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制作管理 SOP
- 格式:xls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6
条码印制管理制度
为保证条码印刷产品的质量,有效控制不合格品出厂,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建立印版使用台帐,所有在印或有可能再印的带条码印版,按印刷客户编号入帐,将印版存放在相应编号的架栏位置上,不能错放、乱放,并标上明显标识。
二、在印版使用台帐里应详细登记每次印刷数量,以备印版印刷到一定数量时,及时更换印版,保证条码印刷质量。
三、对有较长时间未再次印刷的印版,应取得客户放弃意见后及时通知车间进行废弃和清理。
四、建立条码印刷产品登记台帐,记录条码印刷产品的合格品数量和不合格品数量,并及时销毁坏片。
五、条码印刷产成品入库后,如客户长时间不来提货的,应采用以下办法处理:
(一)催促客户提货;
(二)予以销毁或粉碎。
决不允许当作其它包装物利用。
××××印刷有限公司。
条码管理规范一、引言条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产品、物料等进行编码和标识,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的条码管理规范,以确保条码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适合范围本条码管理规范适合于企业内所有需要进行条码管理的产品、物料等。
三、条码生成1. 条码编码规则1.1 采用国际通用的GS1标准进行条码编码。
1.2 条码由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组成,长度不超过20个字符。
1.3 条码编码应具备惟一性,不得重复。
1.4 条码编码应具备可读性,易于人工识别。
1.5 条码编码应具备可扫描性,易于条码扫描设备识别。
2. 条码生成方式2.1 条码可以通过条码生成软件生成,确保生成的条码符合编码规则。
2.2 条码生成软件应具备批量生成条码的功能,以满足大批量产品、物料的条码需求。
2.3 条码生成软件应支持不同类型的条码,如一维码、二维码等。
3. 条码打印3.1 条码打印应使用高质量的条码打印机,确保条码清晰可辨。
3.2 条码打印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条码质量。
3.3 条码打印应选择适合的打印介质,如热敏纸、热转印纸等。
3.4 条码打印应选择适合的打印参数,如打印速度、打印浓度等,以确保条码质量。
四、条码应用1. 条码标识1.1 条码应粘贴在产品、物料的明显位置,确保易于扫描和识别。
1.2 条码标识应采用耐候、耐磨、不易退色的材料制作,以确保条码的持久性。
2. 条码扫描2.1 条码扫描设备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速度。
2.2 条码扫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条码扫描应采用适当的扫描角度和距离,以确保条码的成功扫描。
3. 条码识别3.1 条码识别应使用专业的条码识别软件,确保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条码识别软件应支持不同类型的条码,如一维码、二维码等。
3.3 条码识别软件应具备数据解析和存储功能,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公司条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公司的条码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对产品信息的追踪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到条码的管理工作。
三、责任部门1. 公司总经理负责全面领导和监督公司的条码管理工作。
2. 财务部门负责条码采购和成本核算。
3. 仓储部门负责条码的入库、出库和盘点工作。
4. 生产部门负责产品条码的打印和使用。
5. 销售部门负责对销售的产品进行条码管理。
6. IT部门负责公司条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四、条码的编码规则1. 条码编码规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每种产品应有其唯一的条码编码。
3. 条码编码应包括产品类别、生产厂家、批次号等信息。
4. 条码应有清晰的标识,易于扫描和识别。
五、条码采购及管理1. 公司应选用质量可靠的、能够长期稳定使用的条码设备。
2. 条码需统一采购,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
3. 条码设备和耗材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4. 条码在采购、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条码的使用1. 生产部门在对产品进行加工时应对产品进行条码打印和粘贴。
2. 仓储部门在对产品进行入库、出库和盘点时应扫描条码进行准确登记。
3. 销售部门在对产品进行销售时应扫描条码进行出库操作。
4.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应扫描产品条码进行结账。
5. 不得私自更改、篡改或删除条码信息,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七、条码信息记录1.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条码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所有产品条码信息能够随时查阅。
2. 条码信息应存储在可靠、安全的数据库中,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条码信息应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询和统计分析。
