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时期特点: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顾得其神,陆得其骨,张得其肉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四)绘画理论4、谢赫的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一)隋唐五代人物画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1.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圖>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关仝:师法荆浩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韩滉《五牛图》、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黄筌“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强调院体)徐熙“徐家野逸”;线条为主色彩为辅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5.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1.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大斧劈皴、水墨苍劲2.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细腻3.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4.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萧照、马和之、江参等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隋唐工艺美术7分开放分类:传统文化工艺美术艺术隋唐工艺美术-背景隋唐是金银器艺术最辉煌的时期经过隋朝和初唐相对的社会安定,随着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在盛唐时期也迅速的发展起来。
在手工业中,与工艺美术有关的占很大一部分。
城市作坊手工业成为唐代手工业的基本形态。
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在中唐以后手工业的一部分逐渐脱离了农业,而成为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独立作坊。
中唐以后城市作坊有织锦坊、毯坊、毡坊、染坊、纸坊、造船坊,以及酒坊、糖坊等。
手工业作坊既是制造的场所,也是售卖的场所。
同类商品生产的作坊和店铺在城市里都集中在一个街坊,称为“行”,长安城有二百二十行。
手工业作坊之间并且成立了行会组织,行会组织的作用主要是调整各作坊之间的关系,避免竞争,并且负责和官府打交道,如纳税,应官差等。
手工业经济方面的这些新现象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并且,手工业向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影响了官办手工业。
官办手工业,在古代的手工业中,特别是工艺美术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
加以前各章所说的工艺美术绝大多数的精美产品都是官办手工业所制造。
中国古代的官办手工业主要分为五大项:①土木建筑,包括都邑、官室、陵墓、河渠及军事防御工程,如长城等。
②供皇家日常生活及典礼仪节时所需用的各种器物,包括服装、用具、仪仗、车舆、乐器等。
③各种军器,如甲胄、鞍鞯、弓箭等。
④货币及一部分铜器(如铜镜)。
⑤官府垄断的手工业,如盐、铁、铜,甚至茶叶等。
这五项中除了最后一项外大多与美术有关,而②③④三项特别是与工艺美术有关的。
由于古代社会中巨量的财富集中在统治阶级手中,所以官办手工业的制作质量较高,往往代表某一时期工艺美术技艺最高水平。
隋唐壁画唐代的官办手工业很发达。
按照盛唐时期的官办手工业的机构比汉魏南北朝时期更加扩大,设有四个机构: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
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政,下设:①中尚署,供应举行祭祀及各种典礼场合所用的器物及服饰等。
六朝及隋唐的工艺美术张宁绪言秦汉文化期之后,中国文化进入了隋唐文化期,这一时期以唐为核心,前接南北朝、隋,后续五代。
这不仅因为在时间上唐居于中间。
更重要的事,从南朝隋后续为在间唐中间重的事从工艺美术的发展考察,唐代的成就最辉煌、影响更深远,而南北朝及隋可视为唐前期的酝酿,五代则是唐后期的延续。
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社会特点,可以用“统一、上升、自信、开放”八个字概括。
唐代的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工艺美术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工艺都达到了全面的繁荣。
在艺术上、技术上和生产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的工艺装饰,达到了成熟的黄金时代,整体艺术风格清新活泼,富丽丰满。
这一时期,唐王朝与外界,尤其是西亚及欧洲的交流十分广泛而深入,而同时佛教的进入并逐渐流行,为我国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我国后来工艺美术的发展开启了更为宽广的空间。
2六朝隋唐时瓷器已经成熟此时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瓷器品陶瓷工艺概说六朝、隋唐时,瓷器已经成熟,此时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瓷器品种,其中以“南青北白”成就最高,所谓“南青”是指以今天浙江为中“”心的越窑系青瓷,而“北白”是指今天河北省邢县出产的邢窑白瓷。
除此之外,德清窑的黑瓷,长沙窑的釉下彩瓷,郏县窑、鲁山窑的彩瓷等都各具特色,并为瓷器后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在唐代,出现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种陶瓷制品——唐三彩。
这种介于陶和瓷之间的器物,鲜明的反映了唐代特有的时代背景和审美风习,证明了“设计反映时代”这一现代设计学的基本观点。
3——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品种,因其使用釉的成分及烧成温度,使其在氧陶瓷工艺以釉分瓷青瓷化焰中烧成黄色,还原焰中烧成青色。
青瓷的产地,主要是以今天的浙江为中心,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系统:曹娥江地区的越窑,东部瓯江地区的瓯窑,西部金、衢地区的婺窑,北部东苕溪地区的德清窑。
五代越窑莲花青瓷托碗越窑青釉花瓣口碗唐越窑青釉瓜棱壶4——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未开启之前的今人眼里,一直是个谜。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工艺美术的定义解释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2.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石器等。
2.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半坡遗址的彩陶等。
第三章: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3.1 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2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等。
3.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商周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等。
