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焦虑对英语学习的抑制作用及降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外语语⾔学习焦虑与⼤学英语教学外语语⾔学习焦虑与⼤学英语教学 论⽂关键词:语⾔学习焦虑 ⼤学英语教学 成因 解决对策论⽂摘要:语⾔学习焦虑现象在很多语⾔学科学习中普遍存在。
本⽂分析了这⼀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进⼀步帮助英语教师和学⽣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问题,从⽽提⾼⼤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引⾔我在⽇常的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发现⼀些⼀反常态、焦不安、神情呆滞、不敢与教师⽬光交流的学⽣,他们的表现或是低头,或是⼼不在焉,或是⾏为完全与课堂⽆关,等等。
这些消极的学习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语⾔学习焦虑的⾏为表现。
这种语⾔焦虑对学习有负⾯影响,所以探讨其成因和对策对减轻学⽣的语⾔焦虑从⽽增强外语学习的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有重⼤意义。
⼆、外语语⾔焦虑的成因焦虑,是指⼈预感到不良的后果⽽产⽣的恐惧⽽⼜有所期待的负⾯情感。
⽽外语语⾔焦虑(foreign language anxiety)不同于⼀般焦虑,它指的是学习者需要⽤⽬标语进⾏表达时产⽣的恐惧或不安⼼理(李炯英,2004:46);“⼀种由外语学习过程的独特性⽽引起的与课堂外语学习有关的⾃我知觉、信念、情感和⾏为的独特情结”(Horwitz Horwitz&Cope,1986:128)。
Horwitz认为美国⼤学⽣在外语课堂上的'焦虑与其学习成绩⾼度负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5。
Spielberger(1996)研究表明,20%以上的学⽣因为典型的焦虑导致学习失败逼迫中途辍学,⽽在低焦虑的学⽣中,因学习失败⽽辍学者只有6%。
学⽣在学习过程中产⽣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原因有多个⽅⾯,可能是学⽣个体性格特征,也可能是教师的教学⽅法,亦或可能是⽂化和认识上的差异,等等。
1.学⽣性格的内外向与焦虑程度的⾼低有关系。
外向性格者往往表现为活泼⼤⽅、善于交际、情感外露、适应⼒强、不介意别⼈的评价等,⽽内向性格者则表现为遇事沉稳、⾔⾏谨慎,但反应稍显缓慢、适应能⼒不够强、⽐较在乎别⼈的评价等。
外语教学中的课堂焦虑现状与应对策略【摘要】语言焦虑是妨碍英语学习的最大不利因素,因此,英语教师有必要掌握学生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出避免、减轻和消除学生焦虑情绪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焦虑策略一、关于焦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焦虑是变态情绪之一,又称为心理异常。
一般认为焦虑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焦虑的学习氛围是有害无益。
学生会因为焦虑心理,不敢开口说话,不敢与人交流,就失去了口语训练的最佳时机。
也会因为焦虑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得英语学习受到影响。
二、外语课堂产生焦虑的原因1.性格胆怯,产生焦虑。
高职学生普遍已经形成了十分明显且成熟的个人性格特征。
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受到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而性格内向,时常表现出害羞、胆小、懦弱。
这部分学生课堂听讲时总是低着头,避免与老师的目光接触,回答问题时脸红、声音很小。
因为害怕表述观点、害怕与人交流,他们通常无法按要求完成课堂学习内容,从而失去了研究和提高的机会。
2.缺乏自信,引起焦虑。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高考分数本来就不高。
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在英语学科这样需要长时间积累构建知识框架的语言类学习中差距尤为显著。
一旦教师教授的新知识牵涉到以往学过的内容,这些学生便无法充分理解、接受,也就产生了听得一头雾水却又不好意思提问的情况。
随着知识漏洞的不断增多,他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完全无法跟上课堂学习的正常节奏。
3.心理阴影,触发焦虑。
有学生提出,他们曾有过因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犯过错误而受到同学讥笑或老师责备的失败经历,并且这样的心理阴影令他们在较长一段时间后仍然无法忘却。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能紧跟老师的进度快速进行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他们则有着唯恐犯错遭嘲笑或指责的心理负担,容易走神以及产生心理疲惫,有效思考的时间减少。
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焦虑与应对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语言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但常被忽视的问题。
当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各项任务时,内心的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可能会悄然袭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进程。
语言焦虑究竟为何产生呢?首先,对于大多数学习者而言,英语并非母语,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是一大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像使用母语那样频繁且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使得在真正需要用英语表达时,感到生疏和不确定。
其次,对英语语法规则、词汇量的担忧也是焦虑的来源之一。
担心犯错、害怕被嘲笑或批评,这种心理负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再者,考试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无论是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是各种英语等级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常常给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引发焦虑。
语言焦虑给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学习过程中,焦虑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者会过度关注自己的表现和可能出现的错误,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内容中。
这不仅影响对新知识的吸收,还会降低学习效率。
在口语表达方面,焦虑会使学习者变得紧张结巴,甚至大脑空白,原本熟悉的单词和句子也难以流畅地说出来。
而在听力理解时,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干扰对语音、语调以及关键信息的捕捉,导致理解困难。
阅读和写作同样会受到影响。
焦虑可能导致阅读速度减慢,难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在写作时,则可能出现思路阻塞,语法错误增多等问题。
那么,面对语言焦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认识到犯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部分,每个人都会犯错,不必过分苛求自己。
同时,要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更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交流和获取知识。
其次,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可以参加英语角、与外教交流、观看英语电影或剧集等,让自己逐渐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减少生疏感。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可行的目标,逐步提高英语水平。
避免目标过高,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语言焦虑的应对策略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我们需要关注,但更需要关注的应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情感状态。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的表现为回避抗拒学习的态度、经受不起负面的评价、喜欢抱怨、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吐词困难,有时甚至头痛、腹痛,肌肉抽蓄,大小便频率增加等。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好语言焦虑这个情感问题,很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师要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因势利导,及时有效地减轻、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整体优化英语教学的目的,为小学生英语终身学习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教师素养(一)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要转变评价理念,评价的重点不再是简单地看重笔头考试和看重结果,而是通过运用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自主性监控和调整,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使他们形成学习进步的动力,提高学业成绩,有效地免除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会产生语言焦虑。
