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血瘀证候多见于病程较久的慢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皮损色黯、紫红、青紫,或出现肌肤甲错、色素沉着、瘀斑、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舌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

一表现

1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局限性的如黄褐斑、雀斑、黑变病以及许多皮肤病发生的色素沉着;弥漫性如艾迪生病等。局限性皮肤见黑或褐色,多属于肝气郁结,瘀血凝滞所致;全身性的皮肤色见黑或褐色,往往又与肾阳不足,肾水泛滥有关。

2皮肤色素减退白癜风以及硬皮病等皮肤病出现的色素减退,多为气血为风邪所扰,令气血不和所致。

3固定于一处的慢性炎症性皮疹如钱币状湿疹、盘状红斑狼疮或大片肥厚鳞屑病,皮损多为黯红色,多由气血郁结肌肤,化燥生风,或瘀热成毒所致。

4皮肤硬化、肥厚、结节、肿块与赘生物如硬皮病、瘢痕疙瘩、胫前黏液性水肿、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疣状扁平苔藓、各种疣以及疼疮、酒渣鼻晚期、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常因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5皮肤萎缩部分病人属于气血受阻,络脉瘀滞,使皮肤失去荣养所致。

6肌肤甲错类皮肤病肌肤甲错主要是指皮肤粗糙、肥厚及鳞屑增多之类皮肤病,多由血虚风燥或血热有瘀所致。

7皮肤紫斑、瘀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不归经,瘀积于肌肤之间所致。常见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和各种紫癜。毛细血管扩张与静脉曲张等亦属于瘀血证的表现。

8皮肤慢性肿胀或无名肿胀见于淋巴水肿、皮炎或硬皮病早期以及某些血管炎,多由于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9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如肢端周围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血管痉挛性雷诺征;两侧或左右冷热不同,汗出不同,或感觉不同,或无汗、脱发等。中医认为此类皮肤病是因瘀血阻塞经络血脉所致。

10疼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瘀血为疼痛的重要发生原因。瘀血疼痛的特点为痛有定处,刺痛或电击感,久痛不已等,常见于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红斑性肢痛病、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炎性皮肤病。

11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或疑难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一切疑难大病或久治不愈之症,血瘀往往是它们的病因,如结节性痒疹、慢性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扁平苔藓以及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等,兼用活血化瘀治疗,常有一定效果。

二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法则之一。人体的正常功能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若气血的运行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外卫器官,各种内外病因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必然会反映在