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陶器等。
4.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佛教艺术等。
5.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6.1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6.2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金银器等。
6.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唐代的越窑青瓷等。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1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7.2 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建筑装饰等。
第五节隋唐时期的艺术设计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摆脱了以前的古朴风格,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明代成熟)。
一、陶瓷工艺1、隋代陶瓷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
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
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主要类型:鸡首壶、罐、盘口瓶2、唐代陶瓷工艺唐代陶瓷主要类型: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窑口——越窑、邢窑:“越青邢白”“南青北白”1)南-青瓷——越窑-“诸窑之冠”越窑,越指浙江地区,是我国青瓷的主要产地,从东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
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
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2)北-白瓷——邢窑白瓷发展到唐代更加成熟,刑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唐代白瓷一般无纹饰,以质朴、厚重、素净著称于世。
典型作品如“白釉莲座烛台”。
3)彩瓷,彩瓷分为釉下彩和绞釉绞胎,釉下彩在陶瓷装饰史上,特别是在走向彩绘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不是瓷器)。
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一般作明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的。
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两次烧制,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胎,挂釉后再经过约八百摄氏度的温度烧釉。
模仿染缬工艺,形成斑驳淋漓的独特风格。
产地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称为西窑,洛阳称为东窑。
三彩陶器分日用品和随葬品(明器)两大类。
还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
唐三彩装饰唐三彩,采用了涂蜡的方法,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形成白色斑纹,模仿染缬工艺的效果,形成了唐三彩的斑驳淋漓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朝鲜在唐三彩影响下烧成了精美的铅釉彩——“新罗三彩”。
日本则成功地烧成了“奈良三彩”。
第六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1.唐代追求华美服饰的广泛需求刺激着四肢技术不断完善和革新,当时出现了缫丝工具——____________,提花织机也发展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中国传统的织锦一直是采用____________的工艺,可是到了唐代,西方的____________工艺流行起来。
3.出土唐代织锦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
珍藏唐锦最丰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
4.隋唐织锦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代金银器出土十分丰富,其中大宗的发现有三处:1970年在陕西西安____________出土270件;1982年在江苏丹徒____________出土956件;1987年在陕西____________出土121件。
6.我国开始大量出现金银器皿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7.在唐代,金银器的成型和纹饰,除传统的铸造法之外,主要采用了西方属于的____________成型法。
8.唐代金银器涌现出大量设计非常新鲜的样式,许多作品中西合璧,采用西方的____________、中式的____________是最常用的方法,或者在西方纹样中自然的融入唐式因素。
盛唐以后,中国特____________之感。
9.唐代金银器造型丰满大方,注重____________的变化却不玩弄不必要的线条,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
10.唐代金银器的____________在当时各类工艺品中是最丰富的。
11. ____________盘是唐代金银器中十分流行的形式,是唐代工匠吸取了西方金银工艺的优点之后,创新的一类作品。
12.唐代金银器的装饰题材在唐代各类工艺品中是最为丰富的。
它以明朗热情、华贵富丽的风貌,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具有代表性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4.唐代铜镜,在装饰格式上,突破了汉魏以来从铜纽到边缘的同心圆层层布局的格律体,而变为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____________体。
充分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图,在有限的空间里,展开了大唐盛世和平富足、自由奔放的辉煌图景。
15.唐代主要的铸造花式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唐代的双鸾衔绶纹镜,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唐代的人物故事镜,除了动感强烈的打马球、狩猎等内容采用____________的构图外,其他故事镜都采用____________的构图,并且取消了分割画面的界栏,使画面更为扩展。
18.唐代铜镜中最为豪华的品种,是新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法则构图。
19.现藏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所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五代前蜀王建墓出土的_________________,可称为金工与漆工相结合的工艺品。
20.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的____________,丰满、宁静、伟岸、端庄凝聚着大唐王朝的内在力量。
21.唐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浮雕,表现太宗李世民翦灭群雄时先后乘过的骏马,纯熟的使用“____________”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是作品产生了体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