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分级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烟叶分级原理是什么?
要准确对烟叶进行分级,就必须首先弄清烟叶的分级原理。
就目前世界范围的烟叶分级来看,基本上都把分类??分型??分组??分级的体系作为分级原理。
1.美国把国内的烟叶分为5类,零星烟分1类,进口烟分2类,共九类。
我国根据烟叶特点、栽培技术和调制方法不同,把烟叶分为烤烟、晾烟、晒烟、白肋烟、香料烟及黄花烟6类。
2.美国把烟叶分32型,我国按照自然条件及某区烟叶发展的方向分为27个二级区,大体可作为分型的依据。
我国习惯地把国内的烤烟分为浓香型、清香型和中间型。
3.美国的烤烟分17个组,我国40级标准分13个组。
4.美国烤烟分153级,我国烤烟分40级。
5.在考察烟叶质量时,只有按照分类??分型??分组??分级的原理逐步对烟叶进行区分,才能弄清烤烟、白肋烟等不同类烟叶之间本质的区别。
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及用途进行,称之为分类过程。
(1)分类后,依据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对烟叶质量进行的划分过程称为分型,亦即区分生态质量的过程。
(2)分型后,依据对烟叶质量影响重大的外观因素(如部位、颜色等)把几个能连续分成几个等级的烟叶划在一起的过程称为分组。
在同一组内,依据一定的分级因素对烟叶进行的质量的划分称为分级。
烟叶分级的最终目的是要分清内在质量,要分清烟叶质量,分类、分型是基础,只有分清了不同类型的烟叶,才能认真研究不同类型的烟叶,进而分组、分级,为卷烟工业合理使用烟叶奠定基础。
烤烟分级技术培训一、组别代号为:下部叶—X中部叶—C上部叶—B中下部叶—CX柠檬黄—L橘黄—F红棕—R杂色叶—K完熟叶组—H光滑叶组—S青黄烟组—GY微带青叶组—V级别代号为:1—一级2—二级3—三级4—四级等级代号由若干个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组成。
英文字母代表部位、颜色,阿拉伯数字表示品质。
等级代号书写一般方法:部位+品质+颜色。
如下部橘黄一级,用符号表示为X1F;特殊等级的符号书写方法:光滑一级,用符号表示为S1;光滑二级,用符号表示为S2;青黄色一级,用符号表示为GY1;青黄色二级,用符号表示为GY2。
二、烤烟分组(一)分组的意义及确定分组因素的原则不同部位烟叶的质量规律不同部位的烟叶具有明显不同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就烤烟来说,经初烤后的烟叶,下、中、上三个部位烟叶的质量呈如下规律:下部烟叶(包括脚叶、下二棚) 叶片较薄,颜色浅,光泽弱,油分少,叶组织疏松,含糖量低,总氮及烟碱低于中部烟叶,不溶性氮(蛋白质)偏高,灰分及酸碱值(PH)高于中部烟叶,品质值低,燃烧快,吸湿性差,填充力高,单位面积重量轻,含梗率高,劲头小,刺激性小,吃味平淡。
中部烟叶(腰叶) 叶片厚薄适中,颜色多橘黄,光泽强,油分多,叶组织疏松,糖分及碳水化合物有利成分含量高,总氮、不溶性氮、其他挥发性碱、灰分等不利成分含量低,烟碱、酸碱值适中,品质值高,燃烧缓慢适中,吸湿性高于下部与上部烟叶,填充力小,弹性好,单位面积重量居中,含梗率居中,劲头适中,吃味醇和。
上部烟叶(包括上二棚和顶叶) 叶片较厚,颜色偏深,光泽较强,油分比中部烟叶少,叶组织较密。
糖分及碳水化合物比下部叶高,总氮显著增高,不溶性氮和其他挥发碱也高,灰分略高于中部叶,酸碱值低,品质值低于中部叶,燃烧慢,吸湿性比中部叶低,填充性居中,含梗率低,味浓劲大,刺激性也大。
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一般情况下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见表。
述。
但具体则是由一片烟叶来反映的。
如脉相“遮盖至微露”即指同一部位里有的叶片主脉被叶肉遮盖,有的则未完全被遮盖,呈微露状态:“叶尖处稍弯曲”说明了这个部位的烟叶特征大体一致的规律,无幅度范围。
烟叶分级标准国标
烟叶分级标准国标是指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烟叶分级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烟叶的品质等级和质量要求,是烟草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烟叶分级标准国标主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三
级和四级。
其中,特级烟叶是最高等级的烟叶,具有色泽鲜艳、香气
浓郁、叶面平整、叶质细嫩等特点,是高档卷烟的主要原料。
一级、
二级、三级和四级烟叶依次降低,品质也逐渐下降,主要用于中低档
卷烟的生产。
烟叶分级标准国标还规定了烟叶的质量要求,包括烟叶的含水率、杂
质率、烟碱含量、还原糖含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烟叶的品质和卷
烟的口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烟草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
行生产和质量控制。
