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E-R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686.50 KB
- 文档页数:13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整理1. E-R模型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关系E-R模型:信息模型最常用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即由P.P.Chen于1976年提出的E-R方法(Entity-Relation),其主要思想是用E-R图来描述组织的信息模型。
E-R模型反映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相互联系,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它抽取了客观事物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而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的描述。
2.系统设计根据功能要求设计物理模型实现逻辑模型系统设计:主要是指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3.软件工程思想做好分工计划并采用统一,规范的标准将开发中的每一步工作事先都做好计划,对多个人的工作方法和调查所用的图表都采取统一、规范化的标准和形式,使群体之间能够方便地相互沟通和协调工作。
同时,所有调查结果都进行规范化整理后归档,以便下一步工作时使用。
4.BPR 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业务流程进行企业重组BPR:指企业过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特征上获得显著的改善。
5.结构化程序设计先进方法,顺序,选择,重复实现程序又称为结构程序设计,是当今程序设计的先进方法和工具。
所谓结构化程序就是指仅仅使用三种基本控制(顺序、选择和重复)结构实现程序的设计方法。
6. MRP-II 合理可行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即制造资源计划,其首要功能特征为计划,是在MRP基础上,将企业的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以及车间作业计划和生产作业执行情况都纳入管理范围,并根据企业实际的制造计划资源对各级计划进行能力核算,使之更趋于合理和可行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与思想。
e-r图案例在信息系统领域,E-R图(实体-关系图)是一种用来描述实体之间关系的数据模型。
E-R图通常用来设计数据库,帮助开发人员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管理数据库系统。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介绍E-R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学生选课系统的数据库,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中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确定有两个主要实体,学生和课程。
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择。
在E-R图中,我们用矩形表示实体,用菱形表示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用两个矩形分别表示学生和课程,用一个菱形表示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
除了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我们还需要考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个教师可以教授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只能由一个教师教授。
因此,我们可以在E-R图中用另一个菱形表示教师和课程之间的关系。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包含学生、课程和教师三个实体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E-R图。
在E-R图中,我们还可以用箭头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例如,一个学生选修了一门课程,我们可以用箭头从学生指向课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同样,一个课程由一个教师教授,我们也可以用箭头从教师指向课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通过E-R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课程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和确定数据之间的约束条件。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E-R图确定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中间表来存储学生选课的信息。
同时,我们还可以确定课程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课程表中添加一个外键来关联教师表。
总之,E-R图是数据库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管理数据库系统。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对E-R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书一、实验目的:完成图书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校人事管理系统,医院病历管理系统,四者任选其一)的需求分析;系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规约(规格)说明书的写法;完成图书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校人事管理系统,医院病历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报告。
二、实验主要内容:图书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校人事管理系统,医院病历管理系统)。
对待开发软件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定义,分析实现工程目标应该采取的策略及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
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画出实体关系图、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创建数据字典,编写软件需求说明书。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要求:需求分析是对问题进一步发现、求精、建模、规格说明和复审的过程。
用户需求可分成两类:功能性需求:定义系统做什么;非功能性需求:定义系统工作时的特性。
用户需求的内容包括:功能、性能、环境、界面、用户因素、文档、数据、资源、安全保密、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质量保证等各个方面。
根据系统分析,图书管理系统的要求如下:(1)需求分析:①能够输入图书的综合情况和进行新书入库、现有图书信息修改以及删除;②能够实现对读者档案的查询和编辑管理;③能够进行罚款功能;④能够进行借阅历史的查询功能;(2)系统性能要求:①系统安全、可靠;②功能齐全;③操作方便、界面友好;④易于维护和扩充。
(3)系统的功能分析:密码设置:每个操作员均有自己的密码,可以防止非本系统人员进入本系统;又因每个人的权限不一致,故可以防止越权操作。
资料维护:为了存放图书、读者档案的全部数据,本系统将每一本图书和每位读者的信息进行管理。
系统维护包括对各种表记录的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
系统查询:可以按图书编号、借阅证编号等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系统管理:进行员工管理、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报表统计:包括统计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和罚款信息等。
其它操作:包括修改密码、添加用户、页面设置等(一)建立数据模型通过建立系统的数据模型(E-R图)来理解和表示问题的信息域。
数据库E-R图
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用户信息(密码,用户名,主管理员);
学生档案信息(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所在院系,入学时间,备注);
班级设置信息(年级,班级,教室,年制,专业,学生总体,班主任,备注);
院系信息(院系名称,设有专业,院系人数,所有班级);
寝室信息(公寓楼号,寝室门牌号,寝室成员及数目,所缴费用)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在得到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出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设计打下基础。
实体有:用户实体、学生实体、班级实体、院系实体、寝室实体。
1、用户实体E-R图:
用户信息
用户名用户密
码主管理员
2、学生实体E-R图:
3、班级实体E-R图:
4、院系实体E-R图:
5、寝室实体E-R图:
6、实体之间的关系E-R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