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十二项
- 格式:rtf
- 大小:42.03 KB
- 文档页数:4
MAGLUMI系列项目临床应用小册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产物。
CLIA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分析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也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免疫标记分析技术。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由MAGLUMI系列分析仪及以ABEI为发光标记物与纳米磁性微珠为分离载体的配套试剂构成,确保检测结果的高度准确性。
现在有包含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肝纤维化、激素、糖代谢、骨代谢等检测试剂100多项,全面满足临床检验需要。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手册目录肿瘤标志物 (01)甲状腺功能 (06)性腺 (11)产前筛查 (15)糖代谢 (17)骨代谢 (19)心血管及心肌标志物 (21)肝纤维化 (24)肝炎病毒 (26)肾功能 (28)药物检测 (29)炎症检测 (30)优生优育 (33)EB病毒 (35)免疫球蛋白 (36)贫血 (38)其他 (39)MAGLUMI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试剂参考范围(表) (41)AFP:血清甲胎蛋白AFP显著升高通常提示原发性肝癌,其中70-95%的患者AFP升高,但未发现与肿瘤大小、恶性程度等有关系。
AFP中度升高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等。
此外,AFP与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密切有关,越是晚期,升高越明显。
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孕妇血清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或者多胎的可能性,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唐氏综合征的危险性。
CEA:癌胚抗原CEA测定的要紧用途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与治疗管理。
70-90% 的结肠癌患者CEA高度阳性,而且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更为明显。
CEA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敏感性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H.pylori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1,2]。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数为67.9万,死亡病例数为49.8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3]。
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4],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5]。
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6]。
《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指出,在我国需要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
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
然而,国际上仅仅只有韩国和日本具有比较完善的胃癌预防和筛查体系[7]。
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共识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2017年12月22日,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在2014年制定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8]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临床医学检验:体液肿瘤标志物考点巩固真题1、多选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不够敏感,但在肿瘤的预后判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有()A.甲胎蛋白B.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C.癌胚抗原D.前列腺特异抗原E.癌基因e(江南博哥)rbB-2编码蛋白正确答案:B, E2、多选下列属癌基因(onecgene)的是()A.p53B.N-rasC.bcl-2D.c-erbB-2E.N-myc正确答案:B, C, D, E3、多选肿瘤是失去了正常生物调控的异常生长、分化的细胞和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临床特征是()A.肿瘤的局限生长B.肿瘤的转移特性C.晚期肿瘤无症状D.早、中期肿瘤无症状E.肿瘤早期即可诊断正确答案:B, D4、问答题简述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1)肿瘤的早期发现物理仪器检测肿瘤的最低检测限是1cm(10^9个肿瘤细胞),而生化标志最低检测限为10^8细胞。
理论上,利用生化标志能在亚临床期较早地发现肿瘤。
目前能用于肿瘤筛查的标志只有两个,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甲胎蛋白(AFP)。
(2)肿瘤的鉴别诊断与分期肿瘤标志物常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且其升高水平常和肿瘤的大小和恶性程度有关,因此定量检测可以有助于临床分期。
(3)肿瘤的疗效监测大部分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效果相关,标志物的下降程度反映了治疗成功程度。
(4)肿瘤的预后判断有一些标志物专用于观察预后,如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类似的还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癌基因erbB-2编码蛋白。
(5)肿瘤的复发预报术后肿瘤病人应每隔2~3个月测定一次肿瘤标志,至少连续两年,在未再给予治疗时,至少连续二次肿瘤标志物呈直线上升,可认为肿瘤复发。
5、多选临床上可用于乳腺癌诊治的糖蛋白抗原类肿瘤标志物有()A.CA15-3B.CA19-9C.CA549D.CA72-4E.CA27-29正确答案:A, C, E6、单选患者,男,52岁,乙肝“小三阳”20余年,B超体检发现肝区结节状肿块数个。
