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witz,Horwitz以及Cope的外语学习焦虑理论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1
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及其对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1.外语学习焦虑的涵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焦虑(anxiety)又称心理异常,是变态情绪之一,指个体由于预感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或不能克服某种障碍的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王银泉、万玉书,2001),在心理上的表现即为一种失败感、挫折感、负疚感或自我怀疑。
相较与态度、信念、动机、自信心等情感因素而言,焦虑被认为是外语学习活动中最为关键的情感变量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焦虑作为影响外语学习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于1986年提出外语焦虑(ForEign Language Anxiety)的概念,认为外语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关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1986: 125-132),并指出外语学习焦虑主要有三种情形:交流畏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负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和考试焦虑(test anxiety)。
MacIntyre和Gardner对语言焦虑的定义是:与二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觉,并把外语学习焦虑分为两类:一般焦虑和交际焦虑(1994: 283-305)。
Young指出语言焦虑是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产生的负性情绪,外在典型反应可以是焦虑的一般症状,如学习者手掌心出汗;腹部疼痛;心跳和脉搏加快等等;进一步反应可能通过以下一些行为表现得到显示,即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地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有冻僵的感觉;忘掉才学过不久的词汇;甚至根本说不出话,只是保持沉默不语等等(1992: 157-72)。
我国学者王银泉等认为外语学习焦虑是个体在需要使用外语,但是没有足够掌握的情况下所体验的一种疑惧。
李炯英则将其定义为:学习者用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
汉语为外语的国家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语言焦虑及其对策摘要:语言焦虑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它不同于一般焦虑,是学习者因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
本文拟就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做一简要分析。
期望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有所启发。
关键词:语言焦虑情感原因影响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综合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使得当今世界各国和国内各民族对汉语、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学汉语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日趋增多,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频频设立的,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的语言焦虑及其对策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及时而且紧迫,同时也有利于加速外国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接纳中国,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二、什么是焦虑?什么是外语学习焦虑?什么是汉语学习焦虑?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情感, 指人们在担优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情绪,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特有的和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自我意识、忧虑和恐惧。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言焦虑是指,中国以外的国家的人(主要指在校学生)学习汉语时产生的、特有的,对和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自我意识、信仰、感情及行为明显的忧虑和恐惧”不同国别、不同性别的人学习汉语的焦虑是否有区别? 学习汉语时间长短不同的学生的焦虑感是否相同?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感是否相同?学习汉语时间的长短对焦虑感的影响是怎样的?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汉语时他们的焦虑是有差异的。
三、语言焦虑的分类及其表现形式。
1978 年,Scovel 发表了一篇论文,回顾了四项焦虑与语言学习关系的研究。
这些研究发现,焦虑仅与语言学习的某些方面呈负相关。
其中Kleinmann (1977) 根据Alper 及Haber (1960) 的研究,指出应将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ve anxiety) 和妨碍性焦虑(debilitative anxiety) 。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文献引用外国语言课堂焦虑相关的文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以引用的文献:1. Horwitz, E. K., Horwitz, M. B., & Cope, J. (1986).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2), 125-132.2. Aida, R. (1994). An examination of factors related to deaf learners’ choice of signed versus written English as an alternative language medium.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9(2), 79-93.3. MacIntyre, P. D., & Gardner, R. C. (1991). The subtl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and performance in the second language. In H. W. Seliger & R. V. Hodes (Eds.), Anxiet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 258-274).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4. 范芬芳. (2013). 初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现状及其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湖南师范大学).5. 王银泉, &万玉书. (2001).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 33(2), 122-124+160.请注意,在引用文献时,应确保遵循学术规范和引用格式要求,例如APA、MLA等。
