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故乡在北京
- 格式:docx
- 大小:20.77 KB
- 文档页数:3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设计一、教材背景《我的故乡在北京》是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和对北京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既能够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现代面貌,也能够给予学生们对故乡、家乡以及他们生活的地方更为深刻的认知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面貌。
2.能够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地名和人名。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词语、句子及理解表达情感。
2.培养学生读懂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地域归属感。
三、教学重点1.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面貌。
2.能够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地名和人名。
3.掌握词语、句子及理解表达情感的技能。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读懂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故乡的描绘,为学生培养爱国情感和地域归属感。
五、教学过程1.预习:导读•师生互动交流:通过提问,让学生自由畅想关于家乡或故乡的话题,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谈论自己的家乡和故乡。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精美的北京风光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面貌。
2.讲授:阅读文章•教师导读: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走马观花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相关问题。
•分组阅读: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起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涉及的地名和人名。
•班级讨论:让学生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文章的具体内容及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对故乡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3.实践: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的故乡在……》开头,写一篇与自己有关的作文,让学生能够表达对故乡的感情和认识。
4.检查:反馈评价•教师评价:通过对学生写作练习的评价,让学生更好地熟练掌握词语、句子及理解表达情感的技能。
•学生评价:让学生彼此互相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
《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笔下故乡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熟读课文,使用“学乐师生”APP录音,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配乐读文,情感导入师:上节课同学们用心感悟了文字,勾画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预设而相机把握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这是一篇既写景,又抒情的散文。
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中有一句话既表现了故乡的美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点课件中心句)哪位同学愿意把这句话读一读。
全班齐读。
生: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3.师:作者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点红),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西山?请快速找一找。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从哪些文字中读出了这满目的绿?(生找一句,师评:你能谈谈你的体会吗?是呀,作者抓住了山的颜色没有边的绿连着绿,让我们感受到西山的碧绿。
谁再来给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评:我的眼中仿佛出现了这绿中隐隐裹着的薄雾。
1人读。
齐读)(生找二句,这句中,作者着重写了山的哪些颜色?是呀,作者又一次抓住了描写颜色的词,让我们看到了西山的碧绿。
16 我的故乡在北京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种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感受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
2、领悟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整体感知。
1、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魂牵梦绕,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抒发过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共同走进作者的真情之中吧!2、这是一篇抒情散文,真可谓“景语皆情语”。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受作者的情感。
3、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给大家听?4、从这字字句句中你感受到什么?5、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些感受,你找到了吗?7、细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走进作者的文字中,细细阅读,细细体会,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段落勾画下来。
二、感受画面,感悟情感。
1、作者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
你能从哪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碧绿呢?2、当老师读到这两段的时候,有些词深深地吸引了我。
从‘横飘“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3、这样的词语,你能发现吗?相机理解“凄婉“,让学生感受。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感知“思乡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思乡的脚步一起继续去听听故乡美妙的歌。
打开书102页,快速浏览课文5-12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抓文眼。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些感受,那就是(课件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齐读。
二、精读感悟,品味“思乡情”A品味“昆明湖”1、师:西山带给我们的是满目的碧绿,那么,作者说:“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
16 我的故乡在北京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笔下故乡的美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板书课题一部分:我的故乡2、师:故乡,一个多么深情的词语,故乡,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地方。
开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最美的一句话描述你们的故乡,好吗?谁来说说?(生自由地用一句话描述故乡。
)3、是啊,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连着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的抒情散文,跟随作者阎妮走近她的故乡——北京(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去感受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还记得林海音最不能忘却的,她的第二故乡是?(生答——北京。
)因为那里有她最纯真的童年时代,即使走遍了世界,家永远是心灵的故乡。
这种思乡的情感成了文学家最爱表现的主题之一。
今天这篇散文,既写景,又抒情,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
2、指名分部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思考:从美妙的文字里,你读懂了些什么?(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部分学生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4、正音,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用看似平常却充满温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虽远离故土,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对故乡无比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细读文本,感受画面。
1、作者对故乡如此难忘,当你欣赏了这篇美文后,你觉得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关段落)2、从这些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预设引入:感受到故乡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丽画面,更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与热爱。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故乡在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种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读文本,重视共鸣
2.抓住重点内容读中想象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感受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
2、领悟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1、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魂牵梦绕,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抒发过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共同走进作者的真情之中吧!