(二)掌握现代技术小学英语教师应善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如通过多媒体设备,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形、声、色同时作用于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学习者不仅能眼观其形、色,而且能耳闻其声,加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现代资源创设生动有趣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氛围可以降低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语言焦虑的可能性。
(三)提高指导能力小学生英语学习还处于一个初试阶段,还未形成固定的外语学习生理及心理模式,所以教师提高指导能力,如提高英语单词记忆指导,有效复习指导,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效率,让孩子获得学习成就感,驱动他们英语学习的内动力。
小学生学习内动力被驱动就会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降低语言焦虑产生的可能性。
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焦虑与应对策略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许多人都会经历一种困扰——语言焦虑。
这种焦虑情绪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阻碍着学习者前进的步伐,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那么,什么是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语言焦虑,简单来说,就是在学习或使用英语时产生的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这种焦虑可能在听说读写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
比如,在口语交流中,害怕犯错、担心发音不标准而被嘲笑;在阅读复杂的英文文章时,因为理解困难而感到焦虑;在写作时,对语法错误的担忧以及对自己表达能力的不自信等。
造成英语学习语言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个人的性格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性格内向、害羞的人往往更容易在面对他人时感到紧张和焦虑。
其次,学习环境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例如,在竞争激烈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因为担心成绩不如他人而产生焦虑。
再者,过往的学习经历也会有影响。
如果曾经在英语学习中遭遇过挫折或批评,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导致后续学习时产生焦虑。
语言焦虑给英语学习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
它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学习者总是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可能会逃避学习任务,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或练习。
同时,焦虑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在紧张的情绪下,难以集中精力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长期的语言焦虑还可能损害学习者的自信心,使其对自己的英语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
为了克服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者要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要认识到犯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要过分苛求完美。
给自己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逐步实现,每一次的小进步都能增强自信心。
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也能有所帮助。
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减少批评和指责。
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支持和鼓励,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进步。
语言焦虑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诸多因素都会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
本文探讨了语言焦虑的定义,介绍了影响语言焦虑的相关因素,并且提出了减轻学生英语语言焦虑的可行性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焦虑焦虑情绪大学生口语1 引言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许多大学生之所以英语口语薄弱,并不是智商低或学习不努力,而是因为情感因素制约着其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外语学习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年龄因素,其中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而语言焦虑就属于情感状态的一种。
因此,深入研究语言焦虑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对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及提高教学效果是相当必要的。
2 语言焦虑的定义和影响语言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现象。
国内外很多研究者都对语言焦虑给出了定义。
Gardner and MacIntyne(1993)指出语言焦虑就是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心理。
根据Horwitz 等定义,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
焦虑感与外语口语表达的熟练程度有密切关系。
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焦虑感干扰大学生作正常、连贯的语言表达。
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学生即使对问题作了充分准备,一旦站起来,在班上同学的注视下用英语表达时,却总是会“吞吞吐吐”,语言模糊不清。
紧张感导致他们口语语音的不准确,甚至变调。
其次,焦虑感影响大学生的“可理解输入”及短时组织语言的能力。
第三,焦虑感容易威胁到学生的“语言自我”,从而对课堂口语训练产生抑制情绪。
我们注意到,课堂焦虑感对学生最消极的影响便是它直接引发学生抑制情绪的产生,弱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体能动性,导致最终的逃避行为。
谈英语口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问题及其对策[摘要]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本文着重于探讨其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本文试分析了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其在口语学习时的表现,并从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角度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语言焦虑,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语言焦虑;英语口语;口语能力进入新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际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而英语,则是对外交流的有力工具。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社会对学生外语水平与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如,2007年7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中便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由此可见,社会急需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