人本角度高职大学生外语课堂焦虑管理探讨摘要:以在校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flcas测量学生外语课堂焦虑程度,分析与外语成绩相关的状况,应用人本主义角度对外语课堂焦虑进行缓解,改善大学生外语课堂焦虑负面情绪、同一外语学习课堂、启发学生思维、美育学习过程、超越自我障碍和成就自我价值,从而提升外语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成绩。
关键词:外语课堂焦虑人本角度1 概述外语学习焦虑是“学习者因外语学习过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一种与课堂外语学习相关的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情结”(horwitz,horwitz & cope,1986:128),[1]是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担心和惶恐的负性情绪。
alpert 和haber(1960)将外语学习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和妨碍性焦虑两种。
前者促使学习者主动适应外语学习,积极应对学习过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后者阻碍学习者应对外语学习,被动适应学习,逃避完成学习任务。
horwitz等(1986)发现,焦虑作为外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变量,会引起学习者的负性情绪,如不安、担心、惶恐、忧虑、抑郁、紧张和自我评价低,伴有手心额头等身体部位出汗、心跳和脉搏加快;声音不正常,说话没有语调和节奏,课堂行为时思维停止转动,回答问题呆立不灵活,忘记学过的单词或短语,保持沉默,局促不安。
逃课、避免目光接触、上课毫无准备,或是变得过于具有竞争性、上课犯困、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感到学习劳累等,这些也可能是焦虑的行为表现。
作为外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焦虑与外语成绩呈负相关,还与特定语言技能成绩呈负相关(aida,1994:156)。
[2]针对大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在校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horwitz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评估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即flcas)测量学生外语课堂焦虑程度,通过相关统计对大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进行分析,应用人本主义心理角度对焦虑进行缓解,以提升外语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成绩。
浅论从成人心理特点看成人外语学习焦虑" 论文关键词:成人外语学习外语学习焦虑心理特点对策论文摘要:外语学习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最大情感障碍,在成人学生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本文从分析成人心理特点入手,简要探讨了成人外语学习焦虑的特点,并就减轻成人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近日笔者在任教的成人教育英语专业夜大班教授《综合英语》课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讲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开始讲解练习的时候就会出现学生出勤率突然大幅下降的情况。
在与学生沟通之后笔者发现,导致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其实并不奇怪——很多学生害怕被提问,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索性选择逃避,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焦虑情绪,也就是外语学习焦虑。
对于成人学生而言,他们特殊的心理特质使得他们在外语学习焦虑这一现象上也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
一、什么是外语学习焦虑焦虑(anxiety)是一种变态情绪,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根据Horwitz,MacIntyre,Gardner等资深学者的研究,外语学习焦虑被定义为:“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受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与外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等)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
”根据Horwitz等人的研究,对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外语学习焦虑包括交际畏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考试焦虑(test anxiety)和负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三种表现。
交际畏惧指的是个人对于与一个或多个个体进行交际而产生的真实的或预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交际回避或者退缩。
考试焦虑是指带着恐惧心理来看待考查过程中成效不充分的倾向,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担心自己考不好。
外语学习焦虑变量关系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摘要]语言焦虑(language anxiety)是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者的一种不安、忧虑、烦躁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不良感觉有关,这可能是最妨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
本文对语言学习焦虑变量关系及在教学中如何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心理,促进二语习得进行研究。
[关键词]语言焦虑二语习得语言学习焦虑形态对策一、引言语言焦虑(language anxiety)是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者的一种不安、忧虑、烦躁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不良感觉有关,这可能是最妨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从临床的观点把焦虑反应看作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调的正常的适应行为,把它们描述为包含对危险、威胁和需要做出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
