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黄道婆|语文S版 (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75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班级姓名座号成绩轻松认知一、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革新〔〕,为〔〕造福的故事。
快乐构建二、读下面句子并答复下列问题。
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从这里你能看出少年时的黄道婆是怎样的人吗?2.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呢?三、默读课文,想一想。
为什么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要陈列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应用内化四、小练笔。
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写写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亲人。
五、课外阅读。
撒尿的小英雄欧洲有个国家叫比利时,比利时的首都是布鲁塞尔。
在布鲁塞尔的街上,高高立着一座铜像,塑了一个光屁股的孩子在撒尿。
在街上,当着大家的面,“哗哗〞地撒尿,多难为情呀!准是个顽皮的孩子。
可是,你猜错了,他是布鲁塞尔第一公民,还是个小英雄呢!他叫于连。
原来,在五百多年前,布鲁塞尔人民打败了侵略者。
一天夜里,人们正在唱歌跳舞,兴高采烈地庆贺成功。
不提防,一个坏蛋溜进了市政厅的地下室搞破坏。
这地下室里堆放着许多火药,碰到火花就会爆炸,把整个市政厅和附近的房屋炸平,欢乐的人群也会被爆炸吞噬。
这个坏蛋埋好炸药,用一条导火线伸到外面的院子里,一点火,他就跑了。
这着火的导火线,“噬咝〞地向地下室延烧。
正在那里游戏的小于连,发现了这危险的火花。
啊呀,这多么可怕呀!于连想,得赶紧用水把火扑灭,可是到老远的地方去打水已经来不及了。
怎么办?急中生智,聪明的于连朝着导火线撤了一泡尿。
火花被浇灭了,布鲁塞尔人民免去了一场灾难,人们多么感谢小于连呀!为了永远纪念他,人们请艺术家为他塑了这座铜像。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塞〔〕侵〔〕延〔〕赛〔〕浸〔〕廷〔〕2.这位撒尿的小英雄叫,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地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 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读拼音写词语。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qiáo cuìmín yáo zhútǒng nüè dàiyíng dégōng jìxiào lǜhuā huì二、我会写出近义词流传()劳累()传授()三、我会写出反义词提高()先进()耐心()四、阅读课文片断,完成文后练习。
第十一课《黄道婆》同步练习同步练习一、汉字。
1、看拼音,写词语。
qiáo cuìxiào lǜnüè dài huā huìyī tào()()()()()chéng jìzhú tǒngxí fùláolèi yíng lì()()()()()2、正确读音后画“√”,读音错误就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祠.堂(cíchí)劳累.(lěilèi)虐.待(nüènuè)赢.得(yínyíng)二、词语。
1、填空并完成练习。
欲哭()()色彩()()衣衫()()冲出()()百般()()牛马()()举目无()衣食无()应( )而生仿例写词语:(1)、牛马不()含有比喻关系的词语:(2)、应()而生:应对()()应有()()(3)、欲哭无泪:(含有“欲”的成语)(4)、百感交集:(含有数字的成语)2、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A.向上托 B.动作、行为 C.发动、兴起 D.推荐、选拔E.提出,揭F.全、整(1)举.目无亲()(2)举.一反三()(3)举.世瞩目()(4)举.棋不定()(5)举.兵起义()(6)推举.成首()3、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写词语)(1)、抬头张望,看不到一个亲人。
形容孤独,无依无靠。
()(2)、用心的研究、探索。
()(3)、多指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三、句子。
1、例:我关上了门。
(改换句式)我把门关上了。
门被我关上了。
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机技术。
2、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
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将上面两句话合为一句话)3、这首歌所唱的“黄道婆”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班级姓名座号成绩轻松认知一、读拼音,写词语。
gēyáo nüèdài láo lèiqiáo cuìxiào lǜhuāhuìjǔmùwúqīn bǎi gǎn jiāo jí二、多音字组词。
轧zhá( ) 率lǜ ( ) 踏tà( ) 轧yà( ) 率shuài ( ) 踏tā ( )快乐构建三、成语仿写(“百”字开头的成语)。
百感交集应用内化四、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她常常思念家乡。
2.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造句:五、课外阅读。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颁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教济老百姓而被买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史依使财势叫他画,他却伤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教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案,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水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黄道婆》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18题;共85分)1. (10分)读拼音,写词语jī xièchōu yēbiān pào jī y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ǎn bú zài hūwú yuán wú gùwú dúyǒu ǒu_____________________sī kōng jiàn guàn yóu shǒu hàoxián fēng huázhèng mào_____________________2. (7分)选择正确的字并写出划线字的拼音。
座坐油抽我们乘_______着临_______时列车,穿行在小兴安岭的大森林里,这是一_______木材的宝库_______,数不清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没有一个村庄。
春风吹动树梢_______,树木_______出新芽,远远看去松林绿_______的。
3. (4分)选词填空。
毅然依然①虽然严冬已经过去,但天气_______寒冷。
②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_______接受了任务,开始修建铁路。
坚信相信③黄道婆_______,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④我说的是实话,请你_______我。
4. (4分)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霎时——_______ 消失——_______ 一切——_______ 淘气——_______5. (10分)补全词语,再选词填空。
_______无亲流落_______百_______交_______ _______褴褛应_______而_______ 牛马_______①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_______的生活。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读拼音写词语。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我能拼读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yáo xínüècuì民()儿()()待憔()huìxiào tào yíng花()()率手()()得二、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搭配起来。
赢得了设备增强传授增加体重耐心地教育增添声誉无私地体质三、形近字组词谣()摇()遥()筒()简()媳()熄()虐()虎()累()紧()焦()瞧()套()耷()效()郊()率()摔()踏()蹋()卉()奔()赢()绩()渍()轧()祠()四、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一课一练练习语文S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听写。
二、解释词语。
毅然
百感交集
三、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读一读,比一比。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
..思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
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
..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从带点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五、你喜欢课文中的黄道婆吗?为什么?
注:资料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感谢您的关注!
1 / 1。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黄道婆|语
文S版(无答案)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
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
高。
轻松认知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读拼音,写词语。
gē yáo nüè dài láo lèi
qiáo cuì xiào lǜ huā huì
jǔ mù wú qīn bǎi gǎn jiāo jí
二、多音字组词。
轧zhá( ) 率lǜ ( ) 踏tà( ) 轧yà( ) 率shuài ( ) 踏tā ( )
快乐构建
三、成语仿写(“百”字开头的成语)。
百感交集
应用内化
四、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她常常思念家乡。
2.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造句:
五、课外阅读。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颁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教济老百姓而被买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史依使财势叫他画,他却伤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教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案,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水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zhòng zhōng) 散.发(sàn sǎn)号.称(hào háo)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郑板桥的诗读起来妙趣横生?
(2)为什么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4.下面哪个说法最确切?用“√”标出来。
(1)文中“宝贵的财富”指的是:堪称三绝的“诗书画”。
()
(2)文中“宝贵的财富”指的是:同情、关爱劳动人民的品质。
()(3)文中“宝贵的财富”指的是:“诗书画”三绝及同情、关爱劳动人民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