配合科学的饮食方法,可以有效的辅助治疗面瘫。可选择如下食疗方法如:薄荷糖,川芎白芷水炖鱼头,姜糖苏叶饮,大枣粥,参枸莲蓉汤. 2.生活指导 2.1起居有常,不忘劳作,适当锻炼。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会使体质循序地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2.2注意休息。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

3.康复运动指导 1.抬眉训练: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用力抬眉,呈惊恐状。每次抬眉10~20次,每日2~3次。 2.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食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1次,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3.2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 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

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f15043370.html, 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对于面瘫患者来说,治疗面瘫的同时患者进行自我训练对对患者在康复上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究竟,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呢这对患者来说是关键。对此,我们特别邀请专家为大家讲解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1、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

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以上就是面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希望患者要多多注意。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面瘫的特色中医治疗及护理

面瘫的特色中医治疗及护理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其中医发病原因为体内邪气旺,胜于正气,气血受阻,筋脉不通,肌肉松缓不匀等。常突然起病,发病率以冬季为高。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 月以来共收治63例面瘫患者,采用蟾酥面部穴位贴敷,辅以中药内服及自我按摩、针刺等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28 d;左侧发病45例,右侧发病18例。 1.2评价方法痊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无任何曾患过面瘫的迹象。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面部静止时外观大致正常,运动时有轻微功能障碍;有效:面部运动功能改善,面部外观仍不对称,但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外观也无改变。 1.3结果63例中痊愈56例,显效4例,有效3例。 1.4方法 1.4.1蟾酥合剂外敷治疗[1] 将蟾酥合剂少许(中医科自调剂)置于1.5 cm×1.5 cm大小的胶布中央,贴敷于患侧面部地仓穴,同样方法再贴在太阳穴,耳后阿氏穴,2~3 d后贴药处即可起泡,起泡后将药揭下,5~7 d大泡会自行吸收消退,停2 d后再贴第2次。 1.4.2中药内服治疗药物组成:牵正汤加味。白芷、白芍、葛根、钩藤各20 g,蝉蜕、炒地龙、僵蚕、仙灵脾各15 g,川芎、全蝎、防风、红花各10 g,皂角12 g,白附子6 g,蜈蚣两条(另包)。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2次兑匀分服,1剂/d。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一般服药10~15 d即可显效。 1.4.3按摩治疗[2] 一般让患者自行按摩,具体方法有:①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中指螺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左右,再轻揉眼皮约20~30转。②点捻四白穴: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逐渐施加压力,约1~2 min即可。③指擦鼻翼:用两手食指螺纹面为术端,分别自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侧迎香穴50次,轻按揉该穴1~2 min。④掌揉颊车、地仓穴:用同侧手的大鱼际紧贴患侧颊车穴,边揉边逐渐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5 cm),往返约50次。 2护理措施

面瘫的中医治疗

面瘫的中医治疗 文章目录*一、面瘫的中医治疗*二、面瘫如何预防*三、面瘫饮食注意事项 面瘫的中医治疗1、面瘫的中医治疗 针灸疗法:一般针灸治疗面瘫,在前期不能使用,但是在后期面瘫的治疗进行中适当介入治疗,这种面瘫的治疗方法会加快患者康复,针对颅内肿瘤、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引起的面瘫。 中药治疗:这是常用的面瘫的治疗方法之一。善于恢复、修复患者手术面部神经,对由于面部风寒导致的面瘫,有着独特的面瘫的治疗效果。急性面瘫,药选防风、伸筋草、地龙、海风藤、野菊、荆芥、蜈蚣、蔓荆子、丝瓜络、全蝎、白芥子。 对比西医和手术成效快的特点,中医面瘫的治疗,具有治疗彻底、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许多优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在选择面瘫的治疗方法上,要慎重。 2、面瘫的病因 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自身免

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创伤性;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3、面瘫的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面瘫如何预防1、减少面部不良刺激:面部有大量神经,若是面部神经出现异常则会出现面瘫的情况,所以说我们要做的包括较多方面,如出汗不直接用凉水洗脸(用温水)、少看或不看电视或电脑、避免长时间站在强光下、不经常揉搓患侧面部、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等,这些措施均利于减少复发。 2、面部保暖:面部的保暖也是要注意的,尤其是在一些体质虚弱的人,若是风吹面部很容易造成面瘫。如用湿热毛巾热敷患侧面部、用温水洗脸、外出时戴好口罩或围巾、不迎风走路、不