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关于高焦虑与学生的学习成效之关系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如Spielberger(1966) 的研究表明,20%以上的学生因为典型的高焦虑导致学习失败,被迫中途辍学,而在低焦虑的学生中,因学习失败而辍学者只有6%。
70年代的许多研究证明: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焦虑对学生的学业成效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外语学习中表现的焦虑形态Ellis 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气质焦虑,是一种更为持久的焦虑倾向,是个性的一个方面;情景性焦虑,是由某一具体情景或事情,如公开发言、考试等课堂参与所激发的焦虑心情;状态性焦虑,是某一时刻产生的焦虑心情,是气质性和情境性结合的产物。
Scovel 按焦虑的作用把焦虑分为两种:促进性和妨碍型焦虑(Facilitative Anxiety & Deliberative Anxiety)。
促进性的焦虑是一种正面的帮助,让学习者能为新的挑战和任务做准备。
相反地,妨碍型的焦虑容易使学习者的意志受挫。
大学生人格因素、学习焦虑之关系对英语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以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为依据,在500名样本中选取高低分组各1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样本,通过量性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来探讨大学生的人格因素和学习焦虑之间的关系,以了解两者关系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性格维度和负评价恐惧的关系、情绪性维度和负评价恐惧的关系会对英语成绩造成显著性影响。
针对调查所发现的两组学生的差异,笔者对其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充分考虑人格因素,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和学习。
标签:人格因素;学习焦虑;高/低分组;相关关系;影响1、引言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外语学习效率。
人格因素和学习焦虑就是这些内部因素中公认的引起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变量。
人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燕国材,1998)。
焦虑作为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情感要素之一,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外语学习焦虑感的研究已渐成显学。
关于人格因素,英国特质理论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认为,“性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动机气质组织。
它产生于生物性驱动与社会、自然环境的互动反应中”(Eysenck,1970),他提出了人格因素的三个主要维度,即内/外向、情绪性和精神质。
关于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等人(Horwitz,1986)认为,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行为的情感情结”,并对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了分类,同时指出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是外语焦虑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人格因素与学习焦虑均会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基于对以上学者的理论,本研究重在探讨人格因素与学习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这种相互关系是如何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
2、研究方法2.1 样本的选取2.1.1 量性样本的选取第一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4月至7月从湖南省内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和湖南商学院共5所院校中,随机抽取了50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本科生作为总体样本。
如何克服外语学习焦虑?作者:段思涵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04期摘要:外语学习焦虑是学习者在进行学习任务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焦虑,在外语学习者中很普遍,也困扰很多人。
此文将对外语学习焦虑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探讨,以降低它对学习者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外语焦虑;焦虑源;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36-011.研究背景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随着人文主义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要。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过程紧密相关,包括自信,动力,焦虑等。
其中焦虑是最关键的。
2.外语学习焦虑2.1定义。
焦虑是一个心理概念,表现为沮丧,自我怀疑或忧虑等。
许多人在学习外语时都产生过焦虑,它也是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个障碍。
Horwitz 和 Young 认为外语焦虑是特定情境的和复杂的。
霍维茨等焦虑定义为“一个独特的复杂的自我认知、信仰、感情、引起形式和行为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语言学习过程的独特性。
”2.2焦虑的分类。
通常,焦虑可以分为三类:特质性焦虑、特定情境焦虑和状态焦虑。
特质性焦虑是一般性的人格特点或特质,表现为一种多少比较持续的担心和不安。
这是一种持久的焦虑倾向,也就是说一些人普遍会对很多事物感到焦虑。
特定情境焦虑与特质焦虑在稳定性上相似,但是它在不同情境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状态焦虑是指在一个特别情况下产生的忧虑和压力感。
2.2语言焦虑的分类。
Horwitz, Maclntyre, Gardners等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认为外语焦虑作为一种来自于语言学习的独特的复杂的自我认知、信念、情感和行为。
Horwitz 认为有三种焦虑表现:沟通忧虑、测试焦虑和负面评价恐惧。
沟通忧虑是源于学习者在表达他们思想方面的语言能力不够。
这是典型的与人沟通时的害羞心理,经常发生在听和说的时候。
军校士官学员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策探析(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二系大学外语教研室江苏210039 )【摘要】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除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可忽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焦虑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