实际情况是,在应试教育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指挥棒下,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听说能力是他们的短板。
尤其是口语能力,更是多数学生和老师的心病。
口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艰辛的过程,除了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口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问题也是制约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问题,并试提出相应的缓解方法。
一、语言焦虑的定义及其在口语学习中的表现语言焦虑往往被认为是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
Oxford 甚至曾提出,不管在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都是第一位的。
[2]59-67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有关文献中出现,它指的是“学习或使用第二语言时所产生的担忧以及负面情感反应,属于特定情景焦虑”。
[3]24-45也就是指“个体在需要使用外语,但是没有足够掌握的情况下所体验的一种疑惧”[4]122-126。
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 等人提出,语言焦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交际恐惧,二是考试焦虑,三是对否定性评价的惧怕。
语言焦虑是一个人的自我感觉、观念、情感以及和外语课堂学习有关的行为的综合体,是由于外语学习过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
焦虑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克服策略焦虑是指人在面对挑战或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对于初中生而言,英语学习可能成为他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因此焦虑的情绪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焦虑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提供一些克服焦虑的策略。
焦虑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 降低自信心:焦虑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我怀疑和不自信的情绪,影响他们对自己英语能力的正确认知。
2. 抑制学习积极性:焦虑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和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3. 影响学习表现:焦虑会造成学生在考试或表达自己时出现紧张、失误等情况,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克服焦虑的策略1. 正确认识焦虑:告诉学生焦虑是正常的情绪,不必过于担心。
鼓励他们从积极的角度面对焦虑,并寻求合适的应对方法。
2.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且互动的学习环境,减少他们在学习上的压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 分解任务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而可行的任务,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这样可以让他们逐步完成,减轻焦虑感。
4.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支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努力和进步。
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5. 鼓励合理的复习和备考技巧:教授学生一些科学有效的复习和备考技巧,比如制作复习卡片、利用音频材料听力训练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减少焦虑。
6.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完成作业等。
这些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焦虑情绪。
7. 寻求心理辅导:对于一些焦虑情绪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的帮助。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讨论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焦虑和应对挑战。
焦虑对初中生英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应对策略,学生可以克服焦虑,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语言焦虑是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对大学英语课堂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为改变这一情况,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产生语言焦虑的原因以及有的放矢地探讨解决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语言焦虑原因策略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的语言焦虑,是指学生在综合运用英语时会感到紧张、心跳加速,对大声说英语感到恐惧,经常说不出完整的句子,甚至忘记已经学会的内容。
产生这种现象的症状,也可称为语言焦虑症。
事实上,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语言焦虑。
它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时手足无措;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增加其学习英语的动力。
作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对之很重视,也做了很多的研究。
结果表明,这种现象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也与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
我们通过对学生的现状调查,了解到学生如果感到无法达到目标或感到与他人的巨大差异,而且还无法克服这种困难,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会心烦气躁、心灰意冷,对英语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不愿意参与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愿意进行任何的英语交流。
大学英语课堂不是教师单纯地进行教授的过程,语言需要交流,课堂需要互动。
如果教师仅依靠一小部分学生来进行教学,那么这个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气,价值很低。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这一现象,度过这一难关,为其语言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爱学、乐学才能主动地掌握语言知识,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在了解了语言焦虑现象对大学英语的影响之后,我们将结合学生的现状及心理特点,分析产生语言焦虑的原因。
首先,多年学习英语的习惯和惯性思维,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认知过程和思维上存在误解。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问及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价时,大多数的学生会给出“不好”这样的答案。
焦虑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克服策略初中生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面临学业压力,还要面对很多社交压力和生活压力。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和能力,会出现焦虑情绪,这对他们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学习英语这门外语时,焦虑情绪更为明显。
本文将探讨焦虑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和如何克服这种负面情绪的策略。
影响:1、听力:焦虑情绪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或是听英语录音,导致理解不清楚,影响学习成果。
2、口语:焦虑情绪容易引起学生胆怯害羞,不敢说话,不敢练习口语,导致口语能力严重受损。
