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过程与方法根据内容特点,本课应采用综合课型。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信息,为学生形象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创造条件;采用历史情境复现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的亲切感,其中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刻苦学书作画的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改变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
通过分组学习,使小组成员关系密切化,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通过学习王羲之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培养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品质。
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活动1. 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以及对古代艺术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初一学生对于古代的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因为缺乏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
因此,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古代艺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浓厚兴趣。
2. 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时期有关的资料。
3.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艺术特点。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认识到艺术发展的承上启下。
3、理解艺术家刻苦追求的意志与品质。
完成目标:
[自主预习]
一、“书圣”王羲之
1、王羲之生活在时期,他的字有的美称,代表作是,被后人尊称为。
二、顾恺之和绘画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绘画作品以,最为突出。
他主张画人物要,主要代表作品有和。
三、石窟艺术
1、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而发展起来的,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河南洛阳的。
[达标检则]
1、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
A、“天下第一行书”
B、“天下第一隶书”
C、“天下第一楷书”
D、“天下第一草书”
2、山西大同是煤都,在这里还有著名的石窟艺术,指的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乐山大佛
3、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课堂小结:。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教案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七年级历史上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李艳芬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雕塑艺术异彩纷呈,它们和前面所学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等内容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即“书圣”王羲之,顾恺之和绘画,石窟艺术.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难点是如何使初一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尚处于心理与生理向青年过渡的转型期,对周遭世界充满了求知求真求实的渴望.不再一味盲从,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审视世界及艺术品,鉴赏水准也向新层次发展.因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因势利导,使之完善,最终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能力.对中国的书法,绘画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的学生还有这方面的特长,这为教师以多种形式讲授本课提供了有利条件.三.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及其风格,并知道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了解顾恺之的成就,能说出他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及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并能列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通过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绘制图画等,学会感受,欣赏书画的艺术美,学会运用“文房四宝”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学习艺术家们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终有所成的意志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始终遵循课改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化难为易,实现课程标准且能有所升华.教学方式:教师充分担当起主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构建一个清晰明朗的认知渠道,通过大量的资料汇总,图片集锦等提高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查阅鉴赏书画石窟艺术技能的资料,做到成竹在胸,化解本课难点.2.认真制备PPT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3.提前布置学生准备书法,绘画用具及“文房四宝”,练习配乐朗诵兰亭序,编学生剧桓玄偷画.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回忆前一课内容,并说明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这一时期的发展的,从而引入本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2.新授1“书圣”王羲之A.指导学生“羲”字的写法B.引导学生回忆中国文字的演变史PPT演示C.提请学生注意这一时期人们崇尚书法,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王羲之学生呼应作答D.指导学生看书,指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书圣”.E.引导学生分析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原因,通过观看PPT文字材料学生读,图片,他早年的求学经历,他的几部优秀作品等,让学生讨论得出答案PPT展示两点原因 F.选取其代表作兰亭序,提出问题——王羲之书法的风格是什么通过让学生配乐朗诵兰亭序,提醒学生边听边观察边概括,尤其要重点观察“之”字PPT演示20个“之”字和人们的评价,从而概括出他的书法风格.同时强调指出兰亭序现世的只是摹本G.学生临摹〈兰亭序〉中的字,并与之对比,也可以临摹〈黄庭经〉中的字,师生互评作品,在班级展示,承诺学生在班报中展示两周.并以“右军啊,你害了多少神童”的故事为警示,体会“仿”与“创”的关系.H.最后介绍“文房四宝”利用“每课一得”,提出希望.旨在让学生一方面认识王羲之当之无愧的“书圣“称号,另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创新才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顾恺之和绘画A.明确顾恺之在当时绘画艺术中的地位演示并介绍分析他的两幅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并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加以左证,从而总结出他的画的特点.C.学生表演课堂剧〈桓玄偷画〉,补充介绍他的“三绝”,了解他的博学多才.D.支持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临摹两幅名画,班报展示.旨在让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的特色及他的人格魅力.(3)石窟艺术PPT点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本目内容:A.石窟艺术为何具有艺术价值B.我国的石窟艺术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进一步强调北魏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与印度传入的佛教艺术融合的结晶, 展示相关图片C.造窟者是什么人说明了什么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着名的石窟艺术代表PPT展示图片旨在让学生认识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象征,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优秀遗产.3.课堂小结PPT展示板书设计,回顾本课所学.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民族大融合中,我国的文化传统不但没有中断,反而还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的书法绘画艺术,更产生了闻名于世的石窟艺术.这一切是时代的产物,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1.课堂练习PPT演示1〈导航〉中的选择题2辨析题3自制表格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5.板书设计24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风格——端秀清新,绚丽华贵,“瓢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顾恺之风格——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云冈石窟石窟艺术龙门石窟六.评价通过讨论法,问答法,测验法进行评价,本课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参与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教学自我反思本课我已讲过三轮,前两轮都是学生分组活动,但从有效教学角度看,并不理想,内容多,学生对作品分析不透彻,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对如何鉴赏艺术作品终究不得要领.本届初一,我自制课件,以讲授分析为主,师生双边互动,配合图片,乐曲,临摹,表演等,既完成了课标要求并有所拔高,又体现了课改精神.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概括,表演准确完整,通过课堂练习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能较好地掌握.所以,实现课标的方式途径有很多,一书一笔一黑板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很好地领袖课堂,引导气氛,升华精神.。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是初一历史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雕塑艺术异彩纷呈,这些艺术成就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列举出王羲之、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收集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引导学生了解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这一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生:有。