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713357.html, 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作者:何勇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5期 气滞血瘀体质的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不畅通”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了微循环瘀阻,已经成为许多疾病发病的基础,同时更是一些慢性疾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就出现了“久病必有瘀”的说法,为了能够解决气滞血瘀证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本文在分析了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的基础上,采取了及时治疗的方法,从而为之后治疗气滞血瘀证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1气滞血瘀证的主要表现 (1)气滞血瘀者经常出现头痛的证状。这种证状主要表现为:头部刺痛,如针扎一样,给患者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就出现了“通则不通、痛则不通”的道理。 (2)气滞血瘀的患者会出现掉发严重的现象,而且从头发的毛躁程度上看,头发越枯燥,治疗起来也就越难。因此当患者出现这种表现后,则需要考虑是否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3)舌头瘀斑。在观看患者的舌头后,如果发现舌头处出现瘀点瘀斑的现象或者患者的下舌头下面的两条血管出现明显的曲张等。如图所示: (4)观看嘴唇的颜色,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现象,则需要考虑是否为该症状。例如:一般正常人的嘴唇颜色为粉红色,比较湿润和有弹性,如果患者的嘴唇颜色偏暗或者出现偏紫的现象,则需要考虑是否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5)眼睛异常。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眼睛比较清澈明亮,而气滞血瘀患者的眼睛看起来无神,并且比较暗淡、浑浊、夹杂红血丝等。特别是即便患者已经休息了一个晚上,这些症状也不会消失。 (6)记忆力下降和身体日渐消瘦 气滞血瘀患者很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特别是很容易健忘或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同时,气滞血瘀体质的人一般身体都比较虚弱,不思饮食。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与气滞血瘀所带来的胸肋胀满,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食欲,因此,在之后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时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2气滞血瘀体质的治疗手段 2.1饮食治疗方法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疗效分析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7T15:02:00.3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作者:饶亚 [导读] 针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 巴东县人民医院湖北省恩施市 444300 【摘要】目的:探讨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FMPS、F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加减清营汤;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临床疗效 内毒素血症是肝硬化中晚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加重患者感染、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等并发症[1]。其中内毒素多分布在微生物细胞壁或者革兰阴性菌之中,如果生物死亡或者细胞处于高速增值状态,内毒素便会被释放并进入人体循环之中,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伤害。现阶段临床治疗多遵循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治”理论,运用凉血解毒和清营泻热的方式,有效缓解内毒素虽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疗效,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7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22,年龄28~68岁,平均(38.3±2.5)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为(12.6±3.1)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20,年龄23~60岁,平均(30.4±3.1)岁,病程4~20年,平均病程(13.5±2.8)年。全部患者符合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临床诊断标准,并且经由中医辨证为热毒血瘀型,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保肝治疗,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599),1.2g/d,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60004),30ml/d,静脉滴注;甘草酸二铵氯化钠(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630),250ml/d,静脉滴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药方为:生地黄15g、赤芍15g、金银花13g、麦冬10g、熟大黄8g、水牛角30g、连翘15g、玄参10g,水煎口服,300ml/次,2次/d,早晚服用,持续治疗2周。同时治疗中密切关注患者症状,随症加减,其中对于腹胀尿少患者增加茯苓10g、厚朴5g、薏仁25g;对于舌苔厚腻者增加生白术15g、砂仁6g;对于目黄染重者熟大黄增加2g,另外加田基黄25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其中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功能参考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放映速率(FMPS)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C)两项指标。同时检测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使用动态浊度法,经由BETA-24A内毒素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FMPS、FC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对比(x+s) 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为(0.071±0.02)EU/mL,明显低于对照组(0.215±0.07)EU/mL,t=12.353,P=0.000。 3.讨论 在肝硬化病症进入晚期时,多出现内毒素血症,加重患者肝硬化各项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多采取中医治疗方式,从此病毒、“气虚”和“血淤”等基本病理特点出发,根据患者病症变化具体情况,辅以加减清营汤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放映速率(FMPS)、纤维蛋白原含量(F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清营汤是中医温热学治疗热入营分证的经典古方,严格遵守“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的理论依据,在临床使用中选取本方加减的方法,既起到解营分热毒作用,又能够凉血散瘀,以此有效缓解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症状。其中玄参能够降火解读,配合连翘、金银花和黄连苦等药材能够达到良好的泻火祛热解毒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减用药,以目黄染重者为例,在治疗中增加大黄的用量,有研究[2]表明大黄可有效清除肠源性内毒素,降低患者体内内毒素水平。徒康宛[3]等人在研究中针对目黄染重者给予清营汤治疗,并加大其中大黄剂量,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内毒素水平降低了11.09%,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针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医学论文)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血瘀证候多见于病程较久的慢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皮损色黯、紫红、青紫,或出现肌肤甲错、色素沉着、瘀斑、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舌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 一表现 1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局限性的如黄褐斑、雀斑、黑变病以及许多皮肤病发生的色素沉着;弥漫性如艾迪生病等。局限性皮肤见黑或褐色,多属于肝气郁结,瘀血凝滞所致;全身性的皮肤色见黑或褐色,往往又与肾阳不足,肾水泛滥有关。 2皮肤色素减退白癜风以及硬皮病等皮肤病出现的色素减退,多为气血为风邪所扰,令气血不和所致。 3固定于一处的慢性炎症性皮疹如钱币状湿疹、盘状红斑狼疮或大片肥厚鳞屑病,皮损多为黯红色,多由气血郁结肌肤,化燥生风,或瘀热成毒所致。 4皮肤硬化、肥厚、结节、肿块与赘生物如硬皮病、瘢痕疙瘩、胫前黏液性水肿、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疣状扁平苔藓、各种疣以及疼疮、酒渣鼻晚期、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常因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5皮肤萎缩部分病人属于气血受阻,络脉瘀滞,使皮肤失去荣养所致。

6肌肤甲错类皮肤病肌肤甲错主要是指皮肤粗糙、肥厚及鳞屑增多之类皮肤病,多由血虚风燥或血热有瘀所致。 7皮肤紫斑、瘀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不归经,瘀积于肌肤之间所致。常见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和各种紫癜。毛细血管扩张与静脉曲张等亦属于瘀血证的表现。 8皮肤慢性肿胀或无名肿胀见于淋巴水肿、皮炎或硬皮病早期以及某些血管炎,多由于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9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如肢端周围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血管痉挛性雷诺征;两侧或左右冷热不同,汗出不同,或感觉不同,或无汗、脱发等。中医认为此类皮肤病是因瘀血阻塞经络血脉所致。 10疼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瘀血为疼痛的重要发生原因。瘀血疼痛的特点为痛有定处,刺痛或电击感,久痛不已等,常见于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红斑性肢痛病、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炎性皮肤病。 11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或疑难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一切疑难大病或久治不愈之症,血瘀往往是它们的病因,如结节性痒疹、慢性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扁平苔藓以及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等,兼用活血化瘀治疗,常有一定效果。 二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法则之一。人体的正常功能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若气血的运行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外卫器官,各种内外病因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必然会反映在皮肤

