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模式建构
- 格式:pdf
- 大小:196.39 KB
- 文档页数:2
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与培养途径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单纯的语言技能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国际商务交流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与培养途径,以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系统梳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基础,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内涵及构成要素。
在此基础上,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对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比国内外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总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提出具体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和策略,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旨在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本部分将详细阐述这一框架的构建过程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构建应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理论,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
认知层面涉及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知,包括文化价值观、思维模式、沟通方式等;情感层面关注的是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敏感性,即能否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保持开放、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行为层面则体现在跨文化沟通技能和策略上,如语言运用、非言语交流、冲突解决等。
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特点,我们需要在框架中融入商务沟通、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规则等相关内容。
英语学科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英语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际交流、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制定一份全面的英语学科建设规划是必要的。
二、目标设定1. 提高英语学科教学水平:通过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3. 加强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传播:通过开设英语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培养英语专业人材:通过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具有良好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的人材,满足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材的需求。
三、具体措施1. 教师培养与发展- 增加师资力量:招聘优秀的英语教师,提高学校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 提供培训机会:组织教师参加英语教学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 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预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
2. 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3. 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口语训练:增加口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听力材料和实践机会,匡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4. 丰富英语文化教育- 开设英语文学课程:通过学习英语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举办英语文化活动: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体验和传播。
5. 专业英语培养-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人材。
- 实践机会: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以语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英语语法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英语语法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基础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
语法的学习一定要与语言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以语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模式,以期探索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新思路,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有益于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创新。
关键词:语用能力;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41-02引言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向人们提供了词形变化及组词成句的规则。
是人类思维抽象化的结果和标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学习语法是手段,不是目的。
语法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是语言交流的工具。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语用能力指的是有效地使用语言以取得某种目的的能力和理解在具体情景中如何使用语言的能力[1]。
近年来,以语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以及语用能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语界的关注。
所以,语法的学习一定要与语言的运用有机结合。
语法学习不应是孤立的,不应和其他技能分离。
学习语法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法知识,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牢固深入地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深入浅出。
语法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法理论知识,来实现语言能力,实现语言的真正价值。
语法教学的趋势应是实现真正的交际。
目前各高校英语专业语法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语言发展要求,需要寻求适合语用能力发展的新方法。
一、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作为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语法教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外语界对语法教学的认可程度呈现了多样化的态势,诸如语法教学的强调论、淡化论、质疑论等。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培养具备良好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专业课程设置1.英语语言基础课程: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英语语法和英语翻译等基础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英语表达和准确理解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英美文学、英语文化、英语会话和翻译等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语言风格和交际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专业实践课程: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课程是必须的。
这些课程包括英语口译、笔译、演讲和写作等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实践能力,本专业采用了以下实践教学模式:1.课堂互动:教师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2.实践项目:通过在校外的实践项目中进行英语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3.实习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实践和工作环境,本专业提供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来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评估与认证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本专业采用以下评估与认证机制:1.期中和期末考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探究高校英语专业三维语法教学模式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语法是保证语言准确性的重要工具,语法教学更是为人们获取准确的语言知识和流利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
然而,笔者经过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结合亲身实践,发现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尚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出现不对等的情况。
虽然他们从初中就开始接触英语的结构,但语言知识零碎、不系统,表现在单个的语法规则会用,但会话交际和写作等语言实践中却会出现较多错误。
具体表现为:语言准确度差,缺乏使用不同语言形式表达同一语法功能的意识,缺乏篇章层面的句式变换能力。
进入大学,他们亟待把以前学过的语法知识运用到语言输出上来,转化为语法运用能力。
语法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向我们一线语法教师工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积极探索适合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模式。
二、历史回顾回顾英语作为二语或外语的语法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不对等的根源所在。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了追求准确性,过分强调语法规则的灌输,牺牲了语言的流利程度,这种教学法的弊端已显现。
随后有些学者如 Krashen 认为语法知识必须在与目标语的接触中潜意识地习得,不主张有意识地学习语法,于是教学实践中出现为达到语言的流利性而摈弃语法教学的现象。
事实证明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同样不可取。
这样会使得学生严重缺乏英语语法知识,致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拉森·弗里曼(Larsen-Freeman)在其著作《语言教学: 从语法到语法技能》一书中对传统的语法观进行了挑战,拉森认为语法能力(grammaring)是继听、说、读、写之外的第五项技能,是准确地使用语法结构合乎情景地表达意义的能力。
语法课不能只限于了解语言系统,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语言。
为了避免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脱节,拉森扩展了语法的内容,制定了语法能力的新框架,他认为形式、意义和运用这三者相互依赖,一方的改变会导致另一方的变化,因此要将三者结合在语法教学中。
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摘要:英语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一种语言,它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还比较差,高校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入手,进一步探讨了英语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对策1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分析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从深层次来看,交际能力不是简单的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它还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语言心理应变等。
所以,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是迎合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手段。
(2)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必然,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能力的武装,投身社会实践,与人交流才能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3)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提升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是一种交际性语言,它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孙所表现出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交际工具的角色不会被取代反而越发重要,通过交流合作,提升自身的能力是培养英语交际交际能力又一重要作用[1]。
2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2.1部分教师的教学认识不足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还存在部分英语教师对学生交际能力教学认识不足的现象,一些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交际能力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这就使得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忽视跨文化教学,而把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提升学习词汇量和应付各种考试方面。
导致很多高校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都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