4. 每种产品的条码信息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次、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八、条码的盘点和核对1. 仓储部门应定期对库存进行条码盘点,确保库存信息的准确性。
2. 条码盘点应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差异及时调整。
3. 对于频繁发现库存差异的产品,应加强对其条码管理。
条码管理规范一、引言条码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物流管理工具,通过对商品进行条码标识,可以实现商品信息的快速获取和追溯。
为了保证条码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条码管理规范,旨在规范条码的生成、应用和管理,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条码生成1. 条码生成应遵循国际通用的条码规范,如EAN-13、UPC-A等。
2. 条码生成应由专门的条码生成软件进行,确保生成的条码符合规范,并具有唯一性。
3. 条码生成时应考虑商品的特点和需求,如商品的尺寸、颜色等。
三、条码应用1. 条码应精确贴在商品的包装上,确保条码与商品一一对应。
2. 条码应清晰可读,不得模糊或损坏,以免影响扫描读取。
3. 条码应统一放置在商品的同一位置,方便扫描仪的读取。
4. 条码应与商品的其他标识信息相互配合,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条码管理1. 条码应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2. 条码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条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3. 条码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记录商品的相关信息,如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
4. 条码应建立追溯系统,实现对商品的全程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五、条码扫描1. 条码扫描应使用专业的扫描设备,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速度。
2. 条码扫描应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光线干扰或反射影响扫描结果。
3. 条码扫描应正确操作,避免扫描歪斜或过快导致无法读取。
六、条码数据处理1. 条码数据应及时上传到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条码数据应进行备份和存档,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3. 条码数据应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方便查询和统计分析。
七、条码问题处理1. 对于无法扫描的条码,应及时进行处理,如更换、修复或重新生成等。
2. 对于重复或错误的条码,应及时纠正和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对于条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八、条码培训和宣传1. 对相关人员进行条码管理的培训,提高其对条码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条码管理规范一、引言条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商品、物流、仓储等领域的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确保条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条码管理规范,以规范条码的生成、应用和管理。
二、条码生成规范1. 条码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条码类型,如EAN-13、Code39等。
在选择条码类型时,应考虑条码的容量、可读性和应用范围等因素。
2. 条码尺寸根据条码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确定合适的条码尺寸。
一般情况下,条码的高度应大于30mm,宽度应根据内容长度和打印设备的分辨率合理确定。
3. 条码内容条码内容应准确、清晰,包括商品编码、生产日期、批次号等信息。
条码内容应避免重复、模糊和错误,以确保条码的唯一性和可读性。
4. 条码颜色条码的颜色应具有足够的对比度,以确保条码在不同背景下的可读性。
一般情况下,条码的颜色应为黑色,背景为白色或浅色。
5. 条码打印使用高质量的条码打印设备和耐久性的打印介质,确保条码的清晰度和耐久性。
条码打印时,应根据打印设备的要求进行设置,包括打印速度、打印浓度等参数。
三、条码应用规范1. 条码扫描使用专业的条码扫描设备进行扫描,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速度。
扫描时,应将扫描设备与条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避免扫描歪斜或模糊。
2. 条码识别扫描后,应使用专业的条码识别软件进行识别,确保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识别结果应与实际条码内容进行比对,确保一致性。
3. 条码应用将条码应用于商品、物流、仓储等环节时,应确保条码的可读性和稳定性。
条码应放置在易于扫描的位置,避免与其他标识物重叠或受损。