本文通过对焦虑的评析和研究,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士官学员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军校士官学员外语学习焦虑的形成原因和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克服和减轻士官学员外语学习焦虑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士官学员; 外语学习;焦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 (2011)05-0233-02
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心理学理论中,语言焦虑一直被当作值得研究的个人心理因素。
三十多年来,焦虑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最著名的模式克拉申(krashen )的监控模式以及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经常被提到,尤其是被看作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中的重要成分。
1973年,brown 预言学习者的情感变量与语言的成功学习有很大关系, 且焦虑是一个主要的变量。
从那时开始,大量研究开始探讨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horwitz 是第一个对外语学习课堂学习者的焦虑情况作出系统研究的研究者,他设计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用33 个题目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在课堂环境内学习外语的焦虑感,通过里科特五级量表来测量焦虑感的高低。
不。
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状况分析及对策以语言焦虑相关理论为依据,调查分析了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克服口语焦虑的若干对策。
独立学院英语口语焦虑对策一、引言英语口语是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
各种情感因素中,焦虑是影响他们口语能力的主要因素。
笔者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为例,着重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焦虑的若干对策。
二、理论依据和相关研究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
horwitz & cope(1986)认为将外语焦虑定义为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产生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并进一步指出第二语言课堂焦虑包括沟通焦虑、测试焦虑及负面评价恐惧三个方面。
任杰(2008)编制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源问卷并从六个维度来分析口语焦虑源。
吕红艳(2010)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与口语学习策略的相关性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得出了学生口语焦虑程度和口语策略使用呈显著负相关的结论。
三、研究方法1.研究目的。
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学生焦虑状况并提出对策,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三峡大学科技学院随机抽取的大一到大四的200名学。
专业涵盖临床医学、财务管理、土木水电、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年龄17~23岁,男生93名,女生107名。
去除答案不完整问卷,有效问卷为192份。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统计发现,课堂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极少,仅占总人数的19.3%,绝大多数学生不够积极(60.4%)或者是干脆保持沉默(11.3%)。
89.4%的学生承认他们经常有英语口语焦虑。
测验、公开展现自己、犯错误、担心发言不准、用词错误、担心同学笑话、担心老师纠错、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担心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都会引起焦虑感。
外语学习焦虑浅析
来分析
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在学习外语时产生的焦虑情绪,此情绪会因为期望实现不能被实现而产生。
由于学习外语要求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面对外语教学中的挑战,学习者会产生一种担心自身能力不足的焦虑。
造成外语学习焦虑的根源有许多:一是发音不准。
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有的学习者对语音
的发音或者语调的把握存在一定困难。
尤其是有些复杂的单词更是使其无所适从,进而引发自我担心心理。
二是语法和词汇理解上有疑问和困难。
外语语法结构和中文并不相同,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理解困难,无可奈何而心生焦虑。
三是担心语感的落差。
在学习完了字面意思以后,很多学习者发现自己无法真正融入一种外语的氛围中去,
无法真正掌握一种外语的表达方式,也难以感受到外语的真实魅力,从而产生了担心自己
学习效果下降的焦虑。
有效地解决外语学习焦虑问题,需要从实际操作型和心理调适型综合措施来实施。
首先,对于学习外语,要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而不是在背诵和死记硬背上把所有精力放在一边。
其次,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要多多尝试,多多模仿,尝试去理解它,而不
要一次就想将所有的内容全部掌握,这样只会加重自己的学习负担。
最后,用恰当的心理调适方式来帮助自己解决学习外语过程中的焦虑,比如多多向老师和朋友学习和交流外语,或者多多关注一些外语的相关节目以促进自己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有关外语学习焦虑的浅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效地解决外语学习中的焦虑。
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4-01-09[作者简介]朱晓艳(1985-),女,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
[摘要]外语语言学习焦虑是个极其复杂的情感变量,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表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为提高外语学习绩效,不仅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适当的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加强学生对外语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研究,挖掘内在的学习规律。