烟叶分级标准国标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烟草行业的品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促进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标准也为烟草企业提供了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提高企业
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烟叶分级标准国标是我国烟草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提高
烟草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烟草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为消费者提供
更加优质的烟草产品。
第二章烟叶分级原理第二章烟叶分级原理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分级的关系烟叶是综合农艺措施作用的结果。
即品种、栽培、调制、土壤、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要学好分级,必须了解农业生产与分级的关系。
一、品种品种不同,调制后的烟叶质量不同,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大多为少叶型品种,有极个别为多叶型品种。
一般认为,少叶型品种调制后叶片较厚,颜色较深,长宽比适宜。
多叶型品种调制后叶片较簿,颜色较浅,长宽比较大。
二、栽培1.施肥特别是氮肥用量大的烟叶调制后叶片较厚,颜色较深;氮肥用量小的烟叶调制后叶片较薄,颜色较浅。
2.打顶打顶决定留叶数,打顶过低,叶片较厚,颜色较深,叶片较大。
打顶过高,叶片较薄,颜色较浅,叶片较小,尤其是上部叶圆顶不够。
三、烘烤1.变黄期变黄不够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含青,大田采收成熟度低烤后烟叶易含青。
变黄过度易烤糟。
由变黄期转入定色期时若水分过大易形成硬变黄。
而这些现象的发生均影响烤后烟叶的等级质量。
2.定色期升温过快、过慢易造成热挂灰和冷挂灰。
挂灰属于杂色。
3.干筋期温度过高易出现烤红,烤红也属于杂色。
烘烤之后回潮过程中若回潮过度,易出现潮红,同样属于杂色。
四、病虫害烟青虫危害的烟叶属于破损,蚜虫危害的烟叶属于杂色,赤星病斑、蛙眼病斑属于残伤。
国标中对每一个等级都有残伤百分数规定。
第二节烟叶质量基本常识一、烟叶质量的概念烟叶质量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概念,它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由四个基本质量方面组成:即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组成,具有时间性、对应性和区域性,也就是说,烟叶质量的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烟制品结构的改善,烟叶质量的内涵也随之变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用途都会造成人们对质量概念认识的不同。
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烟叶质量以"黄、鲜、净"为主调。
近年来,随着吸烟与健康讨论的深入,卷烟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外出口贸易的增多,人们对烟叶质量的认识则以"色、香、味"为主调。
一、定级原则烤烟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都达到某级规定,残伤不超过某级允许度时,才定为某级。
二、最终等级的确定,当重新检验时与已确定之级不符,则原定级无效三、一批烟叶介于两种颜色的界限上,则视其他品质因素先定色后定级四、一批烟叶在两个等级界限上,则定较低等级五、一批烟叶品级因素为B级,其中一个因素低于B级规定,则定C级;一个或多个因素高于B级,仍为B级六、青片、霜冻烟叶、火伤、火熏、异味、霉变、掺杂、水分超限等均为不列级,不予收购七、中下部杂色1级(CXIK)限于腰叶、下二棚部位八、光滑叶1(S1)级限于腰叶,上、下二棚部位九、青黄1(GY1)级限于含青二成以下烟叶十、H组中H1F为橘黄色,H2F包括橘黄和红综色十一、中部微带青质量低于C3V的烟叶应列入X2V定级十二、中部叶短于35cm者在下部叶组定级十三、杂色面积小于20%的烟叶,允许在主组定级,但杂色与残伤相加之和不得超过相应等级的残伤百分数,超过者定为下一级;杂色残伤之和超过该组最低等级残伤允许度者,可在杂色组内适当定级十四、CX1K杂色面积不超过30%,超过30%为下一个等级;B1K杂色面积不超过30%,B2K杂色面积不超过40%,超过40%为下一个等级十五、褪色烟在光滑叶组定级十六、对基本色影响不明显的轻度烤红烟在相应部位、颜色组别二级以下定级十七、叶片上同时存在光滑与杂色的烟叶在杂色组定级十八、青黄烟叶片在存在杂色时仍在青黄烟组按质定级十九、破损率的计算破损的定义:指烟叶因受到损伤而失去原有的完整性,如虫孔、冰雹致伤和机械损伤等。
