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几何校正
- 格式:ppt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几何校正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几何校正是指通过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使得图像中的几何结构满足某种规则或满足一定的几何要求。
常用的几何校正方法主要有:几何变换、图像扭曲校正、相机标定和校正。
1. 几何变换:几何变换是校正图像中的几何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图像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翻转等变换操作,可以调整图像中的几何形状和位置。
常见的几何变换方法包括仿射变换、透视变换和二维码矫正。
仿射变换是一种能够保持直线平行和保持直线比例的变换方法,它由平移、旋转和缩放组成。
在图像校正中,可以使用仿射变换来调整图像的倾斜和旋转角度,使得图像中的几何结构恢复正常。
透视变换是一种能够调整图像中物体的空间形状和位置的变换方法。
它在处理有投影效果的图像时非常有效,可以用来校正图像中的透视畸变或者从巴比伦塔中恢复草地的直线。
透视变换可以通过计算图像中的对应点关系,进行透视矩阵的计算和图像的透视变换。
二维码矫正是一种通过对二维码进行几何变换,使得二维码图像中的条码恢复正常的方法。
二维码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当二维码被拉伸或旋转时,这些小模块会变形,导致二维码无法被正常解码。
通过对二维码图像进行几何变换,可以使得二维码中的条码恢复正常,从而能够被正常解码。
2. 图像扭曲校正:图像扭曲校正是指通过调整图像的畸变变形,从而使得图像中的几何结构恢复正常。
图像扭曲校正方法主要应用在图像矫正、图像拼接和图像匹配等领域。
常见的图像扭曲校正方法包括球面校正、鱼眼校正、柱面校正等。
球面校正是一种通过将图像映射到球体上,从而消除球面畸变的方法。
球面校正适用于由鱼眼镜头拍摄的图像或者全景图像,它可以将图像中的直线变为直线,从而实现图像的几何校正。
鱼眼校正是一种通过将鱼眼图像进行逆畸变,从而消除鱼眼图像的畸变的方法。
鱼眼镜头的主要特点是中心变形,鱼眼校正可以通过对鱼眼图像进行几何变换,来实现鱼眼图像的几何校正。
柱面校正是一种通过将图像映射到柱面上,从而消除图像中的畸变的方法。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与分类处理遥感图像是通过人造卫星、航空器或遥感器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
在进行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时,几何校正和分类处理是其中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和分类处理,并介绍相关的方法和技术。
一、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是指将图像中的像素点与地球表面上真实位置进行对应,以消除因成像过程中的非完美性而引入的误差。
几何校正的目的是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地理位置精度,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用于地表特征的分析和监测。
1. 预处理在进行几何校正之前,需要先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大气影响、辐射校正和减噪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有助于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 控制点的选择几何校正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已知地理位置的控制点,用于图像与地理坐标系统的对应。
这些控制点可以是地面标志物、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或其他已知位置的遥感图像。
控制点的选择应均匀分布在图像中,并要尽量选择在不同地貌和地物类型上的点,以提高校正的准确性。
3. 变换模型的选择几何校正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图像特性和误差来源的变换模型。
常用的变换模型包括线性变换模型、多项式模型和地面控制点法等。
选择合适的变换模型可以提高校正的准确性和效率。
4. 校正方法和工具进行几何校正时,可以使用遥感软件如ENVI、ERDAS等提供的功能和工具。
这些软件提供了多种校正方法和算法,如影像配准、几何校正、快速校正等。
根据具体需求和图像特性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和工具,并进行参数设置和调整。
二、遥感图像的分类处理遥感图像的分类处理是指将图像中的像素按照其所代表的地物类型进行分类和划分。
分类处理的目的是将图像中的信息有效地提取出来,并用于地表特征的研究、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
1.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分类处理之前,需要对遥感图像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噪声抑制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像几何校正1、图像几何校正的途径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DataPrep图标,→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 →打开Set Geo-Correction I nput File对话框(图2-1)。