3、阅读:焦虑情绪会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减慢,不自信,不敢确定自己理解的意思,导致阅读质量降低。
4、写作:焦虑情绪会使学生担心自己的写作会有很多语法错误,写作风格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克服方法:克服焦虑情绪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初中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与他人交流:与同班同学、老师等人交流,积极参加讨论,可以增强英语口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
2、适当放松:适当放松,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情绪。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听音乐放松,或者参加某些体育活动。
3、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自信心。
学生可以在课下练习回答问题,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4、多阅读英文文章:多阅读英文文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可以从简单的文章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5、把翻译当成英语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把翻译当作一个环节,逐渐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语法的正确使用。
总结: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初中生需要采用一些克服策略来降低焦虑情绪。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积极与他人交流,尽量放松自己,多多练习英语听说读写,逐渐提高英语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和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摘要:语言焦虑是影响英语学习的最大不利因素。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有必要了解并掌握学生产生语言焦虑的原因,找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焦虑;解决策略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是容易的事,而英语的学习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分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内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语言天赋、认知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有其较广的外延,包括学习动机、意志、兴趣、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情感等。
单就情感因素而言,焦虑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也是妨碍英语教学的最大不利因素。
但是,焦虑究竟是有助于学习,抑或影响学习,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有些人认为,焦虑有利于促进英语学习,有些人则认为焦虑对于英语学习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会给英语学习带来阻力。
我是赞同后者的。
本文通过对焦虑、学生焦虑产生的原因、教师降低学生焦虑程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焦虑焦虑是变态的情绪之一,又称心理异常。
一般认为,焦虑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国外有关学者研究,焦虑分促进型焦虑和妨碍型焦虑。
促进型焦虑能促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更积极、更努力地学习,而妨碍型焦虑却给学生带来紧张、不安、忧虑、不自信等不良心理体验,导致学生逃避学习任务。
尤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当学生紧张和害怕时就会导致浪费精力和注意力分散。
这样学生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就相对减少,语言储存的输出效果降低,从而造成语言学习的恶性循环。
长期如此,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到苦恼而厌学。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克服语言焦虑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焦虑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克服策略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尤其在中学生的成长阶段,焦虑情绪更是时常出现。
对于初中生英语学习而言,焦虑情绪可能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克服策略来改善学习状态。
本文将从焦虑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和克服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给初中生英语学习者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焦虑情绪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学习动力降低:焦虑情绪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习动力降低,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状态不佳。
2. 学习效率下降:焦虑情绪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力和记忆力,使得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受到负面影响。
3. 自信心丧失:焦虑情绪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失去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4. 阻碍口语表达能力:焦虑情绪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导致在英语课堂上不敢开口,从而影响语言的真实运用能力。
二、克服策略针对焦虑情绪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克服策略来改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1. 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任务,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分配好学习时间,将学习任务合理地分解和安排,减轻学习压力。
2. 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写作、口语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学习,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3. 掌握学习技巧:学会合理利用教材和学习资源,拓展英语知识,以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焦虑情绪,保持身体健康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5. 积极心态:学生应该培养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克服消极情绪,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学习挑战。
6. 寻求帮助: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要及时向老师、同学或家长求助,共同解决问题,释放焦虑情绪。
7. 学会调节压力: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学生需学会适时的放松和调节,通过娱乐、社交等方式释放焦虑情绪。
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研究克服外语焦虑,减轻学习障碍——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外语焦虑的探究及对策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朱枫一、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影响最大。
在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一般认为焦虑在说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心情焦虑的学习者在口头表达上明显不如心情轻松的学习者,他们发言短,而且条理不清。
焦虑的学习者在外语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说英语感觉非常紧张,害怕出错,回避回答问题。
