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语文课程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人,男人,女人。
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写字水平整体上能做到端正、整洁,大部分学生热爱阅读,但不少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应用方面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待于提高。
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本册教材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
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读、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每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内容,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本册教材所设专题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类的伙伴、巾帼英雄、自强不息、赤子情怀、名著之旅。
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四、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认识166个汉字,正确书写199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读写课文中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2.钢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
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3.熟练阅读30篇课文,按要求以及自己的喜爱背诵相关课文。
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新课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文版小学课标语文S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共同编写的新版教材,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新课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一)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新课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二)神鸟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
讲述的是在读书后,产生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一起看看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欢送查阅!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奉献。
二、写——整体感知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三、品——复原诗情(一)、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
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
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读、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每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内容,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
本册教材所设专题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类的伙伴、巾帼英雄、自强不息、赤子情怀、名著之旅。
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167个字,要求会写199个字。
三、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人,男人,女人。
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写字水平整体上能做到端正、整洁,大部分学生热爱阅读,但不少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应用方面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待于提高。
四、教学目标:1.认识167个汉字,正确书写199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读写课文中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2.钢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
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3.熟练阅读30篇课文,按要求以及自己的喜爱背诵相关课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一、初识风光的美丽师:假如有可能,我真想去北京看望一位97岁的老人。
对,就是〔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看课件〕季羡林先生,我特别敬仰的一位学者、一位慈祥的老人。
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
1980年,领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
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请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来分段读课文。
吕金杭。
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师:希文接着读。
生2:〔朗读第二自然段〕师:对不起,“jǐ liánɡ”(正音:“脊梁”)〔以讲台上的花做引导〕这就是花的——生:〔齐读〕脊梁生2:〔重新朗读第二自然段〕师:潇寒接着读。
生3:〔朗读第三自然段〕师:杭杰接着读。
生4:〔朗读第四自然段〕师:多么奇丽的风光,多么奇特的民族!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这样感慨——〔出示〕生:〔齐读〕“多么奇丽的风光!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二、感悟风光的奇丽师:在先生眼中,哥廷根的风光是——生:“奇丽”的。
师:〔板书:奇丽的风光〕“奇”是奇特,“丽”是美丽。
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风光,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2、3两段,找到描写风光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画相关语句〕师:文婕,你读的是哪些句子?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 神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二、写——整体感知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三、品——还原诗情(一)、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
照。
仔细看。
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师: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1)课文:《草原》、《荷花》、《古诗词三首》(2)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喜欢的动植物(3)作文:我的动物朋友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1)课文:《太阳》、《月亮》、《春风》、《夏夜》(2)口语交际: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作文:我身边的科学3. 第三单元:传统文化(1)课文:《对子歌》、《古诗词三首》、《传统节日》(2)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3)作文:我喜欢的传统节日4. 第四单元:寓言故事(1)课文:《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2)口语交际:讲述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3)作文:我喜欢的寓言故事5. 第五单元:人物描写(1)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上的武松》(2)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物(3)作文:我印象深刻的人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体验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规范等。
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多彩的民族文化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了五篇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
其中《神鸟》《冬不拉》《火把节》是精读课文,《格萨尔王的故事》《刘三姐》是略读课文。
通过阅读这五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同时也会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38个,理解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及给他们带来的有益启迪。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4、初步学习民间故事的表现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写故事。
教学重点: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并勇于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并勇于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要围绕学习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1.《神鸟》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
2.《格萨尔王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转》,体会到格萨尔王是一位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