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Main→Data Preparation→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打开Set Geo-Correcti on Input File对话框(图2-1)。
图2-1 Set Geo-Correction Input File对话框在Set Geo-Correction Input File对话框(图1)中,需要确定校正图像,有两种选择情况:其一:首先确定来自视窗(FromViewer),然后选择显示图像视窗。
其二:首先确定来自文件(From Image File),然后选择输入图像。
2、图像几何校正的计算模型(Geometric Correction Model)ERDAS提供的图像几何校正模型有7种,具体功能如下:表2-1 几何校正计算模型与功能3、图像校正的具体过程第一步:显示图像文件(Display Image Files)首先,在ERDAS图标面板中点击Viewer图表两次,打开两个视窗(Viewer1/Viewer2),并将两个视窗平铺放置,操作过程如下:ERDAS图表面板菜单条:Session→Title Viewers然后,在Viewer1中打开需要校正的Lantsat图像:tmAtlanta,img在Viewer2中打开作为地理参考的校正过的SPOT图像:panAtlanta,img第二步:启动几何校正模块(Geometric Correction Tool)Viewer1菜单条: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打开Set Geometric Model对话框(2)→选择多项式几何校正模型:Polynomial→OK→同时打开Geo 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3)和Polynomial Model Properties对话框(4)。
放射科医学图像的几何校正与影像畸变的矫正放射科医学图像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几何校正和影像畸变的矫正。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医学图像的几何校正和影像畸变的矫正方法,以提高医学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放射科医学图像的几何校正放射科医学图像的几何校正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以纠正由于成像设备或体位不准确导致的图像形变和尺寸失真。
几何校正可以分为图像旋转、平移、缩放和扭曲等几个方面。
1. 图像旋转图像旋转一般是通过调整图像中某一角度的旋转来实现。
旋转角度的选择取决于成像设备的角度偏差和体位错位的程度。
常用的旋转方法包括仿射变换、旋转矩阵和旋转向量等。
通过旋转操作,可以将图像中的主要结构和解剖部位调整到正确的位置,提高医学图像的可读性和解释性。
2. 平移校正平移校正是指通过图像的平移操作,将图像中的解剖部位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以纠正由于体位错误或成像设备位置不准确导致的图像偏差。
平移校正一般使用平移矩阵或平移向量进行计算,并通过调整图像中的像素值实现。
平移校正可以保持图像的比例关系和尺寸不变,仅调整图像位置,提高图像的空间定位准确度。
3. 缩放校正在放射科医学图像中,由于成像设备的参数误差或成像距离的变化,图像的尺寸可能发生缩放。
为了纠正图像中的尺寸失真,可以使用缩放校正方法进行处理。
缩放校正一般通过调整图像中的像素间距和像元大小来实现。
常用的缩放校正方法包括线性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三次插值等。
通过缩放校正,可以恢复图像的准确比例和尺寸。
4. 扭曲校正扭曲校正是指纠正图像中的形变和畸变,使其更符合真实的解剖形态。
扭曲校正的方法较为复杂,一般利用非刚性变换模型进行计算。
在扭曲校正中,常用的方法包括B样条插值、流体变形模型和非线性拟合等。
通过扭曲校正,可以消除图像中的非线性形变和畸变,提高医学图像的形态学准确性。
二、影像畸变的矫正影像畸变是指由于成像设备本身的特性或成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导致的图像形态和结构失真。
几何校正的步骤概述几何校正是图像处理的一种常见任务,它旨在将图像进行几何变换,以纠正由于相机畸变等原因造成的图像形状和位置的变形。
几何校正主要包括相机标定和图像矫正两个步骤。
相机标定相机标定是几何校正的第一步,它是通过获取相机的内外参数来描述相机成像的几何特性。
相机的内参数包括焦距、光心和像素间距等,外参数包括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
相机标定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收集图像数据集:使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拍摄包含已知二维和三维空间参考点的图像数据集。
2.提取角点:利用图像中的角点特征,例如棋盘格纹理,在每张图像中提取角点坐标。
3.标定相机内参数:利用角点坐标数据和已知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参考点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等方法,估计相机的内参数。
4.解算相机外参数:根据相机的内参数和已知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参考点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迭代优化算法,解算相机的外参数。