5第五章 皮肤性病的治疗

第章皮肤性病的治疗 一填空题 1.外用药物剂型最易促进药物的吸收的是__。 2.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方法有__、__、__、__、__。 3.外用药物的性能根据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及其理化性能一般可分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疗法包括__、__、__、__。 5.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有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 1.糊剂是粉剂加橄榄油或花生油。 2.软化痂一般用硬膏。 3.不同浓度,药物的作用亦不同,应先用低浓度,以后根据需要逐步提高。 4.一种药物用久后,可更换另一种相同或不同性质的药物。 5.粉剂的主要基质组成不包括氧化锌。 三选择题 【A型题】 1.以下哪种外用药最易引起光毒性反应__。C A.水杨酸 B.白降汞 C.蒽林 D.维生素甲酸 E.皮质类固醇激素 2.以下药物哪个是免疫抑制剂__。C A.8-甲氧补骨脂素 B.氯喹 C.环磷酰胺 D.氨苯砜 E.维甲酸 3.免疫抑制剂通常可用于治疗哪种疾病__。C A.多形红斑 B.寻常痤疮 C.皮肌炎 D.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4.粉剂适用于以下哪种皮肤病__。D A.脓疱病 B.脓癣 C.寻常型银屑病 D.无渗出的褶烂 E.有渗出的急性皮炎 5.以下何部位不能外用糊剂治疗__。B A.面部 B.头皮 C.皱褶部 D.四肢 E.躯干 6.皲裂性湿疹用哪种制剂治疗__。E A.酊剂 B.水溶液 C.洗剂 D.粉剂 E.软膏 7.以下哪种疾病不适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__。D A.异位性皮炎 B.固定性药疹 C.钱币状湿疹 D.体股癣 E.银屑病 8.抗组胺药物的主要作用是__。B A.破坏组织胺 B.在体内与组胺争夺H1受体 C.干扰酶系统 D.免疫抑制作用 E.抗氧化作用 9.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糜烂、渗液,外用药首选__。E A.洗剂 B.糊剂 C.软膏 D.乳剂 E.溶液湿敷 10.儿童口服苯海拉明,剂量按照每次每公斤体重几毫克__。B A.0.25mg B.1mg C. 1.5mg D.2mg E. 2.5mg 11.怎样开外用药处方才正确__。E

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病历

患者,男性,?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天"由门诊拟"中医:中风病;西医:脑梗塞恢复期"于2013年02月24日14:05:00时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男性,?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天"入院。既往?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一般,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二便调,睡眠欠佳,无寒热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3、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两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歪斜,两耳听力正常,两软腭上抬有力,悬壅垂居中,吞咽稍发呛,咽反射减弱,转颈、耸肩有力,伸舌稍偏?,未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左侧颜面部及上、下肢肢体浅、深感觉较对侧减弱,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上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下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活跃,右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及?征阳性,右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左上肢?级,左手?级,左下肢?级。ADL评分:40分。 4、实验室检查:待返。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脑梗塞恢复期 四诊摘要: 患者?性,?岁,神清,精神一般,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胃纳可,二便调,睡眠欠佳,无寒热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辨病依据: 患者以"左侧肢体乏力"为主诉,无神昏现象,四诊合参,属于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的范畴。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故证属“气虚血瘀”。 辩证依据: 患者年老体弱,体内正气不足,血行不畅,瘀滞脑脉,上扰清窍,故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正气不足,经络不畅,肢体失养,故见肢体乏力。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属"气虚血瘀"之证。 本病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虚血瘀;病机为正气不足,血行不畅,瘀滞脑脉,阻滞经络;病位在脑,病性属虚;因起病以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故病位浅,经治疗预后尚可,但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中医鉴别诊断:"中经络"须与"中脏腑"鉴别,根据患者有无神志昏蒙可资鉴别。中风病须与痫证、厥证、口僻、痿病相鉴别: ①痫证:以发作性神昏、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神昏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发出异样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中风病神昏者常伴有半身不遂,神志转清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等; ②厥证:以突然神昏、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移时苏醒为主要表现,醒后无半身不遂等症,与中风病之神昏而半身不遂不同。 ③口僻:口僻以口眼歪斜为主症,主要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闭目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患者发病前可有同侧耳后疼痛,但不伴胡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部分中风病患者也可出现口眼歪斜,但多伴有眩晕、偏身麻木或肢体力弱等症状。 ④痿病:痿病以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多发病缓慢,渐进加重;少数患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作者:————————————————————————————————日期: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