3.《冬不拉》让学生知道这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培养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火把节》使学生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5.《刘三姐》使学生了解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课时分配:课题编写《神鸟的故事》课型习作指导课时一课时主备单位主备教师负责领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比较清晰地、完整地编写一个故事,内容要生动感人,结构要完整。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审题的方法,大胆展开想象,表达一定的意思或中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编拟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接受自我教育,懂得应该保护动物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
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
(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2.汇报交流:(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五班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观书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
叙述的是在读书后,产生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告知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亮,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的学问,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一起看看五班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欢送查阅!五班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学问〞的深刻道理。
3.激发同学读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高校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由于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奉献。
二、写——整体感知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留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受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齐读课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依据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三、品——复原诗情(一)、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登记不懂的问题。
(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情愿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同学理解一、二句诗意“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强烈推荐]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神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7个新单词,能写14个新单词,掌握11个单词。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验“两者”和“两者”,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与本文交流,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体验神鸟的智慧,从神鸟讲述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害无辜者,甚至是忠心善良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神鸟讲述的三个故事中,我可以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的。
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头等舱)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阅读正确的发音,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困难: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1.导言: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去看美丽的“神鸟”,听动人的故事。
2.联合阅读项目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4.默读课文。
神鸟的魔力在哪里?为什么叫它神鸟?讲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新单词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引导学生阅读准确的发音,如“凌、丛”的发音;区分复调词的发音。
教学要求1.认识和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族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族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课时两课时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4.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yí)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我为你砍好了蒿(hāo)枝,我为你扎好了火把,我要带着你满山遍野地奔跑。
[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1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一定把你打扮成天底下最漂亮的人。
[②这几句话写了什么?]23 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为你宰好了牛羊,我为你买来了美酒和水果,我愿陪你从黄昏一直喝到第二天早上。
[③这几句话写“我”为客人准备了什么?]第一部分 (第1~4自然段):彝家人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他们一起欢度火把节,并巧妙地交代了彝家人过火把节所准备的东西。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
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山寨(zhài)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
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
[④这段话表现了什么?]4段导读:本段写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饭菜的情景。
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⑤“欢乐的海洋”写出了怎样的场面?]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
矫(jiǎo)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着对方的犄(jī)角。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神鸟从前,在北边的山林里,有一只聪明伶俐(línɡlì)、会说话的神鸟。
不少国家的国王、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他们有的派人去捉,有的亲自出马,可是谁也没有捉到。
那神鸟呢,哪儿也不去,就站在一棵枝叶繁茂的万年古松上婉(wǎn)转地啼叫。
据说,那些捉神鸟的人在山林里走来走去,都走出一条山路来了。
神鸟的事传到了依尔特戈(ɡē)尔可汗〔kèhán〕那里,他想:“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把它捉回来不可!”依尔特戈尔可汗走进北边的山林,来到万年古松下。
那神鸟不惊也不逃,老老实实地就让他捉住了。
可汗非常高兴。
在顺着山路回家的时候,神鸟说:“尊贵的可汗!您捉住我可以说没费什么事,不过,您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mēn]头不语。
不然,一眨眼我就会逃掉的。
所以,一路上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
”可汗说:“好吧,那你就讲点儿什么吧!”“行!我给您讲个故事。
”神鸟说,“听说有那么一个地方,有个猎人,猎人有条狗。
一天,他带着狗出去打猎,在山谷里看到一辆装满金银财宝的牛车。
牛车坏了,停在那里,车主正坐着发愁。
他们寒暄(xuān)了一阵,车主说:‘猎人老兄!我想到前面的村子里去请个车匠。
请你和你的狗留在这里替我看会儿车吧!’猎人答应了。
车主非常高兴,就翻过山梁走了。
“猎人一直等到傍晚,也不见车主人回来,他想:‘我的老妈妈眼睛不好,恐怕从早晨到现在还没吃饭呢。
’于是就对他的狗说:‘我回去给妈妈做饭,你在这儿看[kān]着,要一直等到车主人回来。
别让贼(zéi)偷了东西!’说完就走了。
“狗忠实地按照主任的吩咐,照看着拉车的牛,不让它离开,还绕着车来来回回地转悠,就像一个好更[ɡēnɡ]夫那样。
“车主走了好几个村子,一直走到半夜,才找着一个车匠。
回来一看,猎人已经走了,只剩下他那条狗还忠实地看着车。
车主说:‘真是条好狗!’就赏了一些银子,打发它回去。
---------------------------------------------------------------最新资料推荐------------------------------------------------------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语文 S 版五年级下册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 神鸟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 7 个,会写生字 14 个,掌握词语 11 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 3 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 7 个,会写生字 14 个,掌握词语 11 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 3教学重点: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
)读词、读语句。
4、小结:---------------------------------------------------------------最新资料推荐------------------------------------------------------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
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
《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2、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从古诗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古诗
1、(多媒体出示图)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历史的长河,来了解这位老人和他的特殊遗嘱。
2、师配乐朗诵《示儿》
二、疏通诗意,了解古诗内容。
1、这份遗嘱是作者写给谁的?
