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概述(精)
- 格式:ppt
- 大小:421.50 KB
- 文档页数:26
老年社会工作简介老年社会工作是指为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而进行的社会服务工作。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社会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幸福、有尊严的老年生活,通过提供支持、援助、咨询和培训来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
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融入与社交支持老年社会工作通过各种社交活动和社区服务项目,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会联系,增强社交支持网络。
这样能够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交隔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心理健康支持老年人常常面临身体功能衰退、疾病和亲友离世等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社会工作提供心理服务,帮助老年人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情绪困扰,并提供可靠的咨询和支持。
3. 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老年社会工作的重点之一。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宣传、健康咨询与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等服务,帮助老年人维护身体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4. 经济援助与福利保障社会工作者还提供经济援助与福利保障方面的服务。
老年人往往在经济和物质方面面临困难,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提供合适的援助计划,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5. 教育和培训老年社会工作还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开设养老知识、健康知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帮助老年人充实自己,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老年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践:1. 社区老年中心社区老年中心是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基地。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社区老年中心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养老知识讲座、健康检查、社交舞蹈、手工制作等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2. 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居住的家庭中。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庭访问、心理支持、照顾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援助。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人及老年期老年期常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这些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十分重要。
我国一般将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划分为低龄老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人。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样的特点。
划分老年期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关注老年人群的共性需要和差异性需要。
比如,社会工作者在策划社区老年人服务项目时,不仅要了解本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关注其中低龄、中龄和高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
大部分低龄老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类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则不仅需要社会参与类服务,而且需要较多的社区照顾类服务。
单以出生日期为标准界定的年龄常被称为日历年龄。
除了日历年龄,最常见的对年龄的界定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
生理年龄指的是按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指的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社会年龄指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社会工作者认识老年人不能单凭日历年龄来判断,还要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标准来考虑,因为每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和衰退程度有可能不同步。
一位刚满60岁的低龄老人可能会有因老化而带来的多种退行性疾病,而一位80岁的高龄老人可能仍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社会工作者不能仅凭老年人的年龄来判定服务需求,还要关注个体的差异。
二、老年期的特点(一)生理变化1.人体九大系统的老化特点老化会给人体的九大系统带来变化,详见表5-1。
2.九大系统老化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首先,社会工作者在评估和介入阶段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因为健康状况是决定老年人生活安排的核心,身体觉得怎样是他们是否愿意离家、参加社会活动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晴雨表”。
其次,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涉及老年人隐私的健康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概述老年社会工作的重点是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建立更好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保持接触,应对好年龄渐长所带来的挑战,乐享晚年。
那么,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老年社会工作基本概述,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老年的界定(1)老年的年龄界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作为老年期的开始,我国政府则多以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①生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生理年龄指按人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生理年龄常常是一个人日常功能发挥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
②心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心理年龄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
③社会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社会年龄指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社会年龄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
(2)老年期的划分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把60~69岁的人称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称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年人。
老年人的特点(1)生理的老化老化是指当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期后,会逐渐地丧失其功能的现象。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代表生理年龄的增加,也表示人体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
(2)心理的老化心理学意义上的老化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过程的变化。
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产生的反应迟缓现象。
(3)社会的老化角色理论是有关较年老的人的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影响的理论。
当个体经历老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
这一理论认为成功的老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调整适应。
老年人的需要(1)健康维护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健康服务: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如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的受伤的措施等。
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相关服务,如心理支持、咨询和干预。
精神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孤独、无助、焦虑和抑郁等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社会工作者需要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和社区等,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包括虐待与疏于照顾、丧亲问题、临终关怀等。
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相关服务,如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相关资讯等。
社会参与和适应: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包括家庭结构的变化、社区环境的变化等,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入。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老年人的临终关怀问题,包括协助处理未了心愿、订立遗嘱、器官捐献等法律事务,以及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等。
总之,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精神需求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相关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变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老年社会工作整理●老年社会工作概念●老年社会工作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其解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促进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专业服务●当前,老年社会工作从过去那种只在改善老年人生活待遇和服务水平,提升到改善其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挖掘老年人潜能提倡老年人互助,为老年人争取合法权益的高度,鼓励老年人不在以单纯受惠于社会角色出现在社会上,还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权重新参与分配生活支援的形象生活在社会中●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社会政策●文化因素●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撤离理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的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脱离社会●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会使老年人过上平静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利井然有序的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为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对一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的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连续性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论是年轻,还是年老。
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期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在老年时仍然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便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因此,每个人不用去使用共同的规范,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设计生活模式●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只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换句话来说,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
强调人们赋予符号的意义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从符号互动理论派生出了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社会损害理论●有时老年人的一些正常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做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社会重建理论●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拾自信●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了解社会上现存对老年人的偏见和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个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换理论●以行为心理学和功利主义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人们是通过掌握物质财富能力,成就,健康,美丽的社会认可的资源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基本原则●从价值上尊重并接受老人●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有耐心多鼓励●让老人自我选择自我决定●个别化的原则●辅助技巧●怀旧●怀旧是让老人回顾他们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感尊严等,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通过怀旧老人也可能再次体验过往不愉快的事件,但对不愉快事件的追诉,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其自责和内疚,减轻焦虑和不安●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缅怀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