图像矫正图像矫正是几何校正的第二步,它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来消除图片中的畸变。
图像矫正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选择矫正方式:根据相机的畸变类型和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图像矫正方式,常见的有透镜畸变矫正和透视畸变矫正等。
2.提取矫正参数:通过相机标定得到的相机内外参数,计算出矫正所需的参数,例如镜头畸变系数、平移矩阵和旋转矩阵等。
3.进行几何变换:利用矫正参数,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将图像中的畸变进行矫正。
4.优化处理:对矫正后的图像进行优化处理,例如平滑处理和边缘增强等,以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
总结几何校正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任务,通过相机标定和图像矫正两个步骤,可以纠正由于相机畸变引起的图像形状和位置的变形。
相机标定包括收集图像数据集、提取角点、标定相机内参数和解算相机外参数等步骤;图像矫正包括选择矫正方式、提取矫正参数、进行几何变换和优化处理等步骤。
几何校正可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几何精校正的步骤几何精校正是一种用于校正图片中的几何畸变的技术,通常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何精校正的一般步骤。
1.畸变模型选择:几何精校正的第一步是根据图像的畸变情况选择合适的畸变模型。
常见的畸变模型包括径向畸变模型和切向畸变模型。
径向畸变模型假设图像中心点为畸变中心,将畸变以径向逐渐递减的方式表示;切向畸变模型则假设图像中心点为畸变中心,将畸变以切向方式表示。
2.畸变参数估计:根据选定的畸变模型,需要估计畸变模型的参数。
常见的畸变参数包括径向畸变系数和切向畸变系数。
径向畸变系数用于描述径向畸变的程度,而切向畸变系数用于描述切向畸变的程度。
3.畸变矫正:在获得畸变参数后,可以使用这些参数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
畸变校正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进行坐标变换来消除畸变。
对于径向畸变,可以使用径向畸变系数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进行坐标变换,以消除径向畸变;对于切向畸变,可以使用切向畸变系数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进行坐标变换,以消除切向畸变。
4.生成校正图像:在畸变校正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将校正结果保存为校正图像。
校正图像是经过畸变校正处理后的图像,通过校正图像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图像中的畸变情况。
5.校正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校正效果,可以使用一些评估指标,如反投影误差等。
反投影误差是指通过将校正后的图像重新投影到原始图像上,并计算重新投影像素与原始像素之间的欧氏距离。
较小的反投影误差表示校正效果较好。
6.重复调整:在校正效果评估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畸变参数,并重新进行畸变校正和评估,直到满足校正要求为止。
总之,几何精校正是一种通过选择适当的畸变模型、估计畸变参数、进行畸变矫正,最终生成校正图像的一系列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人们可以更好地消除图像中的几何畸变,从而获得更准确和真实的图像信息。
图像处理几何校正的原理
图像处理几何校正的原理是基于图像的几何变换来对图像进行矫正,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图像。
几何校正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边缘检测:首先,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出图像中的重要特征,如直线、角点等。
这些特征将被用于后续的几何校正。
2. 特征提取:根据边缘检测得到的特征,提取出一组重要的几何特征点,如图像的四个角点。
这些特征点将用于确定图像的几何变换关系。
3. 变换模型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几何变换模型来描述图像的变换关系。
常用的几何变换模型包括平移、旋转、缩放、仿射变换等。
4. 变换参数估计:根据特征点的位置信息,通过数学方法估计出图像的几何变换参数,如平移向量、旋转角度、缩放比例等。
5. 变换映射计算:利用估计得到的变换参数,计算出每个像素点在变换后的图像中的位置,并进行灰度值的插值计算。
这样可以将原图像中的像素点映射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中。
6. 插值计算:为了得到平滑的图像效果,通常需要对变换后的图像做插值计算,以补充图像中缺失的像素值。
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双
三次插值等。