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艺术特点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三国两晋南【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上一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这一节课又学习了这一时期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我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为什么还会取得这些成就呢请参考前面的【单元分析】部分。
(1)这个时候的分裂不是国家分裂,而是民族政权并立,有些民族政权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扩大势力,是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的;(2)南方的相对稳定,也都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等的个人努力也是分不开的;(3)民族之间的汇聚与融合,中外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如《齐民要术》与民族融合有极大关系;石窟艺术与佛教传播密不可分)。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总结】项目人物 生活朝代 代表作品 书法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生活时期:东晋。
艺术特点:他的字写的端秀清新、绚丽华贵, 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代表作品: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
1.“书圣” 王羲之2.顾恺之 和绘画 生活时期:东晋。
特点: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所以 特别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特征。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发展原因: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3.石窟艺术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
史载,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名士42人聚会于此。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书《兰亭序》,通篇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学生能列举出王羲之、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及闻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开展起来的。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收集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观赏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提高其艺术观赏水平。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使学生养成擅长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熬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引导学生了解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机灵才智,从而产生民族骄傲感,增加爱国热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这一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生:有。
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特别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验了一个怎样的开展演化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答复,老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依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验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化,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分辨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分辨)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答复,老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化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构造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易辨识。
假如说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静,草书给人的感觉是跑,那么行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走。
讲授新课:师:说到行书,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对于楷书、草书、行书都有缔造性的奉献,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课题: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水平:理解王羲之、顾恺之及其作品,从石窟艺术的学习当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后活动,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巨大成就,能够对历史现象实行初步的归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实行传统艺术的教育,增强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喜爱,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这个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单位:惠东县黄埠中学主备人:吴思远复备人:赵剑炎审核人:巫明声〖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并知道他被称为“书圣”的原因。
知道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雕塑成就的最高体现,认识到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和石窟艺术的资料,培养收集、选取材料的能力。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组织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赏析王羲之、顾恺之的作品,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介绍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认识到石窟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
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自己勤奋刻苦、不懈追求的意志。
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繁荣局面。
第23课讲述了科技成就,本课讲述的是艺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领域,本课介绍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异彩纷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对于本课所提到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都略知一二。
但一般仅限于知道名字,并不知晓作品的风格。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王羲之的代表作;顾恺之的绘画作品;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2、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就是民族大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3、分析:王羲之书法的特点,石窟艺术出现的原因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难点:对书画艺术的理解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回忆前一课内容,并说明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这一时期发展的,从而引入本课。
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一、“书圣”王羲之指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指导学生“羲”字的写法2、引导学生回忆中国文字的演变史。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3、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书圣”4、讨论、分析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原因?5、代表作《兰亭序》,分析王羲之书法的风格是什么?边听边观察,尤其重点观察“之”字,20个“之”字无一雷同。
6、让学生临摹《兰亭序》(或《黄庭坚》)中的字,并与之对之,让学生互评作品,在班级中展示。
体会“仿”与“创”的关系。
(目的是让学生一方面认识王羲之当之无愧的“书圣”称号,另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创新才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7、最后介绍“文房四宝”(利用每课一得)二、顾恺之和绘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东晋人顾恺之在当时绘画艺术中的地位。
2、顾恺之的代表作--------和-----------。
3、概括他的绘画特点。
(补充介绍他的“三绝”,了解他的博学多才。
4、支持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临摹两幅名画,班报展示。
三、石窟艺术阅读本目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石窟艺术为何具有艺术价值?2、我国的石窟艺术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师进一步强调北魏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与印度传入的佛教艺术融合的结晶。
