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3章 楼梯、台阶与坡道
- 格式:ppt
- 大小:16.98 MB
- 文档页数:51
【建筑系必备】楼梯和坡道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楼梯和坡道规范(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①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踏步高度不宜大于,并不宜小于,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踏步宽度不宜小于,每段阶梯不宜大于18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②民用建筑强制性规范,大于等于18个台阶就必须设一个休息平台,踏步高度一般是12CM-17CM之间,踏步宽度一般是25CM-30CM。
③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踏步宽度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④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住宅踏步最大高度,最小宽度幼儿园小学楼梯踏步最大高度,最小宽度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踏步,最大高度,最小宽度其他建筑物楼梯踏步,最大高度,最小宽度住宅户内楼梯,专用服务楼梯,最大高度,最小宽度2、民用建筑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
3、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民用建筑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时,其高度不应小于。
台阶与坡道的关系,我现在才知道那么复杂—自组空间—设计有意思如果说竖向设计是景观设计师的一道坎那么高差处理就是竖向设计中的难点而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台阶与坡道之间交接关系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及其可能的组合方式【A 相互脱离】台阶与坡道的第一种关系是相互脱离,一般是因为两个高差之间不能直接直线放无障碍坡道,而把坡道设置在台阶旁边斜线放坡,或者之字形放坡。
这种模式通常是基于该高差区域有比较宽敞的空间来设置无障碍通道。
它包括下列可能性:A1 完全脱离台阶与坡道完全脱离,它们之间一般是绿化,也可能是水或其他。
A2 之字交接——通过为主第二种可能是台阶与坡道之字形交接,并作为通过性无障碍通道为主,必要时仅在转折处设置简单座凳。
A3 之字交接——阶梯广场如果场地本身面向有价值的景观资源,或者同时作为某一景观节点空间,可依据高差细分设计足够的休闲设施,阶梯广场是不错的选择。
【 B 相邻并列】台阶与坡道交接的第二种关系是相邻并列,这种模式一般台阶踏面会比较宽,而坡道满足或勉强符合步行坡度要求。
对其处理的主要不同在与两者相邻的边界处的不同设计。
它包括下列可能性:B1 直接粗暴式这种是台阶与坡道侧面直接交接碰触的方式,如果斜线与角点对齐的比较好也能成为一个简单直接的解决办法,甚至成为趣味游戏场所。
不过由于不够优雅一般不会在住宅或商业空间用这种方式。
B2 拐角斜切是第一种方式的变形,可以看作是两边放的坡道斜切了台阶,台阶剩余部分可以成为看台、跌水或者草台。
滨水、公园空间中经常用到。
B3 斜面交错式这种方式是在坡道侧面拉出一个斜面,刚好与踢踏面的对角线重合,是一种稍显优雅的处理方式。
B4 元素分隔式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加入一个新元素成为两者的过渡,这种过渡一般是矮墙,也可以是绿化、栏杆或其他。
B5 相互侵蚀有别于前面几种都是台阶向坡道的侧面交接,这种方式则是台阶收到坡面上,形成相互侵蚀的效果,常常出现在有坡度的城市道路与相邻广场的高差过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