7. 变换后处理: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必要的后处理操作,如去除畸变、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以达到最终的校正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图像处理几何校正可以实现对图像的旋转、平移、缩放等几何操作,从而矫正图像中的畸变,达到特定需求的效果。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原理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是指通过对图像进行空间几何变换,将其投影到地球表面,使得图像中的每一点对应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准确位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图像中由于遥感器在获取图像时的姿态、高度、地球自转等因素造成的图像畸变,并且使得图像能够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数据进行精确叠加,从而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准确提取和分析。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几何校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后续的遥感信息提取、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等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姿态校正:遥感器在获取图像时往往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姿态不稳定,从而引起图像中的位置畸变。
因此,需要对图像进行姿态校正,使得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能够按照准确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
姿态校正的主要方法包括使用姿态角信息进行校正、使用GPS/惯导等辅助信息进行姿态测量以及使用地面控制点进行姿态精确校正。
2. 像元定位:在遥感图像中,像元是指图像中的一个最小单元,通常对应于地面上的一个小区域。
在进行几何校正时,需要将图像中的像元与地球表面上的实际位置进行对应,这就需要确定每个像元的准确位置,即像元的定位。
像元定位的主要方法包括使用地面控制点进行像元定位、通过建立像元坐标系系统进行像元定位以及通过地形起伏对像元进行补偿。
3. 系统误差校正:在遥感图像获取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系统误差的影响,例如大气、地形或者地面表面的变化等因素会导致图像中的位置畸变。
因此,需要进行系统误差校正,以消除这些系统误差对图像的影响,从而提高图像的精度和准确度。
系统误差校正的主要方法包括对图像进行大气校正、进行地形效应校正以及通过地面控制点进行系统误差校正。
4. 投影变换:在进行几何校正时,需要对图像进行投影变换,将其投影到地球表面上的准确位置。
投影变换的最常用方法是采用地图投影方法,将图像投影到地图数据的坐标系上,从而实现图像与地图数据的叠加和精确对应。
几何精校正的步骤几何精校正是一种在图像处理中用于纠正透视失真的技术。
透视失真是由于图像被投影到不同平面上而引起的,使得平行线在图像中呈现出弯曲或不平行的现象。
几何精校正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变换,使得失真的图像恢复为几何形状正确的图像。
下面将介绍几何精校正的主要步骤。
1. 寻找角点:在进行几何精校正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图像中的角点。
角点就是图像中两条边交汇的点,它可以用来确定投影变换的变换矩阵。
为了寻找角点,可以使用角点检测算法,例如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或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
2.确定变换矩阵:在确定了角点之后,接下来需要确定投影变换的变换矩阵。
变换矩阵是一个3x3的矩阵,可以将输入图像中的点映射到输出图像中的对应点。
可以使用直线拟合或最小二乘法来计算变换矩阵。
3.应用变换矩阵:一旦确定了变换矩阵,就可以将其应用于输入图像。
通过将输入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与变换矩阵相乘,可以得到输出图像中对应的像素点坐标。
对于无效的像素点,可以使用插值算法进行填充。
4.调整图像尺寸:在应用变换矩阵之后,输出图像可能会比输入图像大或小。
为了获得正确的图像尺寸,可以调整输出图像的大小,使其与输入图像具有相同的尺寸。
5.进行额外的校正:有时候,仅使用一个变换矩阵可能无法完全纠正图像中的透视失真。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额外的校正方法,例如图像的扭曲或拉伸。
6.检验校正效果:最后,进行校正效果的检验。
可以比较校正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观察是否成功纠正了透视失真。
如果发现有问题,可以适应性地调整参数或再次进行校正。
综上所述,几何精校正是一种用于纠正透视失真的图像处理技术。
其主要步骤包括寻找角点、确定变换矩阵、应用变换矩阵、调整图像尺寸、进行额外的校正和检验校正效果。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准确地纠正图像中的透视失真,从而获得几何形状正确的图像。
图像校正原理
图像校正原理是一种将图像进行调整和变换以去除畸变和畸变的技术。
它通过对图像进行几何和光学变换,使得图像在几何上更加平直,色彩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视性。
主要的图像校正原理包括几何校正和色彩校正。
几何校正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来去除畸变。
它主要包括几何矫正、透视矫正和形变矫正。
几何矫正是通过调整图像的角度和比例来使图像更加平直。
它可以通过旋转、剪裁和缩放等操作来实现。
透视矫正是通过调整图像的透视关系来消除形变。
