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治疗及
- 格式:ppt
- 大小:965.50 KB
- 文档页数:15
面瘫病的中医治疗指南
概述
面瘫是一种面部肌肉的麻痹疾病,中医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来缓解和治疗面瘫病症状。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指南,供参考之用。
中医治疗指南
以下是面瘫病的中医治疗指南: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细针,可以刺激面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
2. 中药治疗:中药具有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可以增强面部肌肉的活性。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方使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面部肌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肉的功能。
4. 中医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和平衡,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生活惯等方面,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中医治疗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方法的安全和有效性。
2.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和面瘫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3. 结合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可以辅助西医治疗,但不能替代。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也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西医治疗方案进行结合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情况而定。
请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切勿自行进行治疗。
面瘫的中医治疗文章目录*一、面瘫的中医治疗*二、面瘫如何预防*三、面瘫饮食注意事项面瘫的中医治疗1、面瘫的中医治疗针灸疗法:一般针灸治疗面瘫,在前期不能使用,但是在后期面瘫的治疗进行中适当介入治疗,这种面瘫的治疗方法会加快患者康复,针对颅内肿瘤、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引起的面瘫。
中药治疗:这是常用的面瘫的治疗方法之一。
善于恢复、修复患者手术面部神经,对由于面部风寒导致的面瘫,有着独特的面瘫的治疗效果。
急性面瘫,药选防风、伸筋草、地龙、海风藤、野菊、荆芥、蜈蚣、蔓荆子、丝瓜络、全蝎、白芥子。
对比西医和手术成效快的特点,中医面瘫的治疗,具有治疗彻底、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许多优点。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在选择面瘫的治疗方法上,要慎重。
2、面瘫的病因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
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
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创伤性;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3、面瘫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
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斜。
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中医疾病的名词解释面瘫中医疾病的名词解释-面瘫面瘫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也被称为“颜面神经麻痹”。
它是指由于面部肌肉的运动受到损害或神经功能失常而导致的一种临床表现。
面瘫通常可以分为中医学和西医学两种不同的解释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解释面瘫在中医学中,面瘫被归类为“中风”的范畴。
中医认为,面瘫多是由于“风寒湿热”等病邪侵袭脸部经络所致。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是一种传导气血和营养的通道,任何原因导致经络瘀阻或气血运行不畅,都可以导致面瘫的发生。
中医的面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疗法。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来恢复脸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川芎等,它们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面瘫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方剂,如五灵脂、桑白皮汤等,也被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
另外,中医还采用外治疗法来治疗面瘫。
常见的方法包括耳针、针灸、艾灸、拔罐等。
这些外治疗法可以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从而增强面部神经的功能。
此外,中医还有一些特殊的疗法如跌打损伤法、刮痧法等,也可以用于面瘫的治疗。
西医学解释面瘫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受到损伤或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疾病。
在西医的解释中,面瘫多是由于面神经的炎症或压迫引起。
面神经是负责控制脸部表情肌肉的主要神经。
当面神经受到损伤时,脸部的一侧会出现麻木、抽搐、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进而导致面部表情不协调。
面瘫的病因可能是多样的,如感染、外伤、肿瘤等,根据病因不同,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西医常用的面瘫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应用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等来缓解症状并促进面神经的恢复。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等方法,可以改善面瘫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例如对于因肿瘤、组织压迫等引起的面瘫。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中医和西医在面瘫的解释和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倡导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治疗面瘫。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面瘫,也被称为面肌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患者的脸部肌肉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脸部的运动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辨证施治面瘫的发病原因复杂,根据中医理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中医辨证有阳虚、气滞、湿热等。