[关键词]外语学习焦虑评述[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4-0037-02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外语教学的焦点逐渐从教师转变到学习者,其中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因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焦虑作为情感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成为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
对于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但是国内在21世纪初才开始重视。
一、国外研究综述(一)1986年前借用其他焦虑,研究结果不太理想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最早来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教育心理学领域,但是那时候并没有出现外语学习焦虑这个概念,只是在Larsen and Mogil (1945)的一篇关于语言学习者学习习惯的研究中,提到了“焦虑”二字。
对于焦虑,主要是研究它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随着焦虑研究的发展,在7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外语学习焦虑。
但是,那个时期的研究也只是借用了其他领域焦虑中的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或考试焦虑,而非外语学习领域中的情景型焦虑。
因采用不同焦虑背景下的量表,所以其研究结果也相对混乱。
Chastain (1975)采用的特质焦虑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所进行的探索,其结果发现外语学习焦虑与第二语言为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的成绩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以及零相关。
1976年,Gardner,Clement &Smythe 发明了情景型焦虑量表,但该量表的测量方法主要针对加拿大学法语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本土社会文化色彩,因此推广性并不强。
浅探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及对策摘要:通过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和可能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的阐述,结合实证研究成果以及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访谈,讨论了英语学习焦虑的来源,提出“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低焦虑的课堂学习环境”的策略。
XX关键词:外语学习焦虑;影响;来源;对策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心理学理论中,语言焦虑一直被当作值得研究的个人心理因素.三十多年来,焦虑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最著名的模式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模式以及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经常被提到,尤其是被看作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中的重要成分。
①Horwitz是第一个对外语学习课堂学习者的焦虑情况作出系统研究的研究者,他设计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用33个题目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在课堂环境内学习外语的焦虑感,通过里科特五级量表来测量焦虑感的高低.②本文主要从外语学习焦虑的角度分析,并且通过访谈了解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的焦虑状况,探讨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提高学习质量的途径。
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XX外语学习焦虑属于语言焦虑,指的是外语学习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出现呼吸节奏的改变、出汗、发抖、心跳、腹部、口吃、结巴、变调、紧张不自然的笑以及其他的避免给与回答的做法.XXHorwitz等对于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学习者个人的自我知觉、信念和行为的独特情结。
③Horwitz认为,任何外语学习中的行为都有可能挑战学习者作为一个胜任的交际者的自我概念,导致学习者因此产生沉默寡言、自我知觉、恐惧甚至恐慌.MacIntyre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在外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中产生的担忧、紧张等消极情感反应。
④外语学习焦虑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XX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⑤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会产生。
浅析二语习得中的焦虑及外语焦虑发布时间:2022-09-25T08:41:09.385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0期作者:闵亚娟[导读]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二语习得中的焦虑以及外语焦虑闵亚娟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二语习得中的焦虑以及外语焦虑。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去阐明情感,焦虑以及外语焦虑的本质。
关键词:外语焦虑;英语口语焦虑;二语习得1 绪论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日益凸显。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中心和主体地位。
Brown (1973)从二语学习者的自我中心的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认知风格三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影响二语学习者的情感变量。
[1]随着研究者们对情感因素的研究的逐渐深入,焦虑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施渝,徐锦芬(2013)通过回顾国内外外语焦虑研究四十年的状况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二语习得的研究逐渐将关注点集中到外语焦虑上。
[2]2 核心概念界定2.1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P. R. Kleinginna 和A. M. Kleinginna (1981)将情感定义为一种在主客体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心理状态,包括生理唤醒,主观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表现。
[3]孟昭兰(2005)指出情感是多成分组合、多微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4]情感意味着个体对客观事物作出的主观反应。
20世纪70年代,Krashen 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为探究二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提供了充分的证明。