1从中医角度探讨急性脑梗死的病因病机 1.1病名沿革 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内经》中虽无“中风”的病名,但类似中风病的记载较多,如“仆击”、“大厥”、“薄厥”、“偏风”、“偏枯”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首创“中风”病名,明确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明代·楼英《医学纲目》则首用“卒中”之名,清·张锡纯将中风病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但对于中风病名的规范化认识,则源于近年,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学组统一本病的名称为“中风病”,又名“卒中”,1992年全国脑病急症会议上又统一以“中风病”作为病证名,CCD编码中西医名称一致。通常按其有无出血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 1.2关于“气虚血瘀”是脑梗死主要病机之一的理论探讨 1.2.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机的理论依据 (1)中风病病位在脑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言“血之与气,并而走上,则为大厥”。王冰注云:“厥为气逆也,气逆上而不已,则变为上巅之疾也”,明确指出中风部位在脑。张山雷指出:“凡猝倒昏瞀,痰气上壅之中风,皆有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气血,并走于上,直冲犯脑,震扰神经”。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证明中风病的部位在脑[13]。 (2)脑与气血关系密切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之间相互对立与统一,气属阳,血属阴,两者之间相互对立,但又互根互用。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指人体脏腑、经络、五官九窍的生理功能,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中风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脑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气血津液的充养,《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通达经络朝会于此。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走于鼻而为臭,其浊气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能引发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每年的4~9月。“因为秋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自我保护力较强,会对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影响。相反,在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夏季,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 二、皮肤病的症状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生完宝宝的女性朋友会被黄褐斑困扰,那么出现黄褐斑怎么治疗呢?其实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例如常见的饮食就可以辅助治疗,然后再加上药物治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症状主要是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皮炎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引起脱发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血热是热毒侵入血分

血热是热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常发生在热带地区,或者是在非常热的环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热的季节,曝晒过度,或者是出汗过度,没有补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热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一些兴奋剂,都可能导致血热。 血热的症状是血液热了之后,到处乱窜。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血热的经验,只是不太记得而已。每到了夏天,晒过太阳之后,血液在体内乱窜,弄得你坐立难安。你通常会说,好热喔。仔细的去感觉一下,就可以发现,皮肤由内而外有一点刺刺的感觉,那是热血妄行。有些人的微血管比较脆弱,就在皮下出现一点一点的小红点。那就是脾经对血管的调节不好,当热血窜到末稍的时候,血管就挡不住血液,以致血液就渗出来一点。看上去,就是皮肤有斑疹。 在血热的情形下,即使是静脉流出来的血液,也是鲜红色的。不像平常静脉的血液比较暗红。早期,西洋有一位医生陪著工人搭船通过赤道,要到南非去工作。那时候的船舱没有冷气设备,通过赤道时,很多工人病倒。当时的治疗方式就是把静脉割开来放血,让血液流一点掉,症状就改善很多。那就是血热造成的。当时,他把静脉一割开来,看到血色鲜红,吓了一大跳,以为割到了动脉。后来,他从这里面想到了物理学上有关热力学的一条定理,就是能量的转换,热能会转换成身体的内能。从而得到物理学上一个认知。 还有心烦不安。这时候一定很烦燥,坐立不安,一下子起来走走,一下子又坐下来。舌绛,这时候的舌头是很红的。再严重一点,就会谵狂,就是讲话不经过大脑,乱讲一通。再更严重一点,就会昏迷,不醒人事。 我在前面讲过,身体的操作都是非线性的,当血热的时候,非线性现象就会很厉害。厉害到某一种程度,身体就会失控,各个器官会失去彼此之间应有的节奏和协调,也就很容易昏迷。 脉数,是血脉跳得很快。因为要加速散热,必需要加速循环。透过表皮来散热,也透过呼吸来散热。 血的病大概有以上所讲的三种,第一种是血虚,造血功能不足,对身体的滋养、濡养的功能也就不好。第二种是血瘀,通道不顺畅所造成的。第三种是血热,环境的温度太高,以致热毒入侵血液里面。 血热根本无法治愈,只是看自己平时保养的好不好.发血热的时候,可以吃中药,也可以买中成药,<皮肤病血毒丸>两瓶,一天吃两次,是大清热的药,再买十滴水擦患处,在生病期间不可以吃辣椒,不可以抽烟,多吃清热解毒的蔬菜,多喝绿茶. 一般半个月就好了.也不会每年都发.快到夏天的时候,煮薄荷冰糖水喝.会有一点预防作用 双手双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通常较差,是我们的身体最容易觉得冷的部位。