面瘫的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1.养血活血方:采用当归、赤芍、白芍等补血活血的中草药,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功能。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作用;–赤芍:能够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白芍:有生津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
2.理气祛湿方:针对气滞和湿热等辨证,使用柴胡、茯苓等中草药。
–柴胡:能疏肝理气,解郁止痛;–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和胃化湿的功效。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面瘫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气血运行,刺激面部神经,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1.扶阳法:刺激足三阳经的阳经穴位,如阳白穴、合谷穴等,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阳气。
2.疏风法:通过刺激头部的风府穴、风池穴等,能够疏通脑神经,改善面瘫患者的面肌神经麻痹症状。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瘫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面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恢复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1.拇指轻按法:以拇指轻柔地按压患者的面部,以中医理论中的。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面瘫病西医病名:面神经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面瘫中药医案分析报告患者患有面瘫已有一段时间,经过多次西医治疗无效后,前来中医门诊求诊。
以下为该患者的中药医案分析报告。
患者基本情况:男性,55岁。
主诉左侧面部口眼歪斜,不能闭合左眼,言语不清。
判断与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情况,判断患者属于寒湿外袭引起的面瘫。
寒湿外袭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受到影响而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
因此,治疗重点应放在祛寒湿,活血化瘀,提升面部肌肉功能上。
治疗方案:1. 中药组方: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拟定以下方剂:- 陈皮10克,干姜6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羌活10克,白芷10克,当归12克,丹参10克,红花10克,三七10克。
- 方剂药材按照比例混合,煎服。
2. 治疗方法:- 患者每日取以上方剂煎服3次,每次服用半小时后,按摩面部肌肉5分钟,重点在鼻唇沟、颧颌沟、明目穴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张力。
- 患者需要避免寒湿的环境和食物,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受凉。
3. 随访及调整:- 患者每周到中医门诊进行一次随访,记录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剂配方和剂量。
- 根据病情变化,可以适当加减药材,提高治疗效果。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每次随访的情况,面瘫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言语清晰度有所提高,左眼能够稍微闭合。
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治疗面瘫需要时间积累,目前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总结:该患者的面瘫主要是由寒湿外袭引起的,通过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祛除寒湿,活血化瘀,提升面部肌肉功能。
治疗的过程中需注意随访调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剂配方和剂量。
医生和患者可以共同努力,提高治疗效果。
面瘫中医治疗策略1.怎样治疗面瘫2.中医有什么偏方可以治面瘫吗中医治疗面瘫有没有效果3.面瘫常用哪些理疗方法?4.怎样选择面瘫最佳治疗方案?怎样治疗面瘫得了面瘫疾病,肯定是有注意实事项的,面瘫后应多锻炼面部肌肉的收缩:如: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鼻、抬眉、双眼紧闭、鼓气等功能锻炼。
避免光源刺激,避免用眼过度,注意眼的休息。
如:减少紫外线、电视、电脑等光源刺激。
面瘫的治疗要注意保暖:应该避开风寒对患者面部的直接袭击,特别是患有关节炎、神经痛、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或是过劳、酒后、年老体弱、病后的患者,不要迎风而行。
中医能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差异,遵循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从修复神经损伤、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节五脏六腑等角度,达到治疗面部神经疾病的目的。
中医有什么偏方可以治面瘫吗中医治疗面瘫有没有效果面瘫的治疗一般分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其中发病后7--10天为急性期,急性期的治疗目的是阻止或减缓病情的加重,减少面神经的损害,为进一步恢复创造条件。
1、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药物治疗激素类药物,不是所有的面瘫都要服用强的松,我们不是很主张用激素类药物的。
营养神经,如B族维生素(包括B1,B6,B12),鼠神经生长因子,申捷等,不过后两种营养神经的药物比较贵;若是病毒感染的面瘫要采取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等。
可以做一点改善局部循环的理疗。
中医一般会采取舒经通络、祛风散寒治疗方案,针灸是首选,不过急性期刺激量过大,我们一般在8天之后才使用电针,可以配合中药口服,如牵正散加味。
3、注意事项①避风寒;②遵循疾病发生、发展、好转的规律,勿急躁;③保护眼睛。
面瘫常用哪些理疗方法?我们常常说一个人面部表情不多、不明显,会称其为面瘫。
但医学上来说,面瘫其实是一种病。
严重的面瘫会影响正常的生活,那么中医有什么偏方可以治疗面瘫呢?中医有什么偏方可以治面瘫吗1、煎鳗鱼海鳗鱼肉800克,去内脏洗净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