每片叶完整度必须达到50%以上,低于50%者列为级外烟。
国标规定破损率上等烟10%以下;中等烟20%以下,下低等烟30%以下。
二十、纯度允差纯度允差指某一级允许混有上、下一级烟叶的幅度。
烤烟分组是指依据烟叶部位、颜色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相关的主要特征,将同一类型的烟叶进一步划分。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把不同性质、不同特征的烟叶区分开,使每一组内的烟叶具有主要的共同特征,并具有较为接近的内在质量。
烟叶分级第一节、分级原则和依据分级的主要任务是把不同类的烟叶,根据某一类型的区分,划清某一类型的区分,划清不同性质烟叶的组别,并以各自好坏不同的烟叶区分成不同的级别。
其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国家资源的经济效益,便于工业选用,增加花色品种,适应市场需要,便于商业按质论价收购,以便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一、分级原则(一)分清烟叶类型、品质,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根据国家的自然资源规划,将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差异显著的烟叶区分成不同的“型”,同一类型内烟叶,按先分组的原则,以达到分清品质,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的目的,既适合工业需要,又便于农民掌握。
(二)适应卷烟生产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应以正常年景为依据。
等级下限应基本上符合最低级卷烟质量要求为依据,应以无恶劣影响,具有起码商品价值为限度,符合工农两利精神。
按我国情况,除特制产品和出口烟叶按要求,经过收购部门价格整理外,均实行以此分级,能有基层分级人员基本掌握的方法,还是合理的。
(三)保证烟农的合理收益,有利烟叶生产发展分级因素的选择和利用,档次(质量的序列)的划分,等内、等外下限的确定等,必须考虑烟农操作便利、技术和生产条件的可能。
应把那些符合卷烟工业加工唱片的最低质量要求的烟列入等内,这样才能保证农民收益,促进烟叶生产的发展。
(四)繁简适度,宽严适宜,便于检验组数、级数的多少应根据烟叶客观可分程度,工业生产的需要,以及便于烟农操作等诸多罂粟。
尽量选用与内在烟质米奇相关的分级因素。
促进生产的发展。
(五)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系统性强,以利发展随着生产的提高,技术的改进以及适应卷烟工业的新的要求,可以有余地地增加组别与级别,而不致影响整个分级系统的变动。
二、分级依据世界上生产的烟草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它们的特性各异,人们各取其特点,生产。
不同的烟制品,如卷烟(又分烤烟型、晒烟型、香料型、混合型)、雪茄烟、斗烟、嚼烟、鼻烟等。
烟制品不同,质量特点、要求也不同,因此,它们分级的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当也有其共同的技术依据,那就是如何郑国渠地将质量不同的烟叶区分开。
第一章概述一、烟叶分级的重要性: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经济效益:大田烟叶素质各异,调制后质量也不相同,如果优劣混杂,使用价值必然降低,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原烟经过多次加工,科学配方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风格不同的卷烟。
科学配方是在烟叶分级的基础上完成的。
如高档烤烟型卷烟以中部叶为主。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不同质量的烟叶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通过烟叶分级可以使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得到正确贯彻。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优质优价政策有利于调动烟农生产优质烟叶的积极性,增加烟农的经济收入,同时分级和价格也为烟农指明了烟叶生产的方向。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部门可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6、合理分级,有利于做好对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低质量烟叶及烟叶副产品合理的开发利用二、国标的组成1、文字标准: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