Krashen(1982)认为高焦虑会像过滤器一样把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过滤掉,致使语言输入到达不了“语言习得机制”。
语言输入就不能为大脑加工和吸收,从而无法产生正常的语言输出。
[5]王初明(2001)在研究影响二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两大因素时将情感因素列为了首要因素,并指出了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重要的原因,它认为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6]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二语学习者的情感。
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研究克服外语焦虑,减轻学习障碍——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外语焦虑的探究及对策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朱枫一、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影响最大。
在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一般认为焦虑在说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心情焦虑的学习者在口头表达上明显不如心情轻松的学习者,他们发言短,而且条理不清。
焦虑的学习者在外语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说英语感觉非常紧张,害怕出错,回避回答问题。
焦虑对学习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有负面的影响。
自尊心是人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对自身价值的自我价值判断。
当一个谙熟母语的学生不得不面对生疏的外语时,他就可能出现过度焦虑状态,害怕自己说错,写错或是读错。
在这种情景下,他们未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导致学习失败,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失败。
可见,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探讨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对我们找到克服学习者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外语学习产生焦虑的原因1.学习者性格特征。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需要学习者活泼开朗、善于表现、敢于冒险、心理宽容度高以及不介意他人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与其性格相背的任务时,他就可能出现过度焦虑,以至于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
2.学习活动形式。
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如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口头表达对多数学习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
竞争也会导致语言焦虑。
据研究表明,竞争并不会使所有学生产生焦虑,对于那些成绩中等或较低的学生来说,竞争会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教学方法。
很多研究都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比如语法翻译法不强调学习者的口头表达,所以焦虑程度会低一些,而那些强调交际的教学法可能导致高焦虑。
4.教师的态度。
陈劼(1997)的调研结果表明,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态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的表达准确,对学生练习、发言中出现的错误动辄批评、更正,这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使学生怯于开口。
焦虑情绪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摘要外语焦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影响外语学习成绩。
根据研究和调查的西方理论对语言学习焦虑,本文讨论了影响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以减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
关键词焦虑外语学习负面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1 焦虑情绪的含义及原因1.1 焦虑情绪的含义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是指学习个体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一定障碍,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 或者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
根据horwitz等(1986, 2001)的定义,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
”外语学习焦虑被认为是一种特别情景下的焦虑,产生于正规外语学习的独特性,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外语交际能力的过低评价。
horwitz等是最先把外语学习焦虑看作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单独的、特别的现象。
外语学习焦虑其实就是学生在用不熟练的外语进行交际时自己感到的一种畏惧和焦虑。
焦虑在外语听和说(尤其是毫无准备的自由发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外语课堂上不断增加的焦虑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1.2 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要探讨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原因。
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外语的焦虑而且对学生学习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导致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有很多种。
young(1991)总结出了至少六种可能的原因:(1)个人与他人之间引起的焦虑;(2)学生对外语的看法;(3)教师的教学方法;(4)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5)课堂中教学活动的形式;(6)语言测试,焦虑是导致外语学习不好的原因,外语越是学习得不好,就越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学习态度影响了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焦虑对学生学习外语的负面影响。
2 调控外语学习焦虑情绪的策略2.1 营建积极活泼的教学课堂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适当佐以轻松的趣味教学方式,比如:英语情景对话、跟唱英文歌曲、实景表演经典英文电影等,有助于活跃课堂上学生的紧张的神经,增强英语学习的吸引力。