焦虑对学习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有负面的影响。
自尊心是人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对自身价值的自我价值判断。
当一个谙熟母语的学生不得不面对生疏的外语时,他就可能出现过度焦虑状态,害怕自己说错,写错或是读错。
在这种情景下,他们未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导致学习失败,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失败。
可见,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探讨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对我们找到克服学习者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外语学习产生焦虑的原因1.学习者性格特征。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需要学习者活泼开朗、善于表现、敢于冒险、心理宽容度高以及不介意他人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与其性格相背的任务时,他就可能出现过度焦虑,以至于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
2.学习活动形式。
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如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口头表达对多数学习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
竞争也会导致语言焦虑。
据研究表明,竞争并不会使所有学生产生焦虑,对于那些成绩中等或较低的学生来说,竞争会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教学方法。
很多研究都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比如语法翻译法不强调学习者的口头表达,所以焦虑程度会低一些,而那些强调交际的教学法可能导致高焦虑。
4.教师的态度。
陈劼(1997)的调研结果表明,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态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的表达准确,对学生练习、发言中出现的错误动辄批评、更正,这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使学生怯于开口。
学论理★★★★Theor y Resear ch一、语言学习中焦虑的表现什么是焦虑?总的说来,焦虑是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或对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的担忧的反应倾向。
焦虑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一般认为,焦虑可分为两种: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
前者使学习者产生动力,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并促使学习者克服焦虑的负面影响。
后者是影响语言学习较大的情感障碍,它是指个体由于达不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
或使失败与内疚感增加,形成不安、恐惧的情绪。
外语学习焦虑的学生除了具有焦虑的一般性心理和生理特征反应如掌心出汗、胃部不适、心跳加快、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反应外,外语学习上的典型焦虑特征具体可表现为:课堂上,不敢与老师的目光接触,总是尽量坐在后排,唯恐被老师提问;回答问题时,语音不准、语速过快,忘记应该会的单词和词组;回避问题,甚至是拒绝回答问题;迟到、早退,甚至是逃课来逃避外语学习;回避社交,不敢正视他人。
二、语言学习中焦虑产生的原因导致焦虑的因素可能是学生的个别特征,也可能是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的单调性(Oxford ,1995:78)。
引起学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笔者归纳主要的四个方面引起焦虑:交流焦虑,负评价焦虑,考试焦虑和教师、教学法引起的焦虑。
1.交流焦虑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因不能充分理解他人的意思,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引起的焦虑。
一方面,有些学生由于个性怯懦,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用陌生的语言与人交流;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完全领会,或是没有进行充分的操练,就被叫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容易产生焦虑。
对能力自我评估低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较高程度的英语交际畏惧。
英语学习焦虑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很大。
例如: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低于班上其他同学,因而害怕在班上其他同学面前交流,也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负评价焦虑来源于学生对自己的不自信。
焦虑的产生与人们的自尊受到威胁有关。
外语焦虑与压力应对外语焦虑和压力在外语学习中是常见的情绪和心理现象。
本文将探讨外语焦虑的成因、影响及与压力应对的关系,介绍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外语焦虑是一种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状态。
这种焦虑情绪可能来源于多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如自信心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等)、学习经历(如失败的学习经历、学习环境等)、个性特点(如内向、自尊心强等)等。
外语焦虑对外语学习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焦虑情绪可能导致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产生言语障碍,影响其口语和写作等语言技能的发挥。
其次,焦虑情绪可能干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外语焦虑还可能导致学习者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态度,进一步妨碍其交流意愿和学习动力。
面对外语焦虑和压力,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1、积极应对:学习者应积极面对外语焦虑和压力,主动调整心态,充分认识到焦虑和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学习现象,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深呼吸、积极自我暗示等。
2、寻求支持:学习者可以寻求教师、同学、家人或朋友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来减轻焦虑和压力。
此外,参加学习小组或与搭档一起学习也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
3、制定合理目标:学习者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而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同时,应学习过程而非过分学习结果,以减轻心理负担。
4、培养自信心:学习者应通过充分准备、难度适中的练习和积累成功经验来培养自信心,提高对外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此外,自我效能训练也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克服外语焦虑的现象。
例如,一位英语学习者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导致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严重的焦虑情绪。
为了克服焦虑,她采取了一系列压力应对策略。
首先,她积极参加英语角和语言交换活动,与母语为英语的人交流,以提高口语水平,增强自信心。
语言焦虑对英语学习的抑制作用及降低对策
【摘要】语言焦虑作为情感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就。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热情,降低焦虑情绪,激活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
【关键词】语言焦虑;情感因素;英语学习;降低对策
一、外语焦虑的内涵
随着焦虑理论尤其是情境焦虑理论的发展,语言焦虑作为一种独特的焦虑形式,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howitz(1986)等把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
”howitz把外语焦虑与其他一般型焦虑区别开来,并且发现,外语课堂焦虑在大学初级班的外语学习者学生中普遍存在,焦虑与外语学习之间呈明显的中度负相关。
aida (1994)在对以日语为目的语的美国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研究显示,焦虑与学生期终学业成绩有明显负相关。