C1F:中部叶、橘黄、成熟、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份多、色度浓、长度45cm、残伤≤10 %2、实物标准:实物标样3、名词术语:标准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术语4、分组:13组=8主组(上部柠檬黄、上部橘黄、上部红棕、中部柠檬黄、中部橘黄、下部柠檬黄、下部橘黄、晚熟叶)+5个副组(中下部杂色、上部杂色、光滑叶、青黄色、微带青)5、分组因素及档次: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身份(中等、稍厚、厚、稍薄、薄)、油份(多、有、稍有、少)、色度(浓、强、中、弱、淡)6、验收规格:水分、纯度允差、砂土率、扎把等7、检验方法:抽取比例、水分、砂土率等有标准的检验方法8、烟叶的包装、运输、保管三、国标的作用1、质量导向作用2、对烟草农业生产定向栽培的引导作用3、对卷烟质量的规范作用4、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作用5、连接国际市场的纽带作用四、中国烟叶分级标准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家标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烤烟分级标准放松执行,烟厂生产被迫掺用烟头、烟秸皮、烟权、荷叶,甚至树叶都掺人卷烟中。
烤烟生产对烟叶分级的影响分析烟草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烟叶是烤烟的原材料,而烟草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烟叶的质量。
烤烟生产对烟叶分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烤烟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都会对烟叶的质量产生影响。
烟叶的分级对于烤烟生产至关重要。
烟叶分级是指根据烟叶的外观、尺寸、色泽、含水量等特征将烟叶分成不同等级。
一般来说,烤烟生产中使用的烟叶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等烟叶的烟叶外观完整,色泽均匀,含水量适中,其烟叶的质量最好;中等烟叶的烟叶外观不及上等烟叶,但质量仍可接受;下等烟叶的烟叶外观不佳,颜色不均匀,质量最差。
而烟叶分级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烤烟产品的质量。
烤烟生产对烟叶分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烘烤温度对烟叶分级的影响烘烤温度是影响烟叶分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烟叶烘烤的过程中,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烟叶的含水量和色泽。
一般情况下,温度过高会导致烟叶失去水分过多,使烟叶变得过于干燥,失去了弹性和光泽,从而影响烟叶的质量,使其难以达到上等标准。
相反,温度过低则会导致烟叶含水量过高,烤烟后容易出现霉变,影响烟叶的质量。
在烤烟生产中,对烟叶的烘烤温度要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烤烟后的烟叶能够符合上等标准,从而提高烤烟产品的质量。
三、烟叶的挥发性物质对烟叶分级的影响烟叶中的挥发性物质对烟叶的香气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烤烟生产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高低会直接影响烟叶的香气和口感。
一般来说,挥发性物质含量高的烟叶香气浓郁,口感醇厚;而挥发性物质含量低的烟叶则会显得清淡,口感稍逊。
在烤烟生产中,需要根据烟叶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级,使含量高的烟叶用于上等烟叶的生产,从而提高烤烟产品的品质。
除了上述几个因素之外,烤烟生产对烟叶分级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烟叶的处理方式、保存方式、产地等都会对烟叶分级产生影响。
在烤烟生产中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烟叶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合理的分级,以确保烤烟产品的品质。
烟叶分级标准国标一级标题:介绍烟叶分级标准国标烟叶分级标准国标是指对烟叶进行分级的一种标准。
通过对烟叶的外观、质地、含水量等指标进行评价和分类,可以为烟草生产和销售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烟叶产业的发展和烟草产品的质量提升。
二级标题:烟叶分级标准的重要性1. 提高烟叶质量烟叶分级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更好地控制烟叶质量,确保烟叶符合相关的品质要求。
通过对烟叶的分级,可以及时发现和剔除低质量的烟叶,提高整体烟叶的质量水平。
2. 促进烟草产业升级烟叶分级标准的实施可以促进整个烟草产业的升级。
