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工作概述(1-4讲)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62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人及老年期老年期常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这些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十分重要。
我国一般将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划分为低龄老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人。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样的特点。
划分老年期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关注老年人群的共性需要和差异性需要。
比如,社会工作者在策划社区老年人服务项目时,不仅要了解本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关注其中低龄、中龄和高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
大部分低龄老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类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则不仅需要社会参与类服务,而且需要较多的社区照顾类服务。
单以出生日期为标准界定的年龄常被称为日历年龄。
除了日历年龄,最常见的对年龄的界定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
生理年龄指的是按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指的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社会年龄指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社会工作者认识老年人不能单凭日历年龄来判断,还要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标准来考虑,因为每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和衰退程度有可能不同步。
一位刚满60岁的低龄老人可能会有因老化而带来的多种退行性疾病,而一位80岁的高龄老人可能仍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社会工作者不能仅凭老年人的年龄来判定服务需求,还要关注个体的差异。
二、老年期的特点(一)生理变化1.人体九大系统的老化特点老化会给人体的九大系统带来变化,详见表5-1。
2.九大系统老化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首先,社会工作者在评估和介入阶段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因为健康状况是决定老年人生活安排的核心,身体觉得怎样是他们是否愿意离家、参加社会活动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晴雨表”。
其次,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涉及老年人隐私的健康问题。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一)老年人与老龄化(二)老年人的需要与问题(三)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以协助老年人解决生理、精神、情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专业服务活动。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一)从价值观念上尊重老年人,努力理解和接纳老年人(二)工作细致、周到、有耐心,并多鼓励老年人(三)协助老年人自立、自决(四)与老年人建立相互依赖的、有目的的良好情感关系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一)老年社会救助(二)老年生活服务(三)老年家庭关系处理(四)老年心理辅导(五)老年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四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一)经济发展(二)社会政策(三)文化环境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由于老年人缺乏可供交换的资源,他们在社会中扮演屈从和依赖的角色,因此应当最大限度的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让他们感到自己有用,仍能给下一代提供帮助和支持。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适应社会。
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的角色的丧失,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自愿地脱离社会。
连续性理论认为,如果一个老人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就会晚年幸福。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老年人会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一)临床治疗模式这一模式的对象是老年人,协助者以专业人员为主,经由专业人员的努力,将家庭、邻里和朋友纳入对案主的协助,工作地点保持弹性,期待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功能。
(二)家庭照顾者增强模式这一模式的对象是老年案主的主要家庭照顾者和其他家庭成员,通过提供给家庭照顾者一些教育与训练,期待拓展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支持网络,以减少照顾责任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