皮肤性病考试简答题预防医学专用

单纯疱疹诊断依据 答案一: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答案二: 1.簇集型水疱 2.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3.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4.病毒培养鉴定是诊断HSV感染金标准。 固定性药疹临床表现 答案一:固定性药疹临床表现: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和四环素等引起。好发于口腔颌生殖器皮肤-黏膜交接处,亦可累及躯干四肢,因每次发病几乎均在同一部位,故命名为固定性药疹。典型皮损为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直径1~4cm,常为1个,严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黏膜褶皱处易糜烂渗出。自觉轻度瘙痒,如继发感染可自觉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停药1周左右红斑可消退并遗留持久的炎症后色素沉着,具有特征性。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加,面积可扩大 答案二:1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引起 2多见于唇,口周,龟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手,足背躯干也可发生 3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直径1~4cm,常为1个,严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糜烂,浅溃疡。 4一般不伴周身症状 5再次用药,数分钟到数小时后原处发痒,出现同样皮疹 6停药一周可消退 7遗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不易消退 非淋菌性尿道炎订单判愈标准 答案一:自觉症状消失,无尿道分泌物,尿沉淀物涂片检查无白细胞出现,碘染色涂片也未见衣原体包涵体等。只有正规医院的化验结果才是衡量治愈与否的根据,不能单凭以自己的感觉而随意中断治疗 答案二:应针对病原体治疗,如条件不允许,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本病治疗时所需的疗程较长。 治疗:(一)治疗 1、目前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已有不少菌株产生耐药。新一代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不但对衣原体、支原体有效,对淋球菌也高度敏感。 (1)氟哌酸200mg,3/d 共用14d。 (2)氟嗪酸200mg,2/d共用14d. (3)环丙氟哌酸250mg,2/d,共用14d。 2、磺胺、利福平对衣原体有效,对支原体无效。 3、庆大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对衣原体无效。 4、链霉素、壮观霉素对衣原体无效,对支原体有效。 5、四环素0.5g,4/d,共用7d,改0.25g,4/d,共用14d。 6、强力霉素0.1g,2/d,共用7d。 7、红霉素硬脂酸盐0.5g,4/d,共有7d。 8、红霉素琥珀酸乙酯0.8g,4/d,共用7d。 9、美满霉素0.2g即刻,0.1g,2/d,共用14d。 (二)判断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一周应随访复查。治愈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1周以上,尿道无分泌物,或分泌物中白红胞≤4个/100倍显微镜。