面瘫健康教育

面瘫健康教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是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引起面瘫原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感染、外伤、肿瘤、神经病变等。临床上最多见的面神经炎主要就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般在季节变换、冷热骤变的时候容易发病。从中医角度说,面瘫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侵面部经络,出现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而导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儿童和老人也都会得病。 【病因】 引起面瘫原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感染、外伤、肿瘤、神经病变等。临床上最多见的面神经炎主要就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般在季节变换、冷热骤变的时候容易发病。从中医角度说,面瘫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侵面部经络,出现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而导致。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2.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3.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4.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5.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 关心患者,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2) 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时刻鼓励患者表达对面部形象改变的自身感受和对疾病预后担心的真实想法,告知本病多数预后良好,使其放下心理包袱。消除恐惧、害羞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向上,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2、饮食指导 (1) 在饮食上注意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饮食清淡但营养丰富,忌吃生冷硬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主食尽量以半流食或软食为主。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患者应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2) 膳食调理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如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香菜、番茄、冬瓜、黄瓜、苹果、菠萝、梨、西瓜、葡萄等都富含维生素B族元素。还可以多食优质蛋白食物及富含硫氨酸,赖氨酸,葡萄酸,牛磺酸的食物(比如鱼类和鸡、鸭肉,兔肉,鸽肉等)。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面瘫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这也是常见的面瘫的预防方法。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真实案例: 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颜易逝,伊不离君不弃。相濡以沫,执子之手偕老。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

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治疗面瘫的中药秘方 【小贴士】:要想预防面瘫就要从生活中着手,应为面瘫很大一部分情况就是在生活中引起的,所以如果开空调的话空调温度不易过低,而且一定不要对着空调风扇吹风,感觉不太热了就关掉空调,青年人的话在运动后如果特别人,也不要用冷水猛地刺激脸部,尽量的不要长时间的玩游戏、工作等。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宜过强。肢体远端的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发病当日即可采用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2015面瘫中医诊疗方案(参考模板)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 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面瘫病 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证型: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针刺治疗: 取穴:风池、太阳、阳白、翳风、地仓、颊车、列缺、合谷。 操作:诸穴施调法,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药:面瘫1号方 方剂组成:全蝎、僵蚕、白附子、地龙、防风、川芎、桂枝、甘草 中成药:中风安口服液 中药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血栓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2、证型:风热袭络证

面瘫健康教育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是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引起面瘫原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感染、外伤、肿瘤、神经病变等。临床上最多见的面神经炎主要就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般在季节变换、冷热骤变的时候容易发病。从中医角度说,面瘫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侵面部经络,出现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而导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儿童和老人也都会得病。 【病因】 引起面瘫原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感染、外伤、肿瘤、神经病变等。临床上最多见的面神经炎主要就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般在季节变换、冷热骤变的时候容易发病。从中医角度说,面瘫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侵面部经络,出现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而导致。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2.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3.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4.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5.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 关心患者,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2) 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时刻鼓励患者表达对面部形象改变的自身感受和对疾病预后担心的真实想法,告知本病多数预后良好,使其放下心理包袱。消除恐惧、害羞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向上,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2、饮食指导 (1) 在饮食上注意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饮食清淡但营养丰富,忌吃生冷硬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主食尽量以半流食或软食为主。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患者应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2) 膳食调理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如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香菜、番茄、冬瓜、黄瓜、苹果、菠萝、梨、西瓜、葡萄等都富含维生素B族元素。还可以多食优质蛋白食物及富含硫氨酸,赖氨酸,葡萄酸,牛磺酸的食物(比如鱼类和鸡、鸭肉,兔肉,鸽肉等)。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91759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面瘫病 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 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 一.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中医观点: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 西医观点:相当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由感染、病毒、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等,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 二.临床表现 (一)中医临床表现 1.起病突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2.常有受寒史或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3.一侧面肌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 4.病侧不能皱眉、闭眼、露齿、鼓颊等。

5.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6.肌电图检查:多表现为单向波或无动作电位,多相波减少,甚至出现正锐波和纤颤波。 7.病理学检查: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病变为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二)西医临床表现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三.中医证候分型 1.风寒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风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