2、理解题目。
3、借助注释了解前两句诗意。
三、深入阅读,体会古诗内涵。
(一)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番。
1、自己静静地读读这份沉甸甸的遗嘱,想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在留这个遗嘱时的心情?(悲)“悲”什么呢?(不见九州同)怎么理解“万事空”?这说明他在意自己的生死吗?(生无所恋,死无所惧)
2、说说看,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3、诗人面对死亡既然如此洒脱豁达,为什么又对“九州同”念念不忘呢?他是谁?他的国家怎么了让他死不瞑目?
(二)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这位老人就是陆游(课件资料介绍)。
2、在陆游出生时,他的国家是北宋,北宋的国家及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走进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州(今开封)的繁华情景。
(课件展示配乐动态清明上河图)
3、谁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当时国家及百姓的生活?
4、然而,这富足安定的生活,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靖康之乱”让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课件)金军占领都城。
第三年,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3000多皇室成员也被掳去了北方,钦宗的弟弟赵构苟且偷生,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杭州)建历了政权,称南宋。
(三)根据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点拔。
1、你知道陆游为什么而悲了吗?
是啊!山河破碎,百姓逃亡,85岁的陆游却不能再报效祖国,临死都见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只能一声悲叹——(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师板书。
2、就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那些被金军统治的百姓,称为遗民,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金兵侵犯汴京城后,看到中原的富足,遂四处掳掠大量财物和人力,烧杀抢掠,中原的百姓在他们的铁蹄之下,饱受蹂躏之苦。
3、但65年过去了,我们的老百姓还是只能等待着,盼望着,陆游写到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83年过去了,国家还是没有统一,想到这里,诗人只是“悲伤”吗?(悲痛)齐声背诵。
5、同学们,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收复中原的一天,等了一年又一年,这些年来王师在干什么?南宋统治者在干什么?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题临安邸》中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自由读一读,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6、说得真好。
是啊!北方的壮丽山河沦陷了,而南方西湖边却还是一片歌舞欢庆的景象;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7、陆游想到这些忘了国耻家恨的统治者,想到这些苟且偷生的,只为保住自己富贵的统治者,心里除了悲伤、悲痛外,还有什么呢?
诗人把这份痛心与悲愤写进了诗中,你能读出这份感受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8、想到国破家亡,自己却无能为力,陆游遗憾啊,只能悲叹——(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想到那些花天酒地、苟且偷生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命即将结束,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所有的悲叹、悲痛、悲愤都融进了这句诗——(生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体会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感
1、(课件)普通的时候,人临终前都“悲”什么?诗人“悲”的是什么?通过比较,你有何感受?
2、诗人交代给儿子的事情是什么?
3、理解古诗后两句。
4、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5、出示课件诗句,感受诗人一生未泯的爱国之心。
6、情景导读,学生配乐朗诵全诗。
四、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1、诗人最后嘱咐儿孙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叫儿孙们不要忘记,实际上诗人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呀。
那么陆游死后,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2、发挥自己的想象将《示儿》改写为一篇文章。
(可以第一人称也可第三人称)
板书设计:
示儿
陆游
叹
悲痛爱国
愤。