四、条码管理规范1. 条码注册对于需要全球唯一标识的商品,应在相关机构进行条码注册,获取唯一的商品编码。
注册时,应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和申请材料,确保条码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2. 条码存储条码应存储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条码存储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分类进行管理,方便查找和使用。
3. 条码更新对于有变动的商品信息,如价格、规格等,应及时更新条码内容。
条码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产品标识管理,提高产品追溯性,确保库存准确性,提升物流效率,特制定本条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需要使用条码标识的产品及包装。
三、条码类型及规格1. 产品条码:采用国际通用的EAN-13或UPC-A码制。
2. 包装条码:根据包装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条码规格。
3. 所有条码应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确保可读性和准确性。
四、条码生成与打印1. 条码生成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条码信息的准确性。
2. 条码打印应使用指定的打印机和打印材料,保证条码的清晰度和耐用性。
3. 打印后的条码需经过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使用。
五、条码使用规范1. 产品条码应贴于产品明显位置,确保扫描设备能够轻松读取。
2. 包装条码应贴于包装的指定位置,避免因摩擦、磨损导致条码损坏。
3.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条码损坏或无法读取,应立即更换。
六、条码数据管理1. 建立条码数据库,记录每枚条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编号、生产日期、批次等。
2. 数据库应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3. 对于废弃或作废的条码,应及时从数据库中删除,并进行物理销毁。
七、条码设备管理1. 定期对条码扫描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操作人员应接受条码设备使用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八、监督检查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条码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 对于违反条码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处理。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并由公司管理层批准。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以上模板进行调整和补充。
条码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条码是一种能够将商品信息以图形化形式表示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物流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领域。
为了确保条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一套条码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条码生成规范1. 条码类型: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条码类型,如EAN-13、Code 128等。
2. 条码长度:根据商品信息的长度和需求,确定条码的长度,确保条码清晰可读。
3. 条码前缀:根据不同的商品类别,设置相应的条码前缀,以便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商品。
4. 条码校验位:根据条码生成算法,自动生成并添加校验位,以确保条码的准确性。
三、条码打印规范1. 条码尺寸:根据打印设备的要求和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合适的条码尺寸,确保条码清晰可读。
2. 条码位置:将条码放置在商品包装的显眼位置,避免被遮挡或者损坏。
3. 打印质量:确保条码打印质量良好,避免含糊、扭曲或者缺失等问题。
四、条码扫描规范1. 扫描设备:选择适合的扫描设备,确保能够准确读取条码信息。
2. 扫描角度:以垂直或者近似垂直的角度进行扫描,避免扫描角度过大或者过小导致无法读取。
3. 扫描距离:根据扫描设备的要求,保持合适的扫描距离,避免过远或者过近导致无法读取。
五、条码管理规范1. 条码注册:每一个商品都应该有惟一的条码,通过合法渠道注册获取条码,避免重复使用。
2. 条码标识:在商品包装上清晰标识条码,确保易于扫描和识别。
3. 条码维护:定期检查和更新条码信息,确保条码与商品信息的一致性。
4. 条码查询:建立条码查询系统,方便用户查询商品信息。
六、条码使用规范1. 条码扫描:在商品流通、库存管理等环节,使用扫描设备对条码进行扫描,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
2. 条码识别:确保扫描设备能够准确识别条码信息,并与系统中的商品信息进行匹配。
3. 条码报废:对于已经过期、损坏或者再也不使用的商品,将其对应的条码进行标记和报废,避免误读和混淆。