)3、造窟者是什么人?说明了什么?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那些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目的让学生认识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象征,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优秀遗产。
第24课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①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和王粲;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②南北方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③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④大画家顾恺之;⑤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要求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
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3.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从文学艺术中了解历史,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请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是谁?他写了《神灭论》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导入新课这一课继续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3.讲授新课一、建安诗人和陶渊明(1)建安诗人“建安”是汉献帝刘协被曹操迎到许昌后使用的一个年号。
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曹操实际掌握着东汉政权。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自立。
“建安文学”即指汉末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
建安时代的前期,社会动乱不止。
曹操统一北方后,社会比较安定,曹操父子都是文学家,提倡文学,爱护文人,为文人自由创作提供了条件。
建安诗人最著名的是三曹、七子。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他们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其中曹操、曹植的文学成就较高。
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幹、陈琳、应玚。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建安文学以诗为主,有不少作品从汉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辞情慷慨,语言刚健。
后人以“建安风骨”称誉这些作品的风格。
这些诗篇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这是因为建安诗人,大都经历过汉末长期战乱,比如曹操本人就是乱世英雄,他大半生是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对社会的情状了如指掌;曹植长期随父转战,从小生活在军队中;七子中的许多人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都目睹过广阔的社会画面,才会写出风格悲凉慷慨的诗篇,写出军阀混战造成的恶果。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时间:12月21日——12月23日授课人:林秋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并知道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
通过观摩《兰亭序》摹本,了解该作品的风格。
了解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能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和比较,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通过搜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以及石窟艺术的资料,学会研究性学习。
通过分组介绍这一时期艺术成就,学会合作学习。
通过临摹王羲之书法作品或观摩书法家的书法表演,学会感受、欣赏书法艺术美;学会运用“文房四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绘画、雕塑等一样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都能激起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
通过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通过学习,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帮助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雕塑艺术异彩纷呈,书画石窟艺术和前面所学“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等内容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那么这个时候在书画雕塑艺术上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板书[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本课我们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总结,自己归纳出有那些艺术成就,这些成就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
力
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并知道
他被称为“书圣”的原因。
知道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
其代表作品。
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雕塑成就的最高体现,认识到石窟艺术
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
作品。
过程与方
法
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和石窟艺术的资料,培养收集、选取材料的能力。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组织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赏析王羲之、顾恺之的作品,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介绍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认识到石窟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
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
锻炼自己勤奋刻苦、不懈追求的意志。
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备
补充
集备
补充
温故知新:
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启发
思考
回答
情景导入:启发积极参与也可引起
成语:美女簪花唐《美女簪花图》和褚遂良图。
同学们,看到这个成语,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情景和哪一幅画比较接近呢? 由可
前提
是导
入
学生
兴趣
三维目标
大屏幕展示总体把握,为新课做铺垫突出
重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师生活动(一)
“艺术中国——我最喜爱的东晋艺术家”评选
教师介绍参选人物——王羲之、顾恺之。
组织学生对二人分别进行评价。
学生根据收集、了解到的信息,简要介绍二人。
讲述或表演有关二人的传说故事。
展示二人的代表作,学生发表评论,了解其艺
术风格。
学生为二人写颁奖词。
师生活动(二)
播放有关云冈石窟的纪录片。
欣赏完纪录片后,将生学分成小组,根据片中的描述和课前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选取一个或几个景点写导游词(云冈石窟或龙门石窟均可)。
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上台展示。
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家评选最佳导游、最美导游词,最喜爱的景点。
大屏幕出示
问题,指导阅
读
启发
引导
点拨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
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
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
探讨交流,解决问题(体
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学会
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
习)。
同时
教授
评价
历史
人物
的方
法
对于
学生
活动,
教师
应及
通过
竞赛
方
式,
更有
利于
调动
其积
极性
时指
导,点
拨,鼓
励
重点难点突破: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对于本课所提到的艺
术家及艺术作品都略知一二。
但一般仅限于知
道名字,并不知晓作品的风格。
本课涉及的内
容很容易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而学生经过
近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已基本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学校设有书法和绘画课,学生有问题也可以询问这些学科的老师。
在获取一些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而且七年纪的学生很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让他们对这些艺术品进行评价。
七年级的学生喜欢接触新的事物和方法,因此课堂教学应寻求不同的、新的形式。
指导
分析
点拨
阅读
归纳
探究
小结归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促进了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今天我们又领略了魅力无穷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成就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强调
学以致用: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板书设计
课后随笔与反思优点:根据课前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组织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缺点:可通过课件展示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使学生在观摩、观赏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QQ:94,4 异
彩
纷
呈
的
艺
术
成
就
路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顾恺之和绘画
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