肿瘤标志物十二项肿瘤是一种引发全球范围内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肿瘤标志物是指血液、尿液以及其他体液中存在的一些物质,它们的存在或者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疗效相关。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类,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有十二项,它们是CEA、CA199、AFP、CA125、NSE、PSA、CA242、CA50、CA724、CYFRA21-1、SCCA和GPC3。
CEA(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规的肿瘤标志物。
它主要用于胃肠道以及部分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的筛查和监测。
在大肠癌、胃癌、胰腺癌等肿瘤患者中,CEA的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
CA199是胰腺癌患者中最主要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它可以用于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和监测,尤其是与其他检查方法(如超声、CT等)相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AFP(甲胎蛋白)是识别肝癌和睾丸癌的重要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AFP的水平极低甚至不可检测。
但在肝癌和睾丸癌患者中,AFP的持续升高通常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CA125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它在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和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CA125的水平升高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
在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类型中,NSE的水平升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NSE的检测对于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的筛查和监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PSA的水平升高通常提示可能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确定患者是否真正患有前列腺癌。
因此,PSA的检测需要综合其他相关指标和临床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CA242是一种结直肠癌的标志物。
与CEA相比,CA242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和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在早期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CA50是一种针对胃癌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1) AFP:甲胎蛋白:(2)CEA:癌胚抗原(3)CA199:糖类抗原199(4)CA125:癌抗原125(5)CA153:肿瘤抗原153(6)CA50:癌抗原50(7)CA242:糖类抗原242(8)β2—MG:β2—微球蛋白(9)Fe Pro:血清铁蛋白:(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TNF:肿瘤坏死因子AFP: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
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这些实验室检查早期发现癌症众所周知,肿瘤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它已经在我国各大城市人口死因中占到22.28%,居所有疾病死因的第一位。
而人们最关心的是,从个人自我方面如何预防肿瘤?其关键重视“三早”即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在这“三早”中,主要依靠自己要学会经常观察或定期做一些检查,而临床主要是依靠许多不同的重要实验诊断学方法来实现。
在临床实验诊断中,主要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目前我国各大医院都能做到这些。
那么,肿瘤标志物是什么呢?从医学角度讲,它是由肿瘤细胞或其他细胞转化而成的一种大分子物质,存在于人体内的组织、血液和其他体液中,例如尿液、胸腔积液等,其存在形式及浓度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恶性肿瘤的性质密切相关。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的预测、早期诊断、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亦是一种很好的随访肿瘤病人术后状况的非损害性的方法,如残余肿瘤的程度及肿瘤的转移或复发等。
本文仅就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些常用检验项目,及其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即哪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癌症,作一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
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1.A—甲胎蛋白(简称A—FP或α—FP)正常参考值:成人<25 ug/L;婴儿(3周~6个月)<39ug/L临床意义:甲胎蛋白是胎儿发育早期,在卵黄囊、胎儿肝脏及胎儿胃肠道生理性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
在孕期4周后,即可在胎儿血清中检测出A—FP,12~16周A—FP浓度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直至出生后降至最低。
在这之前检查这个项目没有意义。
但1周岁时血清中的浓度,可达成人正常水平。
所以正常人血清中A—FP检查,应是低于<25 ug/L。
一般成年人A—FP升高的原因,主要见于肝细胞严重受损,如:①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约有77.1%的患者A—FP>500 ug/L。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18%的病人A—FP不升高,其原因是转移性肝癌时则极少增高。
临床常见肿瘤标志物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胚胎抗原、天然自身抗原、糖类抗原、细胞角蛋白、肿瘤相关的酶、激素以及某些癌基因等。
其中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缺乏器官或组织的特异性(PSA、AFP、TG等除外),而某些良性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但通过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及动态观察,仍可对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监测复发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