通过标准化的烟叶分级,可以优化烟草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提高烟草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3. 促进烟草贸易健康发展烟叶分级标准的统一实施,可以消除因为烟叶质量差异带来的贸易壁垒。
各国可以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交流和贸易,降低贸易摩擦风险,促进烟草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级标题:中国烟叶分级标准现状1. 烟叶分级标准的制定机构中国烟叶分级标准的制定由国家烟草专业化委员会负责。
该委员会由相关行政管理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学者组成,负责制定和修订烟叶分级标准。
2. 烟叶分级标准的分类指标中国烟叶分级标准主要根据烟叶的外观、质地和含水量等指标进行分类。
外观指标包括烟叶颜色、形状、整齐度等;质地指标包括烟叶厚度、柔软度等;含水量指标则是指烟叶中所含的水分比例。
3. 烟叶分级标准的等级划分中国烟叶分级标准将烟叶分为几个等级,包括上产品、一等品、二等品等。
不同等级的烟叶在外观、质地、含水量等方面有所差异,符合不同等级的产品需求。
三级标题:烟叶分级标准的具体实施1. 采样和测试在实施烟叶分级标准时,需要对烟叶进行采样和测试。
采样时应注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测试时应使用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确保分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分级标准的适用范围烟叶分级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烟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烟叶分级第一节、分级原则和依据分级的主要任务是把不同类的烟叶,根据某一类型的区分,划清某一类型的区分,划清不同性质烟叶的组别,并以各自好坏不同的烟叶区分成不同的级别。
其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国家资源的经济效益,便于工业选用,增加花色品种,适应市场需要,便于商业按质论价收购,以便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一、分级原则(一)分清烟叶类型、品质,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根据国家的自然资源规划,将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差异显著的烟叶区分成不同的“型”,同一类型内烟叶,按先分组的原则,以达到分清品质,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的目的,既适合工业需要,又便于农民掌握。
(二)适应卷烟生产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应以正常年景为依据。
等级下限应基本上符合最低级卷烟质量要求为依据,应以无恶劣影响,具有起码商品价值为限度,符合工农两利精神。
按我国情况,除特制产品和出口烟叶按要求,经过收购部门价格整理外,均实行以此分级,能有基层分级人员基本掌握的方法,还是合理的。
(三)保证烟农的合理收益,有利烟叶生产发展分级因素的选择和利用,档次(质量的序列)的划分,等内、等外下限的确定等,必须考虑烟农操作便利、技术和生产条件的可能。
应把那些符合卷烟工业加工唱片的最低质量要求的烟列入等内,这样才能保证农民收益,促进烟叶生产的发展。
(四)繁简适度,宽严适宜,便于检验组数、级数的多少应根据烟叶客观可分程度,工业生产的需要,以及便于烟农操作等诸多罂粟。
尽量选用与内在烟质米奇相关的分级因素。
促进生产的发展。
(五)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系统性强,以利发展随着生产的提高,技术的改进以及适应卷烟工业的新的要求,可以有余地地增加组别与级别,而不致影响整个分级系统的变动。
二、分级依据世界上生产的烟草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它们的特性各异,人们各取其特点,生产。
不同的烟制品,如卷烟(又分烤烟型、晒烟型、香料型、混合型)、雪茄烟、斗烟、嚼烟、鼻烟等。
烟制品不同,质量特点、要求也不同,因此,它们分级的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当也有其共同的技术依据,那就是如何郑国渠地将质量不同的烟叶区分开。
烟叶专业分级主要根据烟叶的外观、质量和成熟度等特征进行。
具体的烟叶分级系统可以因各个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烟叶专业分级系统:
1.一级烟叶(Class A):通常是最高质量的烟叶,外观完整,没有瑕疵或损伤。
颜色均匀,
叶片完全成熟。
2.二级烟叶(Class B):品质仍然优秀,但与一级烟叶相比略有不足。
可能存在一些轻微
的瑕疵、伤痕或颜色不均。
3.三级烟叶(Class C):较二级烟叶稍低的质量。
可能存在一些明显的瑕疵、伤痕或颜色
不均的情况。
4.四级烟叶(Class D):质量相对较低,可能存在较多的瑕疵、伤痕或颜色不均。
