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62
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转换-现代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凝聚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中的智慧结晶,在我国众多的传统文化形式中,十分具有特色。
基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我国的现代设计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分析以及了解现代设计,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现代设计中都存在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可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灵感。
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优势以及特点等加以有效利用,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对传统美术作品进行了有效的创新,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对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艺术设计一、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创新应用的必要性我国传统美术中主要包含的工艺有陶艺、服饰、染织以及建筑设计等,并且这些传统工艺美术要求较高的功能美,有效实现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有效融合,且对当时的人文思想观念等进行了充分的展现。
我国现代设计中主要包含的设计形式有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以及建筑室内设计,而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工艺产品则为主要的设计形式,且充分展现了融入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设计理念。
如在进行工艺产品以及现代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遵循造型原则展开设计工作,从而使得艺术作品的美更具立体感,在使用手法上通常都针对夸张以及象征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
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之间的合理转换以及及结合,能够促使现代设计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特色等进行充分的展现[2]。
现代设计与工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转换◇周戈摘要: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凝聚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中的智慧结晶,在我国众多的传统文化形式中,十分具有特色。
基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我国的现代设计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分析以及了解现代设计,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现代设计中都存在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可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灵感。
第12课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第二册第12课《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内容着重讲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有所熟悉,从而懂得如何去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准确的审美观念。
(二)重点讲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
(通过认知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它们的概念,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能力)(三)难点本课难点在于正确理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相关概念,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条款,并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爱好及鉴赏力。
(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重定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教法本课涉及两种联系而又区别的概念,所以我采用讲授法、比较法,对相关作品采用作品演示。
三、学法教会学生观察、比较,想象与创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意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在物品的使用价值之外,同时对物品的装饰性与美观度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正因人们的这些心理需要,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现实社会当中。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二)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虎纹大石磐》、《一把现代充气椅子》提出问题:比较两幅图片,试分析哪张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哪张属于现代设计范畴。
学生活动:思索、比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如今,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崛起,古代工艺美术正经历着一次全新的融合与创新。
这种融合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创造力的释放。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并探索其中的实践案例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包括陶瓷、漆器、丝织品、金属器等。
这些工艺在古代代表着极高的艺术境界和技术水平。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美术逐渐被取代或边缘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工艺,现代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生命力。
例如,在陶瓷领域,传统的瓷器釉色和图案设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手段,创造出新颖独特且具有现代感的陶瓷艺术品。
这种融合与创新,使得传统陶瓷艺术在市场上重新焕发了生机。
二、古代工艺美术的应用于现代设计古代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也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计师们将古代工艺美术的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以打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品位。
丝绸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之一,而现代设计中的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了丝绸的质感和设计元素。
利用丝绸的光泽和纹理,设计师们打造出了时尚且具有传统气息的服装和家居用品,成功地将古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融合。
三、融合与创新的实践案例在实践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证明了古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首先是陶瓷艺术方面。
广东潮州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为传统潮州陶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设计师采用现代色彩和图案设计,使陶瓷制品兼具了古朴传统和现代时尚的独特韵味。
其次是家具设计领域。
香港设计师刘铭夫以中国古代家具为灵感,设计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现代家具。
他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木工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使得古老的家具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从古至今,工艺美术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明清时期,工艺美术达到了巅峰,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艺术表现仍然令人惊叹。
现代设计则继承了工艺美术的精髓,将其融入到更加现代化的语境中。
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1. 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包括陶瓷、玉器、银器、木雕、漆器等多个门类。
这些作品都具有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美学水准,其中以陶瓷作品最为著名。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和清代的宜兴紫砂壶都是陶瓷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
景德镇瓷器光泽度极高,器形优美,装饰精美;宜兴紫砂壶制作精细,造型奇特,色泽丰富。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后人所推崇。
现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参考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学习其中的技艺和风格,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比如现代茶具设设计,许多设计师就参考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将其运用到茶具上,创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