一、甲胎蛋白(AFP)(一)适应证1.原发性肝细胞癌;2.卵巢内胚窦癌;3.产科疾病:先兆流产、预后不良的稽留流产、胎盘梗塞、剥离、羊水栓塞、高危妊娠等;4.胎儿先天性开放性神经管畸形;5.睾丸肿瘤等。
(二)操作方法:见总论(三)正常参考值(不同试剂盒和不同实验室,其正常值有差异)。
血清:<20ng∕m1妊娠妇女血清:妊娠35周达最高值:236±155ng∕m1羊水:13~14周达16780ng∕m1,以后渐降。
(四)注意事项1.影响肝癌检出率的因素有:高发地区高于低发地区;年轻患者阳性率较高;分化程度高、癌组织坏死严重、结缔组织成分多的肝癌,AFP阳性率低。
2.肝炎、肝硬化患者AFP也可一过性升高。
肝炎一般<400ng∕m1,少数病例可超过IOOOrIg/m1,持续时间大多不超过2个月。
肝硬化患者AFP变化不明显,一般升高幅度不大。
3.首次测得AFP中、低度增高者应定期随访,必要时测定CAI9-9、CA-50、CA72-4、CA-125等。
二、癌胚抗原(一)适应证消化道腺癌诊断、肺癌、乳腺癌等来源于内胚层的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判断预后、观察疗效。
(二)操作方法见总论(三)正常参考值血清:<10ng∕m1(不同试剂盒和不同实验室,其正常值有差异)。
(四)注意事项某些良性肿瘤、炎症及其它良性疾病患者CEA可一过性轻度增高,随病程好转而下降。
而慢性结肠炎,直肠息肉,酒精性肝硬化等非痛性疾病以及长期吸烟者,血清CEA多呈稳定的低水平升高。
肿瘤标志物检验一、糖类抗原125 检验1.英文或缩写:Cancer Antigen 125,CA-125。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置普通试管送检。
3.正常参考值:0-35 U/ml。
4.临床意义:CA-125 属肿瘤标志物,正常人的卵巢上皮表面不表达CA-125,但在上皮来源的非粘液性卵巢肿瘤CA-125 表达率很高,并可在血清中检测到。
上皮性卵巢癌(尤其是浆液性腺癌)阳性率可达80%以上。
除可见于卵巢癌患者外,还可见于子宫颈癌、乳腺癌,阳性率约为83%,而子宫颈磷状细胞癌阳性率仅为7.1%,子宫内膜癌CA-125升高的阳性率约为48%。
胃肠道癌和其他非妇科恶性肿瘤阳性率约为22%。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也可见CA-125 升高。
CA-125 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宫颈炎及子宫肌瘤等。
轻度升高可见于妊娠早期和其它良性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肠道疾病、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病等。
明显升高也可见于肝硬化、肝炎。
5.注意事项:尽管CA-125 是非特异的指标,不能作为直接诊断肿瘤的依据,却是迄今为止用于监测卵巢癌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疾病发展的重要指标,有资料表明,CA-125 的浓度与瘤体大小有直接关系。
CA-125 也可作为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治疗有效,CA-125 水平下降;若肿瘤复发,CA-125 可先于临床指征几个月升高。
有时术后CA-125 浓度恢复至正常也不能排除有残余肿瘤存在的可能性。
二、糖类抗原15-3 检验1.英文或缩写:Cancer Antigen 15-3,CA15-3。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置普通试管送检。
3.正常参考值:0-31.3 U/ml。
4.临床意义:CA15-3 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一种称为MAM-6 的糖蛋白分子上,该种抗原属于唾液酸化的糖蛋白亚类,又称多态性上皮粘蛋白(PEM),正常情况下,PEM 只存在于腺体细胞腔的分泌物中,不出现在血循环中。
肿瘤标志物十二项肿瘤标志物是指在人体内某些形式的肿瘤细胞存在时,体内会产生和释放的一些特殊分子。
通过检测这些特定的标志物,医生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类型、位置和进展程度。
肿瘤标志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肿瘤标志物十二项的相关信息。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蛋白质,其浓度的升高在结直肠癌、胃癌和胰腺癌等肿瘤中较为常见。
CEA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疾病监测以及判断预后。
2.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酶,其升高可与骨肿瘤、内分泌肿瘤以及肝脏转移等疾病有关。
ALP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鉴别诊断。
3. 胚胎类癌抗原(AFP):胚胎类癌抗原是一种蛋白质,其浓度的增加与肝癌、睾丸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相关。
AFP的检测能够辅助癌症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
4. 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25与卵巢癌密切相关,该标志物的升高可用于卵巢癌的筛查、诊断和疾病监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A125也可能在非肿瘤性疾病中升高。
5. 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9-9的升高常见于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胆囊癌等。
CA19-9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并评估治疗效果。
6. 化学分子测定法(AFP-L3):AFP-L3是AFP的一个亚型,其浓度的变化与肝细胞癌的存在和进展相关。
通过检测AFP-L3水平,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肝细胞癌的发生和预后。
7. 癌胚抗原199(CA199):CA199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CA199的水平在该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中具有一定价值。
此外,CA199也可用于胆管癌和胰腺炎的辅助诊断。
8.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在胎儿发育时被产生,在成年人体内浓度低。
然而,在某些癌症如肝细胞癌和睾丸癌中,AFP的水平会明显升高。
AFP的检查对这些癌症的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肿瘤筛查肿瘤筛查12项有必要吗筛查人群:50岁以上人,有肺癌家族史、吸烟史、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长期低热等。
主要筛查手段:肺部低剂量CT和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1)、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及新兴标志物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