探讨中医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型的治疗

探讨中医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型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5-10-30T09:26:19.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作者:张东芳[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211医院慢性心衰在辨证分型中以气虚血瘀型居多,多表现为心悸、胸闷(痛)、气短、乏力等,可在活动后加重。我们临床治疗时以益气活血为基本大法,以益气为首要任务。张东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211医院 150050 摘要: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为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案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文献,总结专业学者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从病因病机出发,以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型为主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从而观察益气活血治法对慢性心衰气 虚血瘀证型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关键词:慢性心衰;气虚血瘀;益气活血法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是临床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祖国传统医学对慢性心衰的研究近年来也趋于热化,传统中医中并没有"慢性心衰"这一病名,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的特征把慢性心衰归属于中医"心悸,喘证,胸痹,水肿"等病名的范畴[1]。本文查阅近年中医药对慢性心衰研究的相关文献,在前期学者研究的经验中探讨慢性心衰的证型和治法。1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名的认识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灵枢?胀论》:"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素问?五脏生成论》:"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日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日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早期中医著作《内经》已经涉及心衰相关病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心胀""心痹"可归入心力衰竭范畴,这与现在我们临床所见的慢性心衰临床表现相似。张仲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心水"的病名。并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指出:"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这些都与心衰证候相吻合,进一步明确了"心水"这一病名与慢性心衰临床症状相近。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心脏门》中首次直接提出"心衰"这一病名;宋?赵估《圣济总录?心脏门》有云:"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2]。可见"心胀、心痹、心水、心衰"是古代中医对慢性心衰病名早期的认识。从这些病名我们可以发现中医药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开始早,且研究日趋完善。2中医对慢性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心衰的发生病因主要是外邪反复侵袭、饮食偏嗜、情志所伤、年老体衰等因素导致的[3,4]。经过不断研究和总结,现代的医家对慢性心衰的病机普遍认为是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心气阳虚为本,血脉淤滞,水饮内停、痰浊不化为标。心主血脉,而血脉运行全赖心中阳气的推动,如若因外邪久稽,内舍于心,或因七情内伤,气血违和,心失所养,均可引发心病,使心之气阳耗损,鼓动无力,血行滞缓,血脉瘀阻,从而出现心衰的症状。众多学者认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是心衰最主要的病机,心气虚、心阳虚是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其中心致病环节。 2.1气虚是慢性心衰发病的根本因素《金匮要略》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明代刘纯在《伤寒治例》中曾说:"气虚停饮,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明确地阐述了心气虚是心衰病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心气虚导致心阳虚,进而发病为慢性心衰。中医认为心气虚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气虚无以濡养心脉,故见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这说明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心气(动力)的作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于周身,使各个组织器官获得必要的荣养,才能发挥其各自的生理功能。所以说心气虚衰是慢性心衰发病的根本因素,临床观察心气虚是慢性心力衰竭正虚的最基本证候,且贯穿于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 2.2瘀血是慢性心衰的中心环节在传统中医学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血瘀证是伴随心气虚的最常见的标实证。"气"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心衰发展过程中先有心气不足,日久气虚血运无力出现血瘀、痰阻、水饮标实之候。若心之气阳耗损,鼓动无力,则血行滞缓,血脉淤阻,从而出现心衰症状。《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如果一旦心气虚衰,缺乏动力则帅血无力血行不畅,瘀阻经络就会影响到各个脏腑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心衰症状。中医认为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心气虚为主,标实则以心血瘀阻、痰饮内停为主,"瘀血乃一身之大敌",故瘀血是慢性心衰中心环节,是伴随整个心衰过程的症状。3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辩证目前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尚不统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其分为7型,即心肺气虚型、气阴两亏型、心肾阳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痰饮阻肺型、阴竭阳脱型。现代多数医家认为,气虚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心气虚衰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基础,心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血运不畅导致瘀血内阻,形成血瘀。所以气虚血瘀在心气虚的前提下贯穿于慢性心衰的全过程,为主要病理表现,以心悸、喘息、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不能平卧、少尿水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4中医药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的治法中医认为,慢性心衰的主要病机属本虚标实,心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故益气活血法可针对心衰发病之病机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而应用。 张艳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心气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日久成瘀,阻塞脉道。所以我们临床治疗气虚血瘀证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大法,以益气为首要任务。5结论

最新皮肤病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皮肤病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盘状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A.部分患者免疫指标阳性 B.蛋白尿 C.抗Ro(SSA)和La(SSB)抗体阳性 D.ANA高滴度阳性 E.ENA阳性 2. 亚急性湿疹选择外用药剂型() A.溶液 B.软膏 C.硬膏 D.震荡剂 E.醑剂 3. 毛囊角栓可见于哪种疾病() A.DLE B.天疱疮 C.玫瑰糠疹 D.银屑病 E.多形红斑 4.以下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环磷酰胺的是() A.肝损害 B.流感样症状 C.膀胱毒性 D.肾损害 E.血小板降低 5. 斑贴试验不适合于检查() A.接触性皮炎 B.职业性皮炎 C.特应性皮炎 D.神经性皮炎 E.化妆品皮炎 6.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Kobner现象

B.Auspitz征 C.薄膜现象 D.靶形红斑 E.蜡滴现象 7. 色素失禁一般不见于下列那种疾病?() A. 色素失禁症 B. 银屑病 C. 红斑狼疮 D. 黑变病 E. 扁平苔藓 8. SSSS是下列哪项的缩写() A. 血管性水肿 B. 丘疹性荨麻疹 C. 寻常型脓疱疮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9. 带状疱疹的特点哪项不正确() A. 常单侧发生 B. 多见于肋间神经 C. 丘疱疹互相融合 D. 全身表现轻微 E. 神经痛 10. 对梅毒螺旋体最有效的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四环素 D. 红霉素 E. 丁胺卡那 11. 水痘患者需隔离至() A.热退后5天 B.发疹后5天 C.发病后5天 D.所有皮损干燥结痂 E.所有皮损消退 12. 麻疹的出疹顺序() A. 面部-耳后-上肢-躯干-下肢 B. 耳后-面部-上肢-躯干-下肢 C. 面部-耳后-躯干-上肢-下肢 D. 躯干-耳后-面部-上肢-下肢 E. 躯干-上肢-下肢-面部-耳后 13. 关于嗜酸性筋膜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不正确的是() A.外周嗜酸细胞明显增多 B.ESR降低 C.高γ球蛋白血症 D.IgG升高