2. 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工艺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陶瓷作品中的纹饰、银器中的品相、漆器中的雕纹,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现代设计师也思考如何将工艺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以达到更有意义的设计效果。
比如,“中国红”这一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和吉祥,许多现代设计都使用了这一颜色,以表达中国文化的元素。
3. 工艺美术的艺术表现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是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一。
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有高超的工艺技巧和艺术造诣。
现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注重运用艺术表现手法。
设计师们以人类视觉的感受为出发点,从几何形、色彩和材质等方面创新,以达到更加富有美感和艺术表现力的效果。
总之,明清时期工艺美术作品的优秀传统,一直被现代设计所推崇。
现代设计师们通过探讨并发扬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神内涵,不断打造出富有创新性的新型设计创意,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诗意舞台。
工艺美术运动万国工业博览会(英文全称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后世以Great Exhibition为特指这一场博览会的专有名词)是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0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举办这次博览会的目的既是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也是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于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
帕金、柯尔等人的思想和活动对于促成举办这次国际博览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举办博览会的建议是由英国艺术学会提出来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是该协会的主席。
他对设计教育非常关注,亲自担任了这次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的主席。
柯尔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帕金则负责组织展品评选团,另外一些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如散帕尔等也参加了组织工作。
由于时间紧迫,无法以传统的方式建造博览会建筑,组委会采用了园艺家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1801—1865)的“水晶宫”设计方案。
帕克斯顿以在温室中培养和繁殖维多利亚王莲而闻名,并擅长用钢铁和玻璃来建造温室。
他采用装配温室的方法建成了“水晶宫”玻璃铁架结构的庞大外壳。
“水晶宫”总面积为7.4 m×104 m;建筑物总长度达到563 m(1851ft),用以象征1851年建造;宽度为124.4 m,共有5跨,以2.44 m为一单位(因为当时玻璃长度为1.22 m,用此尺寸作为模数)。
其外形为一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并有一个垂直的拱顶,各面只显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
在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施工从1850年8月开始,到1851年5月1日结束,总共花了不到9个月时间便全部装配完毕。
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差异现代设计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是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产物,是解决艺术、功能和机器生产之间的冲突的手段;它是在现代工业批量化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性、造型的审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的设计.现代设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诞生于20世纪初期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中,工业设计是其主体。
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1980年在巴黎举办的会议上,把工业设计定义为:“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概念在人类器物制作活动的早期就已经呈现出来。
我们的原始先人,在狩猎、采摘与耕作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设计并制作了石刀、石斧、弓箭、长矛等工具,同时也把石头或是动物的骨头、扇贝等设计制作成为项链和手链来装饰自己。
但“工艺美术”概念的确立却是在人类文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出现在第一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是出现在一场反工业化运动之中,即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兴起于英国的 Art&Craft Movement,我们一般译为“工艺美术运动”或者“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它强调一种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体现人类心灵、头脑、双手的合一.它力图将人类的创造性与精良的手工艺结合起来,创造出美观实用的物品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一、设计表现形态的差异设计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其含义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①最早在提到设计概念的1588年出版的《牛津英文词典》是这样解释“设计”的:由人所设想的一种计划,或是为实现某物而作的纲要.总之,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改造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把它们变成满足人们的需要器物时,要预先在头脑中改造这些物质。
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在一些情况下,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的原型保留在生产者的头脑中,生产者也就是设计者.在另一些情况下,设计是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探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共性,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关系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内容摘要】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凝聚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中的装饰美、现代美和人们的生活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现代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更离不开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论支持。
反过来,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需要现代设计的推动。
可以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之间既有很多区别同时也有很多共性。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区别共性前言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自身的工艺技术对各种不同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所创造出来的人工造物的统称。
传统工艺是我国民族造型艺术史上重要一部分,不仅具有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还向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鲜明特色。
工艺美术在形式和内涵上始终保持着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于一身,其高超的工艺技术、鲜明的特色风格、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谱写了灿烂的徽章。
现代设计是指工业革命以后,具有审美性和功能性的设计活动。
现代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设计出审美性与功能性于一身的设计作品。
人类史上的设计发展可以追溯到制造出的第一件产品。
但是现代设计真正开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新文化、新思想的出现,推动着现代设计的蓬勃发展。
荷兰风格派运动、构成主义运动以及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运动等,都是推动现代设计产生的有利源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共性。
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精髓。
而现代设计的产生更多地受到工业革命以后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带动,体现的是新时代的精神与文化。
现代设计离不开传统工艺文化,传统工艺文化业需要现代设计理论支撑。
本文主要从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艺术设计流派》系列之一工艺美术运动(全文)告别了最初的粗糙的工业生产后,伴随着机器文明一同成长的,是各个领域的艺术设计。
没有哪一种艺术,比艺术设计更贴近人类的生活,与人类息息相关,心心相印。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设计浪潮,迅速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渗入人类生活的每个层面。
从19世纪下半叶工艺美术设计运动开始,短短200年的变迁,早已超越人类历史千万年的总和。
为此,我们开辟了现代艺术设计流派专栏,从这里,你将认识的是那些改变人类生活的人和他们伟大的思想及作品,并由此真正理解,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设计出来的世界!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后来发展为一场国际运动。