它可以通过校正图像的投影和变换矩阵来实现。
形变矫正是通过调整图像的形状和曲率来使图像更加平直。
它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扭曲和拉伸等操作来实现。
色彩校正是通过对图像的色彩信息进行调整来使图像的色彩更加准确。
它主要包括亮度校正、对比度校正和颜色校正。
亮度校正是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值来使图像的光照更加均匀。
它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来实现。
对比度校正是通过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值来使图像的色彩更加鲜明。
它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色调和饱和度来实现。
颜色校正是通过调整图像的色彩值来使图像的颜色更加准确。
它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色温和色彩平衡来实现。
综上所述,图像校正原理是通过几何和色彩变换来调整和变换图像以去除畸变和畸变。
它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视性,使图像更加真实和准确。
几何校正操作步骤几何校正是指对图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几何结构规则的操作。
它主要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可以纠正图像中的畸变,并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是几何校正的操作步骤,详细介绍了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图像采集几何校正的第一步是图像采集。
这一步包括通过摄像机或扫描仪等设备将实际场景或纸质文档转换成数字图像。
在采集图像时,应注意设置适当的曝光、对焦和采样率等参数,以获取清晰、高质量的图像。
2.提取标定板在几何校正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标定板来确定图像的几何结构。
标定板是一个特制的平面板,上面有一些已知形状和尺寸的标记点。
在这一步,需要将标定板放置在图像采集设备的视野范围内,并确保标定板的表面没有损坏或污染。
3.计算相机参数在标定板被拍摄的图像中,标记点的位置可以用来计算相机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
相机的内部参数指的是相机的焦距、像元大小和主点位置等参数,而外部参数指的是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
可以使用相机标定算法(如张正友标定法)来计算这些参数。
4.畸变校正由于相机镜头的畸变和成像过程中的透视变换等原因,图像中的直线可能会变形或弯曲。
为了纠正这些畸变,可以利用相机参数和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畸变校正。
校正的过程包括去除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使图像中的直线保持直线,并保持角点之间的相对距离。
5.几何校正在畸变校正之后,可以进行几何校正来调整图像的尺寸、角度和形状等几何属性。
几何校正的过程中,可以应用旋转、平移、缩放和仿射变换等操作,使图像中的对象符合预定的几何规则。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调整图像的几何参数。
6.纠正图像倾斜和扭曲在几何校正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图像存在倾斜和扭曲等问题。
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等操作来纠正图像的倾斜和扭曲,使图像水平或垂直,并保持对象的形状和位置不变。
7.重采样和插值几何校正的过程中,由于变换操作可能引入图像的空洞或重叠等问题,需要进行重采样和插值来填补这些空白区域。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较易)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是将采集的遥感图像与地球参考系统(如地理坐标系统或投影坐标系统)进行对齐,以保证图像上的地物位置与实际地理位置一致。
下面是一个较易的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步骤示例:1. 获取控制点:首先选择一些在图像上可见且在地面上已知坐标的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可以是人工设置的地物特征,如标志物、房屋角点等,也可以是已知坐标的地理要素,如GPS测点、地面地物等。
2. 图像配准:通过图像配准软件,在原始图像上标记出控制点的位置,并将其与其在地面上的真实坐标相匹配。
配准软件会根据这些控制点来计算出图像的几何变换参数,如旋转、平移和缩放等。
13. 几何变换:根据图像的几何变换参数,对整个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几何变换方法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其中包括了常用的平移、旋转、缩放和仿射变换等。
4. 像素重采样:在完成几何校正后,由于图像上的像素点分辨率可能与原始图像不同,因此需要对图像进行重采样,以保证图像的细节精度和质量。
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三次插值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5. 边缘裁剪:在完成像素重采样后,由于几何校正和重采样的处理可能会导致图像边缘的变形,需要对图像进行边缘裁剪,以去除边缘的不确定区域。