从_血瘀_论治严重脓毒症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1月第22卷第1期JETCM.Jan.2013,Vol.22,No.1 ·证治探讨· 脓毒症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1]。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出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规范了脓毒症的中医治疗原则。然而,脓毒症病情变化多端,治疗不能墨守成规。根据笔者多年中医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经验,提出从“血瘀”论治严重脓毒症的观念。 1中西医对脓毒症的认识概况 长期以来,文献上将感染、菌血症、脓毒症、脓毒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混用。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给出了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脓毒症指存在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严重脓毒症指感染伴有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或功能障碍(器官灌注不足、血乳酸水平增加、少尿、外周循环障碍、意识状态急性改变)[2]。治疗方面的重要建议包括:6h内的早期目标复苏,1h之内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及多巴酚丁胺,应用糖皮质激素,对ALI以及ARDS患者采取小潮气量的通气策略,强化患者血糖管理,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还包括应用重组活化蛋白C 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从其临床症状和演变过程来看,脓毒症与《伤寒论》和温病著作中所论述的大量的温热病有诸多相似之处,脓毒症应属于中医学“热病”范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则属于“厥证”、“脱证”等范畴。辨证可以借鉴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多数学者认为脓毒症与卫气营血辨证各阶段证候的表现存在大致的对应关系[4]。针对脓毒症的治疗,王今达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三证三法”,即把脓毒症分为3大证:毒热证、瘀血证、急性虚证,分别采取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扶正固本为主的治疗原则[5]。 2“血瘀”是严重脓毒症的重要病机 从临床上看,脓毒症患者不论原发感染部位在哪里,都会出现高热症状,符合热邪治病特点。发展到严重脓毒症阶段,导致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功能障碍。此时,不论中医辨证为实证还是虚证,临床上都可以表现出肢体末端发凉、皮肤花斑、唇甲紫绀、舌质紫黯,脉象可见沉涩、细涩,甚至局部肿痛,并发出血。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瘀血的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疼痛、肿块、出血、紫绀、舌质紫黯、脉涩或结代。笔者由此得出结论,在严重脓毒症阶段,患者都有“血瘀”的共同病机。 脓毒症的始动病因中医学一般称为“毒邪”,诱发脓毒症的毒邪分为外来毒邪和内生毒邪两种。外来毒邪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外界因素,是自然界的细菌和病毒,属于温热毒邪,患者或因久病体衰,或因外伤猝病,致使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机体卫外不固,方令毒邪有内侵之机。内生毒邪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内在因素,是机体感受外来毒邪刺激后,脏腑功能失调,一方面诱发菌群失调、移位,另一方面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外来毒邪入侵,耗损正气,令机体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而内生毒邪。 严重脓毒症初期,患者外感温热毒邪,或因毒邪迅猛,或因正气不足,邪气内侵,或从鼻而入,或从口而入。从鼻而入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因而肺多为脓毒症的首发器官。肺主治节,主气的宣发肃降,毒邪内侵,肺失宣发肃降则清气难以疏布全身,各脏器缺乏清气的滋养,功能损伤加重;外来毒邪积于肺中,深入肺络,进而周布全身,灼伤气阴,血液为之瘀滞;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腑气不通。从口而入者,温热毒邪滞于脾胃,积于肠腑,中焦气机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运行不畅则成气滞,温热毒邪与气血相互搏结,聚热成毒,毒盛气滞血瘀。此时患者共同表现有高热,烦躁或昏朦,或气促,或腹胀便秘,或疼痛痛处固定不移,或有出血,舌质或红绛或紫暗,脉或细数或沉迟。严重脓毒症极期,此阶段多表现虚实夹杂之证,或为“正衰邪盛”或为“正衰邪衰”,“正衰”是此阶段主要矛盾。邪气深入营血,灼伤气阴,血液为之瘀滞;瘀热互结、蕴毒酿痰,内闭脏腑,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严重紊乱,神明失主,易成热毒瘀邪内闭血分,正 从“血瘀”论治严重脓毒症 丁红生陈锋陆树萍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浙江嘉兴314001) 中图分类号:R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1-0071-02 【摘要】严重脓毒症及其相关的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当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瘀”是严重脓毒症的重要病机,在严重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中,“祛瘀”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关键词】脓毒症病机血瘀瘀血 71··