整个18世纪,各种发明此起彼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工厂主和发明家无暇顾及产品的艺术问题,认为工业生产与艺术家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世界。
因此,产品虽然充斥市场,但粗制滥造者比比皆是,手工业时代工匠们那种孜孜以求的艺术家风范,在机器生产中是无法保持下来的。
这个负面效应的问题,在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被敏锐的艺术家发现了。
这次展览以工业产品为主,绝大多数外型都相当粗陋。
为此,工匠们尝试用一点装饰来加以弥补,有的硬是把中世纪哥特式的纹样刻到铸铁的蒸汽机上,有的则在金属椅子上用油漆画上木纹……整个展品一片庸俗,完全体现不出审美及装饰原则,展览引起了人们极大不满。
一些有识之士试图通过自觉的设计改良运动来改变颓势,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工艺美术运动。
约翰•拉斯金(John Raskin,1819年~1900年)是英国文艺界影响深远的作家和批评家,虽从未实际从事过建筑和产品设计工作,但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和理论指导,他的主张是很十分重要的。
其主要艺术观点是:主张把艺术分为“大艺术”(绘画、雕塑)和“小艺术”(建筑和工艺美术),主张艺术家要有全面表现其审美和艺术旨趣的能力。
他号召当代艺术家参与工业产品的设计,赋予产品以美的、文明的、有情感的形式,猛烈抨击那些脱离大众、自鸣清高的传统做法。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工业设计的联系我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被时代赋予了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辱使命。
怎样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这是所有未来工业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面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我们在学习世界设计的同时应当开辟出一片有着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我们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
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
二、什么是现代工业设计现代工业设计,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现代工业设计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设计的代表人物主张:设计师要摆脱传统设计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以人为本。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个人色彩,又称为现代工业设计。
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的必要性当今西方世界流行的工业设计风格无不有其思想、技术和审美方面的渊源。
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对工业化生产的认识和理解决定了所有这些设计风格的形成,换言之,设计风格的表现并非肤浅的表面形式,亦非随大流的所谓时尚款式,它实实在在是一种文化底蕴的自然流露,是思维与情感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对世界万物的理解。
工艺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教育的对接与整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更新。
而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工艺美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何将这两者进行对接与整合,既能够保留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的精髓,又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成为了当代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定位。
工艺美术教育强调实践性与技能培养,注重对材料、技法和工艺的传承和培养。
而现代艺术教育更加关注创新性、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的培养。
这两种教育方式在目标、方法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然而,工艺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教育的对接与整合并非是将两者完全融为一体,而是寻求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接与整合。
首先,教师培养与专业设置方面。
应当培养具有工艺美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教育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的教师队伍。
现代艺术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艺术理论和批判性思维,而工艺美术教育则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可以在教师培养中建立相应的专业方向,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面。
两者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接与整合。
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跨学科课程,如“当代工艺美术艺术材料与技法”,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注重现代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创新和审美理念,在工艺美术教育中引入现代设计与艺术表达的元素,以提升工艺美术教育的创新力和艺术感染力。
再次,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方面。
为了对接与整合工艺美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教育,应当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打破传统的界限和束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的实践。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技法与构思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
另外,评价体系也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性和实际能力,而非仅仅看重技术水平。
此外,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对接与整合的有效途径。
工艺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教育本身就处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接口,与各行各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巴洛克”是一种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巴洛克风格的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和委拉斯凯兹,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
"巴洛克"成为独特的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明显的区别。
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巴洛克"可以归为" 浪漫主义"。
它是在封建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巴洛克"艺术和它的代表们,称谓"反"的,"倒退"的艺术。
个人固然受制于历史,但个人又反射着各种历史因素(包括一切以往的传统),而给当代的历史带来新的东西。
这才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多端、丰富绚丽的形象。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万国工业博览会(英文全称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后世以Great Exhibition为特指这一场博览会的专有名词)是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0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举办这次博览会的目的既是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也是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于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
帕金、柯尔等人的思想和活动对于促成举办这次国际博览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举办博览会的建议是由英国艺术学会提出来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是该协会的主席。
他对设计教育非常关注,亲自担任了这次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的主席。
柯尔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帕金则负责组织展品评选团,另外一些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如散帕尔等也参加了组织工作。
由于时间紧迫,无法以传统的方式建造博览会建筑,组委会采用了园艺家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1801—1865)的“水晶宫”设计方案。
帕克斯顿以在温室中培养和繁殖维多利亚王莲而闻名,并擅长用钢铁和玻璃来建造温室。
他采用装配温室的方法建成了“水晶宫”玻璃铁架结构的庞大外壳。
“水晶宫”总面积为7.4 m×104 m;建筑物总长度达到563 m(1851ft),用以象征1851年建造;宽度为124.4 m,共有5跨,以2.44 m为一单位(因为当时玻璃长度为1.22 m,用此尺寸作为模数)。
其外形为一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并有一个垂直的拱顶,各面只显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
在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施工从1850年8月开始,到1851年5月1日结束,总共花了不到9个月时间便全部装配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