6. 输出校正后的图像:完成校正后的图像即可输出,用于后续的遥感分析和应用。
2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个较为简单的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流程,具体步骤和方法会因不同的图像类型、几何变换需求和软件工具的选择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地面控制点的选择和精度要求、辅助数据的使用等。
3。
图像几何校正几何校正(Geometric Correction)就是将图像数据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而将地图坐标系统赋予图像数据的过程,称为地理参考(Geo-referencing)。
由于所有地图投影系统都遵从于一定的地图坐标系统,所以几何校正包含了地理参考。
一、图像几何校正概述在正式开始介绍图像几何校正方法和过程之前,首先对ERDAS IMAGINE图像几何校正过程中的几个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说明,以便于随后的操作。
1.图像几何校正途径在ERDAS IMAGINE系统中进行图像几何校正,通常有两种途径启动几何校正模块。
数据预处理途径:在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单击Main |Data Preparation |l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命令,打开Set Geo Correction lnput File对话框。
或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单击Data Prep图标{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命令,打开Set Geo Correction lnput File对话框。
在Set Geo Correction lnput File对话框中,需要确定校正图像,有两种选择情况:选择FromViewer单选按钮,然后单击Select Viewer按钮选择显示图像窗口。
(1)打开Set Geometric Model对话框。
(2)选择几何校正计算模型(Select Geometric Model)。
(3)单击OK按钮。
(4)打开校正模型参数与投影参数设置对话框。
(5)定义校正模型参数与投影参数。
(6)单击Apply按钮应用或单击Close按钮关闭。
(7)打开GCPToolReferenceSetup对话框。
●首先确定来自文件(From lmage File),然后选择输入图像(input lmage File)。
(1)打开SetGeometricModel对话框。
如何进行几何校正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图像拍摄和处理过程中,几何校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通过几何校正,我们可以将图像中的畸变纠正,使得图像更加真实和准确。
本文将介绍几何校正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
一、几何校正的概念几何校正是指对拍摄或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几何变换,从而修复或消除图像中的畸变。
几何畸变包括平面形变和透视畸变。
平面形变主要表现为图像的拉伸或收缩,而透视畸变则是由于相机和物体之间的角度或距离造成的形变。
二、几何校正的方法1. 标定校正标定校正是几何校正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已知的参考物体,在图像中识别出它们的特征点,并与真实世界中的对应点进行匹配,从而获取相机的内外参数。
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进行几何变换,对图像进行校正。
2. 基于模型的校正基于模型的校正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方法。
它假设图像中的畸变遵循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拟合和调整模型参数,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常用的模型包括多项式模型和极坐标模型。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畸变进行较为精确的建模和校正。
3. 变换校正变换校正是一种基于变换矩阵的几何校正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变换矩阵,如平移矩阵、旋转矩阵和缩放矩阵,可以对图像进行不同类型的几何变换。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实现,适用于简单的畸变校正。
三、几何校正的应用几何校正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视频监控系统在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机常常安装在高处或特殊角度,这样会导致拍摄到的图像出现透视畸变。
通过几何校正,可以将图像中的透视畸变纠正,使得监控画面更加真实和清晰。
2. 车载导航车载导航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来感知道路和交通信号。
然而,由于车载相机的位置和角度可能与真实道路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图像中的道路形状出现畸变。
通过几何校正,可以准确还原图像中的道路形状,提高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