七、条码培训规范1. 培训内容:对使用条码的员工进行培训,包括条码的生成、打印、扫描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条码管理规范一、引言条码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条码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度而制定的。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条码管理工作,包括条码的生成、应用、扫描和维护等环节。
二、条码生成1. 条码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条码类型,如EAN-13、CODE39等。
2. 条码规格: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尺寸,确定条码的长度、宽度和间距等规格要求。
3. 条码生成工具:使用专业的条码生成软件,确保生成的条码符合规范要求。
4. 条码内容:条码中应包含产品的唯一标识信息,如商品编码、批次号等。
三、条码应用1. 条码标识:将生成的条码标识粘贴或打印在产品包装或标签上,并确保条码清晰可见、不模糊、不损坏。
2. 条码扫描:使用合适的扫描设备对条码进行扫描,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速度。
3. 条码应用场景:条码可应用于产品入库、出库、库存盘点、销售等环节,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处理。
四、条码扫描1. 扫描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扫描设备,包括手持式扫描枪、平台式扫描器等,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2. 扫描准确性:扫描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确保条码完整、清晰可见,并避免光线干扰和反射影响扫描效果。
3. 扫描速度:扫描设备应具备较快的扫描速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五、条码维护1. 条码清洁:定期清洁条码标识,避免灰尘、污渍等影响扫描效果。
2. 条码更新:当产品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条码标识,确保条码与实际产品一致。
3. 条码记录:建立完整的条码记录系统,包括条码生成时间、使用时间、扫描记录等,以便追溯和管理。
六、条码管理1. 条码规范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条码管理规范的培训,确保其了解和掌握相关要求。
2. 条码审核:定期对条码标识进行审核,确保条码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 条码问题处理:及时处理条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确保条码管理的正常进行。
七、总结通过严格遵守条码管理规范,企业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减少人为错误和信息不准确带来的问题。
1.0目的为加强我公司生产中条码标示、内容和使用的管理,根据华为有关条码文件的内容制定本管理办法。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生产时所有需要粘贴条码的产品。
3.0细则3.1任务来源:我公司条码任务产生于业务部下达的生产任务,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决定打印条码及条码内容。
3.2条码基材要求:条码标签基材要求耐高温200℃-300℃,良好的粘贴性能,在高温下不脱落。
3.3条码编写格式:建升21条码图:流水号(6位):以月为周期更新,取值范围为000001—999999,每月1日更新后从000001开始;月份(1位):产品生产月份,采用16进制,如4月份为4,10月为A,11月份为B,12月份为C;年份(1位):产品生产年份,采用年份最后一位,如2004年为4,2010年开始,采用26个字母表示年份位,其中‘A’表示2010年,‘A’-‘Z’递增表示后续各年份。
EMS代码(2位):用于区别不同厂商身份的标识代码,建升在华为的编码为(BJ);P/N(8位):采用华为BOM体系的物料ITEM标识;类别代码(2位):“21”表示部件模块类条码。
3.9 条码的回收:1.)为避免用错条码,产线未用完剩余的条码,由专人负责回收;2.)对回收的合格条码,标示清楚可用于下批产品;3.)对破损不合格条码,做销毁处理;3.10 附华为有关条码使用的内容和方式:部件产品条码编码规则如下(采用CODE 128B码制):类别代码(2位)+P/N(8位)+EMS代码(2位)+年份(1位)+月份(1位)+流水号(6位)●类别代码(2位):“21”表示部件模块类条码。
●P/N(8位):采用华为BOM体系的物料ITEM标识;●EMS代码(2位):用于区别不同厂商身份的标识代码;●年份(1位):产品生产年份,采用年份最后一位,如2004年为4,2010年开始,采用26个字母表示年份位,其中‘A’表示2010年,‘A’-‘Z’递增表示后续各年份。
条码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条码是现代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手段,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了规范条码管理,确保条码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制定本条码管理规范。
二、条码的定义和分类1. 条码的定义:条码是由一系列宽度不同的黑条和空白组成的图形,用于表示特定的信息。
2. 条码的分类:常见的条码包括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
一维条码主要用于表示数字和字母等简单信息,二维条码则可以表示更复杂的信息,如URL链接、文本等。