这种烟
叶通常用于制作低端或混合烟草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烟草品种也会有其特定的分级系统,例如雪茄烟草、卷烟烟草等。
此外,一些地区或国家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烟叶专业分级系统,具体细节可以根据当地的行业标准和规定进行了解。
烟叶分级原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烟叶分级大都按如下体系进行:分类—分型—分组—分级,我们称之为分级的原理。
首先按照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途分类;同类烟叶再按照烟叶种植的生态类型区分型;再按部位、颜色等分组;最后依据一定的分级因素,即在各个组内又分成若干个等级,最终分清烟叶的质量。
分类依据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途对烟叶所进行的类别划分过程称为分类。
我国大致把烟叶分为烤烟、晾烟、晒烟、晾晒烟、黄花烟等类。
分型分型是对同一类烟叶的再区分。
自然条件、品种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的不同,都会导致内在质量的差异,分型就是要分清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分组分组是对同一类型烟叶的再区分,是进一步分清烟叶质量、划清等级的基础。
分组的主要依据是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大的诸如部位、颜色等外观因素,把质量接近的几个等级划在一起。
美国把烤烟分17组,巴西分18组,我国现行烤烟标准分13组。
烤烟分组是指依据烟叶部位、颜色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相关的主要特征,将同一类型内的烟叶进一步划分。
分组的依据及意义不同外观特征的烟叶有不同的吸食特性;相同外观特征的烟叶有相同的吸食特性;依据外观特征对烟叶分组,可以使具有不同外观特征的烟叶区分开来,将具有相同外观特征的烟叶归入同一组别,有利于卷烟工业的使用;分组还可以使分级操作更为简单。
烤烟分组的目的满足不同卷烟风格的要求;(吸食者口味不同——卷烟风格不同——烟叶特征特性不同)满足卷烟叶组配方的要求;(烟叶特征特性不同为配方选择提供技术支持)从工业应用角度看,分组往往比分级更为重要。
组别划分(一)、部位分组依据烟叶部位特征划分。
生产上常常分为5个部位:脚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
分级上分为3个部位:下部叶(X)、中部叶(C)、上部叶(B)。
判断部位的方法首先观察脉相、叶型、叶面,然后观察颜色、身份等。
叶形;叶色;脉相;叶面状态;身份、结构;叶片质地;烟叶颜色组的划分一)有关概念(1)烟叶颜色的概念烟叶颜色是指新鲜烟叶调制后呈现的色彩。
烟叶分级考试试题
一、填空
1.烟叶质量包括_____和_____两方面。
2.烤烟BF表示为____________组。
3.烤烟标准分级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四步,其中分组中共有_____组别,包括_____主组、_____副组。
主组中不分部位和颜色的组别是_____。
4.品质因素是指反映烟叶_____ 的外观因素
5.烤烟分级的六个品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烟叶调制方法、品质特点或主要用途,一般将烟草分为烤烟、_____、_____、_____、_____、雪茄烟等。
7.油分多的烟叶,弹性强,韧性好,吸湿性_____。
8.烟叶油分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档次。
9.烤烟中部柠檬黄二级的代号为_____。
10.烤烟上部红棕色组的代号为 _____。
11.烤烟CF组各等级的代号为C1F、C2F、_____、_____。
12.我国烤烟国标中光滑叶组的代号为_____。
13.烤烟微带青叶组共划分____个级
14.残伤允许度的范围是_____,等级梯度为_____。
15.我国现行烤烟国家标准将色度分为_____个档次。
二、名词解释(5个)
1.烤烟分级
2.油分
3.成熟度
4.副组
5.劲头
6.刺激性
7.定级原则
三、简答题(5个)
1.简述烟叶分组的目的意义。
2.如何选择初烤烟的堆放地点。
3.简述各颜色组别的名称及代号。
4.简述初烤烟叶水分的感官检验方法。
5.简述色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6.简述在烟叶分级中残伤和破损的区别
7.简述烟叶基本色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8.烤烟成熟的外观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2个)
1.试述烤烟不同部位烟叶的质量规律。
2.试述影响烟叶颜色的因素。
3.论述烤烟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4.试述水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