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面瘫的综合康复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应用综合康复治疗面瘫的患者实施针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物理治疗,辅以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口腔、眼部、康复等护理。结果治愈8例,占17.39%;显效25例,占54.35%;好转11例,占23.91%;无效2例,占4.35%;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对面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护理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关键词] 面瘫;综合治疗;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5.12;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27-03 面瘫也叫面神经炎,是以面神经发生麻痹,颜面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以周围性面瘫多见,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其发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眼睑闭合不全、流泪、不能皱眉,嘴角低下并向对侧歪斜,鼓腮不能,漱口漏水,食物在瘫痪侧口内滞留。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仪表,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不适。部分患者由于延误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我科对面瘫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面瘫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6~82岁,平均54岁。发病时间最短4h,最长1个月,均排除中枢性及外伤性面瘫。住院日程7~30d。 1.2 治疗方法 46例患者均予以针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物理治疗,并辅以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用药、口腔、眼部、康复等护理。 1.3 综合康复护理 1.3.1 生活起居要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少看电视,少用电脑。洗脸时用温水,忌用冷水。禁止风扇、空调直吹面部,睡眠时勿靠近窗边。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感冒。面部尤其是耳后乳突处要保暖,外出时戴口罩和帽子,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地方。晨练时,尤其是老年人需待太阳出来后,不要过早地在寒风中锻炼。 1.3.2 情志护理患者大多突然起病,不仅外观形象受损,也造成饮食、语言障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或留后遗症,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紧张心理[1]。护理人员要积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加强生活上的帮助,语言上的沟通,及时解释、疏导,多介绍治疗成功的病

2014面瘫中医诊疗方案计划

2014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与痉证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而面瘫主要为口眼歪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无其他肢体症状。 (2)与中风的鉴别: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呙斜,

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而面瘫则精神无异,无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故容易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常伴有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容易鉴别。 (2)中耳炎、腮腺炎、乳突炎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多有原发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病史,鉴别不难。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运动)。 (四)症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脑梗塞面瘫患者如何进行面肌康复训练

脑梗塞面瘫患者如何进行面肌康复训练? 脑梗塞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存有面部的瘫痪,说话时口齿不清、流涎,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对面部进行按摩或局部加强运动。 (1)不能皱眉的额部,家属或患者自己用手指作额部上下按摩、推拿,向下按摩时患者努力闭眼,向上按摩时要用力抬眉和皱眉。两者应该配合进行。 (2)对于局部的瘫痪,可用冰块或冷水在面颊部作按摩,刺激病变部位的感觉。甩时交替温热的手巾对局部作环形的按摩和推揉,以减轻颊部肌肉的痉挛。经常性地做撅嘴和鼓嘴吹气的动作,也有助于局部瘫痪的恢复。 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用药 改善脑梗塞后遗症症状、降低高复发率的有效方法,应在科学饮食和主、被动恢复锻炼的同时,通过可靠的药物治疗,对脑梗塞诱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粘度高等基础病变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动脉硬化血栓再次形成;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量,为脑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恢复脑神经系统,使由其控制的运动、语言神经系统体征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善脑梗塞语言不利,肢体障碍等症状,并且有效防止病症复发进展。中药治疗:脑梗塞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最好的治疗应该是以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为主,中药治疗脑梗塞这种慢性疾病,具有无耐药性、药效持久、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的优势,但缺点是质量不稳定,服用剂量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国提出了中药的“二次研发计划”,目前市场上的“复方丹参滴丸、清开灵注射液”都是我国二次研发的成果,主要是选择一些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生产工艺精提精制,使中药的疗效更稳定,目前在治疗脑梗塞的领域,我国国家投资拨款二次研发的中药经过8年时间,已经面市,这个产品就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它是目前我国脑梗塞治疗中药中唯一的二次研发产品,该药内含两个国家一类新药,是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大复方的治疗优势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能更好的达到增效减毒的疗效,但大复方也给二次研发带来了巨大的难度,我国把内含3种药材的复方丹参片二次研发成复方丹参滴丸用了4年的时间,而把10种成分的血栓心脉宁胶囊二次研发成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用了8年时间,比开发一个新药用的时间还长,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进行了严格的临床实验,临床治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为大复方的中药二次研发开辟了新方向。 可以说,如果脑梗塞患者选用药品,如果选用中药,那么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个理想的选择,因为它是在国家优质优价目录产品的基础上二次研发而来的,不仅药材的道地性有保障,采用了十多种现代生产工艺,更重要的是他是目前脑梗塞中药中唯一的二次研发成功的产品。 (1)活血化瘀治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医疗法,活血化瘀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具有抗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治本为主。 (2)芳香开窍治疗:以开通见长,能够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临床治疗脑梗塞导致的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面瘫病 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