关于乳腺癌筛查人群:35岁以上女性。
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婚育史、月经史、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乳头异常分泌物等。
主要筛查手段: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肿瘤标记物CA-153、CA-125、CEA。
关于宫颈癌筛查人群:21岁以上女性,有宫颈癌家族史、月经史、生育史、不洁性生活史、白带异常、阴道出血等。
主要筛查手段:宫颈超薄细胞学检查(TCT)、HPV测试,肿瘤标记物SCC、CEA。
关于直结肠癌筛查人群:50岁以上,有直结肠癌家族史,慢性结肠炎及肠息肉病史,下腹痛、便血、黏液便、大便频次等。
主要筛查手段:肛诊、大便潜血、结肠镜、气钡双重造影,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242。
关于胃癌筛查人群:5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胃溃疡、胃肠息肉病史等,腹痛、腹泻、消瘦、柏油便等。
主要筛查手段:胃镜检查、气钡双重造影、HP幽门螺旋菌检查、胃蛋白酶元及胃泌素测定等,肿瘤标记物CA72-4、CEA。
关于前列腺癌筛查人群:反复尿频、尿急及血尿等,推荐45岁以上男性,尤其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炎症史。
主要筛查手段:前列腺触诊检查、前列腺超声,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筛查。
关于肺癌筛查人群:50岁以上人,有肺癌家族史、吸烟史、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长期低热等。
主要筛查手段:肺部低剂量CT和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1)、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及新兴标志物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
CEA、CA724、CA199与PGI、PGII、PGR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吴永伟;赵刚【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胃蛋白酶原(PGI、PGII、PGR)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0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分析仪对血清CEA、CA724、CA19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内PGI、PGII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血清PGI、PGII、PG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724、CA199与PGI、PGII、PGR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各指标的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CA724、CA199与PGI、PGII、PGR表达水平和胃癌发生及进展存在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减少早期胃癌的误诊率、漏诊率,利于临床及早制定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6【总页数】4页(P836-839)【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胃蛋白酶原;酶联免疫吸附法;胃癌;敏感度;特异度【作者】吴永伟;赵刚【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上海 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初始阶段缺乏显著症状,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且易产生转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
目前,临床诊断胃癌等胃黏膜病变多将胃镜作为“金标准”,但因其存在一定侵入性,难以被患者广泛接受。
体检报告解读指南(共3篇)体检报告解读指南(共3篇)篇一:体检项目解读体检项目解读内科:提供相关依据,肥胖指数及早发现心脏、肝脏、脾、肾等相关重要信息。
外科:了解淋巴结、甲状腺、女性乳房、肛门、皮肤等相关重要信息。
眼科:了解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白内障和高血压等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
耳鼻喉:简易听力检查,有无急慢性咽炎、鼻炎,观察舌质、舌苔,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的早期检查。
口腔科:可对龋齿、牙龈炎、牙周炎进行早期检查和诊治,同时提供口腔保健指导。
阴道细胞学检查:子宫颈刮片检查根据细胞染色特征判断的防癌检查。
尿常规:主要检查尿糖、酮体、蛋白、其中尿糖对糖尿病可起检测作用。
大便常规:隐血反应,寄生虫检查。
血常规:主要检查贫血、炎症、血液病、肝、脾病变和临时感染。
肾功能检验:主要筛查肾炎、尿路阻塞、高血压、痛风等。
肝功能检验:ALT 、AST 主要诊断肝脏的损害程度。
r-GT诊断过量饮酒造成的肝脏损伤。
AKP主要对肝脏、胆道、骨骼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血脂检验:反映血脂代谢情况,血脂高且长期不控制,有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脂肪肝的危害。
血糖检验:糖尿病或胰岛功能的测定。
乙肝系列检验项目:两对半,反映机体对乙肝有无免疫力,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有无传染性,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DNA),反映乙肝病毒是否正在复制,具有传染性。
常在乙肝阳性下补查。
乙肝五项定量,定量分析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甲胎球蛋白(AFP),肝脏检查。
癌胚抗原(CEA),消化道、肺检查。
糖类抗原(CA199),胰腺、胃、肝胆检查。
糖类抗原(CA125),卵巢、子宫、乳房检查。
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FPSA),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检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对一些与神经内分泌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等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一些非小细胞肺癌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疾病检验项目常见组合