皮肤性病学总复习(必考)

皮肤性病学总复习 第二章 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细胞构成: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 新生的细胞至角质层脱落约28天(表皮通过时间); 根据细胞分化阶段和特点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 汗腺包括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 ?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的感觉功能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皮肤的代谢功能 ?皮肤的免疫功能 第四章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原发损害与继发损害:原发性损害(primary lesions):指皮肤病自身病理过程所 产生的损害。 ?继发性损害(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性损害自然演变或经搔抓、治疗等而成 ?斑疹(macule)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大于1cm即为斑片(patch) 。分为 红斑、色素斑、出血斑 斑块:丘疹扩大或相互融合形成的直径大于1cm的隆起行扁平皮损 ?风团(wheal):皮肤表面、暂时性、局限性损害。真皮浅层炎症。短时消退、 不留痕迹伴剧痒 水疱和大疱:本质: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 结节: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 病变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 来源 (1)炎症性-结节性红斑 (2)感染性-瘤型麻风/猪囊虫 (3)血管性-变应性血管炎 (4)代谢性-结节性黄色瘤 (5)肿瘤性-皮肤转移癌 囊肿内含液体或半固液囊性损害。位于真皮内或皮下。可以高出皮面(囊肿性痤疮)或触知(猪囊虫) 继发性损害: 糜烂: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 糜烂的基底达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 愈合快,愈后不留疤痕 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 病变累及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 愈合后有瘢痕 鳞屑表皮角质层脱落(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大小、厚薄不一:糠秕状、蛎壳状、油腻性 浸渍角质层吸收水份过多、致松软变白,起皱 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 好发皮肤皱褶部位

血淤体质养生法

血淤体质养生法日期:2009-09-07 人气:43 编辑: hihi 1.体质特点。面色晦滞,眼眶暗黑;平素红缕赤痕,淤斑、肿块、易出血、舌紫暗、淤点、脉细涩或结代。跌打损伤可气虚而运血无力,或因寒邪、热邪侵入血分等皆可导致血淤。若病则胸、肋、小腹或肢体等处刺痛且固定不移、口唇青紫;或腹内有症瘕积块;或妇女痛经、闭经,经色紫黑有块,崩漏;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 2.养生原则。活血祛淤,补气行气。血淤体质者养生之道关键在于畅通气血,勿使滞塞,内外兼施,缓慢调理,改变体质状态。3.养生方法 (1)多做有益于心脏的活动。各种舞蹈活动、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均可实施;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为原则;用功力加强运气功法,以助血行。因“心主血脉”,故可多做有益于心脏的活动。具体做法如下:①双手攒拳。端坐,两臂自然放于两股之间,调匀呼吸;然后两手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可连续做 6次。本功法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随呼吸而用力, 对于调气息及血液循环有好处;当用力握拳时,可以起到按摩掌心的劳官穴的作用,具有养心的功效。②上举托物。端坐如前,以左手按于右腕上,两手同时举过头顶,调匀呼吸;呼气时,双手用力上举,

如托重物,吸气时放松;如此做10-15按于左腕,再做一遍,动作如前。本动作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活动上肢肌肉关节。③手足争力。端坐如前,双手十指交叉相握,右腿屈膝。踏于两手掌中,手脚稍稍用力相争;然后放松,换左腿,交替做6次。本功法宽胸理气,活血祛淤。④闭目吞津。端坐,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股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口微闭,如此静坐片刻,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连吞3次;再上下牙叩动,叩齿10-15次,此法能养心安神、健目、固齿。(2)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淤作用的食物,酒能常饮,醋可多喝,山楂粥、花生粥宜常食用。(3)药物治疗。应随淤血之部位而遣方用药,并配以补气行气药。若头部淤血,用通窍活血汤;胸部淤血,选用血府逐淤汤;腹部淤血,用膈下逐淤汤或少腹逐淤汤;躯干四肢淤血,选身痛逐淤汤;肋下痞块,用别甲煎丸。 待淤血大部去后,即投补气养血扶正之剂,以利善后,防止淤血复生。(4)精神调养。淤血常常是气滞的后果。反应在精神状态上,表现为时时忧虑、苦闷、颓丧。此种体质者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只有精神愉快才能气血和畅、营卫流通、精神畅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