三、条码生成规范1. 条码生成方式:条码可以通过条码生成软件、条码打印机等设备生成。
2. 条码生成要求:生成的条码应具备清晰、可读性强、不易模糊等特点。
3. 条码格式规范: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条码格式,如EAN-13、Code 128等。
四、条码标签规范1. 条码标签设计:条码标签应包含必要的信息,如商品名称、商品编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2. 条码标签打印:条码标签应使用高质量的打印机进行打印,确保条码清晰可辨。
3. 条码标签粘贴:条码标签应粘贴在商品包装或容器上,确保易于扫描和读取。
五、条码扫描规范1. 扫描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条码扫描设备,确保能够准确读取条码信息。
2. 扫描位置和角度:扫描设备应与条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保证扫描的准确性。
3. 扫描验证:扫描后应进行验证,确保扫描结果与实际信息一致。
六、条码管理系统规范1. 系统功能:条码管理系统应具备条码生成、标签打印、扫描验证、信息查询等功能。
2. 数据存储:条码管理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性。
3. 权限管理:条码管理系统应设置不同的权限,确保不同用户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
七、条码使用流程规范1. 条码生成:根据商品信息生成条码,并打印在商品包装或容器上。
2. 条码扫描:在物流运作中,通过条码扫描设备扫描条码,获取商品信息。
3. 信息查询:通过条码管理系统查询条码对应的详细信息,如商品名称、生产日期等。
【条码制作使用管理作业指导书】【Bar code production and use management work instruction】Initiated by Date Department Verified by Date Department Approved by Date DepartmentDoc. Name: [Bar code production and use management work instruction] Pages1。
目的Purpose为加强公司生产过程中条码制作和使用的管理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bar code production and us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 make the work instruction。
2。
范围Scope适用于公司生产时所有需要粘贴条码的产品。
Applicable to all the company's production which need bar code。
3。
职责Responsibility3.1 工程部按照客户的要求编制各个产品的条码规范。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aking specifications of bar co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3.2 生产部负责条码的制作、领用、粘贴工作。
Product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ake, use and paste of bar codes。
3。
3 质量部对条码的使用进行监管和审核,确保条码的粘贴符合客户的要求。
Quality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supervision and examination of bar code using to ensure that the barcode paste meet customer requirements.4。
条码印刷品、印版、胶片管理制度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强化全体员工对条码印刷品、印版及胶片的出入登记、保管、移交等工序的认识。
便利于条码印刷质量的监控,特制定本制度。
一、条码印刷品1.1印刷车间对经常检验的条码半成品和成品应严格按合格品、不合格品或残次品做好登记、隔离和标记。
合格成品、半成品在移交下道工序时应有下道工序人员签收,并填放标识卡按产品分类。
1.2不合格品或残次品的条码印刷品。
由品管人员根据不同情况提出返工、让不接收或报废销毁处理意见并由印刷车间执行。
1.3品检人员对通过自检或送客户后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每批条码印刷品在做出处理的同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形成书面材料。
杜绝此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1.4当不合格批存在较严重的不合格项并被确定为质量事故时,品管科应及时召开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质量分析会议,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及处理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相关人员必须上交《事故责任报告书》品管人员还要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督。
二、印版(喷码数据)2.1 印刷条码的印版(喷码数据)由技术科制作并提交印刷车间使用,印刷完成后交回印刷科保管,印版(喷码数据)的制作和移交要有接收人员的签收。
2.2 喷码车间在接到数据后要认真核对样品及数据信息,仔细确认后方可上机操作,防止混喷。
三、胶片数据信息3.1 业务科接到客户的条码胶片或条码信息时,要确认胶片完全符合《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后方可接收。