焦虑是一种和目标间接相连的恐惧反应。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它被称为社会焦虑;出现在学习中,它被冠名为学习焦虑。学习焦虑可以反映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例如语文学习焦虑,数学学习焦虑,计算机学习焦虑等等。最突出的一种学习焦虑是外语学习焦虑,简称外语焦虑。外语焦虑反映在外语学习与应用中,它与听、说、读、写等不同的语言技能相关。外语焦虑不仅影响着个人参与语言练习和应用的积极主动性,也影响着个人学习的效率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对于焦虑与外语学习关系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研究结果混乱:有人发现焦虑与外语成绩成负相关,有人发现两者成正相关,还有人发现两者没有显著相关。通过综述有关文献,研究者发现结果混乱的原因在于测量的概念各不相同:有人测量特质焦虑,有人测量状态焦虑,还有人测量情景焦虑。测量情景焦虑的研究者倾向于获得统一的结果:焦虑与外语成绩成负相关。在焦虑研究历程中,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是Horwits,她在深入调查和研究基础上,编写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LanguageClassroomAnxietyScale:FLCAS,Horwitz等)[1]。该量表问世后,迅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利用。它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用于调查不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景焦虑。大量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外语学习成绩与外语焦虑水平成中等强度负相关。对于外语焦虑,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以及治疗方法。笔者在本文中首先综述外语焦虑的基本理论阐释,然后讨论外语焦虑的“标本治疗”原理。一、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习关系的理论解释1.语言编码能力欠缺假设(LanguageCodingDeficiencyHypothesis)Sparks&Ganschow[2]曾提出语言编码能力欠缺假设。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需要各种类型的编码,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编码。编码能力的欠缺,会导致语言学习障碍。障碍不仅可以反映在母语学习中,也可以投射到外语学习中。外语学习障碍首先导致外语学习不良,然后引起外语焦虑。换句话说,焦虑是学习失败的结果,而非原因。2.情感过滤假设(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Krashen's[3]
Horwitz,Horwitz以及Cope的外语学习焦虑理论探析 摘 要: horwitz,horwitz和cope的外语学习焦虑理论是外语学习焦虑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它合理地解释了此理论产生之前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存在的缺陷。然而,该理论也受到了来自其他研究者的批评与发展。本文对horwitz等人的外语学习焦虑理论进行了探析,辩证地看待这一理论对二语研究领域的贡献。 关键词: 外语学习焦虑理论 批评 发展 辩证 1.引言 焦虑是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在学习实践中,许多人经历过某种程度的紧张不安和思维阻碍。cassady将学业焦虑定义为学习者在学习中经历的各种焦虑感的集合[1]。尽管不同学习下的焦虑存在很多共同特征,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由学习情景的特点和本质所决定的。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专门与外语学习情景相关联的焦虑形式,它具有一般性焦虑所没有的特征。elaine k.horwitz,michael b.horwitz和joann cope是最先区分外语学习焦虑与一般性焦虑的学者之一,她/他们指出外语学习焦虑与其他类型的焦虑既存在某种相关性又存在不同[2],提出了外语学习焦虑理论(fla理论),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此领域的多项相关研究中。同时她/他们也指出之前关于焦虑的多项研究之所以得出不一致的结果,正是因为研究者没能将语言焦虑与其他类型的焦虑区分开来。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是完美的,即使是最被接受的假说需要不断地完善修正[3]。horwitz等人的fla理论在之后的很多相关研究中遭到了质疑、批评和修改。下面我将跟随外语学习焦虑领域多名研究者的脚步,一起评价这项理论,力图发现其对焦虑领域的贡献、得到的研究支持、遭受过的质疑和经历过的修正。 2.之前研究的不足 二语研究者很早就意识到了学习一门外语可能会给学习者带来焦虑,并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产生影响。这些研究者曾试图量化不同程度的焦虑与学习者语言成绩之间的关系。然而,他们并没能达成一致的结论。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这些研究中相互矛盾。tucker,hamayan和genesee发现外语学习焦虑(fla)与一种法语水平测量方法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他们发现fla与法语的口语输出、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4]。swain和burnaby发现fla与一种测量儿童学习者法语表达能力的测试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他们并没有发现fla与其他语言测试形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5]。同样,young进行了一项研究并且发现状态焦虑与口语表达能力之间不存在关系[6]。chastain的研究结果更加令人困惑,他发现fla与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的学习之间分别存在正相关、接近零相关和负相关的关系[7]。 3.外语学习焦虑理论 horwitz等人关于fla理论的提出是语言焦虑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这一理论是解决之前研究缺陷的一种方法。整体而言,这一理论有三个突破:(1)对fla的明确定义;(2)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的制定;(3)fla对于低语言水平的因果效应。 首先,horwitz等人明确定义了fla这一术语,指出fla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有关,将fla与一般性焦虑区别开来,指出之前许多研究之所以出现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正是因为对fla这一概念没有一致的认识。 其次,为了发现带有fla的学习者,horwitz等人制定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flcas由33个五分量表题目组成,具有相当高的信度。 最后,通过使用flcas,horwitz等人发现fla对于外语学习具有不利影响。有高焦虑的学习者容易产生心理—生理症状,对外语学习容易产生回避行为,且常常对自己的学习具有负面的预期,他们更容易在外语学习中遭受失败[2]。 4.之后关于fla的研究 自产生之日起,horwitz等人的fla理论就受到了很多挑战,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修正。