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2012年本科学生转专业名单
- 格式:xls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8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篇一: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务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学生转系、转专业审批表说明:1、此表须填写一式四份。
转出、转入系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核。
2、经主管院长审批后分别留教务处、学生处及学生原所在系、所转入系备案。
3、后附原专业已修课程,及转专业后需补修课程信息。
篇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xx-20xx学年第1学期教学日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xx-20xx学年第1学期教学日历20xx年9月7日开学,20xx年1月16日放假,共19周。
其中课堂教学16周,实践教学1周,复习考试2周。
寒假6周(20xx年1月16日~20xx年2月28日)。
篇三: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xx级学生手册考试试卷(含答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xx级学生手册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共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训爱国勤奋和谐创新2、大学二年级以后学生不得调整专业。
3、学生选修本专业本年级教学计划内开设的院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必须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确认,否则成绩不予认定。
4、学生证每学期验讫一次,无验讫章无效。
5、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行学年学分制。
6、借用教室要遵守教室使用守则,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教务处同意,严禁私自占用教室。
7、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任意选修课考试不及格,学生成绩表中不记载,学生可重修或另行选修。
8、学生无故旷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或因故缺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二分之一者,均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核。
9、补考成绩达到及格以上者,学生成绩表上记为 60 ,不加注补考标记。
10、因故无法按其注册的学生,必须履行请假手续,请假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必须办理休学手续。
11、新生报到入学后,应及时核实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等个人学籍注册基本信息。
12、学生可在自助打印系统(自助打印机)免费打印5份个人防伪中文成绩单。
“转出无门槛”,高校本科生转专业限制放宽“转出无门槛”,高校本科生转专业限制放宽据吉林大学教务处消息,12月15日,该校本科生转专业将全面放开转出限制。
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时均都可以报名参加转专业,且不限制转出比例,学校不再组织统一的笔试考试,报名的学生只需参加所报名专业组织的考核即可。
吉林大学称,学校会将所有接收转入的学院分成两个批次,学生在每个批次的30多个专业里可有序选报三个志愿专业。
大一没转成功的学生还可以在大二再次尝试,即最多可以有报12个专业的机会。
“各专业接受比例对大一、大二分开设置,分为两个通道录取,不会一起比较。
”“大二年级转专业原则上要降到一年级重新学习,学校会在为你们转专业的同时办理降级。
”吉林大学指出,大一时转专业,则可以平级转。
12月21日,界面教育多次拨打吉林大学教务处相关科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通过查询该校近年来的转专业政策,界面教育发现,吉林大学对本科生转专业呈现逐步放松趋势。
2013年,该校规定转专业学生需按专业名次排序,且不超过专业人数的20%;且学院之间转出和接收人数不能超过各学院2013年各专业招生总数的10%。
时任吉林大学招生办主任的刘鹤在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接下来要进一步扩大转专业的数量,希望每年能有几个百分点的增量。
2018年,学校推出“试点类”专业,即学院申报的试点类专业和学生报名申请转入人数未达到接收计划人数的专业(类),不用参加学校统一笔试,直接由接收学院组织考核转专业(类)。
转出转入比例也进一步扩大。
2021年,吉林大学的转专业(类)的“报名比例”已经扩大到同年各专业招生总数的50%以内,“转入比例”则在20%以内。
教育部早在2005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就提到,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
2017年,教育部对该规定进行了修订,在转专业方面更加明确,“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
附件一:拟接收转院(系)转专业学生人数及条件一览表
第1页,共6页
附件一:拟接收转院(系)转专业学生人数及条件一览表
1、外语(100分)
2、高等数学(65分)
3、政治经济学(35分)
院
第2页,共6页
附件一:拟接收转院(系)转专业学生人数及条件一览表
命与
院3、普通物理(35分)
第3页,共6页
学与电
学院2、高等数学(65分)3、普通物理(35分)
第4页,共6页
物第5页,共6页
注:1、“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报考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将开展汉、英双语教学,若有非英语语种考生报考并被录取,不能按规定完成学业者,按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2、考试范围:外语以大学外语1级为主;高等数学以高等数学Ⅰ为主;其余科目参照转专业相关文件。
第6页,共6页。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任务(2014年秋季学期)人才培养办公室二○一四年七月二日目录一、白求恩医学部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日历二、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各专业开课计划第 1 页三、第二部分各教学单位具体承担教学任务一览第 9页2013年秋季学期承担白求恩医学部教学任务单位一览承担教学任务单位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二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三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数学教学中心物理教学中心化学教学中心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中心外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中心医学图书馆法学院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学生处医学部外语医学班人才培养办公室联系人:吴运涛85619956;李治国;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日历说明:1、表中黑斜体数字表示假日,包括中秋节(9月6、7、8日);国庆节(1—7);元旦节假日。
2、2014年9月1日~2015年1月18日为教学周,共20周。
3、2015年1月19日至3月6日为寒假,共七周。
4、新生预计8月30、31日报到,9月1日-9月19日2014级军训3周,9月22日正式排课。
第一部分白求恩医学部本科教育2014年秋季学期开课计划一、白求恩医学班(医学七年制试验班)(一)2014级:40人。
9月22日开始排课。
军事训练3周军事理论16计算机基础40(习题课24) 英语80 外教英语40无机化学70 无机化学实验56 体育26 高等数学6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30(二)2013级:40人。
VFP程序设60 自然辩证法40 马理与思政30英语80 外教英语40 大学物理60物理实验25 有机化学70 有机实验/64体育30生物化学52 人体健康概论62(34/20)(三)2012级:40人。
卫生法学30 马克思技术与革命40疾病概论98(76/26)器官系统疾病基础120(其中神经系统模块18/2、消化、内分泌模块12/8、心血管、血液、呼吸、泌尿生殖模块54/26)免疫识别与机体防疫御148(其中免疫学40/40、微生物学36/32)机能学实验(/110) PBL (52)注:提前一周返校,进行早期接触临床1周。
吉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类)管理规定时间:2018-12-29校发[2018] 610号(2018年12月26日第22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为发挥学校学科专业综合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发展需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吉林大学本科学生管理规定》(校发[2017]266号)、《吉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校发[2017]22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全校在籍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学生。
第二条转专业(类)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全校师生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与程序。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三条学校成立本科生转专业(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监察处、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专家教授代表、教学秘书代表、学生代表等有关单位及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本科生转专业(类)工作的领导、决策、监督和指导,研究制定学校转专业(类)相关政策、审定学校转专业(类)方案、审议转专业(类)相关事宜。
学校转专业(类)工作由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各学院成立本科生转专业(类)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主管本科教学工作副院长和主管本科学生工作副书记、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院级纪检监察员等5-7人组成。
工作小组负责转专业(类)工作学院内日常事务的领导与监督,具体职责为:制定学院转专业(类)工作方案、审核拟转出学生申请资格、组织申请转入学生的面试录取工作,同时对学院转专业(类)工作的程序规范公开和政策合法合规进行监督。
第五条凡是学生转专业(类)的有关事项,均须经学院转专业工作小组和学校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讨论通过,方可实施办理。
第三章转专业(类)的类型和时间第六条本科学生转专业(类)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一)“新生奖学金”获得者自主申请转专业(类);(二)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唐敖庆班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教改选拔转专业;(三)学校统一考核转专业(类);(四)按大类招生的专业学院内专业分流;(五)学生创业休学或服兵役退役后复学申请转专业(类);(六)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相关政策,在某专业(类)领域有特殊专长、或学习原专业(类)有某种特殊困难的转专业(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本目录由教育部颁布。
如有变动请以最新目录为准说明: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
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三、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
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四、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五、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