胶片喷码信息使用完毕后应交回业务科保管。
如客户需要,归还客户。
条码管理规范一、引言条码是一种用于标识和追踪物品的编码系统,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创造等领域。
为了确保条码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制定本条码管理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使用条码的组织和个人。
三、条码生成规范1. 条码编码规则:- 条码编码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如EAN-13、UPC等。
- 条码中的数字字符应为阿拉伯数字,不得使用罗马数字或者其他字符。
- 条码长度应符合规定,不得超过标准长度。
- 条码中的校验位应正确计算和填写。
2. 条码生成方式:- 使用专业的条码生成软件生成条码,确保生成的条码质量和准确性。
- 避免使用低质量的条码生成设备,以免影响条码的可读性和识别率。
3. 条码打印规范:- 使用高质量的条码打印机和耐用的打印材料,确保条码的清晰度和持久性。
- 条码打印尺寸应符合规定,不得过小或者过大,以免影响扫描和识别效果。
- 条码打印时应选择合适的打印浓度和对照度,以确保条码的可读性。
四、条码应用规范1. 条码标识规范:- 条码应粘贴或者印刷在物品的明显位置,便于扫描和识别。
- 条码应与物品的其他标识信息(如名称、规格等)清晰可辨,避免含糊或者重叠。
- 条码标识应避免受到损坏、污染或者改动,以确保条码的可读性和完整性。
2. 条码扫描规范:- 使用专业的条码扫描设备进行扫描,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扫描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以获得清晰的扫描图象。
- 扫描前应检查条码是否完整、清晰,避免扫描错误或者无法扫描的情况。
3. 条码数据管理规范:- 条码数据应及时、准确地录入到管理系统中,并进行备份和存档。
- 条码数据的录入和管理应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流程,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条码数据的查询和使用应受到权限控制,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五、条码管理责任1. 组织应指定专人负责条码的生成、打印、应用和管理工作,并明确其责任和权限。
2. 条码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条码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条码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医院重点部门条码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手术室、ICU、产科等重点科室(以下简称重点科室)条码管理,保证重点科室条码质量,促进医疗工作规范化,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重点科室条码管理由办公室负责,设立注册条码档案,并对各重点科室专用条码进行标号登记。
第二条:办公室依照相关科室所需条码,设计及印刷相应的条码。
第三条:医疗条码归档分为:空白条码和已使用条码。
第四条:对已使用的条码,办公室档案管理人进行分类归档,条码管理人进行熟悉、分类整理。
第五条:各重点科室要正确使用条码,不得在病历上使用其他条码冒充医疗条码;不得伪造、重复使用病历条码。
更不得擅自使用外院识别代码和相应条码。
凡是使用条码者,必须在条码管理人处签字登记并注明明细。
第六条:条码管理人定期检查条码使用数量,必须预留一定数量条码。
第七条:医院识别代码有效期为1年。
第八条:重点科室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自院办公会批准之日起30日内,条码管理人持有关文件和《人员变动证明》到院办办理相关手续。
条码管理规范一、引言条码是一种用于物品识别和追踪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为了确保条码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条码管理规范,以规范条码的生成、应用和管理。
二、条码生成1. 条码生成应符合国际标准,采用一维码或者二维码格式。
常用的一维码包括Code 39、Code 128等,常用的二维码包括QR码、Data Matrix码等。
2. 条码生成应使用专业的条码生成软件或者设备,确保生成的条码质量良好,清晰可辨。
3. 条码生成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尺寸和密度,以适应不同场景的扫描要求。
三、条码应用1. 条码应粘贴在物品的易于扫描的位置,确保条码易于扫描和识别。
2. 条码应与物品密切粘连,不得有明显的破损或者含糊不清的情况。
3. 条码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渍或者涂改,以免影响扫描的准确性。
4. 条码应与物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如物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以便于查询和管理。
四、条码扫描1. 条码扫描设备应选用具备良好性能和稳定性的专业扫描器,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速度。
2. 条码扫描时应保持适当的角度和距离,避免过远或者过近导致扫描失败。
3. 条码扫描时应注意光线的充足程度,避免光线过暗或者过亮影响扫描的质量。
4. 条码扫描后应及时验证扫描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扫描的条码与物品的信息一致。