我在这部分主要讨论三项关于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探究fla理论之后的修正与发展。 4.1macintyre和gardner的研究 macintyre和gardner的研究[8]以fla理论为理论框架,旨在探究fla与法语词汇输出的关系。受调查者需要完成一个包含九项焦虑量表的调查问卷,调查者之后对九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九项量表中包含两种因子,分别是一般性焦虑和交际焦虑。同时,可从研究结果中推断出一种因果模型,如下图所示: 这个模型说明外语学习焦虑对语言表现具有负面影响,而不好的语言表现会导致状态焦虑。同时,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频繁地遭受状态焦虑,这些状态焦虑极有可能会固化为关于学习这门外语的焦虑,而这种外语学习焦虑又会带来不好的语言表现,之后又会导致状态焦虑。由此看来,外语学习焦虑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这项研究以fla理论为理论框架,为这一理论的可信度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同时也证实了horwitz等人关于fla会对外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的主张。同时,macintyre和gardener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horwitz等人的理论,为fla与一般性焦虑的区分提供了实验依据,进一步澄清了导致之前研究相互矛盾结果的概念模糊等问题。同时,macintyre和gardener提出了一种新的描述fla发展的模型,使fla的研究更加完善。 4.2 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 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3]目标语是法语。与其他研究不同,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重点是紧张而不是焦虑。确切地说,紧张不同于焦虑,它也有可能会对外语学习产生有利影响。紧张在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中被概念化为由某种情景或事项导致的不稳定现象。不同的学习者对紧张的对待方式是不同的。紧张既会产生消极影响,又会产生积极影响。 与之前的研究不同,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研究数据主要来自访谈、观察和录音。调查者被分为两组,并被置于不同程度的压力之下。研究结果显示紧张既能产生使学生烦躁不安的影响,又能产生使学生愉悦的影响。 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horwitz等人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它不仅验证了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还说明了某种程度的紧张给外语学习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时,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证实紧张不仅有程度上的区别,同时还有愉悦性紧张、烦躁不安性紧张等的区分。这说明研究紧张时不仅需要做定量研究,还需要做定性研究。 4.3 sparks和ganschow的研究 sparks和ganschow的研究[9]是对macintyre对他们的语言编码差异假设(lcdh)批评的回应。语言编码差异假设认为语言学是导致学习者外语学习水平不同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各种情感变量。macintyre指出外语学习焦虑是导致语言学习者语言水平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10],然而sparks和ganschow更多地将情感变量,包括焦虑,作为外语学习的一种后果,而不是原因。他们的思想主要如下图所示: sparks和ganschow的研究对horwitz等人的理论提出了某种程度的挑战。主要围绕两点:(1)外语学习焦虑是低语言能力的原因还是后果;(2)用一种不同的理论框架解释外语学习能力。 首先,与horwitz等人fla导致差的学习表现的观点不同,sparks和ganschow尽管承认fla具有阻碍学习的能力,但更倾向于将fla作为语言学习困难的后果而不是原因。然而,他们并不能完全推翻horwitz等人的观点,因为即使是高水平的学生也可能会在考试中遭遇偶尔的大脑短路。因此,sparks和ganschow指出这是一个“鸡和蛋的现象”[9]。macintyre也发现fla和学习表现之间具有循环关系[31]。 其次,sparks和ganschow用lcdh解释语言成绩,他们认为母语学习缺陷是导致低语言能力的主要原因。这一主张得到了argaman和abu-rabia的支持,他们认为如果一个高焦虑的学生在每一项外语能力方面都表现很差,那么真正的问题可能并不在于焦虑而是由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根源所导致的外语能力的缺陷[12]。然而对这一想法,很多人持反对意见。 5.结语 horwitz等人的理论是对之前关于焦虑的研究缺陷的一个回应,它说明之前许多研究之所以取得不一致的结果,是因为研究者对fla的概念没有达成一致。fla实质上产生于外语语言学习的独特特征,而不是一般性焦虑单纯地向外语学习情景的转移。在这一立场之下,horwitz等人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发现fla对外语学习具有负面的影响。然而,horwitz等人的fla理论受到了一些批评与发展。 5.1对于fla理论的批评 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对于fla理论的批评主要围绕两点:(1)fla是外语学习困难的原因还是后果;(2)fla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单纯的消极,还是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研究者对于fla与外语学习困难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同的见解。horwitz等人认为fla是导致外语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sparks和ganschow认为fla是外语学习困难的后果而不是原因,在他们看来,母语语言学能的差异才是导致外语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低水平的语言技能导致差的外语语言表现,差的语言表现导致学习过程中的焦虑。sparks和ganschow的这一主张虽然得到了argaman和abu-rabia的支持,但也受到了其他二语研究者的挑战。macintyre指出,即使是高水平的学生,也偶尔会在考试中遭遇思维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焦虑的存在才能解释这个学生在考试中的不好表现,而不是低水平的语言技能[10]。sparks和ganschow回应这其实是一个鸡和蛋的现象,fla与外语学习困难或许并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9]。事实上,macintyre曾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证实过这一“鸡和蛋现象”,他发现fla与学习者在学习任务中的表现具有循环的关系[11]。 因此,关于这个“原因还是后果”的问题,研究者们没能达成一致,双方均有自己正当的理由。然而这一讨论促使horwitz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正,她同时也承认低水平的语言能力具有导致学习焦虑的可能[13]。 其次,关于fla对外语学习的影响,horwitz等人认为fla对外语学习具有有害影响。spielmann和radnofsky认为适度的紧张会对外语学习具有有利的影响。然而,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倾向于fla对外语学习有有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