医学检验师是临床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负责检验人体体液、血液、排泄物、感染微生物等标本,通过客观准确的化验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疾病检验的常见组
合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肿瘤标志物系列
1.男性肿瘤标志物全套:AFP、CEA、Fer、CA199、CA724、T- PSA、F-PSA、F/T
2.女性肿瘤标志物全套:AFP、CEA、Fer、CA199、CA125、CA153、β-HCG
3.肺部肿瘤标志物:CEA、Fer、NSE、LTA、SCC、CYFRA21-1
4.肝脏肿瘤标志物:AFP、CEA、Fer、CA199、GPDA
5.前列腺肿瘤标志物:T-PSA、F-PSA、F/T
6.子宫肿瘤标志物:CEA、CA-125、SCC、β-HCG
7.卵巢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β-HCG
8.肺癌抗原相关二项:NSE、CY21-1
9.肿瘤三项:AFP、CEA、CA199
10.前列腺特异抗原二项:PSA、F-PSA
11.胃部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CEA、CA242
12.乳腺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Fer、β- HCG、TSGF
13.卵巢癌两项:HE4、CA125
14.胰腺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25、CA50、TSGF
15.甲状腺肿瘤标志物:CA199、CEA、CT、TSGF、TGAb
16.Eb 病毒抗体两项:IgM+IgG。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
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
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
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
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癌、胃癌。
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
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μg/L,CEA超过20 ng /m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
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
CA199:糖类抗原199
肿瘤抗原CA199:升高多见于胰腺癌,也可见于结肠癌、肝癌、胆囊癌,因此,其特异性不是特别高。
CA125:癌抗原125
癌抗原125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卵巢上皮癌,同时也是疗效考核、判断有无复发的良好指标增高:见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等;女性生殖系统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也增高;另外良性和恶性胸水、腹水中可见癌抗原125增高,妊娠前3个月内也有癌抗原125增高的可能
CA135:肿瘤抗原153
升高多见于乳腺癌,此外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也可见升高。
CA50:癌抗原50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与癌抗原19-9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主要用于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的辅助诊断,其中胰腺癌病人增高最明显。
增高:见于胰腺癌(阳性率可达87%)、结肠/直肠癌、胃癌、肺癌。
肝癌。
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黑色素瘤、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增高。
CA242:糖类抗原242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
β2—MG: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
主要的临床应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
特别用于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可出现尿中BMG排出量增加。
在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时,脑脊液中BMG 可增高。
因含量微,常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血浆BMG参考值为1.0-2.6μg/L,尿中0.03-0.37mg/d。
Fe Pro:血清铁蛋白:
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慢性腹泻、慢性失
血、感染、肝硬化等。
升高:见于铁负荷过量、过多输血、营养不良、急性白血
病、炎症、肝脏病变、恶性肿瘤等,尤其原发性肝癌显著
升高。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是小细胞肺癌(SCLC)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报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小细胞肺癌的复发比临床确定复发要早4~12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还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前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异常增高而后者增高不明显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检查介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胎盘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正常怀孕、早孕、绒毛膜癌、葡萄胎、宫外孕、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肿瘤、胃癌、肝癌。
胰腺癌、乳腺癌、妊娠毒血症等。
减低:见于先兆流产等。
TNF:肿瘤坏死因子
[临床意义]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细胞坏死,因而得名。
TNF的生物活性具有肿瘤杀伤、免疫调节及参与炎症和发热反应的作用。
TNF在针对微生物感染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主要表现为促使白细胞在炎症局部聚集,活化炎性白细胞,杀伤微生物,并可促进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
故血中TNF浓度增高可预测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球菌感染),也常见于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