五、条码管理1. 条码应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包括条码的分配、注册、查询、修改和注销等功能。
2. 条码管理系统应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条码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 条码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4. 条码管理系统应定期进行数据清理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六、条码审核1. 条码应定期进行审核,确保条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条码审核应包括条码的使用情况、注册信息的准确性等内容。
3. 条码审核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反馈,对存在问题的条码进行整改或者注销。
七、条码培训1. 条码管理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条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条码管理规范一、引言条码管理规范旨在规范企业内部条码的创建、使用、管理和维护,以确保条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追溯能力和管理效率。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涉及条码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二、术语定义1. 条码:一种由一系列黑白线条和数字组成的图形,用于表示物品的唯一标识符。
2. 条码标签:将条码印刷在标签上,用于贴在物品上。
3. 条码扫描仪:用于扫描条码并将其转换为数字或字符的设备。
4. 条码生成器:用于生成条码图形的软件或设备。
5. 条码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条码的创建、分配、使用和维护的软件系统。
三、条码创建1. 条码类型:根据产品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条码类型,如EAN-13、Code 128等。
2. 条码生成:使用条码生成器生成条码图形,并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
3. 条码尺寸:根据物品尺寸和标签大小,确定合适的条码尺寸,确保条码清晰可读。
4. 条码标签:将条码印刷在标签上,包括条码图形、数字、文字和辅助标识。
四、条码使用1. 条码贴附:将条码标签贴在物品的固定位置,确保贴附牢固、平整、不易损坏。
2. 条码可读性:确保条码清晰可读,避免模糊、扭曲、污损等情况影响扫描准确性。
3. 条码保护:采取措施保护条码不受刮擦、撕裂、水浸等损坏,如使用保护膜或透明胶带覆盖。
4. 条码位置:根据物品特性和使用需求,确定合适的条码位置,便于扫描和识别。
五、条码管理1. 条码编码规则:制定条码编码规则,确保条码的唯一性和可读性。
2. 条码分配:建立条码管理系统,对条码进行分配和记录,确保每个条码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3. 条码查询:通过条码管理系统,能够快速查询和定位特定物品的相关信息。
4. 条码更新:对于产品信息的变更或条码损坏的情况,及时更新条码和相关信息。
5. 条码报废:对于不再使用的条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防止误用和混淆。
六、条码维护1. 条码扫描仪校准:定期对条码扫描仪进行校准,确保扫描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条码标签检查:定期检查条码标签的质量和可读性,及时更换损坏的标签。
二维码ID号密码
c.若电脑内部保存的流水终止码与台账记录不符,应到使用现场查清楚不符原因,准确无误的确定本次作业的流水起始码;
d.起始码确认后,根据本次生产计划任务,以确定条码打印数量,并生成EXCEL表格,然后转交给生产部二维码注册组;
图例
为加强公司日常生产中二维码标签标示、内容和使用的管理,保证产品标识的唯一性,并做到产品的可追溯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数字1开头后面是12位
大写英文字母
二维码条码编制、打印、注册任务产生于PMC下达的生产任务,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决定打印条码及条码内容。
f.打印完成后,在所有已打印的条码后备注说明该条码是否已打印,完成后保存本次打印内容,以便追溯及下次生产确认流水起始码。
a.研发部根据生产计划单上的产品型号,结合产品编码和版本号,按照公司条码编码规则输入条码相应编制内容;
b.研发部根据电脑系统内部保存的流水号终止码结合台账记录的终止码,确认本次打印的条码起始码;
e.条码打印出来后,二维码注册组应先确认本次打印结果是否符合生产任务要求,并使用注册机进行验证;
二维码(随ID号变更)
密码(小写的英文字母admin)
用于移动设备二维码扫描进行网上注册用,对应ID号
产品注册时需要输入的ID账号(默认唯一)
产品的初始密码,可更改
4.条码的打印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需要粘贴二维码标签的产品。
三.细则 1.任务来源
2.条码基材要求
3.条码编写格式
ID号为
条码标签基材要求耐高温200℃~300℃,良好的黏贴性能,在高温下轻易不脱落。
拟制日期2015/8/5
生效日期
2015/8/10
一.目的
二.识用范围
智能监控&方案解决提供商
文件名称二维码条码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I-FSK-EO-A002
版本号A/0页次 2 of 6
智能监控&方案解决提供商