2、这是一篇抒情散文,真可谓“景语皆情语”。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交流:
(1)字音:温馨、凄婉、云霄、怡然自得、惬意、烽火台、凸凹不平、朦胧(2)字形:凹、惬
(3)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从这字字句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4、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些感受,你找到了吗?(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
5、细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作者用短短的一句话将这些景物的特点概括出来,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文字中,细细阅读,细细体会,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段落勾画下来。
三、感受画面,感悟情感。
1、作者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
你能从哪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碧绿呢?
2、汇报交流:
在故乡的小屋里,从那扇向西的窗望去,是一带起伏的青山。
阴天时,山是灰蒙蒙的;晴天时,便是向西边无限延伸的浓绿。
在我心中,最秀的山便是窗前的西山,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隐隐地裹着薄雾,拥着西下的太阳。
(1)学生自主汇报。
(2)从哪些词让你们感受到西山碧绿的特点?(青山、无限延伸的浓绿、无边的绿连着绿)
(3)在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能想象西山那是怎样的碧绿吗?
(4)指导感情朗读这几个句子。
师:除了碧绿的西山,作者还介绍了故乡的什么?(昆明湖和长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咱们一起欣赏了北京碧绿的西山,这节课咱们继续随着作者去感受故乡北京的精彩。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作者还要向我们介绍什么?(清亮的昆明湖,带花的长城。
)
二、精读感悟,品味“思乡情”
品味“昆明湖”
1、师:西山带给我们的是满目的碧绿,那么,作者说:“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
”默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从哪读出了“清亮”?(板书:清亮)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句子:秋高气爽的时候,远远望去,满眼闪亮的水痕,微微漾着。
一层又一层的浪推向岸边,拍着岩石,水中渗着寒气,被澄清过似的,深色皆沉在湖底,袅袅的水汽上荡着秋风,悠悠地、无拘无束地旋转、翱翔。
)
(1)学生自主汇报。
(2)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昆明湖清亮的特点?(满眼闪亮的水痕,深色皆沉在湖底)
(3)师:大家看,这是作者在远远望去时看到的昆明湖的美景,真是一片清亮(“远远望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配乐齐读)。
(4)指导个性化朗读。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读出了“清亮”,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或从树隙里……摇曳”。
是呀,这是作者断断续续从——(生:树隙里望到的),对,才会看到清亮的湖水、点点的小船、大团的树叶. 读“或许天地间……清亮的水”。
当我们细细地打量从眼底向天边扩展着的清亮的昆明湖,不能忽视了和昆明湖融为一体的十七孔桥。
出示:“那宽阔的……云雾中”(生读句)
这是作者——登高远望时看到的美景,一桥飞架湖面,无限开阔,真是景无边,意不尽,一起来读读。
在我心中,没有比这湖水和蓝天更亲切的了。
听那水声,就像听自己童年的故事。
“水声”和“童年的故事”会有什么联系?
5、作者是抓住什么怎样描绘昆明湖,借景抒情的?
品味“八达岭长城“
1、当作者登上最惬意的八达岭长城她又是怎样形容的?
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板书:带花)
2、浏览第8自然段,看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美在何处?如果你就是位画家,你会怎样画?默读第8自然段,勾画出对你作画有帮助的词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①:如果我是画家,会画出无边无际的绿色的山环绕着长城,伸到天边。
你为什么这样画?
②:如果我是画家,会画出到处都是绿,一层层包裹的绿。
怎么说是“绿色的风”,“绿色的短笛”?
③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画出千变万化的绿,深浅不一。
因为读句“一杈杈树枝……不同深浅的绿来”。
④你还会怎样画?
我还要画出漫山遍野的花。
读句“在春天……漫山遍野都是”。
我要在一望无际的高山上大片涂色,画出花团锦簇,零星点上小花,这样画面绿中带花,不会单调。
引读: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4、夜深的长城在作者心中可另有一番韵味。
(示句:“夜深的时候……月色里了”配乐)听老师读,大家闭上眼用心去感受。
四、总结全文,升华“思乡情”
故乡的一切都充满诗情画意,传递着温馨,让作者眷恋,她不由得说:(“我恋着西山、昆明湖和长城”)生读。
五、学习写作,延伸“思乡情”
课后作业:
①写一写,运用这一课学到的借景抒情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故乡。
②背一背文章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一读有关思念故乡的文章或诗词。
)
板书设计:
西山碧绿
16、我的故乡在北京昆明湖清亮热爱眷恋
长城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