saito,y.,& samimy,k.(1996)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语学习焦虑对以日语为目的语的大学初、中、高级阶段的美国学习者的期终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coulomb.d.(2000)通过对加拿大的法语学习者的研究,再次证明了这一结论。
目前,课堂焦虑对外语学习影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
研究者开始关注更加具体的焦虑源和它与各种各样的外语水平的
关系。
saito,horwitz,garza(1999)设计了外语阅读焦虑量表,研究发现外语阅读焦虑与外语成绩呈负相关。
尽管它与一般的外语课堂焦虑相关,但外语阅读焦虑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外语课堂焦虑,它是一种特定的技能型焦虑,而且因目的语不同,外语学习者的阅读焦虑程度也会不同(saito,horwitz,garza & sellar)。
外语听力焦虑与外语写作焦虑也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外语课堂焦虑的焦虑形式,对外语听力和写作有负面影响(kim,2000 & cheng 2002 )。
二、降低英语学习焦虑的可行性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自信心强的学生焦虑感低,从而不易受外界影响,能真实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并坚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语言交流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热心关注和成就期待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教师喜欢并对其给予较高期望的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期待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取得教师期待的结果。
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并对其期望值较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冷漠和歧视,往往就会以更加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结果这些学生可能会逐渐退步,学习成绩会变得越来越糟。
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积
极的期望和鼓励,这样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如何能够把握合理的期望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学生寄予不同的、适合其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的期待,让他相信“我能行”。
其次,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体会成功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根据问题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次提问,随时适度地给予表扬和激励,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
自尊心低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对自己抱有负面看法,他们一般学习的动机不强,无上进心,因而与教师的配合度差,学习成绩也差。
对自己学业上的失败也常感受为是自己缺乏能力的结果。
个别学生对失败的内心体验有时表现出一种麻木,有的学生对来自外界的评价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
实际上,他们内心对获得外界的尊重也充满了渴求,只是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满足而会以某种极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内心对自尊的需求。
对待这部分学生,在口语练习中,教师不要期望学生能说得十分准确,允许他们犯错误,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部分的错误随着语言的进一步学习,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对于必须要纠正的错误,教师也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方法,创造有效的纠正错误的途径。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能更加自由、自信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觉。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从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法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
系两方面着手。
许多教学法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前提就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消除学生心理的恐慌、不安、焦虑和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来。
课堂气氛的调节是克服智力障碍的有效途径。
课堂任务的设置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给学生融入教学过程提供机会和平台。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课堂也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极容易产生担心和焦虑。
教师要从言语,行为和神态方面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努力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
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问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教师只有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结语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强制性灌输教育模式。
由以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合理整合课堂中的各种情绪,调动学生的好奇感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愉快学习,降低焦虑。
改变学生形成的消极的心理定势,激活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
改被动接受为主动、自主学习,使教学过程由被动接受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
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horwitz,e.k.,horwitz,m.b.,& cope,j.(1986).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0,125-132.
[2] aida,y,.(1994).examination of horwitz,horwitz,and cope’s construct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8,155-168. [3] saito,y.,&samimy,k.(1996).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and language performance:a study of learning anxiety in beginning,intermediate,and advanced-level college students of japanese.foreign language annals,29,239-251.
[4] coulomb,d.(2000) anxiety and beliefs of
french-as-a-second-language learners’at the university level.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laval,quebec,canada.
[5] kim j-h.(2000).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anxiety:a study of korean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un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6] cheng,y.s.2002.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anxiety.foreign language annals v35n6
p647-656.
【作者简介】
毛小利(1978-)女,陕西周至人,硕士,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研究方向:语言测试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