文件名称二维码条码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I-FSK-EO-A003
版本号A/0页次 3 of 6
拟制日期2015/8/5生效日期2015/8/10
5.台账记录管理
a.根据产品类别记录条码打印登记台账;
b.条码打印完成后,应及时把本次打印内容准确记录在对应台账上;
c.记录的内容包括:起始条码的完整内容(ID号、密码)
终止条码的完整内容(ID号、密码)
6.条码发放
a.为确保条码正确投入使用,避免错用,条码由专人负责发放;
b.条码发放前,应先核对条码是否与产品相符,ID码是否正确且无重复,password是否统一为5位小写英文字母admin;
c.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至产线使用。
7.条码的使用
条码类别:a.直发物料:每次打印相同的两张条码;
b.非直发物料:每次打印一张。
8.条码的回收
a.为避免条码用错,产线未用完剩余的条码,由专人负责回收;
b.对回收的合格条码,标示清楚可用于下批生产;
c.对破损、脏污等影响使用的条码,作销毁处理,并集中重新打印。
9.附本公司二维码条码使用的内容及格式
8.比对“大写ID”列所填充出来的结果与“ID 号”列是否一致(图7,区分大小写); 9.在台头栏“备注”列后面新建一列,并键入“QR-CODE”(步骤参照图1/2),
6.长按“Shift”键,鼠标左键点击新出现的大写ID并下拉至该列结尾,然后松开“Shift”键和鼠标左键(图5);
10.然后在“QR-CODE”列第一行键入公式“="ID:"&B3&CHAR(13)&CHAR(10)&"password:"&D7”并确认,其中公式里“B3”表示所在行数,“D7”表示所在列数(步骤参照图3/4);
对照此两列是否一致(区分大小写)
7.选取表格菜单栏里的“编辑”,鼠标移动到下拉选项内“填充”项,然后在引申出的子选项选取“向下填充”(图6);
1.打印机开机:将已装置打印纸的打印机背部开关拨到“ON”状态开机;
2.打印机开机后,屏蔽盖上“就绪”、“纸张”、“碳带”三盏指示灯同时亮绿色;
4.打开所拷贝的EXCEL表格,点击表格顶部字母“C ”,然后选择右键菜单里的“插入”项,在出现的新列抬头位置写入“大写ID”(图1/2); 3.将研发部给出的ID号EXCEL表格拷贝在电脑桌面“ID号”文件夹;
以桌面文件夹“ID号”里的子文件夹“7月份ID”中的“7月初ID激活码368的150个.xls”EXCEL表格作示例说明:
5.在“大写ID”列下面对应的第一行位置;键入转换公式“=UPPER(B3)”并确认,其中公式里的数字表示该键入位置所在行数;在显示的结果里比照“ID号”列的小写ID是否一致(图3/4);键入转换公式“UPPER(B3)
比对“大写ID”列显示出的结果与“ID号”列是否一致(区分大小写)
2.打印机与打印软件由工程部负责安装调试,条码打印员无许可不能私自安装调试。
3.二维码条码的打印将使用“国威不干胶标签纸”,如无特殊要求不能随意更换。
五.条码打印操作说明
操作说明
示例图片
抬头处键入“大写ID”
拟制日期2015/8/5
生效日期
2015/8/10
四.打印机调试
1.本公司二维码条码打印使用ZMIN条码打印机;
智能监控&方案解决提供商
文件名称二维码条码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I-FSK-EO-A004
版本号A/0页次 4 of 6
智能监控&方案解决提供商
文件名称二维码条码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I-FSK-EO-A005版本号A/0页次 5 of 6
拟制日期2015/8/5生效日期2015/8/10
11.长按“Shift”键,鼠标左键点击“QR-CODE
”列新出现的数据并下拉至该列结尾,然后松开“
Shift”键和鼠标左键(图8);
12.选取表格菜单栏里的“编辑”,鼠标移动到
下拉选项内“填充”项,然后在引申出的子选项选
取“向下填充”(步骤参照图6);
13.比对“QR-CODE”列所填充出来的结果是否
显示为“ID:*************password:admin”,
其中13位*号表示该行小写ID号(图9);
14.完成上述步骤3~13后,点击菜单栏“文件”
项,在下拉选项里点选保存;
15.在桌面找到应用程序“二维码标签打印.lsd
”并双击打开,在弹出的界面点选“取消”项;点
击菜单“数据库”并选取“设置数据库”项,在弹
出的界面左边“类型”项选择“EXCEL文件”,并
点选“选择文件”项,然后选“查找范围”,找出
桌面文件夹“ID号”里的子文件夹“7月份ID”中
的“7月初ID激活码368的150个.xls”EXCEL表格并
导入(图10);
16.在界面右侧“可使用的表(T)”项选择“
20150630_FI-368(150试产)”项并确认(图11);
17.再次点击菜单“数据库”并选取“更新数据
库”项;然后双击打印标签上“ID号”,在弹出的
界面“数据源”菜单的右边的“子串选项”,点选
“数据源S”找到“数据库”,在“字段名”项找
到“大写ID”;然后确认(图12);
18.双击二维码图,在弹出的界面“数据源”菜
单的右边的“子串选项”,点选“数据源S”找到
“数据库”,在“字段名”项找到“QR-CODE”;
然后确认(图13)
19.点击菜单里“文件”项,在下拉菜单里选择
“打印”,在弹出的打印设置界面上“打印范围”
项,打印数量选择该订单批次需要打印的二维码条
码数量,拷贝数选择“2”,份数选择“1”,起始
记录“1”;然后在“设置”项勾选“打印后更新
变量数据”,以上设置完成并检查完毕后点选“打
印”;打印机开始打印(图14)。
智能监控&方案解决提供商
文件名称二维码条码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I-FSK-EO-A006版本号A/0页次 6 of 6
拟制日期2015/8/5生效日期2015/8/10
20.正常打印作业期间需随机检查打印的二维码
条码是否符合要求,若有错误,应按下打印机屏蔽
盖上“暂停”按钮,并查找不良原因,重新调整无
误后方可继续进行后续打印;
21.打印完成后,点击打印机屏蔽盖上“进纸”
按钮,直至打印号的二维码条码离开出纸口,然后
轻捏条码纸尽头并沿着出纸口下方,适度用力撕下
条码纸;
22.保存本次打印内容并记录台账,以便追溯及
下次生产确认流水起始码,然后关闭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